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CC规范网,争做您的第一个学习站!

『GB 50155-20××』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

『GB 50155-20××』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

文档大小:10 KB 文档页数:纯文字 页

语言:简体中文 发布时间:2025-03-09 12:22:17

0元

限时优惠价

立即下载
文档部分截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

Terminology of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GB 50155-20××
(征求意见稿)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年××月××日

前 言

本标准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9]88号)的要求,由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在原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GB 50155-92的基础上修订完成的。
修编组在修订过程中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归纳了本专业近年来快速发展中的实践经验,搜集、浏览、参考借鉴了国外同类术语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完善,最后经行业专家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9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基础术语、采暖、通风、空气调节、洁净、冷热源与可再生能源、监测与控制、消声隔振与绝热防腐等。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寄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暖通空调》杂志社(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36号A座,邮政编码100120),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清华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湖南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同济大学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重庆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暖通空调》杂志社
贵州省建筑设计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
中国建筑北京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特灵空调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上海新晃空调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申菱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新疆绿色使者空气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潘云钢 丁力行 王曙明 曹阳 石文星 李安桂 徐文华 高甫生 李念平 李德英 付祥钊 胡松涛 孙延勋 徐稳龙 李著萱 夏令操 寿炜炜 杨国荣 伍小亭 戎向阳 陈祖铭 满孝新 胡竹萍 龚雪 于向阳 贾晶 刘明 易新文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

1 总 则

1.0.1 为统一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的术语及其释义,实现专业术语的标准化,以利于国内外技术交流,促进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技术的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及其制冷工程的设计、科研、施工、验收、教学及维护管理等方面。
1.0.3 本标准主要选取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中的常用术语。执行本标准时,尚应遵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基础术语

2.1 一般术语

2.1.1 计算参数 design conditions
特指设计计算过程中所采用的表征空气状态或变化过程及太阳辐射的物理量。常用的计算参数有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含湿量、比焓、风速和压力等。
2.1.2 室内外计算参数 indoor and outdoor design conditions
设计计算过程中所采用的室内空气计算参数、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和太阳辐射照度等参数的统称。
2.1.3 空气温度 air temperature
暴露于空气中但又不受太阳直接辐射的温度表所指示的温度。一般指干球温度。
2.1.4 干球温度 dry-bulb temperature
暴露于空气中并避免直接热辐射的干球温度表所指示的温度。
2.1.5 湿球温度 wet-bulb temperature
暴露于空气中并避免直接热辐射的湿球温度表所指示的温度。
2.1.6 黑球温度 black globe temperature
黑球温度表所指示的温度。
2.1.7 露点温度 dew-point temperature
一定压力下空气等湿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2.1.8 空气湿度 air humidity
表征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物理量。
2.1.9 绝对湿度 absolute humidity
解释1:单位体积的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
2.1.10 相对湿度 relative humidity
空气实际的水蒸气分压力与同温度下饱和状态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之比,用百分率表示。
2.1.11 历年值 annual(value)
逐年值。特指整编气象资料时,所给出的以往一段连续年份中每一年的某一时段的平均值或极值。
2.1.12 累年值 normals
多年值。特指整编气象资料时,所给出的以往一段连续年份的某一时段的累计平均值或极值。
2.1.13 历年最冷月 annual coldest month
每年逐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月份。
2.1.14 历年最热月 annual hottest month
每年逐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
2.1.15 累年最冷月 normal coldest month
累年逐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月份。
2.1.16 累年最热月 normal hottest month
累年逐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
2.1.17 累年最冷三个月 normal coldest 3-month period;normal three winter months
累年逐月平均气温最低的三个月。
2.1.18 累年最热三个月 normal hottest 3-month period;normal three summer months
累年逐月平均气温最高的三个月。
2.1.19 不保证天数
冬季室外空气日平均温度低于室外计算温度的日数,或夏季室外空气日平均温度高于室外计算温度的日数。
2.1.20 不保证小时数
夏季室外逐时空气温度高于室外计算温度的小时数,或冬季室外逐时空气温度低于室外计算温度的小时数。
2.1.21 滑动平均 overlapping averages;running means
在一系列有序数据中,逐个地将其中每一数据通过计算替换为包括该数据在内的一组数据的平均值的统计方法,也称移动平均。
2.1.22 辐射强度 radiant intensity
在给定方向的立体角元内,点辐射源或辐射源面元发射的辐射功率(辐射能通量)与该立体角元之比。
2.1.23 辐射照度 irradiance
照射到表面一点处的面元上的辐射功率(辐射能通量)与该面元的面积之比。

2 基础术语

2.1 一般术语

2.1.1 计算参数 design conditions
特指设计计算过程中所采用的表征空气状态或变化过程及太阳辐射的物理量。常用的计算参数有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含湿量、比焓、风速和压力等。
2.1.2 室内外计算参数 indoor and outdoor design conditions
设计计算过程中所采用的室内空气计算参数、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和太阳辐射照度等参数的统称。
2.1.3 空气温度 air temperature
暴露于空气中但又不受太阳直接辐射的温度表所指示的温度。一般指干球温度。
2.1.4 干球温度 dry-bulb temperature
暴露于空气中并避免直接热辐射的干球温度表所指示的温度。
2.1.5 湿球温度 wet-bulb temperature
暴露于空气中并避免直接热辐射的湿球温度表所指示的温度。
2.1.6 黑球温度 black globe temperature
黑球温度表所指示的温度。
2.1.7 露点温度 dew-point temperature
一定压力下空气等湿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2.1.8 空气湿度 air humidity
表征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物理量。
2.1.9 绝对湿度 absolute humidity
解释1:单位体积的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
2.1.10 相对湿度 relative humidity
空气实际的水蒸气分压力与同温度下饱和状态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之比,用百分率表示。
2.1.11 历年值 annual(value)
逐年值。特指整编气象资料时,所给出的以往一段连续年份中每一年的某一时段的平均值或极值。
2.1.12 累年值 normals
多年值。特指整编气象资料时,所给出的以往一段连续年份的某一时段的累计平均值或极值。
2.1.13 历年最冷月 annual coldest month
每年逐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月份。
2.1.14 历年最热月 annual hottest month
每年逐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
2.1.15 累年最冷月 normal coldest month
累年逐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月份。
2.1.16 累年最热月 normal hottest month
累年逐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
2.1.17 累年最冷三个月 normal coldest 3-month period;normal three winter months
累年逐月平均气温最低的三个月。
2.1.18 累年最热三个月 normal hottest 3-month period;normal three summer months
累年逐月平均气温最高的三个月。
2.1.19 不保证天数
冬季室外空气日平均温度低于室外计算温度的日数,或夏季室外空气日平均温度高于室外计算温度的日数。
2.1.20 不保证小时数
夏季室外逐时空气温度高于室外计算温度的小时数,或冬季室外逐时空气温度低于室外计算温度的小时数。
2.1.21 滑动平均 overlapping averages;running means
在一系列有序数据中,逐个地将其中每一数据通过计算替换为包括该数据在内的一组数据的平均值的统计方法,也称移动平均。
2.1.22 辐射强度 radiant intensity
在给定方向的立体角元内,点辐射源或辐射源面元发射的辐射功率(辐射能通量)与该立体角元之比。
2.1.23 辐射照度 irradiance
照射到表面一点处的面元上的辐射功率(辐射能通量)与该面元的面积之比。

2.2 室内外计算参数

2.2.1 室外温(湿)度 outdoor temperature (humidity)
建筑物周围的空气温(湿)度。
2.2.2 定时温(湿)度 fixed time temperature (humidity)
特指气象台站按每日规定时刻所观测记录的空气温(湿)度。包括日4值(每日的2、8、14、20时观测)、日8值(每日的2、5、8、11、14、17、20、23时观测)和逐时观测值等。
2.2.3 日平均温(湿)度 mean daily temperature (humidity)
每日逐时或定时温(湿)度的平均值。
2.2.4 旬平均温(湿)度 mean dekad temperature (humidity);tem-days average temperature (humidity)
一旬逐日平均温(湿)度的平均值。
2.2.5 月平均温(湿)度 mean monthly temperature (humidity)
一个月逐日平均温(湿)度的平均值。
2.2.6 年平均温(湿)度 mean annual temperature (humidity)
一年逐月平均温(湿)度的平均值。
2.2.7 月平均最高温度 mean monthly maximum temperature
一个月逐日最高温度的平均值。
2.2.8 月平均最低温度 mean monthly minimum temperature
一个月逐日最低温度的平均值。
2.2.9 极端最高温度 extreme maximum temperature
一定时段内,逐日最高温度中的最大值。
2.2.10 极端最低温度 extreme maximum temperature
一定时段内,逐日最低温度中的最小值。
2.2.11 日较差 daily range
一日内,气温、气压、湿度等气候要素观测记录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2.2.12 大气压力 atmospheric pressure
又大气层自身重力产生的作用于物体上的压强。
2.2.13 水蒸气分压力 partial pressure of water vapor
由大气中的水蒸汽组分所产生的压强。
2.2.14 平均相对湿度 mean relative humidity
一定时段内,空气相对湿度的平均值。
2.2.15 风速 wind speed
空气在单位时间内沿水平方向所流动的距离。
2.2.16 平均风速 mean wind speed
一定时段或区域内所观测的风速的平均值。
2.2.17 风向 wind direction
风的来向。
2.2.18 风向频率 frequency of wind direction
一定时段内,某风向出现的次数占总观测次数的百分率。
2.2.19 最多风向 dominant wind direction
一定时段内。风向频率最大的风向。
2.2.20 日照率 percentage of possible sunshine
一定时段内,实际日照总时数占可照总时数的百分率。
2.2.21 最大冻土深度 maximum depth of frozen ground
地表土层或疏松岩石冻结的最大深度。
2.2.22 室外气象计算参数 outdoor air design conditions
基于室内温湿度要求保证的程度,并考虑经济合理等因素,按规定的统计方法确定的在设计计算中采取的室外气象参数。
2.2.23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outdoor design temperature for heating
按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统计方法,由气象资料确定的用于采暖设计计算的参数。
2.2.24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outdoor design temperature for winter ventilation
按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确定的用于冬季通风设计的室外日平均干球温度。
2.2.25 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 outdoor design temperature for winter sir conditioning
以日平均温度为基础,按历年平均不保证1d,通过统计气象资料确定的用于冬季空气调节设计的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2.2.26 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outdoor design relative humidity for winter air conditioning
按累年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确定的,用于冬季空气调节设计计算的室外空气相对湿度。
2.2.27 冬季围护结构室外计算温度 outdoor design temperature for calculated envelope in winter
在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中,用于确定最小传热阻的冬季室外计算参数。
2.2.28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outdoor design temperature for summer ventilation
按历年最热月14时的月平均温度的平均值确定的,用于夏季通风设计计算的室外空气温度。
2.2.29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outdoor design relative humidity for summer ventilation
按历年最热月14时的月平均相对湿度的平均值确定的,用于夏季通风设计计算的室外空气相对湿度。
2.2.30 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outdoor design dry-bulb temperature for summer air conditioning
以小时干球温度为基础,按历年平均不保证50小时的统计方法,统计气象资料确定的用于夏季空气调节设计的室外空气干球温度。
2.2.31 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 outdoor design wet-bulb temperature for summer air conditioning
以小时湿球温度为基础,按历年平均不保证50小时的统计方法,,统计气象资料确定的用于夏季空气调节设计计算的室外空气湿球温度。
2.2.32 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 outdoor design mean daily temperature for summer air conditioning
以日平均温度为基础,按历年平均不保证5小时的统计方法,统计气象资料确定的用于夏季空气调节设计的室外空气干球温度。
2.2.33 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逐时温度 outdoor design hourly temperature for summer air conditioning
在夏季空气调节设计中,为适应关于按不稳定传热计算空调冷负荷的需要,制定的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2.2.34 采暖室外临界温度 outdoor critical air temperature for heating
借助于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惰性,当室内温度可达到人体卫生要求的下限环境温度时,此时所对应的室外日平均干球温度称为采暖室外临界温度。
2.2.35 采暖期天数 days of heating period
按累年连续5天的滑动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采暖室外临界温度确定的,包括采暖起止日在内的每个采暖季节所延续的总日数。
2.2.36 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 outdoor mean air temperature during heating period
在采暖期起止日之间,室外逐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
2.2.37 度日数 degree days ; numbers of degree day
度日数分采暖度日数(heating degree days, HDD)和供冷度日数(cooling degree days, CDD),采暖度日数是指一年中,当室外逐日平均气温低于18℃时,将低于18℃的度数乘以1天,所得出乘积的累加值;供冷度日数是指一年中,当室外逐日平均气温高于26℃时,将高于26℃的度数乘以1天,所得乘积的累加值。
2.2.38 太阳常数 solar constant
地球在位于日地平均距离处时,地球大气层顶界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照度。
2.2.39 太阳高度角 solar altitude sun's altitude
太阳光线与其水平投影之间的夹角,也称太阳高度。
2.2.40 太阳方位角 solar azimuth;sun's azimuth
太阳光线的水平投影与正南方向的夹角。
2.2.41 地方太阳时 local solar time
以太阳正对当地子午线的时刻为中午12时所推算出的时间。
2.2.42 太阳赤纬 solar declination
太阳中心和地球中心的连线与此连线在赤道平面的投影之间的夹角。
2.2.43 太阳辐射 solar radiation
太阳以电磁波或粒子形式向周围空间放射的能量。
2.2.44 太阳直射辐射 direct solar radiation
在与太阳辐射方向相垂直的平面上接收到的直接来自太阳即不包括经由大气散射的那部分太阳辐射。
2.2.45 天空散射辐射 sky radiation
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从半球天空的各个部分到达地面的那部分太阳辐射,也称太阳散射辐射。
2.2.46 总辐射 global radiation
到达水平地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之和。
2.2.47 太阳辐射照度 solar irradiance
以太阳为辐射源,在某一表面上形成的辐射照度。
2.2.48 大气透明度 atmospheric transparency;coefficient of atmospheric transparency
在给定太阳高度角情况下,大气对直接太阳辐射的透射比,也称大气透明系数。
2.2.49 典型气象年 typical meteorological year
以近10年的月平均值为依据,从近10年的资料中选取一年各月接近30年的平均值作为典型气象年。由于选取的月平均值在不同的年份,资料不连续,还需要进行月间平滑处理。
2.2.50 冬季最多风向平均风速 mean wind speed of dominant wind direction at winter
冬季,风向频率最大风向下的风速平均值。
2.2.51 极端含湿量(辐射供冷保证不结露) extreme moisture content
一定时段内,逐日最高空气含湿量的最大值。
2.2.52 除湿通风用室外空气相对湿度(主要是过渡季节) outdoor air relative humidity for ventilation & dehumidification
过渡季节,通风除湿时段,室外空气计算相对湿度。

2.3 室内环境品质

2.3.1 室内环境 indoor environment
相对封闭的建筑及交通工具等内部空间环境。
2.3.2 室内空气品质 indoor air quality
对与室内空气环境相关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因素给人员身体健康和心理感受造成的影响程度的综合性描述。
2.3.3 室内空气质量参数 indoor air quality parameter
指室内空气中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和放射性参数。
2.3.4 标准状态 normal state
指温度为273K,压力为101.325kPa时的空气状态。
2.3.5 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aerodynamic diameter
按斯托克斯定律求出的,在低雷诺数的气流中与同密度颗粒具有相同沉降速度的球体直径。
2.3.6 可吸入颗粒物 inhaleble particles
悬浮在空气中,能进入呼吸道的,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μm的颗粒物,简记为PM10。
2.3.7 挥发性有机物 votatile organic compound(VOC)
沸点在50℃~250℃的化合物,室温下饱和蒸汽压超过133.32Pa,在常温下以蒸汽形式存在于空气中的一类大有机物。按其化学结构的不同,可以进一步分为八类:烷类、芳烃类、烯类、卤烃类、酯类、醛类、酮类和其他。
2.3.8 总挥发性有机物 total votatile organic compound(TVOC)
利用Tenax GC或Tenax TA采样,用气相色谱非极性柱分析保留时间在正己烷和正十六烷之间并包括它们在内的已知和未知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总称。
2.3.9 年平均浓度 annual mean concentration
指一年的逐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2.3.10 日平均浓度 daily average concentration
指一日的平均浓度。
2.3.11 小时平均浓度 hourly average concentration
指一小时的平均浓度。
2.3.12 新风量 fresh air rate
单位时间内由通风空调系统通道、房间的缝隙、孔洞进入室内的室外新鲜空气总量。
2.3.13 环境测试舱 environmental test chamber
模拟环境状态的封闭空间,常用于测试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的污染物释放量的设备。
2.3.14 氡浓度 radon concentration
指实际测量的单位体积空气内氡的含量。
2.3.15 土壤表面氡析出率 radon exhalation rate from soil surface
单位面积(m2)上、单位时间(s)内析出的氡的放射性活度(Bq)。
2.3.16 内照射指数 internal exposure index
指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的放射性比活度,除以《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标准规定的限量200而得的商。
2.3.17 外照射指数 external exposure index
指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和钾-40的放射性比活度,分别除以《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规定的其各自单独存在时规定限量而得的商之和。
2.3.18 水性涂料 water based coatings
以水为稀释剂的涂料。
2.3.19 游离甲醛释放量 content of released formaldehyde
在环境测试舱法或干燥器法的测试条件下,材料释放游离甲醛的量。
2.3.20 游离甲醛含量 content of free formaldehyde
在穿孔法的测试条件下,材料单位质量中含有游离甲醛的量。
2.3.21 截止点 cut off
在一定条件下,采样器助捕集效率等于规定值时对应的颗粒粒径。
2.3.22 串级冲击式采样器 cascade impactor
用冲击的原理,按冲量大小,同时分别采集不同粒径颗粒的一种采样器。
2.3.23 冲击式采样器 impinger
利用冲击和滞留原理采集颗粒物及气体的一种采样器。
2.3.24 等速采样 isokinetic asampling
一种采集气流中悬浮颗粒物的采样方法,其采样速度(大小、方向)与采样点的气流速度相同。
2.3.25 空气净化 air purification
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质,使空气洁净的行为。
2.3.26 净化效率 purificatory efficiency
在一定时间内,对比舱某种有害物质浓度与样品舱该有害物质浓度差与对比舱有害物质浓度之比。

2.4 热舒适

2.4.1 热舒适 thermal comfort
人对周围热环境所做的主观满意度评价,即大多数人对客观热环境从生理与心理方面都达到满意的状态。
2.4.2 预计平均热感觉指数(PMV) predicted mean vote
根据人体热平衡的基本方程式以及心理生理学主观热感觉的等级为出发点,考虑了人体热舒适感的诸多有关因素的全面评价指标。 PMV指数表明群体对于 (+3~-3)七个等级热感觉投票的平均指数。
2.4.3 预计不满意者的百分数(PPD) predicted percentage of dissatisfied
对热环境投不满意票的百分比,可预计群体中感觉过暖或过凉“根据七级热感觉投票表示热(+3),温暖(+2),凉(-2),或冷(-3)”的人的百分数。
2.4.4 吹风感 draft
由气流运动造成的人体局部冷不适。
2.4.5 空气分布特性指标(ADPI) air diffusion performance index
舒适性空调中用来评价人的舒适性的指标,系指活动区测点总数中符合要求测点所占的百分比。
2.4.6 热应力指标(HIS) heat stress index
为保持人体热平衡所需要的蒸发散热量与环境容许的皮肤表面最大蒸发散热量之比。是衡量热环境对人体处于不同活动量时的热作用的指标。
2.4.7 有效温度(ET) effective temperature
将干球温度、湿度、空气流速对人体温暖感或冷感的影响综合成一个单一数值得任意指标。它在数值上等于产生相同感觉的静止饱和空气的温度。
2.4.8 新有效温度 new effective temperature
通过对身着0.6clo服装静坐在流速为0.15m/s的空气中的人的热舒适实验,采用相对湿度50%时的空气温度作为与其冷热感相同环境的有效温度,即同样服装和活动的人在某环境中的冷热感与在相对湿度50%空气环境中的冷热感相同,则后者所处环境的空气干球温度就是前者的ET*.
2.4.9 标准有效温度 standard effective temperature
在某一标准环境中的温度,即标准环境是指室内均匀的环境条件,空气温度等于平均辐射温度(一般为黑体辐射源的温度,是辐射量的一种温度当量),相对湿度为50%,静风状态(因人体温度可产生的气流速度约0.125m/s)。在此标准环境中穿着标准热阻服装(0.6Clo)的人员,其活动量对应于新陈代谢率为58W/m(相对于伏案工作),此时人体的皮肤温度、皮肤湿润度和热损失均与标准环境相同,该标准环境温度即为标准有效温度。
2.4.10 湿球黑球温度计指数 wet-bulb-globe temperature index
表示人体接触生产环境热强度的一个经验指数。
2.4.11 平均辐射温度 mean radiant temperature
与在真实非一致环境中人员的辐射换热量相同的假想一致封闭黑体环境的内表面温度。
2.4.12 有效温度 effective temperature
描述对人体造成相同热感觉的不同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气流速度等参数组合环境的综合性指标。
2.4.13 操作温度 operative temperature
综合考虑了空气温度和平均辐射温度对人体热感觉的影响而得出的合成温度。

3 采 暖

3.1 一般术语

3.1.1 采暖 heating;space heating
使室内获得热量并保持一定温度,以达到适宜的生活条件或工作条件的技术,也称供暖。
3.1.2 集中采暖central heating;concentrated heating
热源和散热设备分别设置,由热源通过管道向各个房间或各个建筑物供给热量的采暖方式。
3.1.3 全面采暖 space heating
使整个房间保持所需温度而设置的采暖。
3.1.4 局部采暖local heating
使室内局部区域或局部工作地点保持所需温度要求而设置的采暖。
3.1.5 连续采暖continuous heating
建筑物使用时间内室内平均温度均能达到设计温度的采暖方式。
3.1.6 间歇采暖intermittent heating
对于非全天使用的建筑,仅在其使用时间内使室内平均温度达到设计温度,而在非使用时间内可自然降温的采暖方式。
3.1.7 值班采暖 non-working time heating
在非工作时间或中断使用的时间内,为使建筑物保持最低室温要求而设置的采暖。
3.1.8 热水采暖 hot water heating
以热水作热媒的采暖。
3.1.9 高温热水采暖 high temperature water heating
以温度高于100℃的热水作热媒的采暖,也称高温水采暖。
3.1.10 蒸汽采暖 steam heating
以蒸汽作热媒的采暖。
3.1.11 高压蒸汽采暖 high-pressure steam heating
以工作压力高于70KPa的蒸汽作热媒的采暖。
3.1.12 低压蒸汽采暖 low-pressure steam heating
以工作压力低于或等于70KPa但高于当地大气压力的蒸汽作热媒的采暖。
3.1.13 真空采暖 vacuum heating
工作压力低于当地大气压力的蒸汽采暖。
3.1.14 对流采暖 convection heating
利用自然对流换热或以自然对流换热为主的采暖方式。
3.1.15 散热器采暖 radiator heating
借助于散热器向室内传热以达到室温要求的采暖方式。
3.1.16 热风采暖 warm-air heating;hot air heating
以热空气为供暖介质的对流采暖方式。
3.1.17 集中送风采暖 centralized air supply for air-heating
通过风道与空气分布装置将热空气送至采暖区域的采暖方式。
3.1.18 辐射采暖 panel heating;radiant heating
以辐射传热为主的采暖方式。
3.1.19 顶棚辐射采暖ceiling panel heating
以热水或热风作热媒,加热元件敷设在顶棚内的低温辐射采暖。
3.1.20 地板辐射采暖floor panel heating
以热水或热风作热媒,加热元件敷设在地板中的低温辐射采暖。
3.1.21 墙壁辐射采暖wall panel heating
以热水或热风作热媒,加热元件敷设在墙壁中的低温辐射采暖。
3.1.22 金属辐射板采暖 metal radiant panel heating
以高温热水或高压蒸汽作热媒,以金属辐射板作散热设备的中温辐射采暖。
3.1.23 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 gas-fired infrared heating
利用可燃气体在辐射器中通过一定方式的燃烧,主要以红外线的形式放散出辐射热的高温辐射采暖。
3.1.24 电热辐射采暖 eletric radiant heating;electric panel heating
以电能通过加热元件辐射出的红外线作为高温辐射源的采暖。
3.1.25 火炉采暖 stove heating
以火炉及其烟道系统作为热源和散热体的采暖。
3.1.26 火炕采暖 Kang heating
以灶及其与之联通的火炕炕间墙烟道系统为热源,以火炕自身为散热体的采暖。
3.1.27 太阳能采暖 solar heating
通过一定方式,将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热能的采暖。
3.1.28 热媒 heating medium
热能的载体。工程上指传递热能的介质。
3.1.29 饱和蒸汽 saturated steam
处于饱和状态的蒸汽,其温度等于蒸汽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
3.1.30 过热蒸汽 superheated steam;overheat steam
温度高于相应压力下饱和温度的蒸汽。
3.1.31 二次蒸汽 flash steam
蒸汽系统中,凝结水因压力降低所产生的蒸汽,也称闪发蒸气。
3.1.32 汽水混合物 mixture of steam and water
汽水两相同时存在的乳状混合物。
3.1.33 热媒参数 heating medium parameter
表征热媒状态的物理量。如供水温度、回水温度和供汽压力等。
3.1.34 供水温度 supply water temperature
采暖水系统入口处的水温。
3.1.35 回水温度return water temperature
采暖水系统出口处的水温。
3.1.36 供回水温差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supply and return water
采暖水系统供水温度与回水温度之差。
3.1.37 供汽压力pressure of steam supply
蒸汽系统入口处的蒸汽压力。
3.1.38 凝结水背压back pressure of steam trap
蒸汽系统疏水器出口处凝结水的压力。
3.1.39 热力站heating station
用来转换供热介质种类、改变供热介质参数、分配、控制及计量供给热用户热量的综合体。
3.1.40 供热 heat supply
利用热媒将热能从热源输送至各热用户的技术。
3.1.41 区域供热 district heating;district heat supply
以热水或蒸汽作热媒,由热源集中向较大区域供应热能的方式。
3.1.42 热网 heat supply network;heat distributing network
由热源向各热用户供热的管道系统。
3.1.43 热力入口 building heating entry
热网与室内用热系统的连接点及其相应的装置。
3.1.44 凝结水开式回水open return of steam trap
凝结水箱同大气连通的蒸汽凝结水回收方式。
3.1.45 凝结水闭式回水closed return of steam trap
凝结水箱不同大气直接连通的蒸汽凝结水回收方式。
3.1.46 凝结水余压回水back pressure return of steam trap
利用疏水器出口处凝结水所具有的剩余压力回收凝结水的方式。
3.1.47 凝结水闭式满管回水closed full flow return of steam trap
具有闭式水箱,利用二次蒸发箱分离二次蒸汽,凝结水管中无蒸汽且凝结水呈满管流动的高压蒸汽凝结水回收方式。
3.1.48 供热量计量 heat supply with heat metering
通过量测确定供热系统供给终端用户的热量。
3.1.49 “两部制”热价 two fold heating price
分别按供热面积与用热量两部分计费的热价制度。
3.1.50 分散供热 decentralized heating
热用户较少、热源和供热管网规模较小的单体或小范围的供热方式。
3.1.51 低温热水采暖 low temperature water heationg;high-pressure hot water heating
以温度低于100℃的热水作热媒的采暖,也称低温水采暖。

3 采 暖

3.1 一般术语

3.1.1 采暖 heating;space heating
使室内获得热量并保持一定温度,以达到适宜的生活条件或工作条件的技术,也称供暖。
3.1.2 集中采暖central heating;concentrated heating
热源和散热设备分别设置,由热源通过管道向各个房间或各个建筑物供给热量的采暖方式。
3.1.3 全面采暖 space heating
使整个房间保持所需温度而设置的采暖。
3.1.4 局部采暖local heating
使室内局部区域或局部工作地点保持所需温度要求而设置的采暖。
3.1.5 连续采暖continuous heating
建筑物使用时间内室内平均温度均能达到设计温度的采暖方式。
3.1.6 间歇采暖intermittent heating
对于非全天使用的建筑,仅在其使用时间内使室内平均温度达到设计温度,而在非使用时间内可自然降温的采暖方式。
3.1.7 值班采暖 non-working time heating
在非工作时间或中断使用的时间内,为使建筑物保持最低室温要求而设置的采暖。
3.1.8 热水采暖 hot water heating
以热水作热媒的采暖。
3.1.9 高温热水采暖 high temperature water heating
以温度高于100℃的热水作热媒的采暖,也称高温水采暖。
3.1.10 蒸汽采暖 steam heating
以蒸汽作热媒的采暖。
3.1.11 高压蒸汽采暖 high-pressure steam heating
以工作压力高于70KPa的蒸汽作热媒的采暖。
3.1.12 低压蒸汽采暖 low-pressure steam heating
以工作压力低于或等于70KPa但高于当地大气压力的蒸汽作热媒的采暖。
3.1.13 真空采暖 vacuum heating
工作压力低于当地大气压力的蒸汽采暖。
3.1.14 对流采暖 convection heating
利用自然对流换热或以自然对流换热为主的采暖方式。
3.1.15 散热器采暖 radiator heating
借助于散热器向室内传热以达到室温要求的采暖方式。
3.1.16 热风采暖 warm-air heating;hot air heating
以热空气为供暖介质的对流采暖方式。
3.1.17 集中送风采暖 centralized air supply for air-heating
通过风道与空气分布装置将热空气送至采暖区域的采暖方式。
3.1.18 辐射采暖 panel heating;radiant heating
以辐射传热为主的采暖方式。
3.1.19 顶棚辐射采暖ceiling panel heating
以热水或热风作热媒,加热元件敷设在顶棚内的低温辐射采暖。
3.1.20 地板辐射采暖floor panel heating
以热水或热风作热媒,加热元件敷设在地板中的低温辐射采暖。
3.1.21 墙壁辐射采暖wall panel heating
以热水或热风作热媒,加热元件敷设在墙壁中的低温辐射采暖。
3.1.22 金属辐射板采暖 metal radiant panel heating
以高温热水或高压蒸汽作热媒,以金属辐射板作散热设备的中温辐射采暖。
3.1.23 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 gas-fired infrared heating
利用可燃气体在辐射器中通过一定方式的燃烧,主要以红外线的形式放散出辐射热的高温辐射采暖。
3.1.24 电热辐射采暖 eletric radiant heating;electric panel heating
以电能通过加热元件辐射出的红外线作为高温辐射源的采暖。
3.1.25 火炉采暖 stove heating
以火炉及其烟道系统作为热源和散热体的采暖。
3.1.26 火炕采暖 Kang heating
以灶及其与之联通的火炕炕间墙烟道系统为热源,以火炕自身为散热体的采暖。
3.1.27 太阳能采暖 solar heating
通过一定方式,将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热能的采暖。
3.1.28 热媒 heating medium
热能的载体。工程上指传递热能的介质。
3.1.29 饱和蒸汽 saturated steam
处于饱和状态的蒸汽,其温度等于蒸汽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
3.1.30 过热蒸汽 superheated steam;overheat steam
温度高于相应压力下饱和温度的蒸汽。
3.1.31 二次蒸汽 flash steam
蒸汽系统中,凝结水因压力降低所产生的蒸汽,也称闪发蒸气。
3.1.32 汽水混合物 mixture of steam and water
汽水两相同时存在的乳状混合物。
3.1.33 热媒参数 heating medium parameter
表征热媒状态的物理量。如供水温度、回水温度和供汽压力等。
3.1.34 供水温度 supply water temperature
采暖水系统入口处的水温。
3.1.35 回水温度return water temperature
采暖水系统出口处的水温。
3.1.36 供回水温差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supply and return water
采暖水系统供水温度与回水温度之差。
3.1.37 供汽压力pressure of steam supply
蒸汽系统入口处的蒸汽压力。
3.1.38 凝结水背压back pressure of steam trap
蒸汽系统疏水器出口处凝结水的压力。
3.1.39 热力站heating station
用来转换供热介质种类、改变供热介质参数、分配、控制及计量供给热用户热量的综合体。
3.1.40 供热 heat supply
利用热媒将热能从热源输送至各热用户的技术。
3.1.41 区域供热 district heating;district heat supply
以热水或蒸汽作热媒,由热源集中向较大区域供应热能的方式。
3.1.42 热网 heat supply network;heat distributing network
由热源向各热用户供热的管道系统。
3.1.43 热力入口 building heating entry
热网与室内用热系统的连接点及其相应的装置。
3.1.44 凝结水开式回水open return of steam trap
凝结水箱同大气连通的蒸汽凝结水回收方式。
3.1.45 凝结水闭式回水closed return of steam trap
凝结水箱不同大气直接连通的蒸汽凝结水回收方式。
3.1.46 凝结水余压回水back pressure return of steam trap
利用疏水器出口处凝结水所具有的剩余压力回收凝结水的方式。
3.1.47 凝结水闭式满管回水closed full flow return of steam trap
具有闭式水箱,利用二次蒸发箱分离二次蒸汽,凝结水管中无蒸汽且凝结水呈满管流动的高压蒸汽凝结水回收方式。
3.1.48 供热量计量 heat supply with heat metering
通过量测确定供热系统供给终端用户的热量。
3.1.49 “两部制”热价 two fold heating price
分别按供热面积与用热量两部分计费的热价制度。
3.1.50 分散供热 decentralized heating
热用户较少、热源和供热管网规模较小的单体或小范围的供热方式。
3.1.51 低温热水采暖 low temperature water heationg;high-pressure hot water heating
以温度低于100℃的热水作热媒的采暖,也称低温水采暖。

