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住建局关于印发《三亚市2025年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方案》的通知
三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关于印发《三亚市2025年农村厕所革命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政府、育才生态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三亚市2025年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印发实施,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三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5年4月8日
(联系人:梅莎,联系电话:88619307)
三亚市2025年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治水攻坚战的决策部署,高质量推进我市2025年农村厕所革命工作,不断提升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根据《海南省2025年度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结合治水攻坚部署,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厕污一体化治理。2025年11月底前全市至少要完成293座改厕任务(各区任务数详见附件1)。
──进一步提升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鼓励无厕户、新建农房户配建户内(院内)卫生厕所。
──建立农村厕所管护长效机制,统筹做好农村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完善粪污收集、转运、贮存、利用体系。
二、重点工作
(一)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全面摸清我市渗漏厕所底数情况,进一步完善海南改厕管理系统,结合系统中我市无厕户和渗漏户的存量以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合理制定市级和区级年度实施方案。原则上以自然村为单位开展改厕,重点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已覆盖的村庄、列入2025年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任务的村庄实施防渗漏改造。(责任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各区政府、育才生态区管委会、市水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二)合理选择适宜技术模式。统筹协调农村厕所革命,将其与自贸港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建设和美乡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房屋建设(改造)相结合。坚持因地制宜、因村因户施策原则,推广《海南省农村厕污一体化(改厕)施工技术选型指南(试行)》;推广简单实用、成本适中、技术成熟、群众乐于接受的改厕模式和技术路线,大力推广节水型、少水型冲水设施。
1.分散式处理模式。对于人口密度稀少、地形条件复杂的村庄或散居农户,可选择联户新建公共化粪池、联户新建公共化粪池+人工湿地、三格化粪池+人工湿地、单户或者联户小型微动力、智能生物马桶等模式进行改厕。
(1)就地改造模式。对于原旧三格式化粪池容积符合要求,结构完好,存在渗漏但尚可利用的传统砖砌或钢筋现浇混凝土化粪池,做“底板加厚、砖墙满砌、内壁和底板同步防水处理”技术改造处理;对于原旧化粪池为两格,存在渗漏但尚可利用的传统砖砌或钢筋现浇混凝土化粪池,可采取分割第二格区域或增设成品化粪池(1m³)为第三格,并对化粪池底板和内壁重新做防水处理。
(2)更换化粪池模式。尊重农户意愿,综合考虑工程造价和施工条件,将原存在渗漏的化粪池直接更换为成品化粪池或砖砌化粪池,防渗漏改造户厕便池排污管必须直接接入新改造化粪池中,务必将弃用的旧化粪池排污口封死作废,可结合实际进行填埋,严禁新旧化粪池混用。
(3)集中新建公共化粪池模式。对于受场地局限,无单户改造条件的或化粪池在厕屋底下的户厕,应考虑在就近区域选择新建公共大三格式化粪池将粪污做集中处理改造。化粪池容量、形式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补充设计。
2.村庄集中处理模式。因地制宜结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案和实际需要,合理选择经济、实用的农村改厕技术模式,同步完成渗漏厕所改造。改厕可按就地改造、更换成品化粪池、新建化粪池模式改造。对原有三格化粪池仅第三格池渗漏的厕所,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可将原有第三格池作废,由第二格池直接接入管网,协同推进厕污一体化治理。
3.纳厂处理模式。对于辖区区墟周边一定范围内具备集中处理条件的行政村、自然村污水,优先统筹考虑纳入辖区污水处理厂(站)集中处理。改厕可按照村庄集中处理模式进行,也可按照农村集中下水道收集户厕模式改造。
4.其他模式。鼓励创新性选择多种为农民群众接受的改造模式,改造方式既要实用适用,又要经济实惠 。用地较为紧张或化粪池在厕屋底下不便改造的,倡导群众选用免水冲智能生物马桶等新型环保厕具。
(责任单位:各区政府、育才生态区管委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
