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CC规范网,争做您的第一个学习站!

山西省“好房子”设计竞赛优秀获奖作品展示(二)

2025-10-31 09:24:23

近日,由省住建厅主办、省勘察设计协会协办的全省“好房子”设计竞赛落下帷幕。此次竞赛选择太原、运城两个实际地块,举办主题为“安舒绿智艺相融,共筑三晋好房梦”的新建“好房子”设计竞赛,最终32个优秀获奖作品、13个既有住宅改造“好房子”优秀设计案例脱颖而出。

此次“好房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呈现低密低容、户型可变、便民配套、科技智能四大特点,融合山西地域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既有建筑改造案例突出内外兼修、技术引领、数字赋能,充分展现了我省设计师群体深厚扎实的专业功底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现将一、二、三等奖获奖作品进行展示,分享优秀作品设计理念、亮点和创新思路,希望全省建筑设计行业能够借鉴获奖作品优秀经验,助力我省建筑设计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国“好房子”设计提供山西方案、贡献山西智慧。

新建“好房子”一等奖作品

获奖作品:《自然共生·垂直森林》(运城市)

参赛单位: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创新亮点:设计结合运城地区的气候及地块的区位特征,提出“自然共生、垂直森林”概念。一体化的建筑设计,利用高低起伏的形态创造城市中的微缩山水,并融合了山西的院落布局、堆砖、挑檐、竹纹等元素,塑造出新时代的精神地标。通过对社区的合理规划,营造全龄友好、生活便利、环境宜居的住宅品质标杆,致敬未来理想生活。为居民提供一个高品质的现代人居社区,让每个居民都能在这里找到归属感和幸福感。同时设计结合了海绵城市和公园城市的理念,运用了低碳风岛、光伏板等策略,创造出具有优良性能、安全耐久的绿色和智慧化住区。

获奖作品:《筑好房子 享好生活 期好未来》(太原市)

参赛单位: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创新亮点:本方案以“开放、共享、生态、全龄、智能、低碳”六大创新理念为核心,系统构建未来人居新范式。通过打破社区边界实现城市融合,构建立体共享空间促进邻里互动,植入生态廊道串联绿色生活,打造全龄友好配套满足多元需求,融合智能科技赋能便捷生活,运用绿色低碳技术推动可持续发展。旨在构筑一个打破边界、绿意环绕、智慧赋能的开放式全龄友好社区,让不同年龄的居民都能在共享与互动中乐享美好生活。

获奖作品:《院儿里见——理想邻里乐居传承山西大院文化》(太原市)

参赛单位: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创新亮点:本方案从历史的城市脉络,引发了“院儿里见”的方案主题,力求打造城市节点共融空间、文化主题的“院儿”空间、立体院落轴线空间、宜人的交往空间、现代住区和地域文化相结合的空间;打造全龄化活动空间的景观设计,用全生命周期的可变户型关照每一个年龄层,满足每个家庭成员的生活需求;用“晋水之滨·城街步巷、院儿里春秋·相见繁花、邻里相望·烟火有约、四方碧玉·阡陌新织、智慧绿谷·廊下流芳、文脉基因·龙城画卷”作为核心设计策略最终实现属于山西太原的“好房子”。

获奖作品:《生态矩阵·未来云庭》(太原市)

参赛单位: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创新亮点:本方案通过“八大理念”打造新时代好房子,中正礼序:中轴对称布局,大尺度中心花园;垂直森林:在垂直空间打造立体景观花园;多元配套:一站式情景化多元配套;无界享景:全点式布局,户户好景观;城市形象:生态自然,富有生机的城市界面;低碳社区:低碳领航,绘就生态卷;健康之所:构建多元健康生态环;智慧社区:科技赋能,开启智居潮;重塑人居标杆,打造文化、科技与自然共生的未来理想住区。

新建“好房子”二等奖作品

获奖作品:《檐下春秋·智绿相宜》(太原市)

参赛单位:太原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创新亮点:我们希望能打造出“全龄宜居、生活便捷、花园住区、智能有序、低碳房”的完整居住社区。根据不同阶段家庭生活需求,调整室内空间布局,重组完成户型的变身,传统的墙体空间转化为收纳空间,打造满足全生命周期的住宅空间。

获奖作品:《共享悦居·绿色龙城》(太原市)

参赛单位: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创新亮点:本方案以“社区共融性”与“空间均好性”为核心,打造差异化居住体验。在社区规划层面,以共享连廊为核心纽带串联全域,连廊沿线嵌入全龄化活动区域,实现不同年龄层人群的活动需求覆盖。在户型设计上,通过奇偶数层错位布局,让每户均享有独立挑空大露台,在保障私域使用感前提下提供观景休闲立体空间,打破传统平层居住的视野局限。

获奖作品:《“林境·都会”》(太原市)

参赛单位:晋城合为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创新亮点:本方案的设计理念源于对现代都市生活模式的深刻洞察:人们渴望自然的慰藉,却又无法割舍城市的便利与活力。“林境·都会”正是试图打破这一矛盾,它不仅仅是一个居住空间,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提案——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之上,再造一片触手可及的森林家园,让居住者既能沉浸于自然的宁静与生机,又能便捷地拥抱都市的繁华与机遇。