3.2 围护结构与热负荷

3.2.1 围护结构 building envelope
建筑物及房间各面的围挡物,如墙体、屋顶、地板和门窗等。分内、外围护结构两类。
3.2.2 空气间层 air space;airspace
封闭在围护结构中较薄的空气层。
3.2.3 传热 heat transfer;heat transmission
热量以传导、对流、辐射方式,从物体的高温侧向低温侧转移的过程。
3.2.4 稳态传热 steady-state heat transfer
传热体系中任何一点的温度和热流量均不随时间变化的传热过程,也称稳定传热。
3.2.5 非稳态传热 unsteady-state heat transfer
传热体系中任何一点的温度和热流量均随时间变化的传热过程,也称不稳定传热。
3.2.6 热流量 heat flow rate
单位时间的传热量。
3.2.7 导热系数 thermal conductivity [coefficient];heat conduction coefficient;heat conductivity
在稳态条件和单位温差作用下,通过单位厚度、单位面积的匀质材料的热流量,也称热导率。
3.2.8 导温系数 thermal diffusivity
材料的导热系数与其比热和密度乘积的比值,表征物体在加热或冷却时,各部分温度趋于一致的能力,也称热扩散系数。
3.2.9 热阻 thermal resistance;heat resistance
物体阻抗热传导能力大小的物理量。
3.2.10 表面换热系数 surface [film] thermal conductance;surface coefficient of heat transfer
在某一物体表面和与之接触的流体之间,在单位温差作用下,单位面积所通过的热流量。
3.2.11 表面换热阻surface [film] resistance of heat (thermal) transfer
表面换热系数的倒数。
3.2.12 传热系数 coefficient of heat transfer;overall heat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
在稳态条件和物体两侧的冷热流体之间单位温差作用下,单位面积通过的热流量。
3.2.13 传热阻 resistance of heat transfer
传热系数的倒数。
3.2.14 最大传热系数 maximum coefficient of heat transfer
设计计算中容许采用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上限值。
3.2.15 最小传热阻 minimum resistance of heat transfer
最大传热系数的倒数。设计计算中容许采用的围护结构传热阻的下限值。
3.2.16 经济传热阻 economic resistance of heat transfer
通过对建设投资、运行费用及能量消耗的分析、优化,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的围护结构传热阻。
3.2.17 蓄热系数 coefficient of accumulation of heat;coefficient of thermal storage
当某一足够厚度的匀质材料层一侧受到谐波热作用时,通过表面的热流波幅与表面温度波幅的比值。用以表征材料储存热量能力或热稳定性优劣的物理量。
3.2.18 热惰性指标(D值)index of thermal inertia (value D)
表征围护结构对温度波衰减快慢程度的无量纲指标,其值等于材料层热阻与蓄热系数的乘积。
3.2.19 衰减倍数 damping factor
室外空气温度谐波振幅与围护结构内表面谐波温度振幅的比值。
3.2.20 延迟时间 heat (thermal) lag;detention period
室外空气温度谐波出现最高(低)值的时刻与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谐波出现最高(低)值的时刻之差。
3.2.21 蒸汽渗透系数coefficient of vapo[u]r permeability;coefficient of vapo[u]r permeation
单位厚度的物体,在两侧单位水蒸汽分压力差作用下,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渗透的水蒸汽量。
3.2.22 蒸汽渗透阻resistance to water vapo[u]r permeability;resistance to water vapo[u]r permeation
蒸汽渗透系数的倒数,表征物体阻抗水蒸气渗透能力大小的物理量。
3.2.23 耗热量heat loss
围护结构在室内外温差作用下向外传递的热流量,分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两部分。
3.2.24 基本耗热量basic heat loss
在稳态传热条件下,由于室内外温差作用,通过房间各部分围护结构向外传递的热流量。
3.2.25 附加耗热量additional heat loss
基于风力和房间朝向及高度等因素的影响,对基本耗热量所采取的附加或折减量。
3.2.26 围护结构温差修正系数temperature difference correction factor of envelope
根据围护结构同室外空气接触状况,在设计计算中对室内外计算温差采取的修正系数。
3.2.27 温度梯度 temperature gradient
沿热流通路上单位距离的温度变化值,单位为℃。
3.2.28 朝向修正率correction factor for orientation
基于太阳辐射的有利作用和房间朝向,在附加耗热量计算中采用的所占基本耗热量的百分率。
3.2.29 风力附加率additional factor for wind force
基于较大的室外风速会引起围护结构外表面换热系数增大,在附加耗热量计算中采用的所占基本耗热量的百分率。
3.2.30 外门附加率additional factor for exterior door
基于建筑物外门构造及开启的频繁程度,在附加耗热量计算中采用的所占基本耗热量的百分率。
3.2.31 高度附加率additional factor for room height
基于房间高度及竖向温度梯度的影响,在附加耗热量计算中采用的所占基本耗热量与其他附加耗热量之和的百分率。
3.2.32 间歇附加率additional factor for intermittent heating
在对间歇采暖房间进行预热的时间内,为迅速提高室内温度所需增加供给的热流量占热负荷的百分率。
3.2.33 冷风渗透耗热量heat loss by infiltration;infiltration heat loss
在风力、热压作用下,渗入室内的冷空气被加热至室温所消耗的热量。
3.2.34 通风耗热量ventilation heat loss
室内通风换气所消耗的热量。
3.2.35 热负荷heating load
根据采暖房间耗热量和得热量的平衡计算结果,需要采暖系统供给的热流量。
3.2.36 热水供应热负荷 hot-water heating load
生活及生产耗用热水的热负荷。
3.2.37 热指标 heating load index for load estimation
单位建筑面积的设计热负荷、按单位体积计算的设计热负荷或按单位产品计算的设计热负荷。
3.2.38 供暖面积热指标 space-heating load index per unit floor area
单位建筑面积的供暖设计热负荷。与采暖面积热指标为同义词。
3.2.39 供暖体积热指标 space-heating load index per unit building volume
单位建筑物外围体积在单位室内外设计温差下的供暖设计热负荷。同义词:采暖体积热指标。
3.2.40 通风体积热指标 ventilation heating load index per unit building volume
按单位建筑物外围体积计算的通风设计热负荷。
3.2.41 累计耗热量 annual heat consumption
计算时间为“年”的耗热量。
3.2.42 供暖年耗热量 annual heat consumption on space-heating
具有供暖热负荷的供热系统或供暖热用户在一个供暖期内的总耗热量。同义词:采暖年耗热量。
3.2.43 通风采暖期耗热量 heat consumption on ventilation during heating period
一个通风热用户或供热系统中所有通风热用户在一个供暖期内的总耗热量。
3.2.44 空调年耗热量 annual heat consumption on air-conditioning
一个空调热用户或供热系统中所有空调热用户一年内的总耗热量。
3.2.45 生产工艺年耗热量 annual heat consumption on process heating
一个生产工艺热用户或供热系统中所有生产工艺热用户一年内的总耗热量。
3.2.46 热水供应年耗热量 annual heat consumption on hot-water supply
所有热水供应热用户在一年内的总耗热量。
3.2.47 热负荷图 heating load diagram
供热系统中热负荷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3.2.48 热水供应日耗水量图 hourly variation graph of hot-water consumption in one day
热水供应系统在一昼夜间所消耗水量逐时变化的曲线图。
3.2.49 热负荷延续时间图 heating load duration graph
全年或供暖期内不同室外温度下的热负荷变化情况及与之对应的延续时间的关系曲线图。
3.2.50 户间传热负荷 heating load between neighborhood
住宅建筑通过户间的隔墙及楼板,由于温差形成的采暖热负荷。

3.3 采暖系统

3.3.1 采暖系统 heating system
为使建筑物达到采暖目的,而由热源或供热装置、散热设备和管道等组成的网络。
3.3.2 热水采暖系统hot water heating system
以热水作热媒的采暖系统。一般分为自然循环和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两种。
3.3.3 蒸汽采暖系统 steam heating system
以蒸汽作热媒的采暖系统。
3.3.4 真空采暖系统 vacuum heating system;vacuum return-line heating system
在回水总管上装设真空回水泵的蒸汽采暖系统,也称真空回水采暖系统。
3.3.5 蒸汽喷射热水采暖系统 steam-jet lot water heating system
以高压蒸汽为热源和动力源,以蒸汽喷射器加热并驱动热水循环的采暖系统。
3.3.6 散热器采暖系统 radiator heating system
以各种对流散热器或辐射对流散热器作为室内散热设备的热水或蒸汽采暖系统。
3.3.7 热风采暖系统 warm-ait heating system;hot air heating system
以热空气作为传热媒介的采暖系统。一般指用暖风机、空气加热器将室内循环空气或从室外吸入的空气加热的采暖系统。
3.3.8 同程式采暖系统 reversed return system
热媒沿管网各环路流程相同的系统。
3.3.9 异程式采暖系统direct return system
热媒沿管网各环路流程不同的系统。
3.3.10 单管采暖系统 one (single)-pipe heating system
垂直单管和水平单管采暖系统的统称。
3.3.11 垂直单管采暖系统 vertical one (single)-pipe heating system
竖向布置的各组散热器沿一根立管串接的采暖系统。
3.3.12 水平单管采暖系统 one (single)-pipe loop circuit heating system
水平布置的各组散热器沿一根干管串接的采暖系统,也称水平串联单管采暖系统。
3.3.13 单管顺序式采暖系统one (single)-pipe series-loop heating system
每根立管或水平管中的热媒流量全部依次流经散热器的单管采暖系统,也称单管顺流式采暖系统。
3.3.14 单管跨越式采暖系统 one(single)-pipe circuit (cross-over) heating system
每组立管或水平管中的热媒不全部逐一流经每组散热器而有一部分分流的单管采暖系统。
3.3.15 双管采暖系统 two-pipe heating system
每组立管共有两根,供回水分流的采暖系统。
3.3.16 单双管混合式采暖系统one-and-two pipe combined heating system
每组立管分段由单管和双管混合组成的采暖系统。
3.3.17 上分式系统 downfeed system
水平干管布置在建筑物上部空间,通过各个立管自上而下分配热媒的系统,也称上供式系统或上行下给式系统。
3.3.18 下分式系统 upfeed system
水平干管布置在建筑物的底部,通过各个立管自下而上分配热媒的系统,也称下供式系统或下行上给式系统。
3.3.19 中分式系统 midfeed system
水平干管布置在建筑物的中部,通过各个立管分别向上和向下分配热媒的系统,也称中供式系统或中给式系统。
3.3.20 住宅户内系统 heating system within apartment and house
设置于住宅户(套)内的采暖系统,其经常采用的系统形式为水平并联。
3.3.21 共用立管 common riser
多层或高层住宅建筑内,用于连接各层户内采暖系统的垂直供、回管道,区别于传统的连接各层散热器的户内立管。

3.4 管网、管道及配件

3.4.1 供热管网 heating network
由热源向热用户输送和分配供热介质的管线系统。同义词:热网、热力网。
3.4.2 枝状管网 tree-shaped heating network
呈树枝状布置的供热管网。
3.4.3 环状管网 ring-shaped heating network
干线构成环状的供热管网。
3.4.4 一级管网 primary circuit
在设置一级换热站的供热系统中,由热源至换热站的供热管道系统。
3.4.5 二级管网 secondary circuit
在设置一级换热站的供热系统中,由换热站至热用户的供热管道系统。
3.4.6 多级管网 multiple circuit
设置两级以及两级以上换热站的供热系统。
3.4.7 供热管网输送效率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of heating network
供热管网输出总热量与供热管网输入总热量之比值。
3.4.8 供热管线 heating pipeline
输送供热介质的室外管道及其沿线的管路附件和附属构筑物的总称。
3.4.9 供热管路附件 fittings and accessories in heating pipeline
供热管路上的管件、阀门、补偿器、支座(架)和器具的总称。
3.4.10 输送干线 transfer main
自热源至主要负荷区且长度较长,无支干线(或支线)接出的供热干线。
3.4.11 输配干线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pipeline
管线沿途有支干线(或支线)接出的供热干线。
3.4.12 供热管网连通管线 interconnecting pipe in heating net-work
将两个供热系统或同一供热系统的干线连接起来的管段。
3.4.13 采暖管道heating pipe line
采暖系统的总管、干管、立管和支管及其连接配件等的统称。
3.4.14 热水管hot water pipe
热水系统中热水供水管与回水管的统称。
3.4.15 蒸汽管steam pipe
输送蒸汽的管道。
3.4.16 凝结水管 condensate pipe
输送蒸汽凝结水的管道。
3.4.17 干式凝结水管 dry condensate return pipe
管中不被凝结水充满的凝结水管,也称干式回水管。
3.4.18 湿式凝结水管 wet condensate return pipe
管中充满凝结水,呈满管流动的凝结水管,也称湿式回水管。
3.4.19 总管 main pipe
热水或蒸汽系统进、出口未经分流之前或全部分流以后的总管段。
3.4.20 干管 trunk pipe
连接若干立管的具有分流或合流作用的主干管道。
3.4.21 立管 riser
竖向布置的热水或蒸汽系统中与散热设备支管连接的垂宜管道。
3.4.22 支管 branch pipe;branch
同散热设备进出口连接的管段。
3.4.23 散热器供热支管feeding branch to radiator
与散热器进口相连的管段。
3.4.24 散热器回水支管return branch of radiator
与散热器出口相连的管段。
3.4.25 排气管vent;vent pipe
热水或蒸汽系统中用于排除空气的管道。
3.4.26 泄水管drain pipe
热水或蒸汽系统中用于排水的管道。
3.4.27 旁通管by-pass pipe
为适应热水或蒸汽系统运行、检修和调节需要,而与某一设备或附件并联连接并装有阀门的绕行管。
3.4.28 膨胀管expansion pipe
膨胀水箱与热水系统之间的连通管。
3.4.29 循环管circulation pipe
为适应调节、防冻等需要,使系统中的水得以部分回流的管道。
3.4.30 排污管drainage pipe;blow off pipe;blowdown
供定期排除热水或蒸汽系统中可能积存的污物和浊水用的管道。
3.4.31 溢流管overflow pipe
通过溢流控制水箱最高水位的管道。
3.4.32 管道配件 pipe fittings
管道与管道或管道与设备连接用的各种零配件的统称。
3.4.33 热水分、集配器 distributive and collective unit of hot water
设有一对系统供、回水接口和多对环路供、回水接口,并设有环路调节阀及排气阀的筒形承压装置。多用于地温地面辐射采暖系统及户内“章鱼式”散热器采暖系统。
3.4.34 管接头 coupling
具有两个内螺纹接口的直管段连接件,也称管箍。
3.4.35 活接头union
便于局部安装或拆卸的管接头。
3.4.36 异径管接头reducing coupling
具有两个接口但其直径不同的管接头。
3.4.37 弯头 elbow
具有两个接口的管道转弯连接件。
3.4.38 三通 tee
具有三个接口的分支管连接件。
3.4.39 四通 cross
具有四个接口的分支管连接件。
3.4.40 丝堵 screwed plug;plug
管道或散热器端部的外螺纹堵塞件。
3.4.41 补心 bushing
具有变径作用的内外螺纹连接件。
3.4.42 长丝 close nipple;sholder nipple
相当于标准螺纹长度两倍的螺纹连接件。
3.4.43 丝对 screw nipple
组装片式散热器用的两端螺纹相反的连接件。
3.4.44 固定支架 fixed support
限制管道在支撑点处发生径向和轴向位移的管道支架。
3.4.45 活动支架 movable support
允许管道在支撑点处发生轴向位移的管道支架。

3.5 水力计算

3.5.1 水力计算 hydraulic calculation
为使系统中各管段的流量符合设计要求,所进行的管径选择、阻力计算及压力平衡等一系列运算过程。
3.5.2 环路 circuit;loop
特指流体可在其中进行循环流动的闭合通路。
3.5.3 最不利环路 index circuit
系统中流动阻力最大的环路。
3.5.4 共同段 common section
系统中各环路的共用部分。
3.5.5 非共同段 non-common section
系统中各环路的非共用部分。
3.5.6 管段 pipe section
特指系统中流量和管径不发生变化的管道段落。
3.5.7 管段长度 length of pipe section
管段实际延续的长度。
3.5.8 当量长度 equivalent length
在系统的水力计算中,将局部阻力折算成与之相当的同一管径的摩擦阻力所对应的管段长度。
3.5.9 折算长度 effective length
管段长度与当量长度之和。
3.5.10 摩擦阻力 friction loss;fricional resistance
当流体沿管道流动时,由于流体分子间及其与管壁间的摩擦而引起的阻力。
3.5.11 比摩阻specific frictional resistance
单位长度管道的摩擦阻力。
3.5.12 摩擦系数 friction factor
流体分子间及其与管壁间摩擦而产生阻力的无量纲数,也称摩擦阻力系数。
3.5.13 绝对粗糙度absolute roughness
管道内表面不规则起伏中的峰谷平均高差。
3.5.14 相对粗糙度roughness factor
管道的绝对粗糙度与该管道直径的比值。
3.5.15 局部阻力 local resistance
当流体流经设备及管道中的三通、弯头等附件时,在边界急剧改变的区域,由于涡流和速度的重新分布而产生的阻力。
3.5.16 局部阻力系数 coefficient of local resistance
流体流经设备及管道附件所产生的局部阻力与相应动压的比值。其值为无量纲数。
3.5.17 当量局部阻力系数 equivalent cofficient of local resistance
在系统的水力计算中,将摩擦阻力折算成与之相当的局部阻力所对应的局部阻力系数。
3.5.18 折算局部阻力系数 effective coefficient of local resistance
局部阻力系数与当量局部阻力系数之和。
3.5.19 阻力平衡 hydraulic resistance balance
通过计算并采取相应措施,使系统各并联管路在设计流量下的阻力差额率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3.5.20 压力损失 pressure drop
流体在管道及设备中流动时,由于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而导致的压力降低。
3.5.21 水力失调 hydraulic disorder
系统中各并联管路的实际流量与设计流量的偏差超过允许范围。
3.5.22 极限流速 limiting velocity
在系统水力计算中所容许采用的流体最大流速。
3.5.23 经济流速 economic velocity
在系统水力计算中,根据建设投资与运行费用和钢材消耗与动力消耗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的流体流动速度。
3.5.24 系统阻力 system resistance
系统最不利环路的摩擦阻力与局部阻力之和。
3.5.25 作用半径 operating range
在一定压力作用下,系统的有效服务范围。
3.5.26 资用压头 available pressure
可供用于克服系统中流体流动阻力的压力。
3.5.27 工作压力 working pressure;operating pressure
系统正常运行时所应保持的压力。
3.5.28 静压 static pressure
流体在流动时产生的垂直于流体运动方向的压力。
3.5.29 动压 velocity pressure
流体在流动过程中受阻时,由于动能转变为压力能而引起的超过流体静压力部分的压力。
3.5.30 全压 total pressure
动压与静压之和。
3.5.31 试验压力 test pressure
供热管道安装阶段进行水压试验时应达到的压力数值。
3.5.32 水锤 water hammer
供热系统中的水在阀门或泵突然关闭时,其瞬间动量发生急剧变化从而引起水的压力大幅波动的现象。
3.5.33 水力稳定性 hydraulic stability
热水供热系统中各热力站(或热用户)在其他热力站(或其他热用户)流量改变时,保持本身流量不变的能力。
3.5.34 水力失调度 degree of hydraulic misadjustment
供热系统水力失调时,热力站(或热用户)的实际流量与规定流量之比值。
3.5.35 水力平衡 hydraulic balance
热水供热系统运行时供给各热力站(或热用户)的实际流量与规定流量数值的一致性。
3.5.36 水力平衡度 hydraulic balance level
热水供热系统运行时供给各热力站(或热用户)的规定流量与实际流量数值之比。
3.5.37 一致水力失调 monotonous hydraulic misadjustment
同一热水供热系统中热力站(或热用户)的水力失调度都大于1(或都小于1)的水力失调。
3.5.38 等比水力失调 equip proportional hydraulic misadjustment
同一热水供热系统中的热力站(或热用户)水力失调度都相等的一致水力失调。
3.5.39 不等比水力失调 nonequip proportional hydraulic misadjustment
同一热水供热系统中的热力站(或热用户)的水力失调度不相等的一致水力失调。
3.5.40 不一致水力失调 nonmonotonous hydraulic misadjustment
同一热水供热系统中热力站(或热用户)水力失调度有的大于1,有的小于1 的水力失调。
3.5.41 供热管网热力失调 thermal misadjustment of heating network
热水供热管网供给各热力站(或热用户)的实际热负荷偏离规定热负荷的现象。
3.5.42 热用户热力失调 thermal misadjustment of consumer heating system
热用户中散热设备实际获得的热负荷偏离规定热负荷的现象。
3.5.43 热用户垂直热力失调 vertical thermal misadjustment of consumer heating system
同一热用户内上下不同楼层散热设备之间的热力失调。
3.5.44 热用户水平热力失调 horizontal thermal misadjustment of consumer heating system
同一热用户内水平方向不同立管及其所连接的散热设备之间的热力失调。
3.5.45 一致热力失调 monotonous thermal misadjustment
同一热水供热系统中热力站(或热用户)的热力失调度都大于1(或都小于1)的热力失调。
3.5.46 等比热力失调 equip proportional thermal misadjustment
同一热水供热系统中的热力站(或热用户)热力失调度都相等的一致热力失调。
3.5.47 不等比热力失调 nonequip proportional thermal misadjustment
同一热水供热系统中的热力站(或热用户)的热力失调度不相等的一致热力失调。
3.5.48 不一致热力失调 nonmonotonous thermal misadjustment
同一热水供热系统中热力站(或热用户)热力失调度有的大于1,有的小于1 的热力失调。

3.6 采暖系统设备及附件

3.6.1 换热器 heat exchanger
温度不同的介质在其中进行热量交换的设备,也称热交换器。
3.6.2 水—水式换热器water-water type heat exchanger
加热用的热媒和被加热的介质均为水的换热器。
3.6.3 汽—水式换热器steam-water type heat exchanger
加热用的热媒为蒸汽,被加热的介质为水的换热器。
3.6.4 表面式换热器 surface-type heat exchanger;indirect heat exchanger
被加热的水与热媒不直接接触,而通过金属表面进行热交换的换热器。如壳管式、套管式、板式和螺旋板式换热器等.也称间接式换热器。
3.6.5 汽—水混合式换热器steam-water mixed heat exchanger;direct-contact heat exchanger
使蒸汽和水直接接触进行混合而实现热交换的换热器。如淋水式、喷管式换热器等。
3.6.6 蒸汽喷射器steam ejector
直接利用高压蒸汽作为热源和动力源的一种换热、加压装置。
3.6.7 膨胀水箱expansion tank
热水系统中对水体积的膨胀和收缩起调剂补偿等作用的水箱。
3.6.8 凝结水箱condensate tank
蒸汽系统中用于汇集和贮存凝结水的水箱。
3.6.9 开式水箱open tank
与大气直接连通的水箱。
3.6.10 闭式水箱closed tank
不与大气直接连通的水箱。
3.6.11 补水泵make-up water pump
特指向锅炉、热网和采暖系统补水用的水泵。
3.6.12 循环水泵 circulating pump
特指使水在锅炉、热网或采暖系统中循环流动的水泵。
3.6.13 加压泵booster
增加水系统作用压力的水泵。
3.6.14 凝结水泵condensate pump
用于输送蒸汽凝结水的水泵。
3.6.15 手摇泵 hand pump
人力驱动的水泵。
3.6.16 真空泵vacuum pump
能使封闭系统或容器产生一定真空度的设备。
3.6.17 散热器radiator;heat emitter
以对流和辐射方式向采暖房间放散热量的设备。
3.6.18 对流散热器convector
全部或主要靠对流传热方式而使周围空气受热的散热器。
3.6.19 铸铁散热器cast iron radiator
材质为铸铁的各种散热器的统称。
3.6.20 钢制散热器steel radiator
材质为钢的各种散热器的统称。
3.6.21 光管散热器pipecoil;pipe radiator
用普通钢管焊制的散热器。
3.6.22 暖风机unit heater
由通风机、空气加热器和风口等联合构成的热风采暖设备。
3.6.23 轴流式暖风机unit heater with axial fan
配用轴流式通风机的暖风机。
3.6.24 离心式暖风机unit heater with centrifugal fan
配用离心式通风机的暖风机。
3.6.25 空气加热器 air heater
通过热媒加热空气用的换热器。
3.6.26 空气幕air curtain
能喷送出一定速度的幕状气流的装置,也称风幕。
3.6.27 热风幕 warm air curtain
能喷送出热气流的空气幕,也称热空气幕。
3.6.28 金属辐射板metal radiant panel
以金属管、板为主体构成,以辐射传热为主的散热设备。
3.6.29 块状辐射板unit radiant panel
由加热管与金属板构成的呈长方形的辐射板。
3.6.30 带状辐射板strip radiant panel
由加热管和金属板构成的长条形金属辐射板。
3.6.31 红外线辐射器infrared radiant heater
主要以红外线形式放出辐射热的散热设备。有燃气红外线辐射器和电红外线辐射器等。
3.6.32 混水器water-water jet
热水系统中,使供回水相混合,从而达到所要求参数的入口装置。
3.6.33 除污器strainer
水系统中,用以清除掺杂在循环水中的污杂物质的装置。
3.6.34 分汽缸steam manifold;steam header
蒸汽系统中,用于向各个分支系统集中分配蒸汽的截面较大的配汽装置。
3.6.35 分水器header
水系统中,用于向各个分支系统集中分配水量的截面较大的配水装置。
3.6.36 集水器header
水系统中,用于汇集各个分支系统回水的截面较大的集水装置。
3.6.37 集气罐air collector
用以聚集和排除水系统中空气的装置。
3.6.38 补偿器compensator
系统中用于补偿管道热胀冷缩的装置。有方形补偿器、套筒补偿器和球形补偿器等,也称伸缩器。
3.6.39 减压阀reducing valve;pressure reducing valve
蒸汽系统中,在一定的压差范围内,使出口侧压力降低至要求值的阀门。
3.6.40 止回阀check valve;nonreturn valve
只允许流体沿一个方向流动,能自动防止回流的阀门,也称逆止阀。
3.6.41 截止阀stop valve
阀塞垂直于阀座运动,用以切断和调节流量的阀门。
3.6.42 闸阀 gate valve
用以切断和调节流量的闸门状阀门。
3.6.43 角阀 angle valve
用以关闭和调节流量而进口方向和出口方向成一定角度的阀门。
3.6.44 浮球阀float valve
由曲臂和浮球制动用以控制容器液位的阀门。
3.6.45 放气阀vent;air vent
用以排除空气的阀门。
3.6.46 自动排气阀automatic vent
用以自动排除空气的阀门。
3.6.47 疏水器 steam trap
能从蒸汽系统中排除凝结水同时又能阻止蒸汽通过的装置。
3.6.48 浮桶式疏水器 upright bucket type steam trap
靠凝结水水位的作用控制排水孔自动启闭的正置桶机械式疏水器。
3.6.49 倒吊桶式疏水器 inverted bucket type steam trap
靠凝结水水位的作用控制排水孔自动启闭的倒置桶机械式疏水器。
3.6.50 浮球式疏水器 float type steam trap
靠凝结水水位的作用,作浮球控制排水孔启闭的机械式疏水器。
3.6.51 热动力式疏水器 thermodynamic type steam trap
利用流体动力学原理,以水和蒸汽本身的热物性差异控制排水孔自动启闭的热力式疏水器。
3.6.52 恒温式疏水器 expansion steam trap;thermostatic steam trap
靠凝结水温度变化而工作的热力式疏水器,也称热静力式疏水器。
3.6.53 中继泵 booster pump
热水供热管网中根据水力工况要求设置在供热干线上,为提高供热介质压力而设置的水泵。
3.6.54 中继泵站 booster pump station
热水供热管网中设置中继泵的综合体。
3.6.55 混水泵 mixing pump
使供暖热用户的部分回水与供热管网的供水混合的水泵。
3.6.56 锁闭调节阀 lock and adjust valve
需用专用工具方可开启,具有关断与调节功能的阀门。
3.6.57 恒温阀 thermo-static valve
无需外部能源输入,具有自动调节并保持室温恒定的功能的阀门。也称为自立式温控阀。
3.6.58 热量计量装置 heat measuring device
用于测量热媒流经热交换系统、热传输系统或住宅户内采暖系统所释放或吸收热量的装置。
3.6.59 热量表 heat meter
通过测量热水采暖系统的供、回水温差与热水流量,根据焓差法进行热计量的装置。
3.6.60 热分配表 heat cost allocator
安装在散热器上用于间接反映散热量的装置,分蒸发式和电子式两种,需配合贸易结算点的热量表使用。
3.6.61 平衡阀 balancing valve
用于调节环路水阻力,使环路上所有末端装置在需要时都能至少获得不低于设计流量的一类阀门。
3.6.62 静态平衡阀 static balancing valve
阀体设有流量或压差测量接口,阻力系数不能自动变化的平衡阀。多用于采暖水系统初调节或定流量系统。
3.6.63 动态平衡阀 dynamic balancing valve
阻力系数或流通面积能随系统水力工况变化而自动变化,从而保证环路流量或压差恒定的平衡阀。通常称作流量控制器或压差控制器,多用于变流量系统。

