四川省住建厅《关于完善我省城市文明卫生设施的建议》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14040859号建议办理答复的函
李凊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完善我省城市文明卫生设施的建议》(第14040859号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城市文明卫生设施建设工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厕所革命”工作的意见》《四川省推进“厕所革命”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集中三年时间,合力攻坚,加快推进公厕建设,全省新(改)建城镇环卫公厕12262座,城市建成区基本达到了每平方公里3—5座公共厕所的国家规范要求,群众“如厕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文明如厕新风尚正逐步形成。截至目前,全省各市(州)均已开展公共厕所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大力推进《四川省“十四五”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四川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 截至目前,全省地级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资源化利用率、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40%、80%、99%以上,计划到2025 年底,力争完成 9 万个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点(站)升级改造,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体系,基本实现分类收运智慧监管全覆盖。
一、主要做法
(一)科学规划设施建设。正如您的建议,我省将公厕的规划选址布局作为首要任务,印发了《关于开展公共厕所专项规划编制的通知》,制定了全省公共厕所专项规划编制大纲,要求各地根据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等相关规定,科学确定城市公园、主次干道、人口密集商业区等城镇公共区域公厕规划数量指标,满足人民群众如厕需求。开展《四川省城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评估》《四川省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技术要求》课题研究,为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供统一标准及科学指导。为规范四川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促进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印发《四川省生活垃圾分类导则》《四川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设置与建设改造指引(试行)》,明确了居住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机场车站、公园广场、商业设施、农贸市场等各类场所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配置要求,并要求指导各地参照实施。
(二)提高公厕建设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城市(县城)公厕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采取新建、改建和共享等方式补齐城市公厕建设短板弱项,加强公厕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建立布局科学、功能完善、全面覆盖,形成以独立式和附属式公共厕所为主、活动式公厕和社会厕所对外开放为辅的城市公厕服务体系。按照“合理布局、改建并举、卫生适用、方便群众、有利排运”的原则,统筹推进城市公共厕所新(改)建工作;遵循“拆一补一、就近建设、优化服务”的原则,要求各地不得减少现有公共厕所数量和建筑面积,有条件的应当增设第三卫生间和适当提高女厕位占比(目前按规范要求男女厕位比为2:3);有序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大型商场、超市和商业综合体等厕所对外开放共享,加快补齐老城区公共厕所短板;在城市新建公共服务性项目中,要求各地按规范配建公共厕所,与项目主体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确保公共厕所建设“不欠账”。
(三)构建文明如厕风尚。我省已将公共厕所、生活垃圾等相关内容纳入即将出台的《四川省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卫生环境改善纳入城市更新工作,把公共厕所、污水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预防控制病媒生物等设施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重点公共场所应当根据人口密度、流量,合理布局公共厕所;公共厕所应当按照规定配备无障碍设施,合理规划男女厕位比例、通用卫生间数量,保障残疾人、母婴、儿童、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用厕需求。制定了《四川省公共厕所信息标志标准》,统一了全省公共厕所标志标识,方便群众识别和使用。将城市公厕纳入基层治理范畴,改善城市公厕风貌和周围环境,并与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有机结合,着力改变社会公众对公共厕所“脏乱差”的老印象。通过公众号、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作用,广泛开展推进“厕所革命”、关注你我身边的健康环境、垃圾分类等系列宣传活动,提高群众的知晓度和参与度。2024年,全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3024次,线下各类宣传活动2.8万余场,新闻媒体宣传2400余次,助推了群众习惯养成。
(四)积极宣贯文明理念。加大相关工作宣传力度,通过张贴倡议标识、标语、温馨提示等,强化摒弃陋习、文明如厕等宣传教育,深化“小厕所,大民生”理念,培育厕所文化,倡导文明用厕,努力营造人人参与“厕所革命”、共建共享优美环境的良好氛围。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教育系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持续推动垃圾分类进校园、进班级、进课堂。印发《关于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发展的实施方案》,发动各地组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志愿百日行”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工会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垃圾分类志愿者等群体,开展垃圾分类“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和宣传活动。2024年,全省已组建500余支志愿者队伍,开展志愿活动1200余场,住房城乡建设厅获全国省级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优秀组织单位,资阳市获全国垃圾分类志愿先锋城市,内江市获全国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优秀城市。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省各部门结合职能职责,在总结全省文明卫生设施建设成效的基础上,结合您的意见建议,持续用力推动城市文明卫生设施建设管理再上新台阶。
一是指导各地在国土空间详细规划中,充分考虑市民的实际需求,按照规范标准科学确定公共厕所等环卫用地的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为公共厕所等城市文明卫生设施落地提供有力的规划依据。持续做好土地要素保障工作,对城市文明卫生设施所需计划指标应保尽保,多措并举提升用地审批效率。
二是坚持“规划引领、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结合城市更新行动、文明城市创建、卫生城市创建等工作,进一步督促各地完善城市公共厕所专项规划,提高城市中心区域公厕密度。持续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结合生活垃圾分类评估工作,督促各地因地制宜完成剩余2万个生活垃圾收集点(站)的升级改造。
三是提高建设品质。重点在人流密集区和主次干路等区域配建、补建固定或移动式公共厕所,注重公共厕所风貌与自然环境、城镇文化底蕴相协调。新区建设和商业开发严格按标准配建公共厕所,合理增加无障碍厕位和第三卫生间。
四是持续推广“厕所开放联盟”。推动具备开放条件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场所的厕所对外开放。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城市中心区域的大型商场、超市和商业综合体等厕所提档升级,促进存量厕所开放共享,设置统一开放标识,方便群众使用。
再次感谢您对“城市文明卫生设施”工作的关心关注。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5年5月28日
原文地址:http://jst.sc.gov.cn/scjst/c101513/2025/9/23/9f107930cecb47b29d37e457894ecaa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