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进202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特色完整社区建设试点第四季度工作情况·社区公共活动场地和公共绿地建设专刊(3)
【工作落实】
兴庆区丽景社区绿地绕家享惬意 完整社区“满格”幸福悦民心
贺兰县花园社区党建引领改出“幸福空间”让居民越住越舒心
利通区阳光骄子社区聚焦便民共享创建全龄友好完整社区新样
红寺堡区罗山社区激活公共空间活力绘就居民幸福生活新图景
沙坡头区文苑社区打造休闲绿色空间推动社区宜居品质提质增效
青铜峡市怡园社区共享绿地与活动空间共筑居民幸福生活新家园
青铜峡市紫薇社区全龄共享“小公园”带来完整社区“大幸福”
原州区雁岭社区“井上添花”彩绘井盖变完整社区“景盖”
兴庆区丽景社区绿地绕家享惬意 完整社区“满格”幸福悦民心
银川市、兴庆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推动兴庆区银古路街道丽景社区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中认真落实完整社区建设试点,统筹推进社区公共活动场地和公共绿地建设品质提升,截至2025年第四季度,兴庆区丽景社区内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街旁绿地错落分布,公共活动场地设施一应俱全。这些空间不仅成了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更让大家的幸福感、归属感一天比一天强。主要做法与取得成效:
一、公共活动场地:全龄友好,“家门口的乐园” 触手可及。为满足老、中、青、幼不同年龄段居民的活动需求,社区科学规划场地布局,全力实现 “数量足、功能全、覆盖广”,真正做到“全龄友好”。目前,社区已建成6处专属健身与儿童娱乐场地,每一处都精准匹配居民需求:在水一方A西区儿童游乐场地,250 平方米的空间里,滑梯、秋千依次排开,孩子们在这里追逐嬉戏,成了社区里最热闹的 “快乐天地”;在水一方B东区儿童游乐场地,200平方米的区域内增设了安全防护垫,孩子玩耍时不怕磕碰,家长在一旁看护也更放心;在水一方B西区健身场地,150平方米的场地内,漫步机、扭腰器等器材整齐摆放,特别适合中老年居民日常锻炼、活络筋骨;在水一方A东区健身场地,460平方米的空间里器材种类更丰富,无论是拉伸、力量训练,都能找到合适的设备,满足多元健身需求。除了这些专属场地,社区还配套了两大综合性活动空间 ——300 亩的丽景湖公园与 1.6 万平方米的望月园小微公园。其中,丽景湖公园专门规划了足球、篮球、排球、门球场地及室外游泳场所,还设置了乒乓球桌。不管是爱运动的年轻人,还是喜欢休闲的居民,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项目。
二、公共绿地:绿意满庭,“开放式氧吧” 惠及全民。在公共绿地建设上,社区以“生态宜居”为核心,整合社区内部与周边的绿地资源,打造开放共享的绿色空间,让居民推窗见绿、出门就能走进“天然氧吧”。目前,社区的绿地资源主要分为三类:一是邻近的丽景湖公园(300亩)与望月园小微公园(1.6万平方米);二是分布在社区楼栋间的组团绿地;三是沿街道布局的街旁绿地。三类绿地总面积达33184平方米,折算下来人均绿化面积3.8平方米。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公共绿地都不是居住小区内部的附属绿地,而是全面向公众开放的空间。清晨,居民们在这里晨练、打太极、跳广场舞,用活力开启新的一天;午后,老人们搬个小马扎坐在树荫下,晒着太阳聊家常,时光慢悠悠;傍晚,家长们带着孩子在游园里追蝴蝶、玩游戏,清脆的笑声传遍角落。绿地不仅是居民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好去处,更成了邻里间拉近距离、增进感情的“社交平台”。
三、建设成效:便民利民暖人心 未来可期再升级。此次完整社区公共空间建设,社区通过科学规划与资源整合,让公共活动场地和公共绿地实现了“质”“量”双提升,切实解决了过去居民“想休闲没地去、想健身跑老远” 的难题。
下一步,兴庆区银古路街道丽景社区将聚焦“建管并重”,持续提升公共空间的服务水平。一方面,建立常态化巡检维护机制,定期对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进行检查维修,一旦发现老化部件就及时更换,全力保障居民使用安全;另一方面,通过居民微信群征集、工作人员现场走访等方式,动态收集大家对公共空间的意见建议,精准优化功能布局,在绿地里多装些休息长椅,方便居民歇脚;在健身场地增加照明设施,满足居民夜间锻炼的需求。社区要让每一处公共空间都更贴合居民需求,真正成为家门口的“幸福驿站”,为打造更有温度、更宜居的完整社区注入持久活力。