4 通 风

4.1 一般术语

4.1.1 通风 ventilation
为改善特定区域的生产和生活条件,采用自然或机械方法进行换气,以获得卫生、安全等适宜空气环境的技术。
4.1.2 自然通风 natural ventilation
不采用通风机械,由热压和风压作用实现室内换气的通风方式。
4.1.3 机械通风 mechanical ventilation; forced ventilation
利用通风机械实现换气,以获得卫生、安全等适宜空气环境的技术。
4.1.4 全面通风 general ventilation;entirely ventilation;general air change
用自然或机械方法对整个房间或厂房进行换气的通风方式。
4.1.5 全面排风 general exhaust ventilation (GEV)
从整个房间或厂房排除余热、余湿和有害物质的全面通风。
4.1.6 有组织进风 organized air supply
以自然或机械方法将所需室外新鲜空气通过人为设置的门窗、孔洞或管道送入室内生活或作业区域的通风方式。
4.1.7 有组织排风 organized exhaust
以自然或机械方法将室内污染空气通过人为设置的门窗,孔洞或管道排至室外的通风方式。
4.1.8 无组织进风 unorganized air supply
室外空气经门窗、孔洞及不严密处无规则地流入或渗入室内的通风方式。
4.1.9 无组织排风 unorganized exhaust
室内空气经门窗、孔洞及不严密处无规则地流出或渗到室外的通风方式。
4.1.10 局部通风 local ventilation
为改善室内局部区域的空气环境,向该区域送入或从该空间排出空气的通风方式。
4.1.11 局部送风 local relief
以一定速度将空气直接送到指定区域的通风方式,包括空气淋浴和空气幕等。
4.1.12 局部排风 local exhaust ventilation (LEV)
在散发有害物质的局部地点设置排风罩捕集有害物质并将其排至室外的通风方式。
4.1.13 事故通风 emergency ventilation
用于排除或稀释生产房间内发生事故时突然散发的大量有害物质、有爆炸危险的气体或蒸气的通风方式。
4.1.14 诱导通风 inductive ventilation;unidirectional flow ventilation
利用空气射流的引射作用进行通风的方式。
4.1.15 通风量 ventilation rate
单位时间内进入室内或从室内排出的空气量。
4.1.16 换气次数 air changes;ventilating rate
单位时间内室内空气的更换次数,即通风量与房间容积的比值。
4.1.17 进风量 supply air rate
单位时间内进入室内的风量。
4.1.18 排风量 exhaust air rate
单位时间内从室内排出的风量。
4.1.19 风量平衡 air balance
通风稳定时,进入室内的空气质量流量与离开室内的空气质量流量相等。
4.1.20 热平衡 heat balance
通风稳定时,使进入室内的热量与从室内排出的热量相等。
4.1.21 余热 excess heat;excessive heat
为维持室内设定空气温度而必须从室内排除的热量。
4.1.22 余湿 moisture excess
为维持室内设定空气湿度而必须从室内排除的水蒸气量。
4.1.23 有害物质 harmful substance
特指导致空气成为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各种气体、蒸气和粉尘等的统称。
4.1.24 有害物质浓度 concentration of harmful substance
单位体积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
4.1.25 质量浓度 mass concentration
单位体积空气混合物中所含有害物质的质量。
4.1.26 体积浓度 volumetric concentration
单位体积空气混合物中所含有害物质的毫升数。
4.1.27 计数浓度 number concentration;particle number concentration
单位体积空气混合物中含有的尘粒个数。
4.1.28 最高容许浓度 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MAC)
卫生标准所容许的有害物质浓度的最大值。
4.1.29 防烟 smoke control
特指火灾发生时,为防止烟气侵入作为疏散通道的走廊、楼梯间及其前室等所采取的措施。
4.1.30 排烟 smoke extraction
特指将火灾时产生的烟气和有毒气体排出,防止烟气扩散的措施。
4.1.31 置换通风 displacement ventilation
借助空气热浮力作用的机械通风方式。空气以低风速、小温差的状态送入房间下部,在送风及室内热源形成的上升气流的共同作用下,将热浊空气提升至顶部排出。
4.1.32 漏风量 air leakage rate ;rate of air leakage
风管系统中,在某一静压下通过风管本体结构及其接口,单位时间内泄出或渗入的空气体积量。
4.1.33 系统风管允许漏风量 air system permissible leakage rate
按风管类别所规定平均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最大允许漏风量。
4.1.34 漏风率 air system leakage ratio
空调设备、除尘器等,在工作压力下空气渗入或泄漏量与其额定风量的比值。
4.1.35 复合通风(多元通风) hybrid ventilation
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在一天内的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有机组合,达到最大程度地利用室外气候环境条件、减少能耗,创造居室可以接受的热舒适条件的通风方式。
4.1.36 空气交换效率 air change effectiveness
通风房间中的空气的平均年龄与局部地区空气的算术平均年龄之比。
4.1.37 补风 makeup air
从室外引入的建筑物内的用于替换排风的空气。
4.1.38 空气年龄 air age (age of air)
空气年龄指通风过程送入室内的空气分子通过某特定点时所需要的时间。
4.1.39 空气的平均年龄 average age of air
整个室内空间中所测量的空气的局部平均年龄的平均值。
4.1.40 空气的局部平均年龄 local mean age of air
空气由送风口到达室内任意一点的平均时间。
4.1.41 机组噪声 equipment noise
在额定工况时,机组设备按规定的方法测得的声压级值。

4 通 风

4.1 一般术语

4.1.1 通风 ventilation
为改善特定区域的生产和生活条件,采用自然或机械方法进行换气,以获得卫生、安全等适宜空气环境的技术。
4.1.2 自然通风 natural ventilation
不采用通风机械,由热压和风压作用实现室内换气的通风方式。
4.1.3 机械通风 mechanical ventilation; forced ventilation
利用通风机械实现换气,以获得卫生、安全等适宜空气环境的技术。
4.1.4 全面通风 general ventilation;entirely ventilation;general air change
用自然或机械方法对整个房间或厂房进行换气的通风方式。
4.1.5 全面排风 general exhaust ventilation (GEV)
从整个房间或厂房排除余热、余湿和有害物质的全面通风。
4.1.6 有组织进风 organized air supply
以自然或机械方法将所需室外新鲜空气通过人为设置的门窗、孔洞或管道送入室内生活或作业区域的通风方式。
4.1.7 有组织排风 organized exhaust
以自然或机械方法将室内污染空气通过人为设置的门窗,孔洞或管道排至室外的通风方式。
4.1.8 无组织进风 unorganized air supply
室外空气经门窗、孔洞及不严密处无规则地流入或渗入室内的通风方式。
4.1.9 无组织排风 unorganized exhaust
室内空气经门窗、孔洞及不严密处无规则地流出或渗到室外的通风方式。
4.1.10 局部通风 local ventilation
为改善室内局部区域的空气环境,向该区域送入或从该空间排出空气的通风方式。
4.1.11 局部送风 local relief
以一定速度将空气直接送到指定区域的通风方式,包括空气淋浴和空气幕等。
4.1.12 局部排风 local exhaust ventilation (LEV)
在散发有害物质的局部地点设置排风罩捕集有害物质并将其排至室外的通风方式。
4.1.13 事故通风 emergency ventilation
用于排除或稀释生产房间内发生事故时突然散发的大量有害物质、有爆炸危险的气体或蒸气的通风方式。
4.1.14 诱导通风 inductive ventilation;unidirectional flow ventilation
利用空气射流的引射作用进行通风的方式。
4.1.15 通风量 ventilation rate
单位时间内进入室内或从室内排出的空气量。
4.1.16 换气次数 air changes;ventilating rate
单位时间内室内空气的更换次数,即通风量与房间容积的比值。
4.1.17 进风量 supply air rate
单位时间内进入室内的风量。
4.1.18 排风量 exhaust air rate
单位时间内从室内排出的风量。
4.1.19 风量平衡 air balance
通风稳定时,进入室内的空气质量流量与离开室内的空气质量流量相等。
4.1.20 热平衡 heat balance
通风稳定时,使进入室内的热量与从室内排出的热量相等。
4.1.21 余热 excess heat;excessive heat
为维持室内设定空气温度而必须从室内排除的热量。
4.1.22 余湿 moisture excess
为维持室内设定空气湿度而必须从室内排除的水蒸气量。
4.1.23 有害物质 harmful substance
特指导致空气成为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各种气体、蒸气和粉尘等的统称。
4.1.24 有害物质浓度 concentration of harmful substance
单位体积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
4.1.25 质量浓度 mass concentration
单位体积空气混合物中所含有害物质的质量。
4.1.26 体积浓度 volumetric concentration
单位体积空气混合物中所含有害物质的毫升数。
4.1.27 计数浓度 number concentration;particle number concentration
单位体积空气混合物中含有的尘粒个数。
4.1.28 最高容许浓度 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MAC)
卫生标准所容许的有害物质浓度的最大值。
4.1.29 防烟 smoke control
特指火灾发生时,为防止烟气侵入作为疏散通道的走廊、楼梯间及其前室等所采取的措施。
4.1.30 排烟 smoke extraction
特指将火灾时产生的烟气和有毒气体排出,防止烟气扩散的措施。
4.1.31 置换通风 displacement ventilation
借助空气热浮力作用的机械通风方式。空气以低风速、小温差的状态送入房间下部,在送风及室内热源形成的上升气流的共同作用下,将热浊空气提升至顶部排出。
4.1.32 漏风量 air leakage rate ;rate of air leakage
风管系统中,在某一静压下通过风管本体结构及其接口,单位时间内泄出或渗入的空气体积量。
4.1.33 系统风管允许漏风量 air system permissible leakage rate
按风管类别所规定平均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最大允许漏风量。
4.1.34 漏风率 air system leakage ratio
空调设备、除尘器等,在工作压力下空气渗入或泄漏量与其额定风量的比值。
4.1.35 复合通风(多元通风) hybrid ventilation
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在一天内的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有机组合,达到最大程度地利用室外气候环境条件、减少能耗,创造居室可以接受的热舒适条件的通风方式。
4.1.36 空气交换效率 air change effectiveness
通风房间中的空气的平均年龄与局部地区空气的算术平均年龄之比。
4.1.37 补风 makeup air
从室外引入的建筑物内的用于替换排风的空气。
4.1.38 空气年龄 air age (age of air)
空气年龄指通风过程送入室内的空气分子通过某特定点时所需要的时间。
4.1.39 空气的平均年龄 average age of air
整个室内空间中所测量的空气的局部平均年龄的平均值。
4.1.40 空气的局部平均年龄 local mean age of air
空气由送风口到达室内任意一点的平均时间。
4.1.41 机组噪声 equipment noise
在额定工况时,机组设备按规定的方法测得的声压级值。

4.2 自然通风与隔热降温

4.2.1 热压 thermal pressure;thermal buoyancy;stack effect pressure
由于温差(密度差)引起的室内外或管内外空气柱的压强差。
4.2.2 风压 wind pressure
风流经建筑物时,在其周围形成的静压与未受干扰的稳定气流静压的差值。
4.2.3 余压 excess pressure
特指室内某一点的空气压力与室外或邻室同标高处未受扰动的空气压力的差值。
4.2.4 建筑气流区 building flow zones
风吹向和流经建筑物时,在其屋顶和四周形成的气流流型及空气动力特性不同的几个区域总称,其中包括稳定气流区、正压区、空气动力阴影区和尾流区等。
4.2.5 稳定气流区 contour zone
基本上不受建筑物干扰的气流区,在该区内同一高度和一定方向上的气流速度变化不大于5%,静压变化趋近于零。
4.2.6 正压区 zone of positive pressure
风吹向建筑物时,由于撞击作用而使其静压高于稳定气流区静压的区域。
4.2.7 空气动力阴影区 recirculation cavity;zone of recirculating flow;zone of aerodynamic shadow
风吹向和流经建筑物时,由于撞击作用,产生弯曲、跳跃和旋流现象,在屋顶、侧墙和背风侧形成的负压闭合循环气流区。
4.2.8 尾流区 zone of wake
位于空气动力阴影区之外,以稳定气流速度的95%的等速曲线为边界,其静压低于稳定气流区静压的区域。
4.2.9 负压区 zone of negative pressure
风流经建筑物时,由于气流在屋顶、侧墙和背风侧产生局部涡流,而使其静压低于稳定气流区静压的区域。
4.2.10 散热源 source of heat release
能释放出热量的物质或设备。
4.2.11 散热量 heat release
散热源散发的热流量。
4.2.12 散热强度 specific heat load
房间单位容积的散热量。
4.2.13 散热量有效系数 coefficient of effective heat emission
直接散入作业地带的热量与房间总散热量的比值,也称有效热量系数。
4.2.14 排风温度 temperature of outgoing air
计算自然通风时,排风口处的空气温度。
4.2.15 中和界 neutral level;neutral zone;neutral pressure level
建筑物内余压为零的水平面,也称中和面。
4.2.16 避风天窗 protected [roof] monitor;wind-proofed monitor
使室内空气稳定排出,能防止倒灌的天窗。
4.2.17 挡风板 wind shield;baffle plate
避风天窗的挡风构件。
4.2.18 倒灌 wind blow in;down draft
指天窗、风帽等处于正压作用下,导致从室内排向室外的污染空气倒流入室内的现象。
4.2.19 热车间 hot workshop;hot shop
散热强度大于23W/m3的车间,如炼铁、炼钢、铸造、锻工等车间。
4.2.20 隔热 heat (thermal) insulation
采用适当的材料或构造作隔离层,以减少热量传递的措施。
4.2.21 通风屋顶 ventilated roof
使空气在屋顶夹层内流通,以减少太阳辐射影响的屋顶。
4.2.22 地道风 air through tunnel
流经地道的空气。地道风降温系统指利用地道风降温的通风系统。

4.3 机械通风

4.3.1 机械通风系统 mechanical ventilating system
为实现通风换气而设置的由通风机和通风管道等组成的系统。
4.3.2 机械送风系统 mechanical air supply system
将室外清洁空气或经过处理的空气送入室内的机械通风系统。
4.3.3 机械排风系统 mechanical exhaust system
从局部地点或整个房间把含有余热、余湿或有害物质的污染空气排至室外的机械通风系统。
4.3.4 局部送风系统 local air supply system;local relief system
为实现局部送风而设置的通风系统。
4.3.5 局部排风系统 local exhaust system
为实现局部排风而设置的通风系统。
4.3.6 事故通风系统 emergency ventilation system
用于事故通风的机械通风系统。包括事故送风和事故排风系统。
4.3.7 通风设备 ventilation equipment;ventilation facilities
为达到通风目的所需的各种设备的统称。如通风机、除尘器、过滤器和空气加热器等。
4.3.8 送风机 supply fan
用于送风的通风机。
4.3.9 排风机 exhaust fan
用于排风的通风机。
4.3.10 通风机房 exhaust fan room
用于配置、安装排风设备的专用房间。
4.3.11 进风口 air intake
采集室外空气的孔口。
4.3.12 百叶窗 louver;shutter
由倾斜板条组成的窗式风口。
4.3.13 保温窗 heat insulating window
具有一定保温性能的可启闭的窗扇。
4.3.14 〔空气加热器〕旁通阀 by-pass damper
分流空气用的阀门。
4.3.15 局部排风罩 exhaust hood;hood
局部排风系统中,设置在有害物质发生源处,就地捕集和控制有害物质的通风部件。
4.3.16 外部吸气罩 capturing hood
设在污染源附近,依靠罩口的抽吸作用,在控制点外形成一定的风速,排除有害物质的局部排风罩。
4.3.17 接受式排风罩 receiving hood
设在污染源附近,利用生产过程中污染气流的自身运动接受和排除有害物质的局部排风罩.如高温热源上部的伞形罩、砂轮机的吸尘罩等。
4.3.18 密闭罩 exhausted enclosure;enclosed hood
将有害物质源全部密闭在罩内的局部排风罩。
4.3.19 局部密闭罩 partial enclosure
仅将工艺设备放散有害物质的部分加以局部密闭的排风罩。
4.3.20 整体密闭罩 integral enclosure
将放散有害物质的设备大部分或全部密闭起来的排风罩。
4.3.21 大容积密闭罩 large space enclosure;closed booth
在较大区域范围内将整个放散有害物质的设备或有关工艺过程全部密闭起来的排风罩。
4.3.22 排风柜 laboratory hood;fume hood
一种三面围挡,一面敞开或装有操作拉门的柜式排风罩。
4.3.23 伞形罩 canopy hood
装在污染源上面的伞状排风罩。
4.3.24 侧吸罩 lateral hood;side hood
设置在污染源侧面的排风罩。
4.3.25 槽边排风罩 rim exhaust;slot exhaust hood;lateral exhaust at the edge of a bath
沿槽边设置的平口或条缝式吸风口。有单侧、双侧和环形槽边排风罩三种。
4.3.26 吹吸式排风罩 push-pull hood
利用吹吸气流的联合作用控制有害物质扩散的局部排风罩。
4.3.27 罩口风速 face velocity
排风罩罩口处的断面平均风速。
4.3.28 控制风速 capture velocity;control velocity
能将污染物质吸入罩内所需的控制点处风速,也称捕集速度。
4.3.29 可移式排风罩 movable hood
根据工艺需要可移动的排风罩。
4.3.30 厨房排油烟罩 cooker hood
装于厨房烹调设备上部,并带有油过滤器及排油沟槽的排风罩,也可带有送风口。

4.4 除尘

4.4.1 粉尘 dust
由自然力或机械力产生的,能够悬浮于空气中的固态微小颗粒。国际上将粒径小于75μm的固体悬浮物定义为粉尘。在通风除尘技术中,一般将1~200μm乃至更大粒径的固体悬浮物均视为粉尘。
4.4.2 纤维性粉尘 fibrous dust
天然或人工合成纤维的微细丝状粉尘。
4.4.3 亲水性粉尘 hydrophobic dust;lyophilic dust
易于被水润湿的粉尘。如石英、黄铁矿、方铅矿粉尘等。
4.4.4 疏水性粉尘 hydrophobic dust;lyoph-obic dust
难以被水润湿的粉尘。如石蜡粉、炭黑、煤粉等。
4.4.5 气溶胶 aerosol
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粒径范围一般为0.001~1000μm的,固体、液体微小粒子形成的胶溶状态分散体系。
4.4.6 大气尘 airborne particles;parricu-lates;atmospheric dust
悬浮于大气中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状物质,也称悬浮颗粒物。
4.4.7 烟〔尘〕 smoke
高温分解或燃烧时所产生的,其粒径范围一般为0.01~1μm的可见气溶胶。
4.4.8 烟〔雾〕 fume
由燃烧或熔融物质挥发的蒸气冷凝后形成的,其粒径范围一般为0.001~1μm的固体悬浮粒子。
4.4.9 烟气 fumes
在化学工艺过程中生成的通常带有异味的气态物质。
4.4.10 液滴 droplet
在静止条件下能沉降,在湍流条件下能悬浮于气体中的微小液体粒子。
4.4.11 雾 mist
悬浮于气体中的微小液滴。如水雾、漆雾、硫酸雾等。

4.4.12 粒子 particle;particulate
特指分散的固体或液体的微小粒状物质,也称微粒。
4.4.13 粒径 particle size
粒子的直径或粒子的大小。一般用当量直径或粒子的某一长度单位表示。
4.4.14 粒径分布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granulometric distribution
各种粒径范围的粒子质量或粒数分别占粒子总质量或总粒数的百分率,也称分散度。

4.4.15 安息角 angle of repose;angle of rest
粉尘能自然堆积在水平面上而不下滑时所形成的圆锥体的最大锥底角。

4.4.16 滑动角 angle of slide
将粉尘置于光滑平板上,使该板倾斜到粉尘沿直线下滑时的角度。

4.4.17 真密度 actual density;density of dust particle
排除粉尘颗粒之间及其内部的空隙后,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粉尘所具有的质量。

4.4.18 堆积密度 volume density;apparent density;bulk density
包括粉尘颗粒之间及其内部的空隙,松散状态下单位体积粉尘所具有的质量。

4.4.19 比电阻 resistivity;specific resist-ance
粉尘的电阻乘以电流流过的横截面积并除以粉尘层厚度,也称电阻率。

4.4.20 可湿性 wettability
粉尘粒子能否与水或其他液体相互附着或附着难易程度的性质。

4.4.21 水硬性 hydraulicity
特指某些粉尘吸水后变成不溶于水的硬结的性质。

4.4.22 尘源 dust source
向空气中放散粉尘的地点或设备。

4.4.23 尘化作用 pulvation action
在自然力或机械力作用下,使粉尘或雾滴从静止状态变为悬浮于空气状态的现象。

4.4.24 二次扬尘 reentrainment of dust
沉积于设备和围护结构表面上的粉尘,在尘化作用下重新悬浮于空气中的现象。

4.4.25 沉降速度 settling velocity
静止空气中的尘粒在重力作用下降落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4.4.26 悬浮速度 suspended velocity
使尘粒处于悬浮状态时的最小上升气流速度。

4.4.27 湿法除尘 wet dust collection;wet dust extraction
水力除尘、蒸汽除尘和喷雾降尘等除尘方式的统称。

4.4.28 水力除尘 hydraulic dust removal
利用喷水雾加湿物料,减少扬尘量并促进粉尘凝聚、沉降的除尘方式。

4.4.29 除尘系统 dust removing system
一般情况下指由局部排风罩、风管、通风机和除尘器等组成的,用以捕集、输送和净化含尘空气的机械排风系统。

4.4.30 气力输送 pneumatic conveying;pneumatic transport
利用气流通过管道输送物料的方式,也称风力输送。

4.4.31 含尘浓度 dust concentration
单位体积的空气混合物中粉尘的含量。

4.4.32 初始浓度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dust
空气过滤器或除尘器入口处的含尘浓度。

4.4.33 除尘效率 overall efficiency of separation;total separation efficiency;collection efficiency
含尘气流通过除尘器时,在同一时间内被捕集的粉尘量与进入除尘器的粉尘量之比,用百分率表示,也称除尘器全效率。

4.4.34 分级除尘效率 grade efficiency;fractional separation efficiency
除尘器对粉尘某一粒径范围的除尘效率。

4.4.35 分割粒径 cut diameter
除尘器分级效率为50%时所对应的粒子直径。

4.4.36 过滤器初阻力 initial resistance of filter
额定风量下,过滤器没有积尘时的阻力。

4.4.37 过滤器终阻力 final resistance of filter
额定风量下,过滤器的容尘量达到足够大而需要清洗或更换滤料时的阻力。

4.4.38 容尘量 dust capacity;clogging capacity;dust-holding capacity
过滤器达到终阻力值时所能容纳的粉尘量。

4.4.39 过滤效率 filter efficiency
过滤器所捕集的粒子质量或数量与过滤前空气中含有的粒子质量或数量之比,用百分率表示。

4.4.40 穿透率 penetration rate;slip rate
在同一时间内,穿过过滤器或除尘器的粒子质量与进入的粒子质量之比,一般用百分率表示。

4.4.41 气布比 ait-to-cloth ratlo;specific gas flow rate
单位面积滤料所通过的空气量,也称比负荷。

4.4.42 过滤速度 filtration velocity media velocity
单位时间、单位过滤面积通过的空气量。

4.4.43 连续除灰 continuous dust dislodging;continuous dust removal
用螺旋运输机或气力输送等装置,将除尘器灰斗中的粉尘连续排除的除灰方式。

4.4.44 定期除灰 periodic dust dislodging;intermittent dust removal
按一定的时间周期清除除尘器灰斗中粉尘的除灰方式。

4.4.45 试验尘 test dust
用于试验空气净化设备性能的标准粒状物质。

4.4.46 滤料 filter media
对空气中微粒具有过滤作用的材料。常用的有合成或天然纤维、玻璃纤维、金属丝和多孔材料等做成的滤纸、滤布、滤网等。

4.4.47 可再生滤料 renewable filter media
用清洗或其他清扫方法处理,能够重复使用的滤料。

4.4.48 可吸入颗粒物 respirable particulate matter,inhaled particle matter,respirable suspended particulate,inhalation of air particles
能够进入人体喉部以下呼吸道的颗粒物。

4.4.49 粒径计数浓度 particle size number concentration
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某一粒径范围(粒级)内的灰尘颗粒数,单位为粒/m3或粒/L。

4.4.50 生物污染物 biological contaminants
细菌、真菌(霉菌)、病毒、动物皮屑、昆虫、花粉和其他生物性物质,以及这些物质的衍生物。

4.4.51 排风柜控制浓度 control level
表示排风柜性能的指标,排风柜在规定的条件下运行时,用示踪气体法在操作人员鼻孔高度处所测得的示踪气体浓度。

4.5 有害气体净化及排放

4.5.1 有害气体 harmful gas and vapo[u]r
对人和生态环境有害的气体和蒸气。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汞蒸气、苯蒸气和硫化氢等。
4.5.2 气体吸收 absorption of gas and vapo[u]r
采用适当的液体吸收剂清除混合气体中某种有害组分的方法。
4.5.3 气体吸附 adsorption of gas and vapo[u]r
采用适当的固体吸附剂清除气体混合物中有害组分的方法。
4.5.4 气体燃烧法 combustion of gas and vapo[u]r
通过燃烧清除气体中有害组分的方法。
4.5.5 直接燃烧 direct combustion
将含有足够可燃物的有害气体,在燃烧装置中或露天情况下直接燃烧的方法。
4.5.6 热力燃烧法 thermal oxidation;flame combustion
在焚烧炉中,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将有害气体加热至反应温度,使其中所含的有害物分解、氧化的方法。
4.5.7 催化燃烧法 catalytic combustion;cata-lytic oxidation
采用适当的催化剂,使有害气体中的可燃物质在较低温度下分解、氧化的燃烧方法。
4.5.8 气体冷凝法 condensation of vapo[u]r
通过冷却使有害蒸气冷凝并从气体中分离的方法。
4.5.9 吸收装置 absorption equipment
采用适当的液体吸收剂清除混合气体中某种有害组分的设备。
4.5.10 吸收剂 absorbent
能将与其接触的液体或气体介质中的部分物质吸入体内的物质。
4.5.11 解吸 desorption
通过与气体吸附或吸收相反的过程,将被吸附或吸收的气体或溶质从吸附剂或吸收剂中放出的过程。
4.5.12 吸收质 absorbate
吸收剂所吸收的物质。
4.5.13 吸附装置 adsorption equipment;adsorber
用于从气体中脱除臭气、溶剂和其他低浓度气态污染物的设备。
4.5.14 吸附剂 adsorbent
具有较大吸附能力的固体物质。
4.5.15 吸附质 adsorbate
吸附剂所吸附的物质。
4.5.16 大气扩散法 atmospheric diffusion;dispersion
将一定量的含有有害物质的气体排入高空,借大气湍流和分子运动,向大气中低浓度区域迁移,从而把有害物质稀释到容许浓度以下的过程。
4.5.17 大气湍流 atmospheric turbulence
大气因受动力湍流与热力湍流影响所形成的不规则运动气流。
4.5.18 大气稳定度 atmospheric stability
近地层大气作垂直运动的强弱程度。当气温垂直递减率γ>—1℃/100m时,大气呈不稳定状态;γ=-1℃/100m时,大气是中性状态;γ<-1℃/100m时,大气呈稳定状态。
4.5.19 逆温 temperature inversion
在大气圈的对流层内,在某一有限厚度的气层中,出现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垂直分布现象,也称温度逆增。
4.5.20 〔排气〕烟囱 chimney;stack;exhaust vertical pipe
特指向室外较高空间排放有害物质的排气立管或构筑物。
4.5.21 烟羽 plume;smoke plume
在风和大气湍流作用下,自点源排放的有害气体浓度分布的轮廓。
4.5.22 烟羽抬升高度 plume rise height
有害气体离开排放口后,由于受到浮力和惯性力作用所能上升的高度。
4.5.23 烟囱有效高度 effective stack height
排气烟囱的实际高度与烟羽抬升高度之和。
4.5.24 排放浓度 emission concentration
单位体积的排放气体中所含有害物质的质量。
4.5.25 落地浓度 ground-level concentration
在烟羽落地点地面以上2m的空间内,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有害物质浓度较本底浓度的增量。
4.5.26 空气洁净度等级 air cleanliness class
洁净空间单位体积空气中,以大于或等于被考虑粒径的粒子最大浓度进行限值进行划分的等级标准。
4.5.27 净化效率 purification efficiency
净化装置入口、出口空气污染物浓度之差与入口空气污染物浓度比值的百分数。
4.5.28 隔离区 containment area
在检查和清洗过程中所设置的作业空间,以便避免污染物转移到其他相邻区域。

4.6 通风管道及附件

4.6.1 通风管道 ventilating duct
输送空气和空气混合物的各种风管和风道的统称。
4.6.2 软管 flexible duct
柔软可弯曲的管道。如金属软管和塑料软管等。
4.6.3 柔性接头 flexible joint
通风机进、出口与刚性风管连接的柔性短管。
4.6.4 筒形风帽 cylindrical ventilator;roofventilator
用于自然排风的避风风帽。
4.6.5 伞形风帽 cowl;weather cap
装在系统排放口处用于防雨的伞状外罩。
4.6.6 无动力风帽
由水平安置的多叶叶轮组成,在室外风作用下可以旋转以防止倒灌并产生一定排风能力的风帽。
4.6.7 锥形风帽 conical cowl; tapered cowl
沿内外锥形体的环状空间垂直向上排风的风帽。
4.6.8 导流板 guide vane;turning vane;splitter
装于通风管道内的一个或多个叶片,使气流分成多股平行气流,从而减少阻力的配件。
4.6.9 风管蝶阀 butterfly damper
风管内绕轴线转动的单板式风量调节阀。
4.6.10 对开式多叶阀 opposed multiblade damper
相邻叶片按相反方向旋转的多叶联动风量调节阀。
4.6.11 平行式多叶阀 parallel multiblade damper
由平行叶片组成的按同一方向旋转的多叶联动风量调节阀。
4.6.12 插板阀 slide damper
阀板垂直于风管轴线并能在两个滑轨之间滑动的阀门。
4.6.13 〔通风〕止回阀 check damper;nonreturn damper
特指气流只能按一个方向流动的阀门。
4.6.14 防火阀 fire damper;fire-resisting damper
用于自动阻断来自火灾区的热气流、火焰通过的阀门。
4.6.15 防烟阀 amokeproof damper;smoke damper
借助感烟(温)器能自动关闭以阻断烟气通过的阀门。
4.6.16 排烟阀 smoke exhaust damper
装于排烟系统内,火灾时能自动开启进行排烟的阀门。
4.6.17 防回流装置 back-flow preventer;sub-duct assembly
用以防止送排风支管中的空气倒流的装置。
4.6.18 泄压装置 pressure relief device
当通风除尘系统所输送的空气混合物一旦发生爆炸,压力超过破坏限度时,能自行进行泄压的安全保护装置。
4.6.19 风口 air opening;exhaust opening or inlet;air inlet
装在通风管道侧面或支管末端用于送风、排风和回风的孔口或装置的统称。
4.6.20 散流器 diffuser
由一些固定或可调叶片构成的,能够形成下吹、扩散气流的圆形、方形或矩形风口。
4.6.21 百叶型风口 register
由一层或多层成组活动叶片构成的风口。
4.6.22 条缝型风口 slot outlet;slote diffuser
装有导流和调节构件的长宽比大于10的狭长风口。
4.6.23 旋流风口 twist outlet;swirl diffuser
装有起旋构件的风口。
4.6.24 空气分布器 air distributor
用于向作业地带低速、均匀送风的风口。
4.6.25 旋转送风口 rotating air outlet with movable guide vanes;rotary supply outlet
在气流出口处装有可调导流叶片并可绕风管轴线旋转的风口。
4.6.26 插板式送(吸)风口 air supply (suction) opening with slide plate
装在风管侧面并带有滑动插板的送风或排风用的风口。
4.6.27 吸风口 exhaust opening;exhaust inlet
用以排除室内空气的风口。
4.6.28 排风口 exit;exhaust outlet
将排风系统中的空气及其混合物排入室外大气的排放口。
4.6.29 清扫孔 cleanout opening;cleaning hole
用于清除通风除尘系统管道内积尘的密封孔口。
4.6.30 检查门 access door
装在空气处理室侧壁上,用于检修设备的密闭门。
4.6.31 测孔 sampling port;sampling hole
用于检测设备及通风管道内空气及其混合物的各种参数,如温度、湿度、压力、流速、有害物质浓度等,而平时加以密封的孔口。
4.6.32 风管支(吊)架 support (hanger) of duct
支撑(悬吊)风管用的金属杆件、抱箍、托架、吊架等的统称。
4.6.33 排烟防火阀 fire damper in smoke-venting system
安装在机械排烟系统的管道上,平时呈开启状态,火灾时当排烟管道内烟气温度达到280℃时关闭,并在一定时间内能满足漏烟量和耐火完整性要求,起隔烟阻火作用的阀门。
4.6.34 风管配件 duct fittings
风管系统中的弯管、三通、四通、各类变径及异形管、导流叶片和法兰等。
4.6.35 风管部件 duct accessory
通风、空调风管系统中的各类风口、阀门、排气罩、风帽、检查孔和测定孔等。
4.6.36 咬口 seam
金属薄板边缘弯曲成一定形状,用于相互固定连接的构造。
4.6.37 角件 corner pieces
用于金属薄钢板法兰风管四角连接的直角型专用构件。
4.6.38 非金属材料风管 nonmetallic duct
采用硬聚氯乙烯、有机玻璃钢、无机玻璃钢等非金属无机材料制成的风管。
4.6.39 复合材料风管 foil-insulant composite duct
采用两种以上不燃材料面层复合绝热材料板制成的风管。
4.6.40 防火风管 refractory duct
采用不燃、耐火材料制成,能满足一定耐火极限的风管。
4.6.41 盘式散流器 disc type diffuser
出风口处具有盘形导流体的散流器。
4.6.42 送风孔板 perforated ceiling diffuser
具有规则排列孔眼的扩散板风口。
4.6.43 固定风口 fixed air opening
流通截面、导流方向均不可调节的风口。
4.6.44 可调节风口 adjustable air opening
流通截面、导流方向均可调节的风口。
4.6.45 旋转风口 rotary outlet
可绕风管轴线旋转并在气流出口处装有可调导流叶片的风口。
4.6.46 格栅风口 grille
流通截面成网格或格栅状的风口。
4.6.47 百叶风口 register
由一层或多层叶片构成的风口。
4.6.48 条缝风口 slot outlet
长宽比大于10的狭长风口。(装有导流和调节构件的长宽比大于10的狭长风口)。
4.6.49 球形风口 globe type outlet
出口喷管可沿球面转动的风口。
4.6.50 灯具风口 light fixture diffuser
与灯具组合的风口。
4.6.51 送吸式风口 supply-exhaust diffuser
同时具有送吸功能的风口。
4.6.52 喷口 nozzle
具有收敛形的风口。
4.6.53 分风阀 swinging damper
装于三通部件上起分流导向作用的风阀。