获奖作品:《禹泊云栖——湖光里的未来邻里》(运城市)

参赛单位:太原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创新亮点:本项目通过带状跑道以及折线平台生成景观轴线,跑道与平台间生长出四组公共配套服务,服务于整个住区。设置智慧物业在社区内打造“共享邻里中心”,促进居民交往。户型大跨结构形式,采用箱板式结构体系,可移动隔墙、可承插机电管线技术,采用可移动隔墙和饰面一体化可移动线路,灵活布局,适应全生命期户型改善需求。

新建“好房子”三等奖作品

获奖作品:《晶链聚落·光合家园——基于运城盐湖基因的全龄共享生态社区》(运城市)

参赛单位:华林中创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创新亮点:本方案以运城盐湖的自然与人文特质展开,分为 “缘 -建构-共生-转译”四大维度,形成从基因提取到场景落地的完整逻辑。低容低碳上,以运城盐湖 “模块化、能量循环”基因为核心,借太阳能皮肤、垂直农场构建光合循环,结合 “汾波映翠轴”与 “盐田阡陌轴”,践行零碳生态。户型具备可变维度,通过隔音活动墙实现空间的灵活分隔与合并。住宅阳台错动设计,模拟“盐湖晶簇”的形态,既满足功能需求,又彰显地域美学特色。便民配套设施构建5分钟全龄生活圈,涵盖幼儿园、老年服务站,配备风雨廊和无障碍系统。跨代共耕农场适配轮椅升降功能,盐田肌理式道路串联各场景,全面满足全龄段共享需求。科技智能方面,AI社区管家实现老人跌倒 10 秒响应、儿童电子围栏预警,全园WIFI覆盖+无锐角设计,游戏场橡胶垫嵌入压力传感灯,融入关公“忠义”精神,构建安全智慧社区。

获奖作品:《无界花园,烟火住区》(运城市)

参赛单位:海南华磊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创新亮点:本案以“全龄友好,无界社区”的核心设计理念,从立体的呼吸花园、架空漫步廊桥到空中私家院落,打造天际、地面、下沉庭院三位一体的无边界花园。搭配智能设施、绿色建筑、适老化设计、儿童友好设计等,打造充满烟火味的全龄友好社区。提供灵活可变的户型,预留一胎、二胎,老中小三代同堂等不同家庭、不同居住时期的可变化空间,打造“会进化”的好房子。

获奖作品:《河邑共生·盐韵栖居》(运城市)

参赛单位: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创新亮点:本方案以“未来公园社区”为核心设计理念,设计希望打破社区、公园与城市三者之间的边界,让社区深度融入城市公园绿地系统,打造多样化公共空间和完整社区生活配套内容,满足全龄化居住生活需求。从而建设宜居、宜业、绿色、智慧的未来公园社区。

既有住宅改造“好房子”优秀设计案例

获奖作品:《尖草坪老旧小区工业学院宿舍改造项目》

参赛单位: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创新亮点:项目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区迎新街北一巷2号,工业学院宿舍从1954年至今的七十余年里,社区建设经历了不同时代的建筑设计理念。现在面临设施老化、功能不全、环境杂乱等问题。项目秉持“以人为本、共同缔造、绿色智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社区环境进行提升。改造内容涵盖多处:社区道路停车规整,更新社区绿化,增设健身步道;道路及管道更新;住宅修缮及外观美化。通过以上改造措施,打造一个“安全、便捷、舒适、优美、充满人情味”的现代宜居社区。

获奖作品:《漳泽湖畔·悠然小南》

参赛单位:山西三建集团有限公司

创新亮点:本方案以长治市屯留区小南村为例,依托“湖-林-田-村”优势景观资源,结合环漳泽休闲旅游示范带,打造一个以地域特色为亮点的高端民宿集群,建筑立面上融入京派、徽派、岭南、晋风等建筑风格进行个性化设计。既具现代智慧,又彰显文化底蕴,推动乡村住房从“住有所居”向“住有优居”转变。

获奖作品:《太原市尖草坪区太钢23小区提升改造项目》

参赛单位: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创新亮点:本方案以“焕新焕活”为设计理念,从安全性、舒适性、功能性、美观性四个维度打造特色社区。安全性维度:打造安心居住空间;舒适性维度:营造宜人居住环境;功能性维度:满足多元生活需求;美观性维度:塑造特色社区形象。通过系统性改造,实现安全焕新、全龄友好、风貌焕活的目标,打造融合工业记忆的现代宜居好房子。

获奖作品:《某高校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参赛单位: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创新亮点:项目依托既有居住建筑改造的实际案例,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原则,通过对小区建筑安全、基础设施、公共空间、智能化系统等方面的系统性改造与升级,体现了新时代房子“绿色、智慧、人文”三位一体的综合价值。作为我市2021年第一批改造项目,为城市更新政策背景下“好房子”设计提供了实践样本与企业智慧。

 

原文地址:https://zjt.shanxi.gov.cn/jsdt/202510/t20251028_9983974.shtml

上一篇:漳州市住建局关于印发《市直管项目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实施细则(2023版)》的通知
下一篇:西藏自治区区公有房屋管理局2024年度部门决算公开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