兴庆区丽景社区公共活动场地:全龄友好,“家门口的乐园” 触手可及。

兴庆区丽景社区公共绿地:绿意满庭,“开放式氧吧” 惠及全民。
贺兰县花园社区党建引领改出“幸福空间”让居民越住越舒心
“以前楼间空地荒着、小区周边闲置地乱堆,现在出门就是花园,健身、带娃、聊天都有地儿,住着越来越舒心!”贺兰县富兴街街道花园社区居民李会霞阿姨漫步在A5号楼东边的休憩凉亭,又望着奥园小区东侧的健身跑道,笑意盈盈。自完整社区建设启动以来,在贺兰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指导下,花园社区以党建为引领,聚焦居民“休闲有去处、活动有空间、生活更便利”的核心需求,既升级公共绿地与活动场地,又盘活小区周边闲置资源,让“推窗见绿、出门享便利”成为居民生活日常。主要做法与取得成效:
一是在空间规划上,社区依托“134红心家园”治理模式。通过“小区圆桌会”征集民意,双向发力激活“沉睡资源”。针对奥园、如意府、二月龙庭等小区的差异化需求,精准改造周边闲置空间,让每一块空地都“各得其所”。全龄化、多功能是社区空间改造的核心逻辑。在奥园小区周边,西侧林带变身“运动+休闲”空间,塑胶跑道配太阳能路灯,6组防腐木座椅供居民歇脚,小区内改建2处休闲凉亭,成为邻里拉家常的“暖心据点”。同时,社区精准破解民生痛点,在如意府小区北侧空地改造349个机动车位的标准化停车场,缓解“停车难”。此外,在绿化带两侧打造了“扫黄打非”教育街区,通过彩绘墙、卡通座椅与扫码打卡区,让居民在停车散步时接受文化熏陶。二月龙庭小区西侧空地则升级为普惠性儿童托育中心,解决双职工家庭“托育难”。
二是空间的升级上,更让社区活力持续迸发。社区依托这些场地开展“一小区一文化”邻里节、健康义诊等活动50余场,“益+”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在此提供便民服务,绿地、凉亭、街区成了邻里互动、民意沟通的“连心桥”。如今,清晨的健身身影、午后的亲子嬉戏、傍晚的邻里闲谈,共同勾勒出社区的温暖生机。
下一步,贺兰县富兴街街道花园社区将通过“积分兑换”机制发动居民参与空间管护,持续完善设施,始终以居民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提升社区公共空间品质,努力打造宜居、宜养、宜乐的完整社区示范样板。让每一块绿地承载生态福祉,每一处空间服务民生所需,真正实现“生态花园社区,邻里和美之家”的完整社区建设目标。