4.7 通风与除尘设备

4.7.1 通风机 fan
一种将机械能转变为气体的势能和动能,用于输送空气及其混合物的动力机械。
4.7.2 离心式通风机 centrifugal fan
空气由轴向进入叶轮,沿径向方向离开的通风机。
4.7.3 轴流式通风机 axial fan
空气沿叶轮轴向进入并离开的通风机。
4.7.4 贯流式通风机 cross-flow fan;tangen-tial fan
空气以垂直于叶轮轴的方向由机壳一侧的叶轮边缘进入并在机壳另一侧流出的通风机。
4.7.5 屋顶通风机 power roof ventilator
通常安装在屋顶上,以其防风雨围挡物兼作外壳的,用于通风换气的专用轴流式或离心式通风机。
4.7.6 喷雾风扇 spray fan;air-douche unit with water atomization
带有淋水雾化装置的轴流式通风机。
4.7.7 除尘器 dust scparator;dust collector;particulate collector
用于捕集、分离悬浮于空气或气体中粉尘粒子的设备,也称收尘器。
4.7.8 沉降室 gravity separator;settling chamber
由于含尘气流进入较大空间速度突然降低,使尘粒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与气体分离的一种重力除尘装置。
4.7.9 干式除尘器 dry dust separator
不用水或其他液体捕集和分离空气或气体中粉尘粒子的除尘器。
4.7.10 惯性除尘器 inertial dust separator
借助各种形式的挡板,迫使气流方向改变,利用尘粒的惯性使其和挡板发生碰撞而将尘粒分离和捕集的除尘器。
4.7.11 旋风除尘器 cyclone;cyclone dust separator
含尘气流沿切线方向进入筒体作螺旋形旋转运动,在离心力作用下将尘粒分离和捕集的除尘器。
4.7.12 多管〔旋风〕除尘器 multicyclone;multiclone
由若干较小直径的旋风分离器并联组装成一体的,具有共同的进出口和集尘斗的除尘器。
4.7.13 袋式除尘器 bag filter;fabric collector;baghouse
用纤维性滤袋捕集粉尘的除尘器,也称布袋过滤器。
4.7.14 颗粒层除尘器 granular bed filter;gravel bed filter
以石英砂、砾石等颗粒状材料作过滤层的除尘器。
4.7.15 电除尘器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electric precipitator
由电晕极和集尘极及其他构件组成,在高压电场作用下,使含尘气流中的粒子荷电并被吸引、抽集到集尘极上的除尘器。
4.7.16 湿式除尘器 wet dust collector;wet separator;wet scrubber
借含尘气体与液滴或液膜的接触、撞击等作用,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出来的设备。
4.7.17 水膜除尘器 water-film cyclone;water-film separator
含生气体从筒体下部进风口沿切线方向进入后旋转上升,使尘粒受到离心力作用被抛向筒体内壁,同时被沿筒体内壁向下流动的水膜所粘附捕集,并从下部锥体排出的除尘器。
4.7.18 卧式旋风水膜除尘器 horizontal water-film cyclone
一种由卧式内外旋筒组成的,利用旋转含尘气流冲击水面在外旋筒内侧形成流动的水膜并产生大量水雾,使尘粒与水雾液滴碰撞、凝集,在离心力作用下被水膜捕集的湿式除尘器。
4.7.19 泡沫除尘器 foam dust separator
含尘气流以一定流速自下而上通过筛板上的泡沫层而获得净化的一种除尘设备。
4.7.20 冲激式除尘器 impact dust collector;vortex scrubber
含尘气流进入筒体后转弯向下冲击液面,部分粗大的尘粒直接沉降在泥浆斗内,随后含生气流高速通过S型通道,激起大量水花和液滴,使微细粉尘与水雾充分混合、接触而被捕集的一种湿式除尘设备。
4.7.21 文丘里除尘器 Venturi scrubber
一种由文丘里管和液滴分离器组成的除尘器。含尘气体高速通过喉管时使喷嘴喷出的液滴进一步雾化,与尘粒不断撞击,进而冲破尘粒周围的气膜,使细小粒子凝聚成粒径较大的含尘液滴,进入分离器后被分离捕集,含尘气体得到净化,也称文丘里洗涤器。
4.7.22 筛板塔 sieve-plate column;perforated plate tower
筒体内设有几层筛板,气体自下而上穿过筛板上的液层,通过气体的鼓泡使有害物质被吸收的净化设备。
4.7.23 填料塔 packed tower;packed column
筒体内装有环形、波纹形或其他形状的填料,吸收剂自塔顶向下喷淋于填料上,气体沿填料间隙上升,通过气液接触使有害物质被吸收的净化设备。
4.7.24 自动卷绕式过滤器 automatic roll filter
使用滚筒状滤料并能自动卷绕清灰的空气过滤器。
4.7.25 真空吸尘装置 vacuum cleaning installation;vacuum cleaner;cleaning vacuum plant
一种借助高真空度的吸尘嘴清扫积尘表面并进行净化处理的装置。
4.7.26 管道风机 tubular fan
空气沿管道轴向进出,并可安装在直管道上的斜流式通风机。
4.7.27 防爆通风机 explosion proof fan
蜗壳、叶轮等部件采用遇摩擦不致产生火花引发爆炸的材料制作的通风机。
4.7.28 换气扇 extraction fan
排除室内污浊空气或送入室外空气的装置,由风机、百叶导风片等组成。
4.7.29 卫生间通风器 extractor
厕所内排除污浊而潮湿空气的排风装置。

5 空气调节

5.1 一般术语

5.1.1 空气调节 air conditioning
使房间或封闭空间的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和气流速度等参数达到给定要求的技术,简称空调。
5.1.2 舒适性空调 comfort air conditioning
为满足人员工作与生活需要而设置的空调。
5.1.3 工艺性空调 industrial air conditioning;process air conditioning
为满足生产工艺过程对空气参数的要求而设置的空调。
5.1.4 局部区域空调 local air conditioning
仅使封闭空间中一部分区域的空气参数满足要求的空调方式。
5.1.5 分层空调 stratificated air conditioning
特指仅使高大空间下部工作区域的空气参数满足要求的空调方式。
5.1.6 空调区 conditioned zone
房间或封闭空间中保持空气参数在给定范围之内的区域。
5.1.7 非空调区 unconditioned zone
房间或封闭空间中不设置空调的区域。
5.1.8 空调房间 conditioned space
保持室内温湿度等空气参数在给定范围之内的房间。
5.1.9 空调机房 air conditioning machine room;air handling unit room
安装和运行空调设备的专用房间。
5.1.10 呼吸区 breathing zone
人员活动空间内空气质量受关注的区域。
5.1.11 人员活动区 occupied zone
建筑内用于满足人员活动需求(包括人员偶尔或短期进入)的空间。
5.1.12 温度控制区 temperature control zone
空气温度保持在设定范围内的空气调节区域。
5.1.13 内区 interior zone
与建筑物外围护结构有一定距离,不受外围护结构的日射得热、温差传热和空气渗透的影响,具有相对稳定的边界温度条件的区域。
5.1.14 外区 perimeter zone
受外围护结构的日射得热、温差传热和空气渗透的影响的区域。
5.1.15 工位空调 task air-conditioning
末端设置于工作岗位附近,并且可以由工作人员自行调节送风速度、方向及温度等参数的空调方式。

5 空气调节

5.1 一般术语

5.1.1 空气调节 air conditioning
使房间或封闭空间的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和气流速度等参数达到给定要求的技术,简称空调。
5.1.2 舒适性空调 comfort air conditioning
为满足人员工作与生活需要而设置的空调。
5.1.3 工艺性空调 industrial air conditioning;process air conditioning
为满足生产工艺过程对空气参数的要求而设置的空调。
5.1.4 局部区域空调 local air conditioning
仅使封闭空间中一部分区域的空气参数满足要求的空调方式。
5.1.5 分层空调 stratificated air conditioning
特指仅使高大空间下部工作区域的空气参数满足要求的空调方式。
5.1.6 空调区 conditioned zone
房间或封闭空间中保持空气参数在给定范围之内的区域。
5.1.7 非空调区 unconditioned zone
房间或封闭空间中不设置空调的区域。
5.1.8 空调房间 conditioned space
保持室内温湿度等空气参数在给定范围之内的房间。
5.1.9 空调机房 air conditioning machine room;air handling unit room
安装和运行空调设备的专用房间。
5.1.10 呼吸区 breathing zone
人员活动空间内空气质量受关注的区域。
5.1.11 人员活动区 occupied zone
建筑内用于满足人员活动需求(包括人员偶尔或短期进入)的空间。
5.1.12 温度控制区 temperature control zone
空气温度保持在设定范围内的空气调节区域。
5.1.13 内区 interior zone
与建筑物外围护结构有一定距离,不受外围护结构的日射得热、温差传热和空气渗透的影响,具有相对稳定的边界温度条件的区域。
5.1.14 外区 perimeter zone
受外围护结构的日射得热、温差传热和空气渗透的影响的区域。
5.1.15 工位空调 task air-conditioning
末端设置于工作岗位附近,并且可以由工作人员自行调节送风速度、方向及温度等参数的空调方式。

5.2 负荷计算

5.2.1 显热 sensible heat
在物质的吸热或放热过程中,能使其温度发生变化的热量。
5.2.2 潜热 latent heat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物质发生相变过程中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5.2.3 全热 total heat
显热与潜热之和。
5.2.4 综合温度 sol-air temperature
在计算空调房间外围护结构得热量时所采用的一种假想室外空气温度。在该温度的作用下进入围护结构外表面的热量,等于在室外空气温度和太阳辐射共同作用下进入该外表面的热量。
5.2.5 逐时综合温度 hourly sol-air temperature
综合温度的逐时值。
5.2.6 日平均综合温度 average daily sol-air temperature
逐时综合温度的日平均值。
5.2.7 太阳辐射得热量 solar radiant heat gain
因接受太阳辐射而获得的热量。
5.2.8 太阳辐射热吸收系数 absorptance for solar radiation
表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热与投射到该表面的太阳辐射热之比。
5.2.9 遮阳系数 shading coefficient
在给定条件下,太阳辐射透过窗玻璃所形成的室内得热量,与相同条件下的标准窗玻璃所形成的太阳辐射得热量之比。
5.2.10 房间得热量 space heat gain
进入和散入房间的热流量。
5.2.11 人体散热量 heat gain from occupant
人体散热所形成的房间得热量。
5.2.12 设备散热量 heat gain from appliance and equipment
设备与器具散热所形成的房间得热量。
5.2.13 照明散热量 heat gain from lighting
灯具散热所形成的房间得热量。
5.2.14 蓄热 heat storage;thermal storage effect
由于围护结构与家具等物体具有一定的热容量,而使房间产生对于得热量的蓄积和释放现象。
5.2.15 蓄热特性 heat storage capacity;thermal storage characteristic
房间固有的蓄热放热能力。这种能力决定了房间阻抗热干扰的性能及得热与负荷之间的数量转换关系。
5.2.16 散湿量moisture gain
由湿源散入房间的湿流量。
5.2.17 人体散湿量moisture gain from occupant
人体通过蒸发、呼吸散入房间的湿流量。
5.2.18 设备散湿量moisture gain from appliance and equipment
设备与器具散入房间的湿流量。
5.2.19 空调区域湿负荷 space moisture load
为保持空调区域空气参数恒定而应除去或加入的湿流量。
5.2.20 空调区域冷负荷 space cooling load
为保持空调区域空气参数恒定而应从室内除去的热流量。
5.2.21 传热冷负荷cooling load from heat conduction through envelope
空调房间由于围护结构的温差传热形成的冷负荷。
5.2.22 新风冷负荷 cooling load from outdoor air;cooling load from ventilation
空调房间或系统由于引入必要的室外空气而形成的冷负荷。
5.2.23 逐时冷负荷 hourly cooling load
冷负荷的逐时值。
5.2.24 逐时冷负荷综合最大值 maximum sum of hourly cooling load
空调系统所服务的全部房间逐时冷负荷总和序列中的最大值。
5.2.25 冷负荷温度cooling load temperature
确定空调房间外围护结构传热形成的冷负荷时所使用的一种当量计算温度。
5.2.26 空调系统冷负荷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oling load
空调系统的所承担的冷负荷,除空调区域冷负荷外,还可包括新风冷负荷等。
5.2.27 负荷特性 load pattern
负荷的构成、种类、性质及变化特点。
5.2.28 群集系数 percentage of men,women and children
以成年男子散热量和散湿量为基准,考虑到人群中性别和年龄构成的不同,而引入的修正系数。
5.2.29 单位风量功耗率 power consumption per air volume
空调通风系统单位时间内输送单位体积空气所消耗的能量,是衡量空调通风系统输送效率的指标。
5.2.30 水系统输送能效比 transportation energy efficiency of water system
空调水系统输送的冷热能与输配设备能耗的比值,是衡量空调水系统输送冷热能效率的指标。
5.2.31 设计日 design day
基于设计规范所规定的室外计算参数条件下的假想日,分为夏季设计日和冬季设计日。
5.2.32 设计日空调累计冷负荷 accumulative cooling load of design day
按房间运行时刻对设计日逐时空调冷负荷进行统计的累加值。
5.2.33 设计日空调累计热负荷 accumulative heating load of design day
按房间运行时刻对设计日逐时空调热负荷进行统计的累加值。
5.2.34 潜热冷负荷 latent cooling load
移除空调空间内潜热所形成的冷负荷。
5.2.35 显热冷负荷 sensible cooling load
移除空调空间内显热所形成的冷负荷。

5.3 空调系统

5.3.1 空调系统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以空调为目的而对空气进行处理、输送、分配,并控制其参数的所有设备、管道及附件、仪器仪表的总合。
5.3.2 集中式空调系统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集中进行空气处理、输送和分配的空调系统。
5.3.3 定风量空调系统 constant volum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保持送风量恒定,靠改变送风参数控制室内空气参数的空调系统。
5.3.4 变风量空调系统 variable air volume (VAV)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靠改变送风量或同时改变送风参数控制室内空气参数的空调系统。
5.3.5 全空气系统 all-air system
空气调节房间的热湿负荷,全部由集中设备处理过的空气负担的空气调节系统。
5.3.6 单风道空调系统/单风道 single duct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ingle duct system
由单一风道将经过集中处理的空气,分送至空调房间的空调系统。
5.3.7 双风道空调系统/双风道 dual duct air conditioning system;dual duct system
将经过集中加热和集中冷却处理的两种状态的空气,分别由两条独立风管送至各末端装置,按照要求经混合后送入空调房间的空调系统。
5.3.8 直流式空调系统 direct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不使用回风的空调系统,也称全新风系统。
5.3.9 新风系统 central ventilation system;primary air system
为满足卫生要求、弥补排风或维持空调房间正压而向空调房间供应经集中处理的室外空气的系统。
5.3.10 空气—水系统 air-water system
空气调节房间的热湿负荷,由处理过的空气和水共同负担的空调系统。
5.3.11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primary air fan-coil system
以风机盘管机组作为各房间的末端装置,同时用集中处理的新风系统满足各房间新风需要量的空气—水系统。
5.3.12 诱导式空气调节系统 inductio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以诱导器作为末端装置的空调系统。
5.3.13 全水系统 all-water system
空气调节房间的热湿负荷,全部由集中设备处理过的水负担的空调系统。
5.3.14 风机盘管空气调节系统 fan-coil aircon-ditioning system;fancoil system
以风机盘管机组作为各房间末端装置的全水系统。
5.3.15 恒温系统 constant temperature system
对室内空气温度允许波动范围有严格要求的空调系统。
5.3.16 恒湿系统 constant humidity system
对室内空气湿度允许波动范围有严格要求的空调系统。
5.3.17 恒温恒湿系统 constan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ystem
对室内空气温湿度允许波动范围均有严格要求的空调系统。
5.3.18 水系统 water system
以水作为热媒或冷媒,供给或排除空调房间热量的热水或冷水系统。
5.3.19 两管制水系统 two-pipe water system
仅有一套供水管路和一套回水管路的水系统。
5.3.20 三管制水系统 three-pipe water system
冷水和热水供水管路分设而回水管路共用的水系统。
5.3.21 四管制水系统 four-pipe water system
冷水和热水的供回水管路全部分设的水系统。
5.3.22 水系统竖向分区 vertical zoning of water system
为了避免高层建筑水系统承受过大的静压而在垂直方向分设若干独立的水系统的作法。
本节新增内容
5.3.23 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 variable refrigerant volume split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一台室外空气源制冷或热泵机组配置多台室内机,通过改变制冷剂流量适应各房间负荷变化的直接膨胀式空调系统。
5.3.24 辐射供冷空调系统 radiant air-conditioning system
采用辐射换热末端设备的空调系统。
5.3.25 蒸发冷却空调系统evaporative cooling air-conditioning system
利用水蒸发过程的吸热来冷却送风空气的空调系统。根据水与被冷却空气的接触方式可分为直接式、间接式和复合式等形式。
5.3.26 水环热泵空调系统 water-loop heat pump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水/空气热泵的一种应用方式。通过水环路将众多水/空气热泵机组并联成一个可回收建筑物内余热的空调系统。
5.3.27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temperature & humidity independent processe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由相互独立的两套系统分别控制空调区的温度和湿度的空调系统,空调区的全部显热负荷由干工况室内末端设备承担,空调区的全部散湿量由经除湿处理的干空气承担。
5.3.28 低温送风空调系统 cold air distribution system
送风温度低于常规数值的全空气空调系统。
5.3.29 空调系统能效比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of air-conditioning system
设计工况下空调系统提供的冷(热)量与系统消耗的能量之比。
5.3.30 蓄能空调系统 energy storag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将能量(冷量或热量)以显热或潜热形式蓄存于蓄能介质中,并在需要时释放应用的空调系统。
5.3.31 一次水系统 primary water systems
在间接供冷(热)系统中,冷热源设备与中间换热器之间所形成的空调水环路系统,也称一次泵系统。
5.3.32 二次水系统 secondary water systems
在间接供冷(热)系统中,中间换热器与空气处理末端之间所形成的空调水环路系统,也称二次泵系统。
5.3.33 多级泵水系统 multistage pump water systems
在同一水环路中采用多个水泵串联运行的空调水系统。
5.3.34 一级泵系统 primary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冷源侧和负荷侧共用一个循环泵组的空调水系统。
5.3.35 二级泵系统 primary/secondary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冷源侧设置定流量运行的一级泵组,负荷侧按区域设置变流量运行的二级泵组的空调水系统。
5.3.36 定流量水系统 constant volume water systems; constant flow systems
流量保持恒定,通过改变供水温度来适应负荷变化的空调水系统。
5.3.37 变流量水系统 variable volume water systems; variable flow systems
供水温度保持恒定,通过改变循环水量来适应负荷变化的空调水系统。

5.4 空气处理

5.4.1 干空气 dry air
不含水蒸汽的空气。
5.4.2 湿空气 moist air
含有水蒸汽的空气。
5.4.3 焓湿图 psychrometric chart
用以表示湿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含湿量和比焓等状态参数及其相互关系的线图。
5.4.4 比焓 specific enthalpy
单位质量物质所具有的焓。在空气调节中,指与单位质量干空气对应的湿空气所具有的焓。
5.4.5 含湿量 humidity ratio
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质量与干空气质量之比。
5.4.6 饱和含湿量 saturation humidity ratio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饱和空气所具有的含湿量。
5.4.7 等温线 isotherm
湿空气焓湿图中,温度相同的所有各点的连线,即干球温度的等值线。
5.4.8 等湿线 isohume
湿空气焓湿图中,含湿量的等值线。
5.4.9 等焓线 isoenthalpy
湿空气焓湿图中,比焓的等值线。
5.4.10 加热 heating
向空调系统的工作介质提供热量。
5.4.11 冷却 cooling
从空调系统的工作介质中排出热量。
5.4.12 加湿 humidification
使湿空气含湿量增加的过程。
5.4.13 减湿 dehumidification
使湿空气含湿量减少的过程。
5.4.14 等温加热 sensible heating
使湿空气含湿量保持不变的加热过程。
5.4.15 等湿冷却 sensible cooling
使湿空气含湿量保持不变的冷却过程,也称干式冷却。
5.4.16 绝热加湿 adiabatic humidification
湿空气的比焓近似保持不变的加湿冷却过程。
5.4.17 减湿冷却 dehumidifying cooling
湿空气冷却到露点温度以下,并使其中的部分水蒸汽凝结析出的过程。
5.4.18 等温加湿 isothermal humidification
湿空气不发生显热变化的加湿过程。
5.4.19 热湿比 angle scale
在湿空气状态发生变化的过程中,比焓对于含湿量的平均变化率,也称角系数。
5.4.20 干工况 dry cooling condition
空气流经冷盘管时温度下降但含湿量不变的工作状况。
5.4.21 湿工况 wet cooling condition
空气流经冷盘管时温度下降且含湿量减少的工作状况。
5.4.22 热湿交换 heat and moisture transfer
两物质间同时发生热量和湿量传递的变化过程。
5.4.23 水气比 water-air ratio
在喷水室或冷却塔中,喷洒的水量与通过的空气量之比,也称喷水系数。
5.4.24 顺喷 downstream spray pattern
喷水室中的喷嘴顺气流方向喷水的方式。
5.4.25 逆喷 upstream spray pattern
喷水室中的喷嘴逆气流方向喷水的方式。
5.4.26 对喷 two banks opposing spray pattern
喷水室中的两排喷嘴相对喷水的方式。
5.4.27 喷嘴密度 spray nozzle density
喷水室中单位横断面积上某一排喷嘴的个数。
5.4.28 机器露点 apparatus dew point
空气经喷水室处理后接近饱和状态时的终状态点。
5.4.29 新风量 outdoor air requirement
单位时间内引入空气调节房间或系统的建筑外部空气量。
5.4.30 最小新风量 minimum outdoor air requirement
为满足人员与工艺要求,单位时间内引入空气调节房间或系统的最低新风量。
5.4.31 回风百分比 percentage of return air
集中空气处理设备所利用的回风量占其送风量的百分率,简称回风比。
5.4.32 新风百分比 percentage of outdoor air
集中空气处理设备所引入的新风量占其送风量的百分率,简称新风比。
5.4.33 一次回风 primary return air
在集中空气处理设备中与新风混合的部分室内空气。
5.4.34 二次回风 secondary return air
在集中空气处理发备中与处理过的混合空气再次混合的室内空气。
5.4.35 空气-空气能量回收 air to air energy recovery
采用能量回收设备回收排风中的能量以降低新风处理能耗。
5.4.36 热回收显热效率(温度交换效率) temperature exchange effectiveness
对应风量下,新风进、出口温差与新风进口、排风进口温差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5.4.37 热回收潜热效率(湿交换效率) absolute humidity ratio exchange effectiveness
对应风量下,新风进、出口含湿量差与新风进口、排风进口含湿量差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5.4.38 热回收全热效率(焓交换效率) enthalpy exchange effectiveness
对应风量下,新风进、出口焓差与新风进口、排风进口焓量差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5.4.39 析湿系数 moisture separation coefficient
空气在热湿交换过程中全热交换量与显热交换量的比值。
5.4.40 接触系数 coefficient of contact
表示空气热湿处理实际过程与理想过程的接近程度。
5.4.41 迎面风速 air face velocity
通过空气处理设备的空气流量与设备空气流通截面积之比值。
5.4.42 直接蒸发冷却 direct evaporative cooling
空气和水直接接触,因水蒸发吸收汽化潜热而使空气温度下降。
5.4.43 间接蒸发冷却 indirect evaporative cooling
空气经过表面式换热器与经蒸发冷却的水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
5.4.44 复合式蒸发冷却 composite evaporative cooling
空气经直接蒸发冷却和间接蒸发冷却组合的复合过程而被冷却。

5.5 气流组织

5.5.1 气流组织 air distribution;space air diffusion
对室内空气的流动形态和分布进行合理组织,以满足空调房间对空气温度、湿度、流速、洁净度以及舒适感等方面的要求。
5.5.2 射流 jet
从孔口向相对静止的周围空气射出的气流。
5.5.3 贴附射流 wall attachment jet
由于附壁效应而使空气沿壁面流动的射流。
5.5.4 自由射流 free jet
不受边壁限制的射流。
5.5.5 受限射流 jet in a confined space
明显受到边壁限制的射流。
5.5.6 等温射流 isothermal jet
出口温度与周围空气温度相等的射流。
5.5.7 非等温射流 non-isothermal jet
出口温度与周围空气温度不等的射流。
5.5.8 射流区 forward flow zone
射流沿风口出风方向运动的气流区。
5.5.9 回流区 return flow zone
受限射流沿风口出风相反方向运动的气流区。
5.5.10 射程 throw
射流从风口到速度降至规定的末端值处所经过的距离。
5.5.11 射流扩散角 spread;jet divergence angle
射流主体段边界线形成的张角。
5.5.12 射流轴心速度 jet axial velocity
射流轴心上的流速。
5.5.13 温度场 temperature field
介质中所有各点在同一时刻的温度分布状态。
5.5.14 速度场 velocity field
空间所有各点在同一时刻的流体速度矢量分布状态。
5.5.15 送风 supply air
送入房间或封闭空间的空气。
5.5.16 送风方式 air supply method;air supply mode
组织送风气流的方法。
5.5.17 侧向送风 sidewall air supply
依靠侧向风口吹出的射流实现送风的方式。
5.5.18 散流器送风 diffuser air supply
依靠散流器吹出的气流实现送风的方式。
5.5.19 孔板送风 perforated ceiling air supply
以多孔板作为送风口实现均匀送风的方式。
5.5.20 喷口送风 nozzle outlet air supply
依靠喷口吹出的高速射流实现送风的方式。
5.5.21 单位面积送风量 air supply volume per unit area
空气调节房间单位时间单位地面面积的送风量。
5.5.22 出口风速 outlet air velocity
空气在送风口出口断面上的平均流速。
5.5.23 送风温差 effective temperature difference;supply air temperature difference
送风口的出口温度与空调房间空气温度之差。
5.5.24 稳压层 plenum space
为使送风均匀而设置的空间。空气在送出之前在此降低速度,使空间各点静压近似相等。
5.5.25 回风 return air
从空气调节区域返回空气处理装置的空气。
5.5.26 回风方式 air return method;air return mode
组织回风气流的方法。
5.5.27 走廊回风 air return through corridor
以走廊作为回风通道的回风方式。
5.5.28 回风口 return air inlet
回风用的风口。
5.5.29 回风口吸风速度 suction velocity at return air inlet
空气在回风口入口断面处的平均流速。
5.5.30 送风口 air inlet;air supply fixtures
送风用的风口。
5.5.31 排风口 exhaust opening
使空气离开房间或区域的开口。
5.5.32 换气次数 air change rate;ventilating rate
每小时送入特定空间的风量与空间体积之比。
5.5.33 热力分层 thermal stratification
由于温度差异造成垂直方向空气温度或污染物浓度分层的现象。
5.5.34 热力衰减 thermal decay
从地板送风口送出的空气温度在静压层内的变化量,即比送风口温度升高(供冷工况) 或降低(供暖工况)的幅度。
5.5.35 房间温度梯度 space temperature gradients
房间高度方向上单位距离的温度变化。
5.5.36 混合式通风 mixed air distribution;mixing systems
送风空气以高于工作区可接受的风速送入房间,通过与房间空气混合而降低风速,并使温度接近房间控制温度的气流组织形式,也称混合式通风。
5.5.37 下部混合区 lower mixed zone
地板送风空间内靠近地板的区域,其高度因地板送风口的垂直射流情况而不同,射流主要在该区域内与室内空气混合,也称低混合区。
5.5.38 分层区 stratified zone
房间下部混合区和上部混合区间的过渡区。该区域内的空气运动完全是浮动性的,它受房间内对流性热源周围热射流驱动。
5.5.39 上部混合区 upper mixed zone
位于房间上部,由房间内上升的高温或高污染浓度的空气积聚而成区域,也称高混合区。
5.5.40 有效通风温度 effective draft temperature
在人员活动区的某点与室内给定条件的温度差。
5.5.41 地板送风 underfloor air distribution (UFAD)
送风口或送风末端装置设置于地板的送风方式。
5.5.42 置换通风 displacement ventilation (DV)
借助空气热浮力作用的机械通风方式。空气以低风速、小温差的状态送入活动区下部,在送风及室内热源形成的上升气流的共同作用下,将热浊空气提升至顶部排出。

