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更多人的优居梦—宣城市推进房地产发展构建新模式综述(二)
创新试点——
老旧房屋“自主更新”探索新路径
在盘活存量市场的同时,我市也在探索“老破小”更新改造新模式。
2024年初,宣城出台《关于做好老旧房屋“自主更新”试点工作的通知》,在“政府政策引导、业主自愿参与、试点项目先行”原则下,在各县市区选取试点,允许业主通过原址拆除重建、异地重建或置换等方式实施老旧房屋“自主更新”改造。
“政府兜底‘大拆大建’时代已经过去,老旧房屋‘自主更新’这一模式赋予业主更多主动权,是对传统更新方式的有益补充。”在市房地产事业发展中心负责人看来,“自主更新”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创新方式,也是房地产发展一种新的模式,为改造意愿强烈的老旧小区居民,提供了低成本改善居住条件的新途径。“自主更新”做法写进了2025年国家最新的《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
我市于2024年5月在全国率先印发了《推动老旧房屋“自主更新”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就改造范围、改造方式、组织实施、支持政策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统一思路、明确边界。试点推进过程中,各县市区大胆探索,取得一批具有实效的路径成果。在规划、用地手续办理过程中,绩溪县提高质效,对试点项目实行建设用地、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批复、不动产权证书“四证同发”;针对旧房产权人为多个自然人,新房的土地、规划、施工手续申请主体确定给谁的问题,本着可操作性原则,广德等市将建设主体申报为所在社区居民委员会;郎溪县在推进自主更新试点中,对业主意见集中、条件成熟的楼幢先行启动试点,实现片区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可持续发展;宣州区鼓励国有企业积极参与自主更新项目建设,通过自主更新委员会委托国有企业作为申报主体,办理项目选址、划拨供地、工程许可等手续,加速项目落地。
实践成果正逐步显现。今年春天,好消息从各地不断传来。
3月中旬,随着最后一栋老楼轰然倒下,位于宣州区鳌峰西路(老汽车站对面)的邮政大院“自主更新”项目迎来阶段性进展,54户居民离搬进新居又近了一步;4月初,广德市石油公司宿舍项目完成主体封顶,原来的“老破小”摇身一变,成为电梯洋房,托起20户居民沉甸甸的安居梦;端午节前,随着脚手架层层卸落,位于宁国市河沥溪街道的宁国市原食品厂宿舍小区展露新颜,这个楼龄近50年的危房区,随着宁国市首个老旧房屋“自主更新”项目的实施,呈现出全新面貌……“老破小”的焕新,改变的远不止钢筋水泥的物理形态,新楼落成后,周边的雨污管网、绿化、停车场等配套也将同步提升。
“忧居”变“优居”。随着新楼拔地而起,居民们对生活的新期盼也持续升腾。“这就是我家的房子,比以前面积大了不少,就盼着早日搬进新房。从‘老破小’到小洋房,这个‘自主更新’项目好!”带着记者参观自家新房,宁国市原食品厂宿舍小区居民王传兵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目前,我市首批试点的7个老旧房屋“自主更新”项目,5个已基本完成,剩余2个正在加紧建设当中。
眼下,各地正积极总结首批试点经验,继续选择改造意愿强烈的区域开展老旧房屋“自主更新”。
宁国市将老旧房屋“自主更新”项目纳入2025年深化改革创新事项予以推进,目前正在推进第二个试点项目的方案设计等工作;泾县已着手启动泾川镇环城东路一批沿街商业用房的更新改造工作;广德市正着手开展天寿塔周边区域改造的前期工作,尝试通过“老旧房屋‘自主更新’+城市更新行动+文化街区改造”的综合改造模式,打造城市有机更新的“广德样板”……试点经验和创新效应持续扩散,更多危旧房屋正迎来“原地重生”。(来源:宣城日报)
原文地址:https://zjj.xuancheng.gov.cn/News/show/167693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