贺兰县花园社区内改建的休闲凉亭,成为邻里拉家常的“暖心据点”。

贺兰县花园社区实现“生态花园社区,邻里和美之家”
利通区阳光骄子社区聚焦便民共享创建全龄友好完整社区新样板
阳光骄子社区作为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完整社区建设试点,以“党建引领、智慧赋能、共建共享”为核心,聚焦居民对公共空间的多元化需求,重点推进符合日照标准、功能复合的公共活动场地与公共绿地建设。在吴忠市、利通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指导下,推动阳光骄子社区在结合利通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与政府资金支持下,截至2025年第四季度,持续优化空间布局,提升服务效能,助力“15分钟便民生活圈”构建,争取创建全龄友好完整社区新样板。主要做法与取得成效:
一、精准规划,打造全龄友好公共空间。社区严格对照完整社区规范,优先打造核心公共空间,围绕“全龄友好”原则,配置设施将2处闲置空地改造为集健身、休闲于一体的口袋公园,并设置青少年儿童乐园活动区与老年健身区,同时在阳光骄子C区新建党群网格驿站,同步配套室外活动场地,将驿站功能与公共空间结合,实现“服务+休闲”一体化,确保各类空间均符合开放使用标准。
二、智慧赋能,构建共建共治管理机制。通过“云筑家”小程序数字化平台收集居民对公共空间的意见建议,处理健身器材更新、绿地养护等10条,响应时间缩短至30分钟,居民满意度达98%。运用“阳光工作法”落地建立“收集—研判—交办—督办—反馈”闭环机制,联合物业、志愿者开展公共空间巡查,整改私占绿地、设施损坏等问题并及时处理。
三、文化激活,提升空间使用效能。依托社区党群网格服务驿站、文化广场、口袋公园举办第二十一届邻居节、“全民健身季”等各项文化活动,参与人次超2000余人,公共空间月均使用率提升40%,并组建“七彩志愿服务队”,开展“社区清洁日”“绿地认养”活动,累计参与550人次,推动居民从“使用者”向“维护者”转变。
利通区金星镇阳光骄子社区通过“党建引领+科技赋能+居民自治”模式,探索出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提质路径。下一步将持续深化“阳光工作法”,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参与运营,推动公共空间从“建设完成”向“长效管护”转型,为完整社区建设试点提供可复制新样板、新经验。

利通区阳光骄子社区配置设施将2处闲置空地改造为集健身、休闲于一体的口袋公园。

利通区阳光骄子社区新建党群网格驿站,同步配套室外活动场地,将驿站功能与公共空间结合,实现“服务+休闲”一体化,确保各类空间均符合开放使用标准。
红寺堡区罗山社区激活公共空间活力绘就居民幸福生活新图景
为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中认真落实完整社区建设试点,统筹推进社区公共活动场地和公共绿地建设品质提升,红寺堡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推动罗山社区以“完整社区”建设为核心抓手,聚焦居民“家门口休闲健身”需求,持续优化文体局打造的户外体育场与邻湖公共绿地,将设施完备、景观宜人的公共空间,转化为覆盖晨练、夜游的民生服务载体,让社区生活更具温度与活力。截至2025年第四季度,通过设施完善、服务升级,让两大公共空间分别成为晨练“活力枢纽”与晚间“休闲胜地”,切实提升了居民生活幸福感与社区归属感。主要做法与取得成效:
一、户外体育场激活全天活力。户外体育场凭借全龄化设施与有序管理,成为社区晨练“活力枢纽”。每日清晨,3支居民健步队沿跑道外侧整齐行进,内侧慢跑、器材锻炼的居民各得其所,篮球区更是常年满员。体育场日均使用人数达500人次,健步队新增成员中30%为中青年群体,篮球场地每天都有居民打篮球。“以前想锻炼得跑2公里外的公园,现在楼下体育场器材应有尽有,早上6:10分就出门跟随健步队走一个小时,身体微微出汗,日子别提多惬意了!”家住罗山花园小区14号楼的王大姐感慨道。
二、邻湖绿地承载晚间惬意。傍晚时分,紧邻青云湖的公共绿地成为居民放松的首选。沿湖漫步、草坪闲谈,社区针对居民晚间需求,在绿地增设太阳能路灯照亮步行路径,沿湖设置安全护栏,“饭后逛公园、临湖赏夜景”成了社区新风尚。“每天吃完晚饭带孩子来湖边散步,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能和邻居聊聊天,比在家看电视强太多了!”居民李女士笑着说。
三、公共空间凝聚社区温情。两大公共空间的高效运营,不仅提升了资源利用率,更拉近了邻里距离。晨练健步队中自发形成互助小组,年轻队员主动帮助老年居民调整运动强度;绿地休闲时,居民们分享育儿经验、交流生活趣事,不少以前“住对门不相识”的邻居,渐渐成了朋友。
目前,红寺堡区罗山社区依托公共空间联合街道办等多个部门开展趣味运动会1场次,组织孩子开展户外亲子活动1场次。居民对公共活动场地的满意度逐渐增高。从晨光中的活力运动,到暮色里的惬意漫步,下一步,罗山社区将继续用精细化服务,让公共空间真正成为承载居民幸福日常的完整社区“生活港湾”。

