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 | 凉山州以“六个建设”为引领,奋力谱写现代化人民城市新篇章
编者按
2025年7月14日至15日,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擘画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宏伟蓝图。四川建设发布微信公众号持续更新系列专题,看四川各市(州)住建系统如何多点发力,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努力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
以“六个建设”为引领 奋力谱写现代化人民城市凉山新篇章
凉山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毛敏
时隔十年再次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我国城市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城市发展指明前进方向,为新征程城市工作提供根本遵循。凉山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地区,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一个优化、六个建设”战略部署,切实把中央擘画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宏伟蓝图转化为彝乡大地的生动实践。
城镇补短三年行动完成项目:雷波县乐水湖旅游基础设施及滨湖路建设
深学细悟把握精髓 筑牢现代化人民城市根基
凉山州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城乡面貌深刻变化的关键期,但也面临着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生态约束趋紧、治理能力待提升等挑战。推动凉山城市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蕴含的科学思想方法,系统推进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
把握“人民城市”核心属性,校准发展航向
坚决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将满足凉山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提升就业吸纳能力、公共服务可及性、居住环境品质与历史文化传承保护水平,确保城市建设成果真正惠及全体城乡居民。
把握“内涵提升”战略转型,转变发展方式
贯彻落实“五个转变、五个更加”重要原则,着力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全面开展城市体检,精准查找问题,高质量编制州县两级《城市更新专项规划》。聚焦危旧房改造、老旧小区整治、城中村有机更新、完整社区建设、基础设施补短板,坚定不移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把握“县城载体”关键支点,优化城镇体系
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综合承载力和吸引力,让县城成为就近就地城镇化的主阵地和服务乡村的枢纽。立足凉山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民族文化特色,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清洁能源、文化旅游、民族手工艺等县域支柱产业,提升县城就业容量。深入实施“强州府计划”,科学规划、有序推进西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城镇组团式、网络化发展,构建“一主一廊两带、五区协同”城镇空间格局。
建昌古城夜景
聚焦重点精准发力 优化现代化人民城市体系
立足凉山实际,将“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六大目标,作为凉山城市发展的鲜明标签和系统工程。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硬短板”,提升城市治理、文化传承、生态保护、风险应对等“软实力”。
聚力建设“创新凉山”,打造发展新引擎
立足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定位,纵深推进“三大强州战略”和“五大产业链突破提升行动”,以产城融合激活创新动能。依托清洁能源富集优势,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技术、节能环保材料产业。探索在城市更新项目中嵌入创新空间和场景,将城市打造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培育基地和活力展示窗口。
聚力建设“宜居凉山”,提升人民幸福质感
加快构建“保障+市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重点发展保障性住房,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城镇危旧房治理,尊重居民意愿,探索多元化安置补偿方式。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着力解决加装电梯、停车难、适老化设施不足、物业管理缺失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跃升。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托育、便民商业等生活性服务业,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聚力建设“美丽凉山”,擦亮城市生态底色
聚焦“两带两屏一廊道,一核一区一流域”保护开发格局,在城市建设中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巩固提升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成效,尤其要保护好饮用水源地,加强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稳定运行。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提升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让城市融入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聚力建设“韧性凉山”,守牢城市安全底线
针对凉山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多发等特点,着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加快实施城镇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加强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全面排查和加快改造升级城镇老旧供水、排水、燃气等地下管线,提升抗震防灾标准,加强山洪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城镇的综合治理。强化社会治安防控,运用科技手段提升城市公共安全水平,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聚力建设“文明凉山”,赓续城市历史文脉
聚焦彝族文化特色优势,把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放在城市更新和建设的突出位置。完善保护体系,系统守护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彝寨)、历史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坚决防止大拆大建破坏历史文脉和城市肌理,让城市在文化传承中焕发新生机。将彝族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城市建设,避免“千城一面”,打造具有鲜明凉山印记和彝族风情的城市空间。
聚力建设“智慧凉山”,提升治理效能
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各项数字技术对城市管理工作进行数智赋能,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完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推动城市治理模式从被动处置向主动发现、从经验判断向数据分析转型。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提升城市治理的“温度”和效能。
西昌市火把广场
注重统筹凝聚合力 确保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形成同频共振、整体推进的强大合力。
健全领导体制,强化组织保障
持续把党的领导贯穿城市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压实各级工作责任,统筹协调推进各项任务。健全城市工作协调机制,增强规划、建设、管理政策的系统性、协同性,着力破解“两个转向”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建立健全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各级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民生实事,坚决反对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和华而不实的“政绩工程”。
提升专业能力,锻造过硬队伍
大力加强住建系统和相关职能部门干部队伍的专业化培训,重点提升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法规政策等方面的能力水平。着力建设一支懂城市、会管理、善治理的专业化城市工作队伍,确保城市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激发社会参与,凝聚共建合力
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聚焦城市发展中群众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用心用情用力推动解决。鼓励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城市建设、治理、监督全过程,努力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城市发展共同体,奋力谱写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凉山新篇章。
原文地址:http://jst.sc.gov.cn/scjst/c101452/2025/8/20/3dbb03ebd3b946fe8d19e0f84621462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