(三)严格建设标准。严格执行《农村三格式户厕建设技术规范》(GB/T 38836-2020)、《农村三格式户厕运行维护规范》(GB/T 38837-2020)、《农村集中下水道收集户厕建设技术规范》(GB/T 38838-2020)、《海南省农村户厕建设技术标准》(DBJ-46-069-2024)等相关标准规范,把标准规范贯穿于改厕全过程。在新建厕所时,除按照“五有”厕屋标准施工外,即“”有门、有窗、有便器、有内外批荡、有地面硬化”,还要接通水电,未通自来水的偏远户,可与后期接通自来水施工同步进行。
1.加强施工培训指导。各区政府(育才生态区管委会)要组织村委会具体负责人员、农户和工匠进行改厕技术规范培训,保证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掌握技术,按规范标准施工。
2.强化施工质量管理。改厕施工过程要严格按规范标准实施,必须由经过培训的农户、工匠或有资质的施工队伍承担,各区政府(育才生态区管委会)要加强改造施工现场质量巡查与指导监督,要落实工程质量和安全责任制,将有质量安全不良记录的工匠或施工队伍列入“黑名单”,同时负责施工的人员或施工队伍要承担保修和返修责任,确保改一个成一个用一个。
3.强化过程监管。建立健全改厕质量管理制度,加强日常质量安全巡查、指导、监督;完善、落地改厕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科学交叉作业机制,统筹施工安排,杜绝各自为战。坚决反对弄虚作假,对达不到技术规范要求的厕所,不得验收通过。
4.严把成品化粪池质量关。根据成品化粪池需求,由各区政府(育才生态区管委会)统一集中进行采购。成品化粪池验收要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技术参数要求,杜绝质量低劣产品。成品化粪池到位后,各区政府(育才生态区管委会)要按照要求委托第三方机构做好检测检验工作,验收或检测不合格的产品不得用于改厕工作。
(责任单位:各区政府、育才生态区管委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水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四)同步实施粪污处理。大力推进农村厕所粪污与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推广农村厕所粪污城乡一体化处理有效模式,推动城镇环卫力量向周边乡村延伸。对于城镇环卫力量难以覆盖到的,或污水管网未覆盖或无法覆盖的村庄,统筹推进农村厕所粪污处理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完善粪污收集、转运、贮存、利用体系,积极探索、推广粪污肥料化经济实用模式,鼓励各区或行政村建立专业化粪污清掏队伍,因地制宜推进厕所粪污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鼓励农户使用小型家庭增压水泵自行清掏还田。
(责任单位:各区政府、育才生态区管委会、市农业农村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水务局)
(五)建立完善管护机制。树立农村厕所“三分建设、七分管护”理念,坚持农村厕所到哪里,运行维护体系就覆盖到哪里,保障厕所建成后持续正常使用。按照《海南省农村户厕管护指导意见》职责分工,建立健全日常巡检、设备维修管理机制,搭建市、区、村三级管护网络,市级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区级负责督促巡检落实和设备维修统计上报、村级指定人员专职或兼职负责日常巡检、设备维修需求登记及落地,形成规范化的管护机制。同时充分发挥农民主体和村级组织作用,加强自我维护和使用,确保厕所管护层层有人管,事事有落实。鼓励各区(育才生态区)在管护机制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可采取村民自行维护、委托维护等方式开展。
(责任单位:各区政府、育才生态区管委会、市委精神文明爱卫办、市农业农村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水务局、三亚环农集团)
(六)加强验收管理。2025年293座改造任务中,新建和防渗漏改造的厕所均要达到“五有厕屋+防渗漏化粪池”标准,各区政府(育才生态区管委会)对辖区改厕情况进行逐户自验,合格验收标准以便池冲水后新化粪池第一池中排污管有实际排水为准,验收过程中要拍摄照片,以备查证,并做好验收和建档工作,实行竣工一户验收一户,档案整理一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和市委精神文明爱卫办对293座改造户厕全部进行复验收。若技术力量不足,可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参与实施。
各区(育才生态区)在市区两级验收合格后,悬挂农村厕所改造户标识牌,在完善和规范农户纸质档案管理与保存的基础上,及时将农户档案信息录入海南改厕管理系统,各区(育才生态区)住建部门向爱卫、农业农村部门移交纸质和电子版档案及相关材料,爱卫部门负责指导后续农村卫生厕所设施维护管理工作,农业农村部门负责指导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
(责任单位:各区政府、育才生态区管委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委精神文明爱卫办)
(七)落实经费保障。农村改厕所需补助资金一部分由省级财政按照1000元/座的标准给予适当奖补,另一部分补助资金:育才生态区由市级财政保障,各区由区级财政资金安排。同时要多方筹措资金,切实保障改厕所需补助资金、工作经费和运维经费;要结合财力和实际情况,合理、分类制定补助标准。市级对293座改造户厕复验收的购买服务费用由市财政局安排。
1.新建厕所任务。原则上一般户每户补助最高不超过5000元;农村低收入群体对象(包含农村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农村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农村低收入家庭、其他脱贫户)每户补助最高不超过8000元。
