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CC规范网,争做您的第一个学习站!

第四届广东省建筑文化宣传周启幕,广州智能建造+“好房子”成果亮相

2025-10-31 09:33:23

三大展区、40余件展品解锁建筑科技新体验

10月28日,第四届广东省建筑文化宣传周暨广州市智能建造和“好房子”创新成果宣传月活动在广州市第二工人文化宫(新馆)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围绕“智造赋能·粤筑优居”,以展示“广州智能建造和好房子创新成果,让老百姓可触可感”为核心主题,注重互动性与体验感的有机结合,精心规划室外、架空层、室内三大区域,集中呈现40余件优质展品,既展示解决施工痛点的智能装备,也呈现高品质居住空间的构建细节,实现了科技成果与民生需求的精准对接,全方位展现广州在建筑领域的创新实力与民生温度。值得一提的是,活动当天还发布了广州市“好房子”建设的20条具体措施,据此打造的全尺寸样板间展示备受瞩目。

(活动现场)

本次活动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指导,广州市总工会、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办,广州市第二工人文化宫、广州市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协会联合承办,将持续至12月,期间面向社会大众开放巡展,让更多人近距离体验建筑科技的魅力与高品质居住空间的独特价值。

(活动现场)

室外展区:精益建造装备引领施工变革

室外展区聚焦精益建造主题,以实体样机互动展示形式,集中呈现4款亮点集成类成品系统,针对性解决建筑施工中“危、繁、脏、重”等痛点问题。广州建筑带来的“星舫”系列太空舱,是集成式模块化建筑的代表之作,融合智能控制、智能家居与光储充一体化能源系统,达到近零碳建筑标准。其室内空间介于20-40平方米之间,尺寸型号灵活可选,可广泛适配文旅住宿、公共建筑等多元场景,为建筑低碳化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山河星航的“阿若拉”轻型运动飞机作为我国首个获得中国民航局适航认证的民族自主品牌轻型运动飞机,成为展会的一大焦点。该机型搭载航拍航测与遥感设备,可在空中完成建筑物勘测,为建筑设计、市政规划与工程勘测提供精准高效的空中数据支持,大幅提升了前期勘测工作的效率与精度。

广州达蒙智能造楼机凭借独特的设计亮点吸引了众多关注。其上部配备的电控天幕可实现防雨防晒,平台工作区域不仅能集成生产设备实现施工一体化,还可加装各类施工机器人或机械臂,通过智能化集成进一步提升建造效率,为现场施工提供了更安全、高效的作业环境。

铝遊家的智能生活空间则展现了模块化建筑的灵活与高效。主体采用高强度钢结构搭配环保铝材,重量轻且坚固耐用,能适应各类气候条件。12米长4米宽的箱体模块在工厂完成精密预制后,现场仅需数小时即可完成安装,为未来文旅居所建设提供了高效环保的全新选择。

架空层展区:全流程智能装备覆盖施工全场景

架空层展区集中展示13款施工现场智能建造单机装备,按照测绘、安全、基坑、主体、装饰装修、检测等施工全流程典型作业场景有序排布,全面呈现智能建造技术在施工各环节的创新应用。

测绘作业环节的巢式无人机实现了全流程无人化操作,机巢可满足无人机起降、充电、维护和存储需求,无人机根据预设任务自动起飞执行巡检和测绘作业,完成后自主返回机巢,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并提升了测绘数据的准确性。

安全作业领域的装备亮点纷呈。安之眸OS安全巡检系统通过无人机高空巡航、AI智能研判与数字闭环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自动识别现场安全隐患,效率较传统人工巡检提升约10倍,实现“人在做、天在看”的实时管控。特威智能施工升降机则凭借光幕感应、安全触边、AI人数识别等多重安全配置,搭配安全运行自动监测、故障自动报警等功能,既提升了作业安全性,也彰显了工地人文关怀。

基坑作业展示的两款智能挖机各具特色。“慧基魔方-智能挖机”在桩基和边坡等基坑施工中,可实时智能感知施工精度数据并同步至云端平台,实现质量实时管控与安全预警;山河智能电动挖机则以小巧静音、节能环保的优势,适用于城市街道、医院、学校等对噪音和尾气排放敏感的区域作业,满足了绿色施工的现实需求。

主体作业中,中建四局自主研发的索驱式建筑机器人平台堪称“六边形”通用作业平台,通过柔索驱动方式牵引执行末端,搭载AI视觉识别系统,可高效完成钢筋绑扎、混凝土整平和抹光、物品吊装等多种工作。博智林的混凝土地面整平机器人则凭借全自动导航、智能化控制和高精度识别技术,显著改善了传统混凝土作业的效率和质量,降低了安全风险。