5.6 空调设备

5.6.1 空气调节设备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air handling equipment
为实现空调目的所需的各种设备的统称,如空气调节机组、空气热交换设备、空气过滤器以及其他辅助装置等。
5.6.2 整体式空气调节器 packaged air conditioner
将制冷压缩机、换热器、通风机、过滤器以及自动控制仪表等组装成一体的空调设备。
5.6.3 分体式空气调节器 split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由分离的两个部分组成的空调设备:一部分为装在房间里的空气冷却装置,另一部分为装在附近的压缩冷凝机组或冷凝器。
5.6.4 热泵式空气调节器 packaged heat pump;heat pump air conditioner
装有四通换向阀以实现蒸发器与冷凝器功能转换的整体或分体式空调器。
5.6.5 新风机组 fresh air handling unit
专用于处理室外空气的空气处理机组。
5.6.6 组合式空调机组 modular air handling unit
可根据需要选择若干具有不同空气处理功能的预制单元组装而成的空调机组,也称装配式空调机组。
5.6.7 过滤段 filter section
组合式空调机组中装设空气过滤器的预制单元。
5.6.8 混合段 mixing box section
组合式空调机组中用于空气混合的预制单元。
5.6.9 加热段 heating coil section
组合式空调机组中装设热盘管的预制单元。
5.6.10 电加热段 electric heater section
组合式空调机组中装设电加热器的预制单元。
5.6.11 加湿段 humidifier section
组合式空调机组中装设加湿器的预制单元。
5.6.12 喷水段 spray chamber;spray-type air washer section
组合式空调机组中装设喷水装置的预制单元。
5.6.13 冷却段 cooling coil section
组合式空调机组中装设冷盘管的预制单元。
5.6.14 风机段 fan section
组合式空调机组中装设通风机的预制单元。
5.6.15 消声段 muffler section
组合式空调机组中装设消声器的预制单元。
5.6.16 窗式空气调节器 window air conditioner
安装在窗户或外墙上的整体式空调器。
5.6.17 风机盘管机组 fan-coil unit
由通风机与表面式换热器及其他附件组装成一体的空调设备。
5.6.18 诱导器 induction unit
依靠经过处理的空气(一次风)形成的射流,诱导室内空气通过换热器的空调装置。
5.6.19 变风量末端装置 variable air volume (VAV) terminal device
根据空调房间负荷的变化情况自动调节送风量的装置。
5.6.20 回风机 return fan
输送回风的通风机。
5.6.21 加湿器 humidifier
对空气进行加湿的设备。
5.6.22 干蒸汽加湿器 dry steam humidifier
向气流中喷射干蒸汽的空气加湿设备。
5.6.23 电阻式加湿器 electric resistance humidifier
电流通过放置在水中的电阻元件,使水加热产生蒸汽的空气加湿设备。
5.6.24 电极式加湿器 electrode humidifier
电流通过直接插入水中的电极产生蒸汽的空气加湿设备。
5.6.25 红外线加湿器 infrared humidifier
水表面在红外线作用下产生蒸汽的空气加湿设备。
5.6.26 离心式加湿器 spinning disk humidifier
依靠离心作用将水雾化进而蒸发的空气加湿以备,也称转盘式加湿器。
5.6.27 超声波加湿器 ultrasonic humidifier
水表面在超声波作用下产生微细水滴进而蒸发的空气加湿设备。
5.6.28 转轮除湿机 rotary dehumidifier
湿空气通过填充或浸渍了吸湿剂的转轮的一部分进行减湿,热风通过转轮的另一部分使其再生,可连续进行空气减湿处理的设备。
5.6.29 电加热器 electric heater
通过电阻元件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空气加热设备。
5.6.30 全热热回收装置(器) air-to-air total heat ex-changer
使进风和排风之间同时产生显热和潜热传递的换热器。
5.6.31 转轮式热回收装置(器)rotary heat exchanger;heat wheel
用填充具有很大内表面积的换热介质的转轮进行送排风热量交换的设备,也称热轮。
5.6.32 板式换热器 plate heat exchanger
冷热两种流体在多层平行板形成的通道相间地流动进行间接传热的换热器。
5.6.33 空气预热器 air preheater
在空调装置中,对新风进行预先加热的设备。
5.6.34 空气冷却器 air cooler
在空调装置中,对空气进行冷却和减湿的设备,也称表面式冷却器、冷盘管。
5.6.35 盘管 coil
由冷热介质流通管道及管外肋片构成的空气加热或冷却设备。
5.6.36 热盘管 heating coil
供空气加热用的盘管。
5.6.37 冷盘管 cooling coil
供空气冷却用的盘管。
5.6.38 热管 heat pipe
由装有液体介质的封闭管构成的,借助于反复的气化和凝结过程将热量从一端传递至另一端的换热元件。
5.6.39 凝结水盘 condensate drain pan
冷盘管冷凝水的集水盘。
5.6.40 喷嘴 spray nozzle
特指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水喷射成分散的细小水滴的元件。
5.6.41 挡水板 eliminator
阻挡喷水室或冷盘管处理的空气中所带水滴的装置。
5.6.42 静压箱 plenum chamber
使气流降低速度以获得较稳定静压的中空箱体。
5.6.43 冷风幕 cooling air curtain
装有冷盘管、能喷送出冷气流的空气幕,也称冷空气幕。
5.6.44 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 air to air energy recovery equipment
从排风中回收能量以降低新风处理能耗的能量回收装置。
5.6.45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variable refrigerant volume split air conditioning unit
一台室外空气源制冷或热泵机组配置多台室内机,通过改变制冷剂流量适应各房间负荷变化的直接膨胀式空调装置。
5.6.46 单风道型变风量末端装置 single duct VAV terminal
由箱体、控制器、风速传感器、室温传感器和调节风阀等组成的变风量末端装置基本形式。房间负荷改变时通过调节风阀改变送风量。
5.6.47 串联式风机动力型变风量末端装置 series fan powered VAV terminals
由箱体、控制器、风速传感器、室温传感器、调节风阀和内置增压风机等组成的末端装置。内置增压风机与一次风调节风阀串联设置,经空调机组处理后的一次风既通过一次风调节风阀,也通过增压风机。
5.6.48 并联式风机动力型变风量末端装置 parallel fan powered VAV terminal
由箱体、控制器、风速传感器、室温传感器、调节风阀和内置增压风机等组成的末端装置。内置增压风机与一次风调节风阀并联设置,经空调机组处理后的一次风只通过一次风调节风阀,不通过增压风机。
5.6.49 旁通型变风量末端装置 bypass VAV terminal
利用设置在箱体上的旁通风阀改变房间送风量的末端装置。在房间负荷减小时,同步调节旁通风阀和送风风阀,将一部分风量送入室内,其余风量经吊平顶或旁通风管旁通回空调机组。
5.6.50 诱导型变风量末端装置 induced VAV terminal
由箱体、喷嘴、调节风阀和诱导风入口等部件组成的末端装置。经空调机组处理后的一次风经喷嘴高速喷出,在装置内形成负压将室内空气吸入,并与一次风混合后送入空调房间。
5.6.51 冷梁 chilled beam
设置在吊平顶上、内置冷却盘管、以对流和辐射方式实现空调的末端装置。可分为主动式冷梁和被动式冷梁两类。
5.6.52 定风量装置 constant air volume terminal
设置在风管系统中,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设定风量的末端装置。可分为自力式定风量装置和电子式定风量装置两类。
5.6.53 地板送风单元 UFAD unit
设置在架空地板上,由箱体、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循环风机、一次风调节风阀、出风口和回风口等组成的空调末端装置。装置将从地板送风静压箱内吸入的经空调机组处理后的一次风与回风口吸入的回风混合后送至空调区域。
5.6.54 液体循环式热回收装置 liquid cycle energy recovery equipment
通过连接排风与新风通路中空气换热器的管路系统内的液体循环实现能量转移的显热回收装置。
5.6.55 板式热回收装置 plate heat recovery equipment
由板状材料叠合而成,排风和新风分层交叉流过进行全热或显热交换的能量回收装置。
5.6.56 热管式热回收装置 heat pipe recovery equipment
用热管实现冷空气与热空气显热交换的热回收装置。
5.6.57 溶液吸收式热回收装置 absorption energy recovery equipment
利用吸湿溶液作为媒介通过在新风和排风之间的循环流动实现能量回收的装置。
5.6.58 湿膜加湿器 wet membrane humidifier
气流与被水湿润的多孔材料表面的水进行热湿交换而被加湿的加湿器。
5.6.59 间接蒸汽加湿器 indirect steam humidifiers
利用锅炉等产生的蒸汽作为热源,间接加热加湿器中的水,使之变成蒸汽的加湿器。
5.6.60 溶液调湿装置 liquid desiccant device;liquid regulating-humidity equipment
依靠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力与溶液表面的饱和蒸汽分压力之间的压力差为推动力而进行质传递的除湿/加湿装置。
5.6.61 固体吸湿装置 solid sorption equipment
利用固体吸湿剂表面与空气间的水蒸气分压力差为驱动力进行水分传递,从而实现对空气减湿的装置。
5.6.62 辐射冷却末端 radiant cooling terminal
以辐射传热为主要方式,将室内余热转移至室外的空调末端装置。
5.6.63 多分区空气调节机组 multiple zone air conditioning unit
在出风段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出风口,每个风口设置调节风阀和再热盘管,通过调节各出风口风量和参数以满足各分区不同送风要求的组合式空调机组。
5.6.64 双风机空气调节机组 dual-fans air conditioning unit
有排风机和送风机,可调节排风量和新风量的组合式空气调节机组。
5.6.65 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evaporative cooling air handling unit
以水直接蒸发冷却器、间接蒸发冷却器或它们的组合为主要空气冷却设备的空气处理机组。

6 洁净

6.1 一般术语

6.1.1 抑制 abatement
在污染物、排放物排出之前,降低或减少其排出量。

6.1.2 迁移 transmission
指污染物在大气中转移的共同效应。

6.1.3 大气污染 atmospheric pollution; air pollution
大气中的污染物或由它转化成的二次污染物的浓度及作用时间达到了有害程度的现象。

6.1.4 空气污染物 air pollutant; air contaminant
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且对人或环境有害的物质。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气体状态污染物两类。

6.1.5 环境空气 ambient air
指人群、植物、动物和建筑物所暴露的室外空气。

6 洁净

6.1 一般术语

6.1.1 抑制 abatement
在污染物、排放物排出之前,降低或减少其排出量。

6.1.2 迁移 transmission
指污染物在大气中转移的共同效应。

6.1.3 大气污染 atmospheric pollution; air pollution
大气中的污染物或由它转化成的二次污染物的浓度及作用时间达到了有害程度的现象。

6.1.4 空气污染物 air pollutant; air contaminant
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且对人或环境有害的物质。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气体状态污染物两类。

6.1.5 环境空气 ambient air
指人群、植物、动物和建筑物所暴露的室外空气。

6.2 洁净技术

6.2.1 洁净区 clean zone
空气悬浮粒子浓度受控的限定房间。它的建造和使用应减少空间内诱入、产生及滞留粒子。空间内其他有关参数如温度、湿度、压力等按要求进行控制。洁净区可以是开放式或封闭式。
6.2.2 人身净化用室 room for cleaning human body
人员在进入洁净区之前按一定程序进行净化的房间。
6.2.3 物料净化用室 room for cleaning material
物料在进入洁净区之前按一定程序进行净化的房间。
6.2.4 洁净度 cleanliness
以单位体积空气某粒径粒子的数量来区分的洁净程度。
6.2.5 洁净度级别 cleanliness class
按洁净度划定的级别。
6.2.6 气流流型 air pattern
对室内空气的流动形态和分布进行合理设计。
6.2.7 单向流 unidirectional airflow
沿单一方向呈平行流线并且横断面上风速一致的气流。
6.2.8 垂直单向流 vertical unidirectional airflow
与水平面垂直的单向流。
6.2.9 水平单向流 horizontal unidirectional airflow
与水平面平行的单向流。
6.2.10 非单向流 non-unidirectional airflow
凡不符合单向流定义的气流。
6.2.11 混合流 mixed airflow
单向流和非单向流组合的气流。
6.2.12 洁净工作区 clean working area
指洁净室内离地面高度0.8~1.5m(除工艺特殊要求以外)的区域。
6.2.13 洁净工作服 clean working garment
为把工作人员产生的粒子限制在最小程度所使用的发尘量少的洁净服装。
6.2.14 空态 as-built
设施已经建成,所有动力接通并运行,但无生产设备、材料及人员。
6.2.15 静态 at-rest
设置已经建成,生产设备已经安装,并按业主及供应商同意的状态运行,但无生产人员。
6.2.16 动态 operational
设施以规定的状态运行,有规定的人员在场,并在商定的状况下进行工作。
6.2.17 检漏试验 leakage test
检查空气过滤器及其与安装框架连接部位等的密封性试验。
6.2.18 自净时间 cleanliness vecoverly characteristic
洁净室被污染后,净化空调系统开始运行至恢复到稳定的规定室内洁净度等级的时间。
6.2.19 浮游菌 airborne viable particles
悬浮在空气中的带菌微粒。
6.2.20 沉降菌 colony forming unit
降落在表面上的带菌微粒。
6.2.21 烟雾 smog
部分由于自然过程,部分由于人类活动而产生的一种“固液混合态”的气溶胶,它具有“烟”和“雾”二重性,有时可造成大范围的大气污染。
6.2.22 烟粒 soot
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并在其排出之前沉积的含碳粒子的聚集物。
6.2.23 粒径单位;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aerodynamic diameter
指在低雷诺数的气流中与单位密度球具有相同末沉降速度的颗粒直径。
6.2.24 悬浮粒子 airborne particle
用于空气洁净度分级的空气中粒子尺寸范围在0.1~10μm的固体和液体粒子。
6.2.25 超微粒子 ultrafine particle
当量直径小于0.1μm的粒子。
6.2.26 微粒子 macroparticle
当量直径大于5μm的粒子。
6.2.27 悬浮物质 suspended matter
长期悬浮在大气或烟道气中的颗粒物。由于它的粒径太小,其沉降速度不明显。
6.2.28 总悬浮颗粒物 total suspended particle(TSP)
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0μm的颗粒物。
6.2.29 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μm) particulate matter(PM10)
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μm的颗粒物,也称可吸入颗粒物。
6.2.30 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μm) particulate matter(PM2.5)
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
6.2.31 铅 lead
指存在于总悬浮颗粒物中的铅及其化合物。
6.2.32 氟化物 fluoride
指以气态和颗粒态形式存在的无机氟化物。
6.2.33 除尘 dust removal;dust separation;dust control
捕集、分离含尘气流中的粉尘等固体粒子的技术。
6.2.34 机械除尘 mechanical dust removal;mechanical cleaning off dust
借助通风机和除尘器等进行除尘的方式。
6.2.35 联合除尘 mechanical and hydraulic combined dust removal
机械除尘与水力除尘联合作用的除尘方式。
6.2.36 湿式作业 wet method operation
将物料加湿、防止粉尘散发的操作方式。
6.2.37 泥浆处理 sludge handling
利用沉降、浓缩等方式对湿法除尘的泥浆进行处理和综合回收的措施。
6.2.38 水平淘洗法 elutriation
当颗粒悬浮在流动的流体中时,利用它们具有不同的沉降速度而将其分离的方法。
6.2.39 空气净化功能涂覆材料 air-purification coating
对室内空气中的一种或几种有机有害物质起到减少或去除作用的涂层类材料。

6.3 工业用洁净设备

6.3.1 空气过滤器 air filter
用过滤、粘附等方法去除空气中微粒的设备。
6.3.2 干式空气过滤器 dry type air filter
滤料不浸油或不喷水,仅靠过滤机理捕集微粒的空气过滤器。
6.3.3 湿式空气过滤器 wet type air filter
利用水膜或水滴增强捕集空气中微粒效果的空气过滤器。
6.3.4 粘附式空气过滤器 viscous type air filter
滤料上喷涂粘附剂以增强捕集效果的空气过滤器。
6.3.5 粗效空气过滤器 roughing filter
以过滤5μm以上的微粒为主的空气过滤器。
6.3.6 中效空气过滤器 medium efficiency filter
对1~5μm范围微粒具有中等程度捕集效率的空气过滤器。
6.3.7 高中效空气过滤器 high efficiency filter
对1μm以上微粒具有较高捕集效率的空气过滤器。
6.3.8 亚高效空气过滤器 sub-HEPA filter
过滤性能略低于高效的空气过滤器。
6.3.9 高效空气过滤器 HEPA (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
在额定风量下,对粒径大于等于0.3μm微粒的捕集效率在99.97%以上及气流阻力在245Pa以下的空气过滤器。
6.3.10 超高效空气过滤器 ULPA (ultra low penetration air) filter
在额定风量下,对捕集粒径大于等于0.1μm微粒的计数效率在99.9995%以上及气流阻力在245Pa以下的极低穿透率空气过滤器。
6.3.11 平板式空气过滤器 mat-type air filter
将滤料组装成板状的空气过滤器。
6.3.12 楔形空气过滤器 expand-type air filter
把多个板状过滤器组装成楔形的空气过滤器。
6.3.13 折褶式空气过滤器 folded media-type filter
把滤料叠成折褶状的空气过滤器。
6.3.14 有隔板过滤器 folded media-type filter with separator
滤料间插有波纹分隔板的折褶式空气过滤器。
6.3.15 无隔板过滤器 mini pleat folded media-type filter
滤料间靠均匀分布的纸条、绳等起分隔支撑作用的折褶式空气过滤器。
6.3.16 袋式空气过滤器 bag-type air filter
滤料制成袋状并联而成的空气过滤器。
6.3.17 自动卷绕式空气过滤器 roll-type air filter
滤料呈卷形,可由积尘后的压差变化自动卷绕更替滤料受尘面的空气过滤装置。有垂直卷绕、水平卷绕两种型式。
6.3.18 静电式空气净化装置 electric air cleaner
利用高压静电场使微粒荷电,然后被集尘板捕集的空气过滤装置。有单级电离及双极电离两类。
6.3.19 电感应式空气过滤器 charged-media electric air filter
由电离段和强感电滤料组成,在静电感应的作用下捕集电离段带电微粒的空气过滤器。
6.3.20 薄膜空气过滤器 membrane filter
由具有均匀微孔的薄膜滤料做成的空气过滤器。
6.3.21 活性炭空气过滤器 carbon air filter
以多孔活性炭材料为滤料可去除空气中有害气体的空气过滤器。
6.3.22 抗菌过滤器 anti-microbe filter
除了具有相应空气过滤器的过滤效率外,至少能有效杀死附着在滤料上的常规细菌,但又不能挥发出化学污染物。
6.3.23 洁净室 cleanroom
空气悬浮粒子浓度受控的房间。它的建造和使用应减少室内诱入、产生及滞留粒子。室内其他有关参数如温度、湿度、压力等按要求进行控制。
6.3.24 装配式洁净室 assembly cleanroom
用工厂化生产的一定模数的部件在建筑物内组装成的洁净室。
6.3.25 移动式洁净小室 clean booth
可整体移动位置的小型洁净室。有刚性或薄膜围挡两类。
6.3.26 隧道式洁净室 tunnel cleanroom
由单向流洁净设备组装成的隧道形洁净室。
6.3.27 生物洁净室 biological cleanroom
空气中悬浮微生物控制在规定洁净度的有限空间。
6.3.28 生物危害安全室 biohazard safety room
采用空气净化措施防止微生物危害环境的有限空间。
6.3.29 局部净化设备 local clean equipment
为提高和改善洁净室功能设置的人员着装的净化、器件物品传递、存放、局部环境的再净化、室内清扫等装置。
6.3.30 洁净工作台 clean bench
一种台式局部空气净化设备,由箱体,风机,粗效(或中效)空气过滤器,高效(或超高效)空气过滤器,工作台面及电器控制系统组成,它能始终保持工作空间内的风速和空气洁净度等性能参数满足使用者的要求。
6.3.31 直流式洁净工作台 directional flow type clean bench
由室内吸入空气,并将空气排至室内的洁净工作台。
6.3.32 全循环式洁净工作台 cycle flow type clean bench
空气在内部循环的洁净工作台。
6.3.33 排风式洁净工作台 exhaust type clean bench
由室内吸入空气,并将空气排至室外的洁净工作台。
6.3.34 生物安全柜 safety cabinet
处理危险性微生物时所用的箱形空气净化装置。
6.3.35 高效过滤器送风口(高效送风口) HEPA filter unit
由静压箱、高效空气过滤器等构成的洁净空气出风口。可自带风机。
6.3.36 洁净罩 unidirectional flow ceiling module
可形成局部垂直单向流的空气净化设备。
6.3.37 气幕式洁净罩 ceiling module with air curtain
周边带有空气幕的洁净罩。
6.3.38 洁净屏 unidirectional flow wall module
可形成局部水平单向流的空气净化设备。
6.3.39 洁净烘箱 clean oven
内部设有高效净化送风装置的电热烘箱。
6.3.40 空气自净器 self air cleaner
由风机和过滤器等组成,可使洁净室内空气循环、净化的设备。
6.3.41 隔离室 isolater
在密封容器中,设有高效过滤器送排风口,可隔离操作的装置。用于无菌动物的饲养。
6.3.42 无菌锁气室 sterile lock
用于生物洁净室,具有消毒功能的传递窗。
6.3.43 洁净衣柜 garment stocker
内部设有高效净化送风装置的专用衣柜。
6.3.44 洁净保管室 clean shelf
内部设有高效净化送风装置的专用物品存放柜。
6.3.45 新风净化器 outside air cleaner
由风机和过滤器等组成的,用于引入并过滤室外空气的设备。
6.3.46 空气吹淋室 air shower booth
利用高速洁净气流吹落并清除进入洁净室人员表面附着微粒的小室。
6.3.47 通道式空气吹淋室 passageway type air shower
具有空气吹淋室功能的人形通道,可供多人连续吹淋。
6.3.48 气闸室 air lock
设置在洁净室出入口,阻隔室外或邻室污染气流和压差控制而设置的缓冲间。
6.3.49 传递箱(窗) pass box (window)
在洁净室隔墙上设置的传递部件或小设备的开口。两侧装有不能同时开启的门扇并可设置气闸。
6.3.50 余压阀 safety damper
为保持洁净室内静压稳定,设置在侧墙上的可自动开关的阀门。有机械或电动两种。
6.3.51 高效吸尘器 vacuum cleaner
以高效过滤器作为终过滤器的,可移动式真空吸尘设备。用于洁净室清扫。
6.3.52 补风型排风柜 auxiliary air hood
设有补充室外空气送风装置的排风柜。
6.3.53 洁净手术室用空气调节机组 air conditioning unit for clean operating room
一种向洁净手术室和为其服务的区域或其他类似的有生物控制要求场所直接提供处理空气的专用设备。它主要包括空气循环和过滤净化装置,不但包括制冷系统、加热、加湿、净化和通风装置,同时还应包括控制微生物滋生的特别措施。

7 冷热源与可再生能源

7.1 一般术语

7.1.1 冷源 cold source
能够提供冷量的物体或空间。
7.1.2 热源 heat source
1 能够提供热量的物体。
2 供热系统获得热能的来源,如锅炉、热泵设备、太阳能集热器、城市集中供热以及工业余热废热等。
7.1.3 可再生资源 renewable resource
可再生资源是指那些经使用、消耗、加工、燃烧、废弃等程序后,能在一定周期(可预见)内重复形成的、具有自我更新、复原的特性,并可持续被利用的一类自然资源。
7.1.4 制冷 refrigeration
从低于环境温度的空间或物体中吸取热量并将其转移给环境介质的过程。
7.1.5 制冷量 refrigerating capacity
在规定工况下,单位时间内从被冷却的物质或空间中移去的热量,也称制冷能力。
7.1.6 冷凝压力 condensing pressure
制冷剂蒸气冷凝时的压力。
7.1.7 冷凝温度 condensing temperature
制冷剂蒸气在冷凝器中冷凝时,对应于冷凝压力下的饱和温度。
7.1.8 蒸发压力 evaporating pressure
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器内蒸发时的压力。
7.1.9 蒸发温度 evaporating temperature
制冷剂液休在蒸发器内气化时,对应于蒸发压力下的饱和温度。
7.1.10 吸气压力 suction pressure
压缩机进口处吸气管内制冷剂气体的压力。
7.1.11 吸气温度 suction temperature
压缩机进口处吸气管内制冷剂气体的温度。
7.1.12 排气压力 discharge pressure
压缩机出口处排气管内制冷剂气体的压力。
7.1.13 排气温度 discharge temperature
压缩机出口处排气管内制冷剂气体的温度。
7.1.14 性能系数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COP)
单一的热力过程、冷热源设备或系统的输出冷/热量与输入能量之比。
7.1.15 季节能效比 seasonal energy efficiency ratio(SEER)
在制冷/制热季节里,制冷/制热设备从室内移走或向室内提供的热量总和与消耗电量的总和之比。
7.1.16 全年性能系数 annual performance factor(APF)
以一年为计算周期,某冷热源设备在制冷时段输出的冷量与制热时段输出的热量之和与该设备全年总耗电量的比值。
7.1.17 冷水 chilled water
指满足空调或降温需求的,制冷机制出的低温水或天然冷源水。
7.1.18 冷却水 cooling water
制冷装置的冷却用水。
7.1.19 压焓图 pressure enthalpy chart
用压力p和焓值h为坐标的物质热力状态图。
7.1.20 焓熵图 enthalpy entropy chart
用焓和熵为坐标的物质热力状态图。
7.1.21 压容图 pressure volume chart
用压力为纵坐标,容积V为横坐标的物质热力状态图。
7.1.22 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 integrated part load value(IPLV)
用一个单位数值表示的空气调节用冷水机组的部分负荷效率指标,它基于机组部分负荷时的性能系数值,按照机组在各种负荷下运行时间的加权因素,通过计算获得。
7.1.23 免费供冷 free cooling
不启动人工制冷系统的供冷方式。
7.1.24 名义工况 nominal condition
与名义参数(通常规定的有关标准、产品铭牌或样本上)相对应的温度条件。
7.1.25 蒸汽压缩式制冷 vapour compression refrigeration
利用制冷剂液体在气化时(蒸发时)产生的吸热效应的制冷方式。
7.1.26 吸收式制冷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利用某些具有特殊性质的工质对(如水/溴化锂、氨水等),通过一种物质对另一种物质的吸收和释放,产生物质的状态变化,从而伴随放热和吸热的制冷方式。
7.1.27 吸附式制冷adsorption refrigeration
以低温热水驱动制冷剂蒸汽在两个吸附床内交替进行冷却吸附和加热解析来制取冷水的制冷方式。
7.1.28 冷水机组 chiller
经过制冷循环输出冷量的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节流阀、驱动和控制设备等部件,组装成一个整体出厂。
7.1.29 热泵 heat pump
通过消耗一定能量,从低温热源提取热量并将其转化为高温热量的设备。

7 冷热源与可再生能源

7.1 一般术语

7.1.1 冷源 cold source
能够提供冷量的物体或空间。
7.1.2 热源 heat source
1 能够提供热量的物体。
2 供热系统获得热能的来源,如锅炉、热泵设备、太阳能集热器、城市集中供热以及工业余热废热等。
7.1.3 可再生资源 renewable resource
可再生资源是指那些经使用、消耗、加工、燃烧、废弃等程序后,能在一定周期(可预见)内重复形成的、具有自我更新、复原的特性,并可持续被利用的一类自然资源。
7.1.4 制冷 refrigeration
从低于环境温度的空间或物体中吸取热量并将其转移给环境介质的过程。
7.1.5 制冷量 refrigerating capacity
在规定工况下,单位时间内从被冷却的物质或空间中移去的热量,也称制冷能力。
7.1.6 冷凝压力 condensing pressure
制冷剂蒸气冷凝时的压力。
7.1.7 冷凝温度 condensing temperature
制冷剂蒸气在冷凝器中冷凝时,对应于冷凝压力下的饱和温度。
7.1.8 蒸发压力 evaporating pressure
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器内蒸发时的压力。
7.1.9 蒸发温度 evaporating temperature
制冷剂液休在蒸发器内气化时,对应于蒸发压力下的饱和温度。
7.1.10 吸气压力 suction pressure
压缩机进口处吸气管内制冷剂气体的压力。
7.1.11 吸气温度 suction temperature
压缩机进口处吸气管内制冷剂气体的温度。
7.1.12 排气压力 discharge pressure
压缩机出口处排气管内制冷剂气体的压力。
7.1.13 排气温度 discharge temperature
压缩机出口处排气管内制冷剂气体的温度。
7.1.14 性能系数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COP)
单一的热力过程、冷热源设备或系统的输出冷/热量与输入能量之比。
7.1.15 季节能效比 seasonal energy efficiency ratio(SEER)
在制冷/制热季节里,制冷/制热设备从室内移走或向室内提供的热量总和与消耗电量的总和之比。
7.1.16 全年性能系数 annual performance factor(APF)
以一年为计算周期,某冷热源设备在制冷时段输出的冷量与制热时段输出的热量之和与该设备全年总耗电量的比值。
7.1.17 冷水 chilled water
指满足空调或降温需求的,制冷机制出的低温水或天然冷源水。
7.1.18 冷却水 cooling water
制冷装置的冷却用水。
7.1.19 压焓图 pressure enthalpy chart
用压力p和焓值h为坐标的物质热力状态图。
7.1.20 焓熵图 enthalpy entropy chart
用焓和熵为坐标的物质热力状态图。
7.1.21 压容图 pressure volume chart
用压力为纵坐标,容积V为横坐标的物质热力状态图。
7.1.22 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 integrated part load value(IPLV)
用一个单位数值表示的空气调节用冷水机组的部分负荷效率指标,它基于机组部分负荷时的性能系数值,按照机组在各种负荷下运行时间的加权因素,通过计算获得。
7.1.23 免费供冷 free cooling
不启动人工制冷系统的供冷方式。
7.1.24 名义工况 nominal condition
与名义参数(通常规定的有关标准、产品铭牌或样本上)相对应的温度条件。
7.1.25 蒸汽压缩式制冷 vapour compression refrigeration
利用制冷剂液体在气化时(蒸发时)产生的吸热效应的制冷方式。
7.1.26 吸收式制冷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利用某些具有特殊性质的工质对(如水/溴化锂、氨水等),通过一种物质对另一种物质的吸收和释放,产生物质的状态变化,从而伴随放热和吸热的制冷方式。
7.1.27 吸附式制冷adsorption refrigeration
以低温热水驱动制冷剂蒸汽在两个吸附床内交替进行冷却吸附和加热解析来制取冷水的制冷方式。
7.1.28 冷水机组 chiller
经过制冷循环输出冷量的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节流阀、驱动和控制设备等部件,组装成一个整体出厂。
7.1.29 热泵 heat pump
通过消耗一定能量,从低温热源提取热量并将其转化为高温热量的设备。

7.2 制冷剂与制冷循环

7.2.1 制冷剂 refrigerant
制冷系统中实现制冷循环的流体介质。它在低温和低压下吸收热量,而在较高的温度和压力下排出热量,通常还包含着流体物态的改变。
7.2.2 共沸溶液制冷剂 azeotropic mixture refrigerant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制冷剂,按一定的组分相互溶解生成的混合制冷剂。在恒定的压力下,该制冷剂具有恒定不变的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而且气相和液相具有相同的组分。
7.2.3 非共沸溶液制冷剂 non azeotropic mixture refrigerant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制冷剂,按一定的组分相互溶解生成的混合制冷剂。在恒定的压力下,该制冷剂的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不能保持恒定,而且气相和液相具有不同的组分。
7.2.4 冷剂水 water as refrigerant
在吸收式制冷中,作为制冷剂的水。
7.2.5 载冷剂 secondary refrigerant;refrigerating medium
间接制冷系统中,用以吸收被制冷空间或介质的热量,并将其转移给制冷剂的一种流体,也称冷媒。
7.2.6 缓蚀剂 corrosion inhibitor;anticor-rosive
加入盐水或其他液体介质中能降低腐蚀性的一种添加剂。
7.2.7 防冻剂 antifreeze agent;antifreezer
加入液体中以降低凝固点的一种添加剂。
7.2.8 闪发气体 flash gas
液态制冷剂由于突然降压而形成的部分蒸发气体。
7.2.9 不凝性气体 non condensable gas;foul gas
在冷凝温度和压力下不凝结而存在于制冷系统中的气体。
7.2.10 制冷循环 refrigerating cycle
制冷系统中,制冷剂所经历的一系列热力过程所组成的热力循环。
7.2.11 节流膨胀 throttling expansion
制冷剂通过任何降压元件的膨胀。过程中同外界无机械功的传递。
7.2.12 冷凝 condensation
气态制冷剂通过冷却变成液态的过程。
7.2.13 过冷 subcooling
液态制冷剂的温度降低到相应压力的冷凝温度以下的现象。
7.2.14 过冷度 degree of subcooling
冷凝温度与过冷温度之差。
7.2.15 过热 superheat
气态制冷剂的温度上升到相应压力的饱和温度以上的现象。
7.2.16 过热度 degree of superheat
过热温度与饱和温度之差。
7.2.17 吸收剂 absorbent
一种通过接触时能吸收其他气态或液态介质并且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的物质。
7.2.18 吸收式制冷工质对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working pair
两种具有特殊性质的工质,通过一种工质对另一种工质的吸收和释放,产生物质的状态变化,过程中伴随着吸热和放热。
7.2.19 热力系数 thermodynamic coefficient
在热力循环中蒸发器中制取的冷量与发生器中加入的热量之比。
7.2.20 热力完善度 thermodynamic perfectness
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与相同热源温度下的逆卡诺循环制冷系数的比值。
7.2.21 压缩式制冷循环 compressoin-type refrigeration cycle
由制冷剂液体的气化、蒸气的机械压缩、蒸气的液化和液体的膨胀等四个环节组成的制冷循环。
7.2.22 全球增温潜能值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
瞬时地在大气中释放1kg某温室气体x,在一段时间内,该温室气体产生的辐射强迫和存留的该部分温室气体的乘积与释放1kg二氧化碳所得到的相应乘积的比值。是一种物质产生温室效应的一个指数。
7.2.23 消耗臭氧潜能值 ozone depleting potential(ODP)
表示大气中氯氟碳化物质对臭氧破坏的相对能力,以R11为1.0。
7.2.24 大气寿命 atmospheric lifetime
任何物质排放到大气层被分解一半(数量)时所需的时间(年)。
7.2.25 吸收式制热循环 absorptiong heating cycle
一种制热循环,利用吸收作用使制冷剂发生迁移。
7.2.26 蒸汽喷射式制热循环 steam jet heating cycle
一种制热循环,利用喷射器使制冷剂发生迁移。
7.2.27 压缩式制热循环 compressoin-type heating cycle
由制冷剂液体的气化、蒸气的机械压缩、蒸气的液化和液体的膨胀等四个环节组成的循环过程,是制冷循环的逆循环过程。