红寺堡区罗山社区户外体育场凭借全龄化设施与有序管理,成为社区晨练“活力枢纽”。
沙坡头区文苑社区打造休闲绿色空间推动社区宜居品质提质增效
沙坡头区文苑社区始终秉持“以居民服务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居民“家门口的幸福”,在中卫市、沙坡头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指导下,持续推进社区公共活动场地和公共绿地建设品质提升,截至2025年第四季度,以“共建共管”推动完整社区试点工作走深走实。主要做法与取得成效:
一、构建全龄适配公共空间,打造“15分钟休闲运动圈”。自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文苑社区坚持需求导向、科学布局,累计打造9处开放的公共活动场地,总面积达7780平方米。所有场地均满足日照标准,配备完善游憩设施,全面覆盖居民日常休闲与运动健身需求。场地布局采取“大中心+小据点”互补模式。其中,滨河全民健身中心作为“功能集成典范”,一层设有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标准场地,二层配套少儿体适能综合馆、武术跆拳道馆和舞蹈室,满足从儿童到成年人的多元运动需求。同时,在金沙国际小区西侧绿地内增设一处儿童沙池,为低龄幼儿提供安全、有趣的创意游戏空间,弥补了原有设施在幼龄儿童专属活动场所方面的不足,进一步丰富了“下楼健身”的内涵,让亲子互动与邻里社交有了新载体。 各小区均因地制宜增设乒乓球场地等设施,让“下楼健身”成为生活常态。通过优化慢行系统,实现公共场地与住宅、观光湖健身跑道无缝衔接,居民步行即可直达各场地,5分钟内可接入环湖跑道,进一步拓展运动空间。
二、建设便民共享绿地,营造“推窗见绿”宜居环境。围绕“生态惠民、绿地便民”目标,目前已建成3处共享口袋公园,总面积4000平方米。这些符合标准的小游园和街旁绿地,精准覆盖主要居住片区,分别位于金沙国际小区北侧、南侧及江元隆府小区南侧。这些绿地空间不仅是社区的“绿色点缀”,更成为居民晨练、休闲、社交的“温馨驿站”。清晨居民可在绿荫下锻炼,傍晚家长带孩子嬉戏,老人围坐聊天,有效促进邻里交往,持续提升生活环境品质。
三、创新社区服务模式,提升“多元共治”管理效能。精准把握居民需求,坚持“四个聚焦”工作法:一是聚焦可达性,依据完整社区标准,结合居住密度科学布局,确保公共空间“走得近、用得上”;二是聚焦全龄化,针对不同年龄段设置专属空间,避免设施同质化;三是聚焦共治性,通过“解忧茶室”议事机制,联合业委会、物业和居民共同参与管理;四是聚焦便捷性,将公共空间与社区公交站、住宅无缝衔接,实现核心区域10分钟步行可达。
下一步,沙坡头区文苑社区将继续深化试点经验,以“小切口”推动“大民生”,让居民切实感受到“社区有温度、生活有品质”,为宜居完整社区建设注入持久动力。

沙坡头区文苑社区改造的“口袋公园”

沙坡头区文苑社区改造的“口袋公园”