装饰装修环节的三款机器人针对性解决了行业痛点。中建四局研发的喷涂机器人可自主规划行走路径,实现墙体和屋顶面自动化喷涂;腻子打磨机器人专注于内墙和天花板腻子打磨,导航、打磨、排灰全自动化,质量稳定可靠;地坪研磨机器人则具备自动吸尘、随动放线等功能,适用于环氧地坪、密封固化剂地坪等多种场景施工,有效减少了粉尘污染,保障了工人健康。

检测作业展区的三款机器人展现了建筑检测的智能化升级。中交四航局的测量机器人通过模拟人工测量,实现建筑物实测全自动化;广东建科院的智能照度巡检机器人集智能规划与照明检测于一体,适用于各类光环境评估;全地形隧道检测机器人融合激光扫描、工业相机等前沿技术,通过全景高清影像判断病害与断面尺寸,可满足隧道、管廊等多场景的自动化检测需求。

室内展区:多维呈现“好房子”建设全链条创新

室内展区展示了以“好房子”建设措施20条打造的全尺寸样板间,并围绕“好房子”建设核心,按照好设计、好建造、好材料三大板块,全方位沉浸式呈现高品质居住空间的构建细节,让“好房子”标准可感可触。

好设计板块带来三款核心科技工具,让住宅设计更精准、更高效、更贴合需求。数智家·实景三维数字基座通过毫米级高精度三维扫描与全维度数字建模,为每套房源构建1:1还原的“房屋数字孪生体”,客户无需实地爬楼即可沉浸式体验不同楼层、户型、朝向在不同天气和时段的光影流转与景观变换,精准感知设计温度。另一款设计软件支持秒搜户型匹配与平面图还原,AI一键生成全屋布局与软装方案,搭配实时渲染和VR漫游功能,让专业设计变得简单高效。CONCETTO·AI智能方案设计平台则重构了建筑设计流程,其数智化建模、AI灵感渲染、秒级造价预测和五大环境仿真分析功能,为设计师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打造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好建造板块通过多个典型项目模型,展现了工业化生产、装配式施工的创新实践。广州建筑的MIC城市更新场景针对老城区危旧房改造,采用“工厂预制+现场现浇”方案,模块重量轻,便于狭小区域运输吊装;中交四航局的装配式建筑沙盘展示了工厂预制梁、板、柱等构件的现场组装技术,可减少建筑垃圾、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中建四局的白云装配式部品(MIC)生产基地模型呈现了智能化生产线全流程,实现了固废资源化利用、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与建筑工业化的产业融合。

多个标杆项目模型更直观展现了建造技术的突破。中建三局的连续掘进盾构模型实现掘进与管片拼装同步施工,效率较传统施工提升1/3;小㘵-平山二期安置区采用钢结构装配式体系,建造工期缩短25%,装配率达76%;科创大厦作为国内首座超170m的近零能耗超高层建筑,综合节能率61.0%,成为绿色办公建筑典范;香港东京街项目则通过混凝土MIC体系,在广州工厂完成预制后运往香港现场组装,建成高达120米的超高层建筑,展现了模块化技术的广泛适配性。黄埔区迳下村装配式农房项目将模块化技术应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入选广东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名单并通过国家3A级旅游景区评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建筑领域的创新样本。

好材料板块聚焦耐用、舒适、低碳三大核心需求,展示了多款赋能“好房子”建设的新型材料。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抗压强度是普通混凝土的5-10倍,抗暴雨冲刷和冻融循环能力突出,为建筑提供坚实保障;水下抗分散混凝土可在水中直接凝固,内部结构紧密,从源头解决墙体发霉、地板起翘等渗漏问题;中建四局研发的加固修复建材中,碳纤维布可在不拆墙的情况下提升结构强度30%,灌浆料能有效填补裂缝,显著提升建筑抗震性与安全性;机制砂高韧性混凝土采用再生砂替代天然河砂,每立方减少200公斤碳排放,且抗裂性能优异,可避免墙面开裂掉渣问题。

此次活动的举办,不仅体现了广东省智建赋能优居的文化传承,集中展示了广州在智能建造与“好房子”建设领域的前沿成果,更搭建了产业交流与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当前,广州正以构建“安全、舒适、绿色、智慧”高品质住房为导向,持续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业深度融合,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培育产业生态、强化人才支撑等多元举措,力争到2030年实现智能建造产业5000亿年度产值目标。11月至12月的巡展期间,广大市民可前往参观体验,亲身感受建筑科技为生活带来的深刻变革,共同见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原文地址:http://zfcj.gz.gov.cn/zjdt/zjxw/content/post_10515451.html

上一篇:重庆:城市更新进入存量提质阶段
下一篇:漳州关于批准确认许建军等同志土建专业初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