7.3 冷热源系统与设备

7.3.1 蓄冷技术 technology for cool storage
利用某些工程材料(工作介质)的蓄冷特性,贮藏冷能并加以合理使用的一种实用贮能技术。
7.3.2 全负荷蓄冷 full cool storage
白天用电高峰时段的冷负荷全部转移到电力低谷时段,启动制冷机进行蓄冷;在白天空调时制冷机组不运行,而由蓄冷装置释冷,承担空调所需的全部冷量。
7.3.3 部分负荷蓄冷 partial cool storage
全天所需冷量部分由蓄冷装置供给,部分由制冷机供给,制冷机在全天蓄冷与用冷时段,基本上24h持续运行。
7.3.4 直接膨胀式蓄冷系统 direct-expansion cool storage system
在蓄冷工况下,制冷设备的蒸发器直接与蓄冷介质相接触进行热交换制备冷量并蓄存的系统。
7.3.5 完全冻结式冰蓄冷系统 completely freezing ice cool storage system
蓄冰时蓄冰槽内无需预留冷水,制冰率达70%以上的一种静态储冰内融冰的冰蓄冷系统。
7.3.6 冰蓄冷 ice cool storage
利用水或一些有机盐溶液作为蓄冷介质,制取冰或冰晶(即一种冰水混合物)来蓄存冷量方法。
7.3.7 水蓄冷(热)water cool storage
利用水的显热进行冷(热)量的储存。
7.3.8 共晶盐蓄冷 eutectic salt cool storage
利用共晶盐的相变潜热蓄存冷量,并用以满足用户用冷需求。
7.3.9 冷却水系统 cooling water system
由散热设备、输送管路组成的以水为载冷介质的,将制冷机产生的冷凝热排至室外的系统。
7.3.10 蓄热 heat storage
利用某些工程材料(或工作介质)特性进行热量蓄存的一种方法。
7.3.11 全负荷蓄热 full heat storage
夜间高峰时段的热负荷全部转移到白天负荷低谷时段,白天蓄热材料蓄存热量;夜间蓄热装置放热,承担供暖所需的全部热量。
7.3.12 部分负荷蓄热 partial heat storage
夜间所需热量部分由蓄热装置供给,部分由其他热源供给。
7.3.13 制冷机 refrigerating machine
包括原动机在内的完成制冷循环用的设备、附件及连接管路等的总合。
7.3.14 压缩式制冷机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ng machine
用机械压缩制冷剂蒸气完成制冷循环的制冷机。
7.3.15 压缩式冷水机组 compression-type water chiller
将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以及自控元件等组装成一体,可提供冷水的压缩式制冷机。
7.3.16 制冷压缩机 refrigerating compressor
制冷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当制冷剂气体流过此压缩机时,压力提高,容积缩小。通常有:活塞式、螺杆式、离心式、涡旋式、旋转式等形式。
7.3.17 冷凝器 condenser
制冷剂蒸气在其中进行冷凝的换热器。常用形式有:风冷式、水冷式、壳管式、套管式、蒸发式、淋激式等。
7.3.18 蒸发器 evaporator
液态制冷剂在其中进行吸热蒸发的换热器。常用形式有:壳管式、满液式、干式、喷淋式、降膜式及水箱式等。
7.3.19 冷却塔 cooling tower
使循环冷却水同空气相接触,以蒸发的方式达到冷却(加热)目的一种换热设备。按循环水与空气是否直接接触分为开式、闭式两类。按水流、气流流向关系分为逆流横流两类。
7.3.20 热力膨胀阀 thermostatic expansion valve
用以自动调节流入蒸发器的液态制冷剂流量,并使蒸发器出口的制冷剂蒸气过热度保持在规定限值内的节流设备。
7.3.21 贮液器 liquid receiver;receiver
制冷系统中贮存备用液态制冷剂的容器。
7.3.22 不凝性气体分离器 gas purger;non condensable gas purger
排除制冷系统中不凝性气体的设备。
7.3.23 油冷却器 oil cooler
利用冷却水、空气或制冷剂直接蒸发冷却润滑系统中的油,以保证润滑系统正常工作的一种换热器。
7.3.24 吸收式制冷机 absorption-type refrigerating machine
利用热能完成制冷剂循环和吸收剂循环的制冷机。
7.3.25 发生器 generator
吸收式制冷机中,通过加热析出制冷剂的设备。
7.3.26 吸收器 absorber
吸收式制冷机中,通过浓溶液吸收剂在其中喷雾以吸收来自蒸发器的制冷剂蒸气的设备。
7.3.27 氨-水吸收式制冷机 aqua-ammonia ab-sorption-type refrigerating machine
以氨作制冷剂,以水作吸收剂完成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制冷机。
7.3.28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lithium-bromide absorption-type refigerating machine
以水作制冷剂,以溴化锂作吸收剂完成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制冷机。
7.3.29 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single-effect lithium-bromide absorption-type refrigerating machine
具有一级蒸气发生器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7.3.30 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double-effect lithium-bromide absorption-type refrigerating machine
具有高低压两级蒸气发生器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7.3.31 直燃式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direct-fired lithium-bromide absorption-type refrigerating machine
利用燃油、燃气的直接燃烧,加热发生器中的吸收剂溶液,进而完成吸收式制冷循环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7.3.32 蒸汽喷射式制冷机 steam jet refrigerating machine
通过高压蒸汽喷射器引射来自蒸发器的低压气态制冷剂,并使其增加压力以完成制冷循环的制冷机。
7.3.33 喷射器 ejector
蒸汽喷射式制冷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蒸汽通过一个具有渐缩惭扩断面的喷嘴时产生的高速蒸汽流,使该处形成较低的静压力,进而将来自蒸发器的气态制冷剂吸入,维持蒸发器所需压力的设备。
7.3.34 直接式常压热水机组 direct atmospheric hot water unit
机组内热媒水直接与循环水接触,将循环水加热至所需温度,且始终处于常压运行状态的机组。
7.3.35 间接式常压热水机组 indirect atmospheric hot water unit
通过机组内的内置热交换热器将循环水加热至所需温度,且始终处于常压运行状态的机组。
7.3.36 蛇形盘管蓄冰装置 serpents coil ice storage device
浸没在满水的蓄冰槽中的盘管为蛇形的蓄冷装置。
7.3.37 圆形盘管蓄冰装置 circular coil ice storage device
浸没在满水的蓄冰槽中的盘管为圆形的蓄冷装置。
7.3.38 U形盘管蓄冰装置 U shape coil ice storage device
浸没在满水的蓄冰槽中的盘管为U形的蓄冷装置。
7.3.39 冷水泵 chilled water pump
应用于冷冻水循环系统中的水泵。
7.3.40 冷却水泵 cooling water pump
应用于冷却水循环系统中的水泵。
7.3.41 热水泵 hot water pump
应用于热水循环系统中的水泵。
7.3.42 补风冷却塔 fill the wind cooling tower
在冷却塔风筒周边上设置有若干个风机向内鼓风,补充冷却塔内的风量,保证冷却塔的冷却效果。
7.3.43 引射冷却塔 ejector cooling tower
取消冷却风机,采用高速的水通过喷水口射出,从而引射一定量的空气进入塔内进行热交换的冷却塔。
7.3.44 蒸发冷却冷水机组 evaporative cooling water chiller
利用空气强制循环和水分的蒸发将热量带走,冷却循环水的制冷机组。
7.3.45 间接蒸发冷水机组
利用室外不饱和空气与水不直接接触蒸发产生冷量的机组。冷却产生冷水的极限温度为空气露点温度。
7.3.46 定流量冷水机组 constant flow water chiller
在运行过程中,不通过改变冷冻水流量与冷却水流量,而是通过改变水温差来适应负荷变化的冷水机组。
7.3.47 变流量冷水机组 variable flow water chiller
在运行过程中,改变流过制冷机组的冷冻水流量或冷却水流量来适应负荷的变化的冷水机组。
7.3.48 定速冷水机组 constant speed chiller
压缩机内电机转速恒定的冷水机组中。
7.3.49 变速冷水机组 variable speed chiller
可调节压缩机转速改变冷水机组制冷量的机组。
7.3.50 电子膨胀阀 electronic expansion valve
按照预设程序调节流入蒸发器的液态制冷剂流量,并使蒸发器出口的制冷剂蒸汽过热度保持在规定内的节流设备。
7.3.51 油分离器 oil separator
将油和油雾滴从气态制冷剂中分离出来的设备,通常装在压缩机排出管道上。
7.3.52 过滤器 filter
除去流体中的固体物质的设备。
7.3.53 干燥器 drier
贮有干燥剂的设备。在制冷系统中用来除去系统中循环流动的制冷剂内所含的水分。
7.3.54 烟气 fumes
在化学工艺过程中生成的通常带有异味得得气态物质。
7.3.55 热水 hot water
具有一定温度的水。
7.3.56 蒸汽 steam
具有一定压力和温度的水蒸气。
7.3.57 直燃 direct-fired
燃油、燃气等直接燃烧,加热发生器中的制冷剂。
7.3.58 单效 single-effect
制冷剂蒸汽只经过一级蒸气发生器。
7.3.59 双效 double-effect
制冷剂蒸汽经过高低压两级蒸汽发生器。
7.3.60 三效 triple-effect
制冷剂蒸汽经过三级蒸汽发生器。
7.3.61 烟气换热器 gas gas heater
将烟气作为热流体,将其热量传递给冷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工艺流程规定的指标的热量交换设备。
7.3.62 直燃机 direct-fired engine
用天然气、柴油等作燃料能源,直接燃烧提供制冷、采暖和卫生热水的设备。
7.3.63 冷热电三联供 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power(CCHP)
以燃料为能源,同时满足供冷、供热和供电需求的分布式能源供应系统。

7.4 锅炉与锅炉房

7.4.1 锅炉 boiler
利用燃料燃烧等能量转换获取热能,生产规定参数(温度、压力)和品质的蒸汽、热水或其他工质的设备。
7.4.2 电热式锅炉 electric steam boiler
通过电-热转换产生热量的锅炉,热介质有蒸汽、水等。
7.4.3 热水锅炉 hot water boiler
用于制取热水的锅炉。
7.4.4 蒸汽锅炉 steam boiler
用于制取蒸汽的锅炉。
7.4.5 常压锅炉 atmospheric pressure boiler
锅炉本体开孔与大气相通。在任何工况下,炉体内不承受供热系统的水柱静压力的锅炉。
7.4.6 真空锅炉 vacuum boiler
在封闭炉体内部形成真空环境,通过燃烧或其它方式加热炉体内热媒水至蒸发并在内置换热器表面凝结放热加热供热系统热介质的锅炉,全称真空相变锅炉。
7.4.7 负压锅炉 negative pressure boiler
锅炉本体不与大气相通,炉体内为负压的锅炉。利用水在低压情况下沸点低的特性,可快速加热封密的炉体内填装的热媒水。
7.4.8 承压锅炉 pressure boiler
锅炉本体不与大气相通,炉体内为正压的锅炉。
7.4.9 冷凝锅炉 condensing boiler
用烟气冷凝的方式来吸收锅炉尾部排烟中的显热和水蒸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的锅炉。
7.4.10 燃油锅炉 oil-fired boiler
以油为燃料的锅炉。
7.4.11 燃气锅炉 gas-fired boiler
以燃气为燃料的锅炉。
7.4.12 电热式承压热水锅炉 electric pressure boiler
通过电-热转换产生热量,工作中锅炉本体承受一定压力生产热水的锅炉。
7.4.13 电热式常压热水锅炉 electric normal pressure boiler
通过电-热转换产生热量,顶部设有通大气口,锅炉本体始终处于常压运行状态的热水锅炉。
7.4.14 电热式蒸汽锅炉 electric steam boiler
通过电-热转换产生热量,生产蒸汽的锅炉。
7.4.15 卧式内燃烟管锅炉 horizontal diesel fire/sooke tube boiler
锅壳纵向轴平行于地面且燃烧室包含在锅炉本体内的烟管锅炉。
7.4.16 卧式烟水管锅炉 horizontal smoke conduit boiler
锅炉内既有烟管受热面又有水管受热面的卧式锅炉。
7.4.17 蒸汽过热器 steam superheater
在锅炉中将蒸汽从饱和温度进一步加热至过热温度的部件。
7.4.18 烟气热回收器 gas heat recovery facility
锅炉尾部烟道中利用低温烟气加热给水的受热面,在使用燃煤锅炉时,称为省煤器。
7.4.19 空气预热器 air preheater
利用低温烟气加热空气的对流受热面部件。
7.4.20 额定蒸发量 nominal capacity
蒸汽锅炉在额定参数(压力、温度)和保证一定效率下的每小时最大连续蒸发量(产热量)。
7.4.21 额定热功率 nominal heater capacity
热水锅炉在额定参数(压力、温度)和保证一定效率下的每小时最大连续蒸发量(产热量)。
7.4.22 受热面蒸发率 evaporation rate of heating surface
单位面积受热面每小时所产生的蒸汽量。
7.4.23 锅炉热效率 boiler thermal efficiency
锅炉有效利用热量与锅炉输入热量的之比。
7.4.24 储油罐 oil tank
燃油锅炉供油系统中为保证使用期内供油连续性而设置的集中储存燃油的部件。
7.4.25 日用油箱 daily-use oil tank
燃油锅炉供油系统中为保证单日供油连续性而设置的储存燃油的部件。
7.4.26 输油泵 oil pump
燃油锅炉供油系统中,将室外储油罐中的燃油输送至室内日用油箱的油泵。
7.4.27 全自动软水器 automatical softener
带有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可实现自动转换运行、再生程序的水软化处理设备。一般由控制器、控制阀、树脂罐及盐箱组成。
7.4.28 旁流水处理器 side-stream treatment
以旁路安装的方式布置于系统中,对水进行过滤、软化和净化等处理的设备。常见的为金属电极式旁流水处理器。
7.4.29 安全阀 safety valve
当进口侧工质静压超过其起座压力时能立即起跳,自动泄压,以防止因压力过高而导致压力容器破坏的阀门。用于蒸汽或气体。
7.4.30 软水箱 soft water tank
在锅炉供水系统中用于储存经过软化处理的软水的部件。
7.4.31 热水循环泵 hot-water circulating pump
串联安装在锅炉水循环系统下降管的出口,是热水在循环系统内作强制流动的大流量、低扬程单级离心泵,又称控制循环泵。
7.4.32 补给水泵 make up water pump
为保证供暖和供热系统在确定压力下运行,用以向系统中补充热媒的设备。
7.4.33 气候补偿器 weather compensators
根据采暖期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改变热水采暖系统供热量的自动控制装置。
7.4.34 锅炉房boiler room;boiler house;boiler plant
设置锅炉及其辅助设备的房间或单独的建筑物。
7.4.35 热电联产 combined heating and power
同时生产电能和可用热能的联合生产方式。
7.4.36 冷热电联产 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
生产电能的同时,向外供给冷量、热量的联合生产方式。

7.5 可再生能源

7.5.1 可再生能源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的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7.5.2 太阳能集热器 solar collector
吸收太阳辐射并将产生的热能传递到传热工质的装置。
7.5.3 平板型集热器 flat platec collector
吸热体表面基本为平板形状的非聚光型太阳能集热器。
7.5.4 聚光型集热器 concentrating collector
将太阳光汇聚在面积较小的吸热面上的太阳能集热器。
7.5.5 真空管集热器 evacuated tubec collector
采用透明管(通常为玻璃管)并在管壁与吸热体之间有真空空间的太阳能集热器。
7.5.6 集热器总面积 gross collector area
整个集热器的最大投影面积,不包括那些固定和连接传热工质管道的组成部分。
7.5.7 集热器倾角 tilt angle of collector
太阳能集热器与水平面的夹角。
7.5.8 太阳能贡献率 solar fraction
系统中由太阳能部分提供的热量占系统总负荷的百分率。
7.5.9 空气源热泵 air-source heat pump
以空气作为热源和热汇的制冷机组。将空气作为传热介质为空气-空气热泵,将水作为传热介质为空气-水热泵。
7.5.10 水源热泵 water-source heat pump
以水作为热源和热汇的制冷机组。将水作为传热介质为水-水热泵,将空气作为传热介质为水-空气热泵。
7.5.11 地源热泵系统 ground-source heat pump system
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位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热空调系统。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7.5.12 水源热泵机组 water-source heat pump unit
一种采用循环流动于共用管路中的水、从水井、湖泊或河流中抽取的水或在地下盘管中循环流动的水为冷(热)源,制取冷(热)风或冷(热)水的设备。
7.5.13 地埋管换热器 ground heat exchanger
供传热介质与岩土体换热用的,由埋于地下的密闭循环管组构成的换热器,又称土壤热交换器。根据管路埋置方式不同,分为换热器管路埋置在水平管沟内的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和换热管路埋置在竖直钻孔内的竖直地埋管换热器。
7.5.14 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 direct closed-loop groundwater system
由抽水井取出的地下水,经处理后直接流经水源热泵机组热交换返回地下同一含水层的地下水换热系统。
7.5.15 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 indirect closed-loop groundwater system
由抽水井取出的地下水经中间换热器热交换后返回地下同一含水层的地下水换热系统。
7.5.16 地表水换热系统 surface water system
与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分为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和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
7.5.17 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 open-loop surface water system
地表水在循环泵的驱动下,经处理直接流经水源热泵机组组或通过中间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的系统。
7.5.18 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 closed-loop surface water system
将封闭的换热盘管按照特定的排列方法放入具有一定深度的地表水体中,传热介质通过换热管管壁与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系统。
7.5.19 环路集管 circuit header
连接各并联环路的集合管,通常用来保证各并联环路流量相等。
7.5.20 抽水井 production well
用于从地下含水层中取水的井。
7.5.21 回灌井 injection well
用于向含水层灌注回水的井。
7.5.22 热源井 heat source well
用于从地下含水层中取水或向含水层灌注回水的井,是抽水井和回灌井的统称。
7.5.23 污水源热泵 sewage-source heat pump
以城市污水坐位提取和储存能量的冷热源。
7.5.24 太阳能光热 solar thermal
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吸收太阳辐射产生热能。
7.5.25 太阳能光电 solar photovoltaic
利用太阳能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
7.5.26 太阳能热水集热系统 solar hot water solar heating system
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吸收太阳辐射,将太阳能能转换成热能以加热水的系统。通常包括太阳能集热器、贮水箱、泵、连接管道、支架、控制系统和必要时配合使用的辅助能源。

8 监控与运行

8.1 一般术语

8.1.1 自动控制 automatic control
在无人直接参与下,采用控制装置使被控设备、系统、生产过程或环境按着预定的方式运行或使被控参数保持规定值的操作。
8.1.2 控制装置 control device
1.在控制系统中,除调节对象以外的所有装置的统称。
2.根据所测量的数值或状态,能自动地按给定值校正被控对象的任何偏差的装置。
8.1.3 调节对象 controlled plant
控制系统中被控制的设备、系统、生产过程或环境,也称被控对象。
8.1.4 被控参数 controlled variable
调节对象要求保持恒定的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物理量,也称被控制量。
8.1.5 反馈 feedback
把输出信号回送到输入端并与输入信号比较的过程。
8.1.6 正反馈 positive feedback
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位相同,使输入信号增强的过程。
8.1.7 负反馈 negative feedback
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位相反,使输入信号减弱的过程。
8.1.8 开环控制 open loop control
控制装置与调节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没有反馈的控制。
8.1.9 闭环控制 closed loop control
控制装置与调节对象之间既有顺向作用又有反馈的控制,也称反馈控制。
8.1.10 调节对象飞升曲线 response curve of controlled plant
当调节系统未工作时,调节对象在阶跃干扰作用下,被调参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用以表示调节对象的动态特性,也称调节对象反应曲线。
8.1.11 调节对象时间常数 time constant of con-trolled plant
一阶调节对象受到阶跃干扰后,被调参数以初始最大上升或下降速度变化到新稳定值所需的时间,是表征调节对象动态特性的参数。
8.1.12 调节对象滞后 lag of controlled plant
指被调参数的变化落后于干扰的发生和变化的时间,是表征调节对象动态特性的参数。
8.1.13 调节对象放大系数 amplification factor of controlled plant
在阶跃干扰作用下,引起调节对象输出变化的程度。其数值等于被调参数新、旧稳定值之差与干扰变量的比值,是表征调节对象静态特性的参数,也称传递系数。
8.1.14 调节对象自平衡 inherent regulation of controlled plant
调节对象受到干扰后,在没有外来调节作用下,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特性。
8.1.15 过渡过程 transient
控制系统从一个平衡状态过渡到另一个平衡状态的过程。
8.1.16 偏差 deviation
被控参数的实际值与给定值之差。
8.1.17 静态偏差 static deviation
过渡过程终了时,被控参数的稳定值与给定值之差。
8.1.18 动态偏差 dynamic deviation
过渡过程中被控参数偏离给定值的最大值。
8.1.19 给定值 set point
被控参数所要求保持的数值,也称设定值。
8.1.20 稳定性 stability
表征控制系统在干扰作用下能否保持平衡状态,过渡过程能否结束达到预定状态的特性。
8.1.21 超调量 overshoot
控制系统受到干扰后,在调节器作用下,被控参数偏离新稳定值的数值。对于衰减振荡过渡过程,它是第一个峰值与新稳定值之差。
8.1.22 位式调节 position regulator
在调节过程中,对执行机构通常按照两个位置或三个位置进行的调节控制。
8.1.23 无定位调节 floating control
调节过程中,在调节器作用下,执行机构按设定的恒定速度作正向或反向移动,直到被控参数达到给定值即调节器无输出时为止,也称恒速调节。
8.1.24 比例调节 proportional control
输出量变化与输入量变化成比例的连续控制。
8.1.25 比例积分调节 proportional-integral (PI) control
输出量与输入量及其时间积分的线性组合成比例的控制,也称PI调节。
8.1.26 比例积分微分调节 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 (PID) control
输出量与输入量、输入量的时间积分、输入量时间变化率的线性组合成比例的控制,也称PID调节。
8.1.27 比例带 proportional band
比例调节器使执行机构作全行程变化时,被控参数的变化值或变化值对调节器输入全量程的百分率。又称比例度或比例范围。
8.1.28 积分时间 integral time
表示比例积分或比例积分微分调行器积分作用强弱的参数,是积分回路的时间常数。
8.1.29 微分时间 derivative time
表示比例积分微分调节器微分作用强弱的参数,是微分回路的时间常数。
8.1.30 输入量 input variable
作用于一个元件、装置或系统输入端的物理量。
8.1.31 输出量 output variable
确定被控元件、装置或系统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8.1.32 调节阀流量特性 flow characteristic of control valve
介质流过调节阀的相对流量与调节阀相对开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8.1.33 快开流量特性 quick open flow characteristic
调节阀的开度较小时,流量即较大,随着开度的增大流量迅即达到最大,称阀门的这一特性为快开流量特性。
8.1.34 线性流量特性 linear flow characteristic
调节阀的相对流量与相对开度成线性关系,即单位行程变化所引起的流量变化为常数。
8.1.35 等百分比流量特性 equal percentage flow characteristic
调节阀单位相对开度的变化所引起的相对流量变化与该点相对流量成正比关系。
8.1.36 抛物线流量特性 parabolic flow characteristic
调节阀单位相对开度的变化所引起的相对流量变化与该点相对流量值的平方根成正比关系。
8.1.37 调节阀流通能力 flow capacity of control valve
当调节阀全开,阀门两端压差为100kPa,流体密度为1g/cm3时,通过调节阀的流量。
8.1.38 阀权度 valve authority
调节阀全开时,阀门的压力损失占该调节支路(包括阀门本身)总压力损失的百分率。
8.1.39 调节阀可调比 adjustable ratio of regulator
调节阀所能控制的最大流量与最小流量之比。可调比也称可调范围。
8.1.40 阀门最大关闭压差 valve’s maximum closing pressure difference
阀门关闭的时候,阀片两边的最大压差(一般可根据工艺决定)。
8.1.41 参数检测 parameter detection
对系统有代表性的运行参数进行测量和监视。
8.1.42 巡回检测 data scaning
以巡回方式按要求依次对调节对象的一些状态和过程参数进行检测。
8.1.43 工况自动转换 multi-operating mode automatic conversion
在多工况运行的空气调节系统中,当某一工况运行已不能满足室内控制参数和节能要求时,由此工况自动发出某种信息并自动转换到另一能满足要求的工况运行。
8.1.44 报警信号 alarm signal
设备运行情况发生异常或某些参数超过允许值时,用光和声响发出的信号。
8.1.45 遥控 remote control
对调节对象进行有线或无线的远距离控制。
8.1.46 远程控制 long-range control
通过网络,实现本地计算机对远方计算机进行配置、软件安装、程序修改等。
8.1.47 衰减比 attenuation ratio
过渡过程曲线上同方向的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比。
8.1.48 振荡周期 oscillation period
过渡过程中, 同相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时间。
8.1.49 阶跃响应 step response
一个输入变量的阶跃变化引起系统的时间响应。当激励为单位阶跃函数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称为单位阶跃响应。
8.1.50 干扰 interference
凡能引起被调参数发生变化而偏离给定值的所有因素。也称扰动。
8.1.51 比例元件(P-元件)proportional element(P-element)
输出变量的变化与相应的输人变量的变化成比例的传递元件。
8.1.52 积分元件(I—元件) integral element(I-element)
输出变量的变化率或时间导数与相应的输入变量的值成比例的传递元件。
8.1.53 比例积分元件(PI-元件) proportional plus integral element(PI-element)
比例元件和积分元件相加组合而成的传递元件。
8.1.54 微分元件(D-元件) derivative element(D-element)
输出变量值与输入变量的变化率或时间导数成比例的传递元件。
8.1.55 信号 signal
可以使它的一个或多个特征量发生变化,用以代表信息的物理量。
8.1.56 模拟信号 analogue signal
信息参数在给定范围内表现为连续的信号。
8.1.57 数字信号 digital signal
信息参数可表现为用数字表示的一组离散值中任一值的信号。
8.1.58 监视 monitoring
观察系统或系统部分的工作,以确认正确的运行和检出不正确的运行。
8.1.59 监测 monitor
对装备、系统或其一部分的工作正常性进行实时监视而采取的任何在线测试手段。
8.1.60 监控 supervision
系统的控制和监视操作,必要时包括保证可靠性和安全保护的操作。
8.1.61 操纵(变)量 manipulated variable
主控系统的输出变量,亦是被控系统的输入变量。
8.1.62 传递函数 transfer function
在线性定常系统中,当所有初始条件为零时,输出变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与相应输入变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之比。
8.1.63 特性曲线 characteristic curve
表明系统的输出变量稳态值与一个输入变量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表或曲线,此时其他输入变量均保持规定的恒定值。
8.1.64 数字量输入 digital input (DI)
输入信号为开和关(1和0)两种状态的连接通道。
8.1.65 数字量输出 digital output (DO)
输出信号为开和关(1和0)两种状态的连接通道。
8.1.66 模拟量输入 analog input (AI)
输入信号为连续变化量,有电压型、电流型的连接通道。
8.1.67 模拟量输出 analog output(AO)
输出信号为连续变化量,有电压型、电流型的连接通道。
8.1.68 组态软件 configuration software
一种采用各种标准的通用化功能的模块,根据具体的控制对象和控制目的,选取合适的功能模块进行编程组合而形成的软件。
8.1.69 楼宇自动化系统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是将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电力、照明、空调、给排水、防灾、安全防范、车库管理等设备与系统,以集中监视、控制与管理为目的而构成的综合系统。也叫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8.1.70 综合控制系统 comprehensive control system
采用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具有综合控制功能的仪表控制系统。
8.1.71 通信协议 communication protocol
是指通信双方对数据传送控制的一种约定。约定中包括对数据格式,同步方式,传送速度,传送步骤,检纠错方式以及控制字符定义等问题做出统一规定,通信双方必须共同遵守,它也叫做链路控制规程。
8.1.72 连续调节 continuous regulation
连续输出信号控制执行器的调节方式,常是指模拟调节中的比例、比例积分和比例积分微分调节。
8.1.73 通信接口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是电脑与其它设备传送信息的一种标准接口;常有并行通讯接口和串行通讯接口。
8.1.74 呆滞区 dead band
在传感器信号变化时,不能引起控制器动作的变化区域,又称静区或无感区。
8.1.75 置信度 confidence
根据来自母体的一组子样(即观测值),对表征母体的参数进行估计的统计可信程度。也称为可靠度,或置信水平、置信系数。
8.1.76 精度 accuracy
观测结果、计算值或估计值与真值(或被认为是真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8.1.77 测量精度 measurement accuracy
指测量的结果相对于被测量真值的偏离程度。
8.1.78 控制精度 control accuracy
是指反馈控制系统中最终的控制参数值与额定值的符合程度。
8.1.79 采样周期 sampling period
周期性采样控制系统中两次采样之间的时间间隔。