沙坡头区文苑社区全民健身中心

沙坡头区文苑社区因地制宜增设运动场地等设施,让“下楼健身”成为生活常态。
青铜峡市怡园社区共享绿地与活动空间共筑居民幸福生活新家园
为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中认真落实完整社区建设试点,统筹推进社区公共活动场地和公共绿地建设品质提升,青铜峡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推动怡园社区秉持“完善公共空间,提升生活品质”理念,截至2025年第四季度,打造符合日照标准、配备游憩设施、向居民开放的共享空间,构建宜居宜乐的社区环境。主要做法与取得成效:
一、家门口的“幸福园”:公共空间遍地开花。一是怡心园公共活动空间:作为社区核心活动场地,整体环境优美,四季常青。园内设有健康步道、景观亭廊、休憩座椅及百姓大舞台,配套建设微型足球场与老年健身区,既满足孩童嬉戏玩耍的安全需求,也为老年人提供棋牌交流、晒太阳、聊家常的温馨空间。二是怡园社区全民健身中心:是一座集篮球馆、乒乓球馆、羽毛球馆及多功能健身室于一体的综合性室内体育馆,是目前老城区唯一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社区级体育场馆。场馆设计现代实用,空间布局科学合理,地面防滑耐磨,通风采光良好,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专业的运动环境。
二、共建共治共享:让空间“活”起来。社区建立“社区+志愿者+第三方”共治机制,定期维护设施、养护绿化。通过微信网格群发布活动信息,鼓励居民参与预约与组织,提升空间使用效率。结合节日开展惠民演出、健步行等活动,增强公共空间活力,促进邻里互动。
三、绿意与温情交织,幸福在家门口升级。目前,社区已实现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公共健身中心覆盖,所有场地均符合日照要求,配备完善设施,免费开放。公共空间的改善显著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舒适度与归属感,社区氛围更加和谐。
下一步,青铜峡市怡园社区将挖掘潜在空间,推进“口袋公园”建设,探索智慧化管理,引入专业力量开展健康与文化活动,持续提升公共空间服务品质,让居民享有更美好、更幸福的完整社区生活环境。

青铜峡市怡园社区全民健身中心是一座集篮球馆、乒乓球馆、羽毛球馆及多功能健身室于一体的综合性室内体育馆。

青铜峡市怡园社区打造的社区群众大舞台。
青铜峡市紫薇社区全龄共享“小公园”带来完整社区“大幸福”
自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启动以来,青铜峡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持续推进社区公共活动场地和公共绿地建设品质提升,紫薇社区紧扣“以居民需求为核心”的建设理念,聚焦公共活动场地与公共绿地短板,通过空间活化、微更新改造与共建共治模式,截至2025年第四季度,全力打造能够囊括所有年龄段的休闲活动空间,显著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与个人归属感。主要做法与取得成效:
一、系统梳理、共建共享。紫薇社区严格对照相关规划标准,系统梳理“闲置空间、边角地、夹心地”等存量资源,建立“需求收集—方案协商—施工建设—运营维护”全流程工作机制。通过“协调议事会+数字议事厅”协商体系,依托微信群及线下居民走访、会议室协商等渠道,累计征集空间建设意见近百条,筛选确定社区小广场、共享活动场地的位置,目前已完成项目建设任务4件,累计新增及改造公共活动空间3个。通过社区工作人员走访调查得知,居民对公共空间建设满意度越来越高:有了这样方便的地方,老邻居们聊天的同时,还能放心让孩子在游乐设施里玩耍,解决了“老少同娱”的难题,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显著提升。
二、打造“推窗见绿”的社区广场小公园。紫薇小区建设年代久远,存在设施老化、绿植分布不均等问题,为此实施“修绿植+提质量”双重改造。将原部分居民违规占用的“菜园子”拔除,保留原生乔木的同时补植多种花草,修改遮挡居民楼视线的过高树木,林木覆盖率达80%,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天然“氧吧”;小公园内还配套安装多组休闲座椅、遮阳廊架、遮雨棚及便民工具箱等,设置适合老年人的健身步道与儿童游乐设施,串联各活动区域,实现“一老一小”多样化活动需求全覆盖。社区广场小公园的存在既改善了小区生态环境,又为全龄段居民提供了散步、聊天、嬉戏互动的日常休闲场所。
三、公共绿地提质,构建家门口的天然“氧吧”。对现有公共绿地实施精细化改造,通过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多层次布局优化生态功能。因年代久远,有些乔木生长过高枝叶过密,对其修理后,低楼层住户采光时长增加、通风效率提升、视野环境开阔。在低矮灌木绿地周边设置条椅与文明标语,清楚标注“护绿”标识,由物业服务人员定期开展植被修剪、病害防治等工作,养成“护绿”好习惯。
下一步,青铜峡市紫薇社区将持续聚焦居民需求,深化公共活动场地“功能多样+覆盖全龄+多元治理”的建设模式,一是以居民需求为中心,创新建设模式,推进空余场地改造项目,尽量弥补阴雨天气公共活动场地不足的短板。二是完善长效管理机制,融入“家社共建共享”计划,将公共场地的维护纳入志愿服务积分体系,通过志愿时长、志愿事项累计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激发居民自主维护公共空间的积极性。让“小空间”散发“大功能”、呈现“大幸福”,为完整社区建设提供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青铜峡市紫薇社区新增及改造公共活动空间,打造“推窗见绿”的社区广场小公园。