2.防渗漏改造任务。原则上每户补助最高不得超过4000元,补助资金可用于提升厕屋质量。对采取三格式化粪池+人工湿地等分散处理方式下改厕和个别改造施工难度较大、成本较高,或采用节水环保厕具等新型环保技术的农户,各区政府(育才生态区管委会)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3.对确需由改厕方连接污水管网的,5米范围内化粪池与污水管网连接费用由改厕方承担;对5米及以上范围和需要破除路面连接污水管网的,费用另行计算从改厕资金列支。
4.对农户自主改厕的,竣工验收合格后一个月内,补助资金要直接足额拨付至农户“一卡通”或“社保卡”账户;对农户无自主改厕意愿,由各区政府(育才生态区管委会)委托的施工队伍或农村工匠统一改厕的,可在明确改造标准、征得农户同意,施工队伍与农户签订协议并验收合格的基础上,可将补助资金直接支付给施工队伍。
(责任单位:各区政府、育才生态区管委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
(八)开展农村户厕改造问题摸排整改。各区政府结合年度抽查以及暗访等暴露出的问题,举一反三,组织开展农村户厕改造问题摸排整改,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和村级网格员作用,自下而上,逐村逐户逐厕再次进行拉网式排查,摸清问题厕所底数、健全问题台账。对已完成整改的问题厕所持续跟踪问效,重点查看整改质量和农民满意度。对一些能立行立改的问题厕所,要引导群众积极配合整改,对一些短期内难以整改的问题厕所,要分类、分阶段整改。
(责任单位:各区政府、育才生态区管委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委精神文明爱卫办、三亚环农集团)
(九)做好信息报送。各区政府(育才生态区管委会)要严格执行工作进度每月一报制度,每月最后1天下班前将改厕进度情况报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要组织编印改厕工作信息,将改厕成效、经验做法、存在问题和工作建议等以简报、通报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报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责任单位:各区政府、育才生态区管委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统筹协调我市农村厕所革命推进工作,各区政府(育才生态区管委会)要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协调安排人员、财力,确保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并按时完成。强化市级层面协同作战体系,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召集、协调部署各项工作,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形成部门间协同作战的工作合力。
(二)强化责任落实。由市住建部门负责统筹推进农村改厕工作,负责户厕改造技术指导、组织竣工验收;各区住建部门(育才生态区管委会)负责辖区内改厕行动,严格按规范标准施工,加强日常质量安全检查、指导、监督,确保改厕质量;农业农村部门抓好农村公厕建设管护和农村厕所粪污治理与资源化利用工作;财政部门负责统筹落实推进农村户厕后续管护维修资金保障;水务部门负责指导推进农村供水保障,并要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指导,同步推进厕所粪污与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治理,做到应接尽接;爱卫部门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加强文明如厕、卫生健康、传染病防控等宣传教育和后续设施维护管理等工作;卫健部门督促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落实农村户厕粪便无害化效果检测和卫生学评价工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农村厕所标准体系的建设管理、产品和技术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
(三)加强宣传培训。各区政府(育才生态区管委会)要充分利用乡村振兴电视夜校平台,采用宣传车、宣传栏、横幅标语等方式,大力开展农村改厕公益宣传,宣贯“一二三四五”改厕施工标准,多层次、全方位宣传改厕的重要意义,大力营造改厕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农户作为改厕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农户的意见建议和习俗,把农户认同、农户参与、农户满意作为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的根本要求,确保改厕完成后能更好服务农户生产生活使用。鼓励基层党员干部率先示范,积极发挥共青团、妇联等基层群团组织优势,充分调动农民自主性和积极性。
(四)强化督导考核。切实加强指导帮扶力度和频率,采取随机抽查、暗访等方式,形成省、市、区三级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各区政府(育才生态区管委会)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自查;市级将不定期抽查,对问题突出的区予以通报批评。11月底前,确保我市293座改造任务全部完工验收。12月底前,省农村厕所革命推进办将结“六水共治”和乡村振兴战略实绩等考核工作对我市农村厕所革命工作进行评定。
2.三亚市XX区2025年农村户用厕所防渗漏改造农户档案目录
原文地址:http://zj.sanya.gov.cn/zjjsite/tzgg/202504/4f735b9dba8c4fc3a3661fc0b42120c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