8 监控与运行

8.1 一般术语

8.1.1 自动控制 automatic control
在无人直接参与下,采用控制装置使被控设备、系统、生产过程或环境按着预定的方式运行或使被控参数保持规定值的操作。
8.1.2 控制装置 control device
1.在控制系统中,除调节对象以外的所有装置的统称。
2.根据所测量的数值或状态,能自动地按给定值校正被控对象的任何偏差的装置。
8.1.3 调节对象 controlled plant
控制系统中被控制的设备、系统、生产过程或环境,也称被控对象。
8.1.4 被控参数 controlled variable
调节对象要求保持恒定的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物理量,也称被控制量。
8.1.5 反馈 feedback
把输出信号回送到输入端并与输入信号比较的过程。
8.1.6 正反馈 positive feedback
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位相同,使输入信号增强的过程。
8.1.7 负反馈 negative feedback
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位相反,使输入信号减弱的过程。
8.1.8 开环控制 open loop control
控制装置与调节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没有反馈的控制。
8.1.9 闭环控制 closed loop control
控制装置与调节对象之间既有顺向作用又有反馈的控制,也称反馈控制。
8.1.10 调节对象飞升曲线 response curve of controlled plant
当调节系统未工作时,调节对象在阶跃干扰作用下,被调参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用以表示调节对象的动态特性,也称调节对象反应曲线。
8.1.11 调节对象时间常数 time constant of con-trolled plant
一阶调节对象受到阶跃干扰后,被调参数以初始最大上升或下降速度变化到新稳定值所需的时间,是表征调节对象动态特性的参数。
8.1.12 调节对象滞后 lag of controlled plant
指被调参数的变化落后于干扰的发生和变化的时间,是表征调节对象动态特性的参数。
8.1.13 调节对象放大系数 amplification factor of controlled plant
在阶跃干扰作用下,引起调节对象输出变化的程度。其数值等于被调参数新、旧稳定值之差与干扰变量的比值,是表征调节对象静态特性的参数,也称传递系数。
8.1.14 调节对象自平衡 inherent regulation of controlled plant
调节对象受到干扰后,在没有外来调节作用下,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特性。
8.1.15 过渡过程 transient
控制系统从一个平衡状态过渡到另一个平衡状态的过程。
8.1.16 偏差 deviation
被控参数的实际值与给定值之差。
8.1.17 静态偏差 static deviation
过渡过程终了时,被控参数的稳定值与给定值之差。
8.1.18 动态偏差 dynamic deviation
过渡过程中被控参数偏离给定值的最大值。
8.1.19 给定值 set point
被控参数所要求保持的数值,也称设定值。
8.1.20 稳定性 stability
表征控制系统在干扰作用下能否保持平衡状态,过渡过程能否结束达到预定状态的特性。
8.1.21 超调量 overshoot
控制系统受到干扰后,在调节器作用下,被控参数偏离新稳定值的数值。对于衰减振荡过渡过程,它是第一个峰值与新稳定值之差。
8.1.22 位式调节 position regulator
在调节过程中,对执行机构通常按照两个位置或三个位置进行的调节控制。
8.1.23 无定位调节 floating control
调节过程中,在调节器作用下,执行机构按设定的恒定速度作正向或反向移动,直到被控参数达到给定值即调节器无输出时为止,也称恒速调节。
8.1.24 比例调节 proportional control
输出量变化与输入量变化成比例的连续控制。
8.1.25 比例积分调节 proportional-integral (PI) control
输出量与输入量及其时间积分的线性组合成比例的控制,也称PI调节。
8.1.26 比例积分微分调节 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 (PID) control
输出量与输入量、输入量的时间积分、输入量时间变化率的线性组合成比例的控制,也称PID调节。
8.1.27 比例带 proportional band
比例调节器使执行机构作全行程变化时,被控参数的变化值或变化值对调节器输入全量程的百分率。又称比例度或比例范围。
8.1.28 积分时间 integral time
表示比例积分或比例积分微分调行器积分作用强弱的参数,是积分回路的时间常数。
8.1.29 微分时间 derivative time
表示比例积分微分调节器微分作用强弱的参数,是微分回路的时间常数。
8.1.30 输入量 input variable
作用于一个元件、装置或系统输入端的物理量。
8.1.31 输出量 output variable
确定被控元件、装置或系统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8.1.32 调节阀流量特性 flow characteristic of control valve
介质流过调节阀的相对流量与调节阀相对开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8.1.33 快开流量特性 quick open flow characteristic
调节阀的开度较小时,流量即较大,随着开度的增大流量迅即达到最大,称阀门的这一特性为快开流量特性。
8.1.34 线性流量特性 linear flow characteristic
调节阀的相对流量与相对开度成线性关系,即单位行程变化所引起的流量变化为常数。
8.1.35 等百分比流量特性 equal percentage flow characteristic
调节阀单位相对开度的变化所引起的相对流量变化与该点相对流量成正比关系。
8.1.36 抛物线流量特性 parabolic flow characteristic
调节阀单位相对开度的变化所引起的相对流量变化与该点相对流量值的平方根成正比关系。
8.1.37 调节阀流通能力 flow capacity of control valve
当调节阀全开,阀门两端压差为100kPa,流体密度为1g/cm3时,通过调节阀的流量。
8.1.38 阀权度 valve authority
调节阀全开时,阀门的压力损失占该调节支路(包括阀门本身)总压力损失的百分率。
8.1.39 调节阀可调比 adjustable ratio of regulator
调节阀所能控制的最大流量与最小流量之比。可调比也称可调范围。
8.1.40 阀门最大关闭压差 valve’s maximum closing pressure difference
阀门关闭的时候,阀片两边的最大压差(一般可根据工艺决定)。
8.1.41 参数检测 parameter detection
对系统有代表性的运行参数进行测量和监视。
8.1.42 巡回检测 data scaning
以巡回方式按要求依次对调节对象的一些状态和过程参数进行检测。
8.1.43 工况自动转换 multi-operating mode automatic conversion
在多工况运行的空气调节系统中,当某一工况运行已不能满足室内控制参数和节能要求时,由此工况自动发出某种信息并自动转换到另一能满足要求的工况运行。
8.1.44 报警信号 alarm signal
设备运行情况发生异常或某些参数超过允许值时,用光和声响发出的信号。
8.1.45 遥控 remote control
对调节对象进行有线或无线的远距离控制。
8.1.46 远程控制 long-range control
通过网络,实现本地计算机对远方计算机进行配置、软件安装、程序修改等。
8.1.47 衰减比 attenuation ratio
过渡过程曲线上同方向的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比。
8.1.48 振荡周期 oscillation period
过渡过程中, 同相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时间。
8.1.49 阶跃响应 step response
一个输入变量的阶跃变化引起系统的时间响应。当激励为单位阶跃函数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称为单位阶跃响应。
8.1.50 干扰 interference
凡能引起被调参数发生变化而偏离给定值的所有因素。也称扰动。
8.1.51 比例元件(P-元件)proportional element(P-element)
输出变量的变化与相应的输人变量的变化成比例的传递元件。
8.1.52 积分元件(I—元件) integral element(I-element)
输出变量的变化率或时间导数与相应的输入变量的值成比例的传递元件。
8.1.53 比例积分元件(PI-元件) proportional plus integral element(PI-element)
比例元件和积分元件相加组合而成的传递元件。
8.1.54 微分元件(D-元件) derivative element(D-element)
输出变量值与输入变量的变化率或时间导数成比例的传递元件。
8.1.55 信号 signal
可以使它的一个或多个特征量发生变化,用以代表信息的物理量。
8.1.56 模拟信号 analogue signal
信息参数在给定范围内表现为连续的信号。
8.1.57 数字信号 digital signal
信息参数可表现为用数字表示的一组离散值中任一值的信号。
8.1.58 监视 monitoring
观察系统或系统部分的工作,以确认正确的运行和检出不正确的运行。
8.1.59 监测 monitor
对装备、系统或其一部分的工作正常性进行实时监视而采取的任何在线测试手段。
8.1.60 监控 supervision
系统的控制和监视操作,必要时包括保证可靠性和安全保护的操作。
8.1.61 操纵(变)量 manipulated variable
主控系统的输出变量,亦是被控系统的输入变量。
8.1.62 传递函数 transfer function
在线性定常系统中,当所有初始条件为零时,输出变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与相应输入变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之比。
8.1.63 特性曲线 characteristic curve
表明系统的输出变量稳态值与一个输入变量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表或曲线,此时其他输入变量均保持规定的恒定值。
8.1.64 数字量输入 digital input (DI)
输入信号为开和关(1和0)两种状态的连接通道。
8.1.65 数字量输出 digital output (DO)
输出信号为开和关(1和0)两种状态的连接通道。
8.1.66 模拟量输入 analog input (AI)
输入信号为连续变化量,有电压型、电流型的连接通道。
8.1.67 模拟量输出 analog output(AO)
输出信号为连续变化量,有电压型、电流型的连接通道。
8.1.68 组态软件 configuration software
一种采用各种标准的通用化功能的模块,根据具体的控制对象和控制目的,选取合适的功能模块进行编程组合而形成的软件。
8.1.69 楼宇自动化系统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是将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电力、照明、空调、给排水、防灾、安全防范、车库管理等设备与系统,以集中监视、控制与管理为目的而构成的综合系统。也叫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8.1.70 综合控制系统 comprehensive control system
采用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具有综合控制功能的仪表控制系统。
8.1.71 通信协议 communication protocol
是指通信双方对数据传送控制的一种约定。约定中包括对数据格式,同步方式,传送速度,传送步骤,检纠错方式以及控制字符定义等问题做出统一规定,通信双方必须共同遵守,它也叫做链路控制规程。
8.1.72 连续调节 continuous regulation
连续输出信号控制执行器的调节方式,常是指模拟调节中的比例、比例积分和比例积分微分调节。
8.1.73 通信接口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是电脑与其它设备传送信息的一种标准接口;常有并行通讯接口和串行通讯接口。
8.1.74 呆滞区 dead band
在传感器信号变化时,不能引起控制器动作的变化区域,又称静区或无感区。
8.1.75 置信度 confidence
根据来自母体的一组子样(即观测值),对表征母体的参数进行估计的统计可信程度。也称为可靠度,或置信水平、置信系数。
8.1.76 精度 accuracy
观测结果、计算值或估计值与真值(或被认为是真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8.1.77 测量精度 measurement accuracy
指测量的结果相对于被测量真值的偏离程度。
8.1.78 控制精度 control accuracy
是指反馈控制系统中最终的控制参数值与额定值的符合程度。
8.1.79 采样周期 sampling period
周期性采样控制系统中两次采样之间的时间间隔。

8.2 控制方式与系统

8.2.1 集中控制 centralized control
由控制装置集中地对各系统的调节对象进行自动控制和监测。
8.2.2 就地控制 localized control
就近对调节对象的启停和过程参数进行的控制。
8.2.3 手动控制 manual control
由人直接或间接操纵终端控制元件以保持被控参数达到规定值。
8.2.4 前馈控制 feed-forward control
按着干扰作用的大小进行控制。当干扰发生后,过程的输入端检测变化,并在影响输出过程之前就预先发出一个校正信号,使被控参数与给定值的偏差减至最小。
8.2.5 程序控制 program control;sequence control
按着预定的程序自动控制被控设备或工艺过程。
8.2.6 分程控制 split ranging control
由一个输入信号按不同功能产生两个或多个输出信号作用的控制。调节器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执行器进行分段控制,每个执行器只能在调节器输出信号的一段范围内走完全行程。
8.2.7 定值调节 constant value control;fixed set-point control
被控参数的给定值保持恒定的反馈调节。
8.2.8 联锁保护 interlock protection
为防止设备启停过程中,由于操作次序错误造成事故而采取的保护控制,使之在上一步操作未完成之前,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
8.2.9 〔新风〕焓值控制系统 enthalpy control system
空气调节系统根据新风和回风焓值的比较改变新风量的控制系统。
8.2.10 多工况控制系统 multi-operating mode control system
特指多工况空气调节的控制系统。多工况控制主要由逻辑量控制回路和模拟量控制回路两部分组成,逻辑量控制回路实时识别并确定与当时室内外条件相适应的节能工况;模拟量控制回路是解决工况区内的调节问题。
8.2.11 选择控制系统 selective control system
在一个调节系统中有两个被控参数,经调节器控制一套执行机构时,由两个调节器或变送器送来的控制信号,通过高、低值选择器进行比较,选出适应工艺要求的控制信号并对工艺过程进行控制的系统。
8.2.12 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direct digital control (DDC) system
在控制回路中,数字控制器根据一组实测的被控参数和规定的控制算式的函数关系,经计算后以数字形式直接输出,并控制执行机构动作的控制系统,也称DDC系统。
8.2.13 随动系统 follow-up control system
被调量的给定值随某一变量变化的一种反馈控制系统。
8.2.14 串级调节系统 cascade control system
一种由主、副两个调节器彼此串接的双回路调节系统。主调节器根据主参数与给定值的偏差输出信号,作为副调节器的给定值,副调节器同时接受副参数信号和给定值并控制调节机构。副调节器的工作是随动调节,主调节器的工作是定值调节。
8.2.15 集散式控制系统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DCS)
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集中分散控制系统,简称DCS系统。
8.2.16 多位控制 multi-position control
操纵变量只能取有限个值的控制形式。
8.2.17 自适应控制系统 adaptive control system
一种能够不断地测量输入信号和系统特性的变化,自动地改变系统的结构与参数,使系统具有适应环境变化并始终保持优良品质的自动控制系统。自适应功能主要包括自动识别、自动判断与自动修正等。
8.2.18 自学习系统 self learning system
一种具有识别、判断、积累经验和学习功能的较完善的自适应系统,一般具有两个以上的最优控制装置。
8.2.19 分级控制 hierarchical control;grade control
分级控制又称等级控制或分层控制,是指将系统的控制中心分解成多层次、分等级的制体系,一般呈宝塔型,同系统的管理层次相呼应。
8.2.20 连续控制 continuous control
时间上连续地取得参比变量和被控变量,由连续作用产生操纵变量的控制。
8.2.21 模糊控制 fuzzy control
根据经验和直觉,用事实、推理规则和量词以非经典逻辑方法表示控制算法的一种控制形式。
8.2.22 变频调速控制 frequency control
通过改变电源频率调整电动机转速的连续平滑调速方法。
8.2.23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fieldbus control system(FCS)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是基于现场总线,实现全分散、全数字、全开放的计算机控制技术,适用于工业过程控制等方面。
8.2.24 (流量)比值控制 flow ratio control
使某一流体的流量与另一物料的流量保持固定比值的流量控制。
8.2.25 顺序控制 sequential control
执行顺序程序的控制。顺序程序按预定次序规定系统上的作用,有些作用取决于前面一些作用的执行情况或某些条件的实现。
8.2.26 最优控制 optimal control
在规定的限度下,性能指标达到最大或最小的控制。
8.2.27 时间程序控制 programmed control in time
将所有控制阶段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而组成的控制程序。

8.3 控制装置与仪表

8.3.1 敏感元件 sensing element
自动控制系统中,检测所需测量参数的元件。
8.3.2 检测元件 detecting element
在检测装置中,直接响应被测量,并将其转换成适于计量形式的元件。
8.3.3 传感器 transducer;sensor
接受物理或化学变量形式的信息,并按一定规律将其转换成同种或别种性质的输出量的元件。
8.3.4 温度传感器 temperature transducer
能感受温度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
8.3.5 湿度传感器 humidity transducer
能感受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
8.3.6 压力传感器 pressure transducer
能感受压力并将其转换成可测信号输出的传感器。
8.3.7 差压传感器 differential pressure transducer
能感受两个测量点压力差并能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
8.3.8 流量传感器 flow transducer
能感受流体流量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
8.3.9 液位传感器 liquid level sensor
能感受液位高度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
8.3.10 空气质量(VOC)传感器 VOC sensor
能感受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质量,并能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
8.3.11 二氧化碳(CO2)传感器 CO2sensor
用于测量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体积分数,并能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
8.3.12 一氧化碳(CO)传感器 CO sensor
用于测量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气体气体体积分数,并能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
8.3.13 氧化锆氧量计 zirconia oxygen analyzer
一种利用氧化锆固体电介质作为检测元件来检测混合气体中的含氧量的测氧传感器。
8.3.14 恒温器 thermostat
根据温度变化而动作,并用以保持调节对象所需温度的一种自动控制装置。
8.3.15 恒湿器 humidistat
根据湿度变化动作,并用以保持调节对象所需湿度的一种自动控制装置。
8.3.16 变送器 transmitter
将敏感元件输出的信号转换成标准信号的装置。
8.3.17 调节器 controller;regulator
根据被控参数的给定值与测量值的偏差,按预定的控制方式控制执行器的动作,使被控参数保持在给定值要求的范围内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的调节仪表,也称控制器。
8.3.18 选择器 selector
一种根据需要可以接通若干电路中任何一个的装置,如选择继电器和选择开关等。
8.3.19 电-气转换器 electro-pneumatic convertor
将电动仪表的电标准信号转换成气动仪表的气压标准信号的装置。
8.3.20 气-电转换器 pneumo-electrical convertor
将气动仪表的气压标准信号转换成电动仪表的电标准信号的装置。
8.3.21 执行器 correcting unit
由执行机构和调节机构两部分组成的终端控制装置。
8.3.22 执行机构 actuator
将控制信号转换成相应动作的机构。
8.3.23 调节机构 correcting element
由执行机构驱动直接改变操作变量的机构。
8.3.24 定位器 positioner
使执行机构推杆位置与标准信号相一致的位置控制器。
8.3.25 调节阀 control valve
接受调节器及执行机构送来的控制信号,自动改变阀门开度达到调节流量目的的调节机构。
8.3.26 电动调节阀 motorized valve
由电动执行机构和调节阀组合成的执行器。
8.3.27 气动调节阀 pneumatic valve
由气动执行机构和调节阀组合成的执行器。
8.3.28 自力式调节阀 self-operated valve
无需外加动力源,只依靠被控流体的能量自行操作并保持被控变量恒定的阀。
8.3.29 电(气)动两通阀 motorized (pneumatic) 2-way valve
由电(气)动执行机构与两通阀组合成的执行器。
8.3.30 电(气)动三通阀 motorized (pneumatic) 3-way valve
由电(气)动执行机构与三通阀组合成的执行器。
8.3.31 电磁阀 solenoid valve
利用电磁铁作为动力元件,以电磁铁的吸、放对小口径阀门作通断两种状态控制的阀门。
8.3.32 限位开关 limit switch
当控制元件运动到设定限位时改变接点状态的开关。
8.3.33 继电器 relay
根据电路中条件的变化,使一组或几组触点自动接通或切断的控制器件。
8.3.34 控制屏 control panel
系统运行所需的控制仪表和显示器件等的组合体。
8.3.35 可编程序控制器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PLC)
可通过编程或软件配置改变控制对策的控制器。
8.3.36 显示装置 display device
显示计算机及其控制装置的输出信息的装置。
8.3.37 报警装置 alarm unit
具有可听和(或)可视输出,以表明设备或控制系统不正常或超出极限状态的装置。
8.3.38 红外温度计 infrared thermometer
红外温度计又名红外测温仪是通过对物体自身辐射的红外能量的测量,便能准确地测定它的表面温度的仪器。
8.3.39 干湿球温度计 wet and dry bulb thermometer
是一种测定气温、气湿的一种仪器。它由两支相同的普通温度计组成,一支用于测定气温,称干球温度计;另一支在球部用蒸馏水浸湿的纱布包住,纱布下端浸入蒸馏水中,称湿球温度计。
8.3.40 质量流量计 mass flowmeter
利用流体质量流量与Coriolis力的关系来测量质量流量的流量计。
8.3.41 热式流量计 thermal flowmeter
利用流体流量或流速与热源对于流体传热量的关系来测量质量流量的流量计。
8.3.42 热量表 calorimeter
用于计算热量的仪表。
8.3.43 红外线探测器 infrared ray prober
靠探测人体发射的红外线来进行工作的在红外线探测器中,热电元件检测人体的存在或移动,并把热电元件的输出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
8.3.44 温度开关 temperature switch
一种用双金属片作为感温元件的温度开关。
8.3.45 压力开关 pressure switch
由所施加压力的变化驱动的开关。
8.3.46 压差开关 pressure difference switch
一种能感测空气流量、空气压力或空气压差的微压差仪表,当压力达到一定值,开关就闭合或断开。
8.3.47 气流开关 air current switch
用于表述气体流量及气流的通断状态的开关。
8.3.48 水流开关 water flow switch
当水系统中达到一定流量后将水流转换为开关式电信号的传感器件。又称流量开关。
8.3.49 水位开关 water level switch
依据检测到的水位或液体变化,自动控制闭合或断开的开关。
8.3.50 模-数转换器 analog-digital converter
将模拟输入信号转换成数字输出信号的转换器。
8.3.51 数-模转换器 digital-analog converter
将表示数字输入信号的数字数据转换成模拟输出信号的转换器。
8.3.52 就地仪表 local instrument
一般安装在被测对象和被控对象附近的,置于控制室外的仪表。
8.3.53 自动化仪表 automation instrumentation
对被测变量和被控变量进行测量和控制的仪表装置和仪表系统的总称。仅用以对被控变量进行控制的仪表,亦称为控制仪表。
8.3.54 通风温湿度计 aspiration psychrometer;assmann aspiration psychrometer;sling psychrometer
利用机械通风方法形成一定速度的气流流经干球和湿球球体,以测量空气相对湿度的仪表,也称阿斯曼温湿度计。
8.3.55 漏光检测 air leak check with lighting
用强光源对风管的咬口、接缝、法兰及其他连接处进行透光检查,确定孔洞、缝隙等渗漏部位及数量的方法。

9 消声隔振与绝热防腐

9.1 一般术语

9.1.1 声源 sound source
任何一种发声的物体。
9.1.2 声压级 sound pressure level
声压与基准声压之比的常用对数乘以20,以分贝为单位。
9.1.3 声级 sound level
在可闻声频率范围内,按照特定频率计权而合成的声压级值。
9.1.4 A声级 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
用A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也称dB(A)、分贝A。
9.1.5 等效〔连续A〕声级 equivalent continuous 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
在声场中的某一位置上,将一段时间内间歇暴露的几个不同A声级,按能量平均方法得出一个A声级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该声级称为等效〔连续A〕声级。
9.1.6 声强级 sound intensity level
声强与基准声强之比的常用对数乘以10,以分贝为单位。
9.1.7 声功率级 sound power level
声功率与基准声功率之比的常用对数乘以10,以分贝为单位。
9.1.8 分贝 decibel (dB)
标度声压级、声强级和声功率级等各种级的单位,以符号dB表示。它是两个功率或类似功率的两个同类量比值的常用对数乘以10的无量纲值。一般在实用中常取其中一个量作为基准。
9.1.9 频程 frequency interval
把20~20000Hz可闻声频率变化范围划分成的若干个较小的段落。通常划分为10段频程或30段频程,也称频带。
9.1.10 倍频程 octave;octave band
指10段频程序列中每段上限与下限频率之比为2的频程。
9.1.11 1/3倍频程 one-third octave band;1/3 octave
将每个倍频程划分为三段,每段上限与下限频率之比为1.26的频程。
9.1.12 中心频率 center frequency
特指某一频程的中心频率。其值等于该频程上限与下限频率乘积的平方根。
9.1.13 噪声 noise
紊乱、断续或统计上随机的声振荡;妨碍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的声音;不需要的声音。
9.1.14 噪声评价NC曲线 noise criterion curve [s];NC-curve [s]
1957年由白瑞纳克提出的一组噪声标准曲线,作为室内噪声标准的基础数值,适用于稳定噪声。同一曲线上各倍频程的噪声可认为具有相同程度的干拢。
9.1.15 噪声评价PNC曲线 preferred noise criteria curve[s];PNC-curve[s]
修正NC曲线的优选噪声评价曲线。与NC曲线比较,125、250、500、1000Hz四个频程降低了1dB,其余频程降低了4~5dB。
9.1.16 噪声评价NR曲线 noise rating number
1961年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噪声评价曲线。也称噪声评价数。
9.1.17 环境噪声 ambient noise;environmental noise
某一环境下总的噪声,通常是由多个不同位置的声源产生的。
9.1.18 背景噪声 background noise
在发生、检查、测量或记录的系统中,与信号存在与否无关的一切声的干扰,也称本底噪声。
9.1.19 降噪系数 noise reduction coefficient
在250Hz, 500Hz, 1000Hz, 2000Hz,4个倍频程频率测得的吸声系数的平均值,算到小数点后两位,末位取0或5。
9.1.20 防腐 anti-corrosion
为防止设备、管道及附件被所输送介质或周围环境所腐蚀而采取的必要保护措施,通常以防腐涂料为主,也可采用防腐蚀材料制作。
9.1.21 绝热 thermal insulation
为减少设备、管道及其附件向周围环境换热,在其外表面采取增设绝热材料的措施,按照热流方向分为保温与保冷。

9 消声隔振与绝热防腐

9.1 一般术语

9.1.1 声源 sound source
任何一种发声的物体。
9.1.2 声压级 sound pressure level
声压与基准声压之比的常用对数乘以20,以分贝为单位。
9.1.3 声级 sound level
在可闻声频率范围内,按照特定频率计权而合成的声压级值。
9.1.4 A声级 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
用A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也称dB(A)、分贝A。
9.1.5 等效〔连续A〕声级 equivalent continuous 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
在声场中的某一位置上,将一段时间内间歇暴露的几个不同A声级,按能量平均方法得出一个A声级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该声级称为等效〔连续A〕声级。
9.1.6 声强级 sound intensity level
声强与基准声强之比的常用对数乘以10,以分贝为单位。
9.1.7 声功率级 sound power level
声功率与基准声功率之比的常用对数乘以10,以分贝为单位。
9.1.8 分贝 decibel (dB)
标度声压级、声强级和声功率级等各种级的单位,以符号dB表示。它是两个功率或类似功率的两个同类量比值的常用对数乘以10的无量纲值。一般在实用中常取其中一个量作为基准。
9.1.9 频程 frequency interval
把20~20000Hz可闻声频率变化范围划分成的若干个较小的段落。通常划分为10段频程或30段频程,也称频带。
9.1.10 倍频程 octave;octave band
指10段频程序列中每段上限与下限频率之比为2的频程。
9.1.11 1/3倍频程 one-third octave band;1/3 octave
将每个倍频程划分为三段,每段上限与下限频率之比为1.26的频程。
9.1.12 中心频率 center frequency
特指某一频程的中心频率。其值等于该频程上限与下限频率乘积的平方根。
9.1.13 噪声 noise
紊乱、断续或统计上随机的声振荡;妨碍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的声音;不需要的声音。
9.1.14 噪声评价NC曲线 noise criterion curve [s];NC-curve [s]
1957年由白瑞纳克提出的一组噪声标准曲线,作为室内噪声标准的基础数值,适用于稳定噪声。同一曲线上各倍频程的噪声可认为具有相同程度的干拢。
9.1.15 噪声评价PNC曲线 preferred noise criteria curve[s];PNC-curve[s]
修正NC曲线的优选噪声评价曲线。与NC曲线比较,125、250、500、1000Hz四个频程降低了1dB,其余频程降低了4~5dB。
9.1.16 噪声评价NR曲线 noise rating number
1961年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噪声评价曲线。也称噪声评价数。
9.1.17 环境噪声 ambient noise;environmental noise
某一环境下总的噪声,通常是由多个不同位置的声源产生的。
9.1.18 背景噪声 background noise
在发生、检查、测量或记录的系统中,与信号存在与否无关的一切声的干扰,也称本底噪声。
9.1.19 降噪系数 noise reduction coefficient
在250Hz, 500Hz, 1000Hz, 2000Hz,4个倍频程频率测得的吸声系数的平均值,算到小数点后两位,末位取0或5。
9.1.20 防腐 anti-corrosion
为防止设备、管道及附件被所输送介质或周围环境所腐蚀而采取的必要保护措施,通常以防腐涂料为主,也可采用防腐蚀材料制作。
9.1.21 绝热 thermal insulation
为减少设备、管道及其附件向周围环境换热,在其外表面采取增设绝热材料的措施,按照热流方向分为保温与保冷。

9.2 隔声与消声

9.2.1 噪声控制 noise control
将噪声控制在容许范围内,以获得适宜的声学环境的技术。
9.2.2 噪声控制标准 criteria for noise control
在不同情况下容许的最高噪声级的标准。
9.2.3 低频噪声 low-frequency noise
主要噪声成分的频率低于500Hz的噪声。
9.2.4 中频噪声 mid-frequency noise
主要噪声成分的频率为500~1000Hz的噪声。
9.2.5 高频噪声 high-frequency noise
主要噪声成分的频率高于1000Hz的噪声。
9.2.6 空气动力噪声 aerodynamic noise
高速气流、不稳定气流以及由于气流与物体相互作用产生的噪声。
9.2.7 气流再生噪声 regenerative noise
当气流以一定速度通过直风管、弯头、三通、变径管、阀门和风口等部件时,由于部件受气流的冲击或因气流发生偏斜和涡流,而产生气流再生噪声。
9.2.8 机组噪声 equipment noise
在额定工况时,机组设备按规定的方法测得的声压级值。
9.2.9 隔声 sound insulation
利用隔声材料和隔声结构阻挡声能传播、减少噪声传递的措施,使声能在传播途径中受到阻挡而不能直接通过,把声源产生的噪声限制在局部范围内,或在噪声的环境中隔离出相对安静的场所。
9.2.10 吸声 sound absorption
特指在房间内表面装贴吸声材料或在空间悬挂吸声体,以降低房间噪声的措施。
9.2.11 噪声自然衰减量 natural attenuation quantity of noise
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的噪声在传播过程中,由于气流同管壁的摩擦,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以及管道截面变化和构造不同,部分声能反射回声源处,从而使噪声有所衰减的量。
9.2.12 房间吸声量 room absorption
房间内表面和物体的总吸声量加上室内空气对在室内来回反射的声音的吸收。
9.2.13 消声 sound attenuation;noise reduction sound deadening
通过一定措施,对噪声加以控制,使其降低到容许范围内的技术。
9.2.14 消声量 sound deadening capacity
消声器两端声压级的差值。
9.2.15 消声器 muffler;sound absorber;deafener
利用声的吸收、反射、干涉等原理,降低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中气流噪声的装置。
9.2.16 阻性消声器 resistive muffler
利用吸声材料的吸声作用,使沿管道传播的噪声,在其中不断被吸收和逐渐衰减的消声装置。
9.2.17 抗性消声器 reactive muffler
内部不装任何吸声材料,仅依靠管道截面积的改变或旁接共振腔等,在声传播过程中引起声阻抗的改变,产生声能的反射与消耗,从而达到消声目的的消声装置。
9.2.18 阻抗复合式消声器 impedance muffler
一种既具有吸声材料,又有共振腔、扩张室、穿孔板等滤波元件的消声装置。
9.2.19 微穿孔板消声器 micropunch plate muffler
利用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制成的,具有阻抗复合式消声器的特点,有较宽消声频带的消声装置。
9.2.20 消声弯头 bend muffler
把吸声材料贴敷于通风弯头构件里制成的弯头式消声装置。
9.2.21 消声静压箱 pressure box muffler
把吸声材料贴敷于静压箱体里制成的箱体式消声装置。
9.2.22 吸声材料 sound absorption material;absorbent
由于其多孔性、薄膜作用或共振作用而对入射声能有吸收作用的材料。
9.2.23 吸声系数 sound absorption coefficient;acoustic absorptivity
分界面或材料吸收和透过的声能与入射总声能的比值。

9.3 隔振

9.3.1 振动 vibration
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沿直线或曲线并经过其平衡位置所作的往复运动。
9.3.2 共振 resonance
系统在受迫振动时,激励的任何频率与振动体固有频率相符合时,振幅急剧增大,从而产生更大振动的现象。
9.3.3 振幅 amplitude
表示物体振动时振动位移幅度的量。
9.3.4 固有频率 natural frequency
系统自由振动时的频率。
9.3.5 扰动频率 disturbance frequency
受迫振动中,来自外加的激励频率。
9.3.6 共振频率 resonant frequency
振动体发生共振时的固有频率,是材料的基本属性。
9.3.7 传递率 transmissibility
振动系统在稳态受迫振动中,响应幅值与激励幅值的无量纲比值。
9.3.8 隔振 vibration isolation
利用弹性支撑使受迫振动系统降低对外加激励的响应能力,也称减振。
9.3.9 隔振器 vibration isolator;isolator
使系统与稳态激励隔离的弹性支撑,也称减振器。
9.3.10 隔振效率 vibration isolation efficiency
振动通过隔振元件而衰减的百分数或百分比。
9.3.11 弹簧隔振器 spring shock absorber
利用金属材料的弹性和弹簧结构的特点制成的隔振器。
9.3.12 橡胶隔振器 rubber shock absorber
利用橡胶富有弹性、成型简单等特点而制成的隔振器。
9.3.13 空气弹簧隔振器 air cushion shock absorber
由金属盖板及充气橡胶囊组成的隔振器。
9.3.14 静态压缩量 static deflection
振动体置于隔振器上,静态时,隔振器原始自然高度的变化量。
9.3.15 极限压缩量 limit deflection
隔振器受重压时,其自然高度所能改变的最大量。
9.3.16 浮筑双隔振台座 floating double vibration isolation platform
在有噪声要求严格的楼层设置噪声和振动较大的设备时,在地面上增加一承重台座,台座和地面间设一层弹性垫层,起到隔声隔振作用。

9.4 绝热与防腐

9.4.1 防腐通风机 corrosive resistant fan
对于输送的腐蚀性气体具有良好防腐性能的通风机,该风机就称为该通风系统的防腐通风机。防腐通风机可以通过零部件防腐处理(主要是刷防腐涂料),或者采用不锈钢,硬聚氯乙烯塑料或玻璃钢等具有防腐性能的材料制作。
9.4.2 管道防腐 pipe anticorrosion protection
阻止或减弱管道受内外介质腐蚀而采取的措施。
9.4.3 保冷 cold insulation
为减少周围环境中的热量传入低温设备和管道内部,或防止外壁表面凝露,在其外表面采取的包覆绝热措施。
9.4.4 保温 thermal insulation
为减少设备或管道与周围环境热交换而采取的绝热措施。
9.4.5 保温材料 thermal insulation material
用于减少结构物和环境热交换的一种功能材料,导热系数较小。又称绝热材料。
9.4.6 保温层 insulating layer
由保温材料、隔汽层和防潮层等共同构成的保温结构,也称绝热层。
9.4.7 保温层经济厚度 thermal thickness of insulation layer
保温结构投资的年分摊费用与年散热损失费用之和为最小值时的保温层计算厚度。
9.4.8 隔汽层 water vapour barrier;water vapour retarder
用于阻止水蒸汽迁移的材料或体系。
9.4.9 湿阻因子 moisture resistance factor
空气中水蒸气扩散系数除以多孔材料的透湿系数。
9.4.10 外保护层 insulation jacket
为防止绝热层和防潮层壁外界损坏所设置的外护结构。
9.4.11 防潮层 vapor barrier
为防止水蒸气迁移的结构层。
9.4.12 冷桥 cold bridge
埋在保冷层中,导热系数相对较大,以至于引起冷量大量流失的部件。