青铜峡市紫薇社区实施“修绿植+提质量”双重改造,构建家门口天然氧吧。

青铜峡市紫薇社区打造的社区公共空间“老少同娱”
原州区雁岭社区“井上添花”彩绘井盖变“景盖”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社区环境的改善成为了民生关注的焦点,不断提高社区群众生活品质,才可以凝聚可贵的民心民意。原州区雁岭社区始终不辍的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共建文明美丽的社区。在固原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原州区社会工作部门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中认真落实完整社区建设试点下,针对社区公共活动场地和公共绿地建设品质提升问题反复研究、开拓思路、不断创新,截至2025年第四季度,“青春彩绘,画笔传情” 绘出美丽社区“井”上添花井盖彩绘活动隆重登场,让社区居民感受到社区变美的同时,增强居民的幸福感。主要做法与取得成效:
一、精心组织,共绘美丽社区。井盖,是我们社区环境中不起眼的公共设施,但是它们却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把这些井盖赋予新的生命,原州区雁岭社区联合东海太阳城物业服务公司开展“青春彩绘,‘井’上添花”---井盖变“景盖”彩绘活动。邀请宁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60余名团员青年及西部计划志愿者,化身为温暖的 “城市美化师”,以井盖为画板,用创意笔触传递雷锋精神,为太阳城小区注入了灵动的文明气息。
二、精心构思,共创主题多样“景盖”。为保证井盖绘制后效果持久,社区工作人员先是对井盖进行了除锈粉刷处理,经过风干后,志愿者们秉承着“奉献、友爱、互助、服务、进步”的精神,对社区的井盖进行彩绘,利用手中的画笔,围绕 “24节气”“文明环保”“城市文化” 等主题,精心构思图稿,在小区井盖上分别绘制了可爱的动画卡通人物、垃圾分类宣传标语、生态绿化、环境保护等主题多样的作品,绚丽多彩且各具创意的涂鸦使一个个井盖变成了文明宣传的新窗口,为小区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居民们纷纷驻足并对志愿者们的作品给予了赞赏!
三、精心绘画,共建美丽家园。社区“井”上添花井盖彩绘活动不仅美化了社区环境,也营造了文明社区的良好氛围,感召广大居民积极践行文明,传递文明。这些井盖彩绘,将环保理念与艺术美感巧妙结合,不仅为小区环境增添了诗意,更向市民传递了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倡导大家携手共建美丽家园。也进一步提升了社区环境面貌,同时也让井盖成为传播文明的载体,以直观新颖的方式向居民传播着绿色环保的文明理念。
下一步,雁岭社区将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及艺术创作活动,动员更多团员青年及志愿者们的参与,引导居民群众将绿色文明的理念融入生活,营造文明和谐的完整社区新风尚。

原州区雁岭社区绚丽多彩且各具创意的涂鸦使一个个“景盖”为小区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工作信息收集、整理、编辑:杨春波
原文地址:https://jst.nx.gov.cn/xwdt/zjdt/202510/t20251027_506531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