附录 英汉对照索引

A

abatement抑制(52)
absolute humidity绝对湿度(2)
absolute humidity ratio exchange effectiveness热回收潜热效率(湿交换效率)(44)
absolute roughness绝对粗糙度(18)
absorbate吸收质(32)
absorbent吸收剂(32)
absorbent吸收剂(60)
absorbent吸声材料(81)
absorber吸收器(62)
absorptance for solar radiation太阳辐射热吸收系数(39)
absorption energy recovery equipment溶液吸收式热回收装置(50)
absorption equipment吸收装置(32)
absorption of gas and vapo[u]r气体吸收(31)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吸收式制冷(59)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working pair吸收式制冷工质对(60)
absorptiong heating cycle吸收式制热循环(61)
absorption-type refrigerating machine吸收式制冷机(62)
access door检查门(34)
accumulative cooling load of design day设计日空调累计冷负荷(40)
accumulative heating load of design day设计日空调累计热负荷(40)
accuracy精度(73)
acoustic absorptivity吸声系数(81)
actual density真密度(29)
actuator执行机构(76)
adaptive control system自适应控制系统(74)
additional factor for exterior door外门附加率(13)
additional factor for intermittent heating间歇附加率(13)
additional factor for room height高度附加率(13)
additional factor for wind force风力附加率(13)
additional heat loss附加耗热量(12)
adiabatic humidification绝热加湿(43)
adjustable air opening可调节风口 (35)
adjustable ratio of regulator调节阀可调比(71)
adsorbate吸附质(32)
adsorbent吸附剂(32)
adsorber吸附装置(32)
adsorption equipment吸附装置(32)
adsorption of gas and vapo[u]r气体吸附(31)
adsorption refrigeration吸附式制冷(59)
aerodynamic diameter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6)
aerodynamic diameter粒径单位;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53)
aerodynamic noise空气动力噪声(80)
aerosol气溶胶(29)
air age (age of air)空气年龄(26)
air balance风量平衡(25)
air change effectiveness空气交换效率(25)
air change rate换气次数(46)
air changes换气次数(24)
air cleanliness class空气洁净度等级(33)
air collector集气罐(22)
air conditioning空气调节(38)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空气调节设备(47)
air conditioning machine room空调机房(38)
air conditioning system空调系统(40)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oling load空调系统冷负荷(40)
air conditioning unit for clean operating room洁净手术室用空气调节机组(57)
air contaminant空气污染物(52)
air cooler空气冷却器(49)
air current switch气流开关(77)
air curtain空气幕(21)
air cushion shock absorber空气弹簧隔振器(82)
air diffusion performance index空气分布特性指标(8)
air distribution气流组织(45)
air distributor空气分布器(34)
air face velocity迎面风速(44)
air filter空气过滤器(54)
air handling equipment空气调节设备(47)
air handling unit room空调机房(38)
air heater空气加热器(21)
air humidity空气湿度(2)
air inlet风口(34)
air inlet送风口(46)
air intake进风口(28)
air leak check with lighting漏光检测(78)
air leakage rate漏风量(25)
air lock气闸室(56)
air opening风口(34)
air pattern气流流型(52)
air pollutant空气污染物(52)
air preheater空气预热器 (49)
air preheater空气预热器 (65)
air purification空气净化(7)
air return method回风方式(46)
air return mode回风方式(46)
air return through corridor走廊回风(46)
air shower booth空气吹淋室(56)
air space空气间层(11)
air supply (suction) opening with slide plate插板式送(吸)风口(34)
air supply fixtures送风口(46)
air supply method送风方式(45)
air supply mode送风方式(45)
air supply volume per unit area单位面积送风量(46)
air system leakage ratio漏风率(25)
air system permissible leakage rate系统风管允许漏风量(25)
air temperature空气温度(2)
air through tunnel地道风(27)
air to air energy recovery空气-空气能量回收(44)
air to air energy recovery equipment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49)
air vent放气阀(22)
airborne particle悬浮粒子(53)
airborne particles大气尘(29)
airborne viable particles浮游菌(53)
air-douche unit with water atomization喷雾风扇(36)
air-purification coating空气净化功能涂覆材料(54)
air-source heat pump空气源热泵(67)
airspace空气间层(11)
air-to-air total heat ex-changer全热热回收装置(器)(48)
air-water system空气—水系统(41)
ait-to-cloth ratlo气布比(31)
alarm signal报警信号(71)
alarm unit报警装置(77)
all-air system全空气系统(40)
all-water system全水系统(41)
ambient air环境空气(52)
ambient noise环境噪声(79)
amokeproof damper防烟阀(34)
amplification factor of controlled plant调节对象放大系数(69)
amplitude振幅(81)
analog input (AI)模拟量输入(72)
analog output(AO)模拟量输出(72)
analog-digital converter模一数转换器(77)
analogue signal模拟信号(72)
angle of repose安息角(29)
angle of rest安息角(29)
angle of slide滑动角(29)
angle scale热湿比(43)
angle valve角阀(22)
annual coldest month历年最冷月(2)
annual heat consumption累计耗热量(13)
annual heat consumption on air-conditioning空调年耗热量(14)
annual heat consumption on hot-water supply热水供应年耗热量(14)
annual heat consumption on process heating生产工艺年耗热量(14)
annual heat consumption on space-heating供暖年耗热量(13)
annual hottest month历年最热月(2)
annual mean concentration年平均浓度(6)
annual performance factor( APF)全年性能系数(58)
annual(value)历年值(2)
anti-corrosion防腐(80)
anticor-rosive缓蚀剂(60)
antifreeze agent防冻剂(60)
antifreezer防冻剂(60)
anti-microbe filter抗菌过滤器(55)
apparatus dew point机器露点(44)
apparent density堆积密度(29)
aqua-ammonia ab-sorption-type refrigerating machine氨—水吸收式制冷机(62)
as-built空态(53)
aspiration psychrometer通风温湿度计(78)
assembly cleanroom装配式洁净室(55)
assmann aspiration psychrometer通风温湿度计(78)
atmospheric diffusion大气扩散法(32)
atmospheric dust大气尘(29)
atmospheric lifetime大气寿命(61)
atmospheric pollution; air pollution大气污染(52)
atmospheric pressure大气压力(3)
atmospheric pressure boiler常压锅炉(65)
atmospheric stability大气稳定度(32)
atmospheric transparency大气透明度(6)
atmospheric turbulence大气湍流(32)
at-rest静态(53)
attenuation ratio衰减比(71)
automatic control自动控制(69)
automatic roll filter自动卷绕式过滤器(37)
automatic vent自动排气阀(22)
automatical softener全自动软水器(66)
automation instrumentation自动化仪表(77)
auxiliary air hood补风型排风柜(57)
available pressure资用压头(19)
average age of air空气的平均年龄(26)
average daily sol-air temperature日平均综合温度(39)
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A声级(79)
axial fan轴流式通风机(36)
azeotropic mixture refrigerant共沸溶液制冷剂(59)

B

back pressure of steam trap凝结水背压(10)
back pressure return of steam trap凝结水余压回水(11)
back-flow preventer防回流装置(34)
background noise背景噪声(80)
baffle plate挡风板 (27)
bag filter袋式除尘器(36)
baghouse袋式除尘器(36)
bag-type air filter袋式空气过滤器(55)
balancing valve平衡阀(23)
basic heat loss基本耗热量(12)
bend muffler消声弯头(81)
biohazard safety room生物危害安全室(55)
biological cleanroom生物洁净室(55)
biological contaminants生物污染物(31)
black globe temperature黑球温度(2)
blow off pipe排污管(17)
blowdown排污管(17)
boiler锅炉(64)
boiler house锅炉房(66)
boiler plant锅炉房(66)
boiler room锅炉房(66)
boiler thermal efficiency锅炉热效率(66)
booster加压泵(21)
booster pump中继泵(23)
booster pump station中继泵站(23)
branch支管(16)
branch pipe支管(16)
breathing zone呼吸区(38)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楼宇自动化系统(72)
building envelope围护结构(11)
building flow zones建筑气流区(26)
building heating entry热力入口(11)
bulk density堆积密度(29)
bushing补心(17)
butterfly damper风管蝶阀(33)
by-pass damper〔空气加热器〕旁通阀(28)
by-pass pipe旁通管(16)
bypass VAV terminal旁通型变风量末端装置(50)

C

calorimeter热量表(77)
canopy hood伞形罩(28)
capture velocity控制风速(28)
capturing hood外部吸气罩(28)
carbon air filter活性炭空气过滤器(55)
cascade control system串级调节系统(74)
cascade impactor串级冲击式采样器(7)
cast iron radiator铸铁散热器(21)
catalytic combustion催化燃烧法(32)
cata-lytic oxidation催化燃烧法(32)
ceiling module with air curtain气幕式洁净罩(56)
ceiling panel heating顶棚辐射采暖(9)
center frequency中心频率(79)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system集中式空调系统(40)
central heating集中采暖(9)
central ventilation system新风系统(41)
centralized air supply for air-heating集中送风采暖(9)
centralized control集中控制(73)
centrifugal fan离心式通风机(36)
characteristic curve特性曲线(72)
charged-media electric air filter电感应式空气过滤器(55)
check damper〔通风〕止回阀(34)
check valve止回阀(22)
chilled beam冷梁(50)
chilled water冷水(58)
chilled water pump冷水泵(63)
chiller冷水机组(59)
chimney〔排气〕烟囱(32)
circuit环路(17)
circuit header环路集管(67)
circular coil ice storage device圆形盘管蓄冰装置(63)
circulating pump循环水泵(21)
circulation pipe循环管(16)
clean bench洁净工作台(55)
clean booth移动式洁净小室(55)
clean oven洁净烘箱(56)
clean shelf洁净保管室(56)
clean working area洁净工作区(52)
clean working garment洁净工作服(52)
clean zone洁净区(52)
cleaning hole清扫孔(34)
cleaning vacuum plant真空吸尘装置(37)
cleanliness洁净度(52)
cleanliness class洁净度级别(52)
cleanliness vecoverly characteristic自净时间 (53)
cleanout opening清扫孔(34)
cleanroom洁净室(55)
clogging capacity容尘量 (31)
close nipple长丝(17)
closed booth大容积密闭罩(28)
closed full flow return of steam trap凝结水闭式满管回水(11)
closed loop control闭环控制(69)
closed return of steam trap凝结水闭式回水(11)
closed tank闭式水箱(20)
closed-loop surface water system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67)
CO sensor一氧化碳(CO)传感器(75)
CO2 sensor二氧化碳(CO2)传感器(75)
coefficient of accumulation of heat蓄热系数(12)
coefficient of atmospheric transparency大气透明度(6)
coefficient of contact接触系数 (44)
coefficient of effective heat emission散热量有效系数(26)
coefficient of heat transfer传热系数(12)
coefficient of local resistance局部阻力系数(18)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COP)性能系数(58)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of air-conditioning system空调系统能效比(42)
coefficient of thermal storage蓄热系数(12)
coefficient of vapo[u]r permeability蒸汽渗透系数(12)
coefficient of vapo[u]r permeation蒸汽渗透系数(12)
coil盘管(49)
cold air distribution system低温送风空调系统(42)
cold bridge冷桥(83)
cold insulation保冷(82)
cold source冷源(58)
collection efficiency除尘效率(30)
colony forming unit沉降菌(53)
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冷热电联产(66)
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power(CCHP)冷热电三联供(64)
combined heating and power热电联产(66)
combustion of gas and vapo[u]r气体燃烧法(31)
comfort air conditioning舒适性空调(38)
common riser共用立管(15)
common section共同段(18)
communication interface通信接口(73)
communication protocol通信协议(72)
compensator补偿器(22)
completely freezing ice cool storage system完全冻结式冰蓄冷系统 (61)
composite evaporative cooling复合式蒸发冷却(44)
comprehensive control system综合控制系统(72)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ng machine压缩式制冷机 (62)
compression-type water chiller压缩式冷水机组 (62)
compressoin-type heating cycle压缩式制热循环(61)
compressoin-type refrigeration cycle压缩式制冷循环(60)
concentrated heating集中采暖(9)
concentrating collector聚光型集热器(67)
concentration of harmful substance有害物质浓度(25)
condensate drain pan凝结水盘(49)
condensate pipe凝结水管(16)
condensate pump凝结水泵(21)
condensate tank凝结水箱(20)
condensation冷凝(60)
condensation of vapo[u]r气体冷凝法(32)
condenser冷凝器(62)
condensing boiler冷凝锅炉(65)
condensing pressure冷凝压力(58)
condensing temperature冷凝温度(58)
conditioned space空调房间(38)
conditioned zone空调区 (38)
confidence置信度(73)
configuration software组态软件(72)
conical cowl锥形风帽(33)
constant air volume terminal定风量装置(50)
constant flow systems定流量水系统 (42)
constant flow water chiller定流量冷水机组(63)
constant humidity system恒湿系统(41)
constant speed chiller定速冷水机组(63)
constan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ystem恒温恒湿系统(41)
constant temperature system恒温系统(41)
constant value control定值调节(73)
constant volum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定风量空调系统(40)
constant volume water systems定流量水系统 (42)
containment area隔离区(33)
content of free formaldehyde游离甲醛含量(7)
content of released formaldehyde游离甲醛释放量(7)
continuous control连续控制(74)
continuous dust dislodging连续除灰(31)
continuous dust removal连续除灰(31)
continuous heating连续采暖(9)
continuous regulation连续调节(73)
contour zone稳定气流区(26)
control accuracy控制精度(73)
control device控制装置(69)
control level排风柜控制浓度(31)
control panel控制屏(76)
control valve调节阀(76)
control velocity控制风速(28)
controlled plant调节对象(69)
controlled variable被控参数(69)
controller调节器(76)
convection heating对流采暖(9)
convector对流散热器(21)
cooker hood厨房排油烟罩(28)
cooling冷却(43)
cooling air curtain冷风幕(49)
cooling coil冷盘管(49)
cooling coil section冷却段(48)
cooling load from heat conduction through envelope传热冷负荷(39)
cooling load from outdoor air新风冷负荷(39)
cooling load from ventilation新风冷负荷(39)
cooling load temperature冷负荷温度(40)
cooling tower冷却塔(62)
cooling water冷却水 (59)
cooling water pump冷却水泵(63)
cooling water system冷却水系统(61)
corner pieces角件(35)
correcting element调节机构(76)
correcting unit执行器(76)
correction factor for orientation朝向修正率(13)
corrosion inhibitor缓蚀剂(60)
corrosive resistant fan防腐通风机(82)
coupling管接头(17)
cowl伞形风帽(33)
criteria for noise control噪声控制标准(80)
cross四通(17)
cross-flow fan贯流式通风机(36)
cut diameter分割粒径(30)
cut off截止点(7)
cycle flow type clean bench全循环式洁净工作台(56)
cyclone旋风除尘器(36)
cyclone dust separator旋风除尘器(36)
cylindrical ventilator筒形风帽(33)

D

daily average concentration日平均浓度(6)
daily range日较差(3)
daily-use oil tank日用油箱(66)
damping factor衰减倍数(12)
data scaning巡回检测(71)
days of heating period采暖期天数(5)
dead band呆滞区(73)
deafener消声器(81)
decentralized heating分散供热(11)
decibel (dB)分贝(79)
degree days度日数(5)
degree of hydraulic misadjustment水力失调度(19)
degree of subcooling过冷度(60)
degree of superheat过热度(60)
dehumidification减湿(43)
dehumidifying cooling减湿冷却(43)
density of dust particle真密度(29)
derivative element(D-element)微分元件(D-元件) (72)
derivative time微分时间(70)
design conditions计算参数(2)
design day设计日(40)
desorption解吸(32)
detecting element检测元件(75)
detention period延迟时间(12)
deviation偏差(69)
dew-point temperature露点温度(2)
differential pressure transducer差压传感器(75)
diffuser散流器(34)
diffuser air supply散流器送风(45)
digital input (DI)数字量输入(72)
digital output (DO)数字量输出(72)
digital signal数字信号(72)
digital-analog converter数一模转换器(77)
direct air conditioning system直流式空调系统(41)
direct atmospheric hot water unit直接式常压热水机组(63)
direct closed-loop groundwater system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67)
direct combustion直接燃烧 (32)
direct digital control (DDC) system直接数字控制系统(74)
direct evaporative cooling直接蒸发冷却(44)
direct return system异程式采暖系统(14)
direct solar radiation太阳直射辐射(5)
direct-contact heat exchanger汽—水混合式换热器(20)
direct-expansion cool storage system直接膨胀式蓄冷系统(61)
direct-fired直燃(64)
direct-fired engine直燃机(64)
direct-fired lithium-bromide absorption-type refrigerating machine直燃式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62)
directional flow type clean bench直流式洁净工作台(56)
disc type diffuser盘式散流器(35)
discharge pressure排气压力(58)
discharge temperature排气温度(58)
dispersion大气扩散法(32)
displacement ventilation置换通风(25)
displacement ventilation (DV)置换通风(47)
display device显示装置(77)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DCS)集散式控制系统(74)
distributive and collective unit of hot water热水分、集配器(17)
district heat supply区域供热(11)
district heating区域供热(11)
disturbance frequency扰动频率(81)
dominant wind direction最多风向(4)
double-effect双效(64)
double-effect lithium-bromide absorption-type refrigerating machine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62)
down draft倒灌(27)
downfeed system上分式系统(15)
downstream spray pattern顺喷(43)
draft吹风感(8)
drain pipe泄水管(16)
drainage pipe排污管(17)
drier干燥器(64)
droplet液滴(29)
dry air干空气(42)
dry condensate return pipe干式凝结水管(16)
dry cooling condition干工况(43)
dry dust separator干式除尘器(36)
dry steam humidifier干蒸汽加湿器(48)
dry type air filter干式空气过滤器(54)
dry-bulb temperature干球温度(2)
dual duct air conditioning system双风道空调系统/双风道(41)
dual duct system双风道空调系统/双风道(41)
dual-fans air conditioning unit双风机空气调节机组(50)
duct accessory风管部件(35)
duct fittings风管配件(35)
dust粉尘(29)
dust capacity容尘量 (31)
dust collector除尘器(36)
dust concentration含尘浓度(30)
dust control除尘(54)
dust removal除尘(54)
dust removing system除尘系统(30)
dust scparator除尘器(36)
dust separation除尘(54)
dust source尘源(30)
dust-holding capacity容尘量 (31)
dynamic balancing valve动态平衡阀(23)
dynamic deviation动态偏差(70)

E

economic resistance of heat transfer经济传热阻(12)
economic velocity经济流速(19)
effective coefficient of local resistance折算局部阻力系数(18)
effective draft temperature有效通风温度(47)
effective length折算长度(18)
effective stack height烟囱有效高度(33)
effective temperature有效温度(ET)(8)
effective temperature有效温度(8)
effective temperature difference送风温差(46)
ejector喷射器(63)
ejector cooling tower引射冷却塔(63)
elbow弯头(17)
electric air cleaner静电式空气净化装置(55)
electric heater电加热器(48)
electric heater section电加热段(47)
electric normal pressure boiler电热式常压热水锅炉(65)
electric panel heating电热辐射采暖(10)
electric precipitator电除尘器(36)
electric pressure boiler电热式承压热水锅炉(65)
electric resistance humidifier电阻式加湿器(48)
electric steam boiler电热式锅炉(64)
electric steam boiler电热式蒸汽锅炉(65)
electrode humidifier电极式加湿器(48)
electronic expansion valve电子膨胀阀(64)
electro-pneumatic convertor电—气转换器(76)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电除尘器(36)
eletric radiant heating电热辐射采暖(10)
eliminator挡水板(49)
elutriation水平淘洗法(54)
emergency ventilat on system事故通风系统(27)
emergency ventilation事故通风(24)
emission concentration排放浓度(33)
enclosed hood密闭罩(28)
energy storage air-conditioning system蓄能空调系统(42)
enthalpy control system〔新风〕焓值控制系统(73)
enthalpy entropy chart焓熵图(59)
enthalpy exchange effectiveness热回收全热效率(焓交换效率)(44)
entirely ventilation全面通风(24)
environmental noise环境噪声(79)
environmental test chamber环境测试舱(7)
equal percentage flow characteristic等百分比流量特性(71)
equip proportional hydraulic misadjustment等比水力失调(19)
equip proportional thermal misadjustment等比热力失调(20)
equipment noise机组噪声(26)
equipment noise机组噪声(80)
equivalent cofficient of local resistance当量局部阻力系数(18)
equivalent continuous 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等效〔连续A〕声级(79)
equivalent length当量长度(18)
eutectic salt cool storage共晶盐蓄冷(61)
evacuated tubec collector真空管集热器(67)
evaporating pressure蒸发压力(58)
evaporating temperature蒸发温度(58)
evaporation rate of heating surface受热面蒸发率(65)
evaporative cooling air handling unit蒸发冷却空调机组(51)
evaporative cooling air-conditioning system蒸发冷却空调系统(42)
evaporative cooling water chiller蒸发冷却冷水机组(63)
evaporator蒸发器(62)
excess heat余热(25)
excess pressure余压(26)
excessive heat余热(25)
exhaust air rate排风量(24)
exhaust fan排风机(27)
exhaust fan room通风机房(27)
exhaust hood局部排风罩(28)
exhaust inlet吸风口(34)
exhaust opening吸风口(34)
exhaust opening排风口(46)
exhaust opening or inlet风口(34)
exhaust outlet排风口(34)
exhaust type clean bench排风式洁净工作台(56)
exhaust vertical pipe〔排气〕烟囱(32)
exhausted enclosure密闭罩(28)
exit排风口(34)
expand-type air filter楔形空气过滤器(54)
expansion pipe膨胀管(16)
expansion steam trap恒温式疏水器(23)
expansion tank膨胀水箱(20)
explosion proof fan防爆通风机(37)
external exposure index外照射指数(7)
extraction fan换气扇(37)
extractor卫生间通风器(37)
extreme maximum temperature极端最高温度(3)
extreme maximum temperature极端最低温度(3)
extreme moisture content极端含湿量(辐射供冷保证不结露)(6)

F

fabric collector袋式除尘器(36)
face velocity罩口风速(28)
fan通风机(36)
fan section风机段(48)
fan-coil aircon-ditioning system风机盘管空气调节系统(41)
fancoil system风机盘管空气调节系统(41)
fan-coil unit风机盘管机组(48)
feedback反馈(69)
feed-forward control前馈控制(73)
feeding branch to radiator散热器供热支管(16)
fibrous dust纤维性粉尘(29)
fieldbus control system(F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74)
fill the wind cooling tower补风冷却塔(63)
filter过滤器(64)
filter efficiency过滤效率(31)
filter media滤料(31)
filter section过滤段(47)
filtration velocity media velocity过滤速度(31)
final resistance of filter过滤器终阻力(30)
fire damper防火阀(34)
fire damper in smoke-venting system排烟防火阀(35)
fire-resisting damper防火阀(34)
fittings and accessories in heating pipeline供热管路附件(15)
fixed air opening固定风口(35)
fixed set-point control定值调节(73)
fixed support固定支架(17)
fixed time temperature (humidity)定时温(湿)度(3)
flame combustion热力燃烧法(32)
flash gas闪发气体(60)
flash steam二次蒸汽(10)
flat platec collector平板型集热器(66)
flexible duct软管(33)
flexible joint柔性接头(33)
float type steam trap浮球式疏水器(22)
float valve浮球阀(22)
floating control无定位调节(70)
floating double vibration isolation platform浮筑双隔振台座(82)
floor panel heating地板辐射采暖(10)
flow capacity of control valve调节阀流通能力(71)
flow characteristic of control valve调节阀流量特性(70)
flow ratio control(流量)比值控制(75)
flow transducer流量传感器(75)
fluoride氟化物(53)
foam dust separator泡沫除尘器(37)
foil-insulant composite duct复合材料风管(35)
folded media-type filter折褶式空气过滤器(55)
folded media-type filter with separator有隔板过滤器(55)
follow-up control system随动系统(74)
forced ventilation机械通风(24)
forward flow zone射流区(45)
foul gas不凝性气体(60)
four-pipe water system四管制水系统(41)
fractional separation efficiency分级除尘效率(30)
free cooling免费供冷(59)
free jet自由射流(45)
frequency control变频调速控制(74)
frequency interval频程(79)
frequency of wind direction风向频率(4)
fresh air handling unit新风机组(47)
fresh air rate新风量(7)
fricional resistance摩擦阻力(18)
friction factor摩擦系数(18)
friction loss摩擦阻力(18)
full cool storage全负荷蓄冷(61)
full heat storage全负荷蓄热(61)
fume烟〔雾〕(29)
fume hood排风柜(28)
fumes烟气 (29)
fumes烟气(64)
fuzzy control模糊控制(74)

G

garment stocker洁净衣柜(56)
gas gas heater烟气换热器(64)
gas heat recovery facility烟气热回收器(65)
gas purger不凝性气体分离器(62)
gas-fired boiler燃气锅炉(65)
gas-fired infrared heating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10)
gate valve闸阀(22)
general air change全面通风(24)
general exhaust ventilation (GEV)全面排风(24)
general ventilation全面通风(24)
generator发生器 (62)
global radiation总辐射(6)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全球增温潜能值(60)
globe type outlet球形风口(35)
grade control分级控制(74)
grade efficiency分级除尘效率(30)
granular bed filter颗粒层除尘器(36)
granulometric distribution粒径分布(29)
gravel bed filter颗粒层除尘器(36)
gravity separator沉降室(36)
grille格栅风口(35)
gross collector area集热器总面积(67)
ground heat exchanger地埋管换热器(67)
ground-level concentration落地浓度(33)
ground-source heat pump system地源热泵系统(67)
guide vane导流板(33)

H

hand pump手摇泵(21)
harmful gas and vapo[u]r有害气体(31)
harmful substance有害物质(25)
header分水器(22)
header集水器(22)
heat (thermal) insulation隔热(27)
heat (thermal) lag延迟时间(12)
heat and moisture transfer热湿交换(43)
heat balance热平衡(25)
heat conduction coefficient导热系数(12)
heat conductivity导热系数(12)
heat consumption on ventilation during heating period通风采暖期耗热量(13)
heat cost allocator热分配表(23)
heat distributing network热网(11)
heat emitter散热器(21)
heat exchanger换热器(20)
heat flow rate热流量(11)
heat gain from appliance and equipment设备散热量(39)
heat gain from lighting照明散热量(39)
heat gain from occupant人体散热量 (39)
heat insulating window保温窗(28)
heat loss耗热量(12)
heat loss by infiltration冷风渗透耗热量(13)
heat measuring device热量计量装置(23)
heat meter热量表(23)
heat pipe热管(49)
heat pipe recovery equipment热管式热回收装置(50)
heat pump热泵(59)
heat pump air conditioner热泵式空气调节器(47)
heat release散热量(26)
heat resistance热阻(12)
heat source热源(58)
heat source well热源井(68)
heat storage蓄热(39)
heat storage蓄热(61)
heat storage capacity蓄热特性(39)
heat stress index热应力指标(HIS)(8)
heat supply供热(11)
heat supply network热网(11)
heat supply with heat metering供热量计量(11)
heat transfer传热(11)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of heating network供热管网输送效率(15)
heat transmission传热(11)
heat wheel转轮式热回收装置(器)(48)
heating采暖(9)
heating加热(43)
heating coil热盘管 (49)
heating coil section加热段(47)
heating load热负荷(13)
heating load between neighborhood户间传热负荷(14)
heating load diagram热负荷图(14)
heating load duration graph热负荷延续时间图(14)
heating load index for load estimation热指标(13)
heating medium热媒(10)
heating medium parameter热媒参数(10)
heating network供热管网(15)
heating pipe line采暖管道(16)
heating pipeline供热管线(15)
heating station热力站(11)
heating system采暖系统(14)
heating system within apartment and house住宅户内系统(15)
HEPA (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高效空气过滤器(54)
HEPA filter unit高效过滤器送风口(高效送风口)(56)
hierarchical control分级控制(74)
high efficiency filter高中效空气过滤器(54)
high temperature water heating高温热水采暖(9)
high-frequency noise高频噪声(80)
high-pressure hot water heating低温热水采暖(11)
high-pressure steam heating高压蒸汽采暖(9)
hood局部排风罩(28)
horizontal thermal misadjustment of consumer heating system热用户水平热力失调(20)
horizontal unidirectional airflow水平单向流(52)
horizontal water-film cyclone卧式旋风水膜除尘器(37)
horizontal diesel fire/smoke tube boiler卧式内燃烟管锅炉(65)
horizontal smoke conduit boiler卧式烟水管锅炉(65)
hot air heating热风采暖(9)
hot air heating system热风采暖系统(14)
hot shop热车间(27)
hot water热水(64)
hot water boiler热水锅炉(64)
hot water heating热水采暖(9)
hot water heating system热水采暖系统(14)
hot water pipe热水管(16)
hot water pump热水泵 (63)
hot workshop热车间(27)
hot-water circulating pump热水循环泵(66)
hot-water heating load热水供应热负荷(13)
hourly average concentration小时平均浓度(7)
hourly cooling load逐时冷负荷 (40)
hourly sol-air temperature逐时综合温度(39)
hourly variation graph of hot-water consumption in one day热水供应日耗水量图(14)
humidification加湿(43)
humidifier加湿器(48)
humidifier section加湿段(47)
humidistat恒湿器(75)
humidity ratio含湿量(43)
humidity transducer湿度传感器(75)
hybrid ventilation复合通风(多元通风)(25)
hydraulic balance水力平衡(19)
hydraulic balance level水力平衡度(19)
hydraulic calculation水力计算(17)
hydraulic disorder水力失调(18)
hydraulic dust removal水力除尘(30)
hydraulic resistance balance阻力平衡(18)
hydraulic stability水力稳定性(19)
hydraulicity水硬性(30)
hydrophobic dust亲水性粉尘(29)
hydrophobic dust疏水性粉尘(29)

I

ice cool storage冰蓄冷(61)
impact dust collector冲激式除尘器(37)
impedance muffler阻抗复合式消声器(81)
impinger冲击式采样器(7)
index circuit最不利环路(18)
index of thermal inertia (value D)热惰性指标(D值)(12)
indirect atmospheric hot water unit间接式常压热水机组(63)
indirect closed-loop groundwater system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67)
indirect evaporative cooling间接蒸发冷却(44)
indirect heat exchanger表面式换热器(20)
indirect steam humidifiers间接蒸汽加湿器(50)
indoor air quality室内空气品质(6)
indoor air quality parameter室内空气质量参数(6)
indoor and outdoor design conditions室内外计算参数(2)
indoor environment室内环境(6)
induced VAV terminal诱导型变风量末端装置(50)
induction airconditioning system诱导式空气调节系统 (41)
induction unit诱导器(48)
inductive ventilation诱导通风(24)
industrial air conditioning工艺性空调 (38)
inertial dust separator惯性除尘器(36)
infiltration heat loss冷风渗透耗热量(13)
infrared humidifier红外线加湿器(48)
infrared radiant heater红外线辐射器(21)
infrared ray prober红外线探测器(77)
infrared thermometer红外温度计(77)
inhalation of air particles可吸入颗粒物(31)
inhaleble particles可吸入颗粒物(6)
inhaled particle matter可吸入颗粒物(31)
inherent regulation of controlled plant调节对象自平衡(69)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dust初始浓度(30)
initial resistance of filter过滤器初阻力(30)
injection well回灌井(68)
input variable输入量(70)
insulating layer保温层(82)
insulation jacket外保护层(83)
integral element(I-element)积分元件(I—元件)(71)
integral enclosure整体密闭罩(28)
integral time积分时间(70)
integrated part load value(IPLV)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59)
interconnecting pipe in heating net-work供热管网连通管线(16)
interference干扰(71)
interior zone内区(38)
interlock protection联锁保护(73)
intermittent dust removal定期除灰(31)
intermittent heating间歇采暖(9)
internal exposure index内照射指数(7)
inverted bucket type steam trap倒吊桶式疏水器(22)
irradiance辐射照度(3)
isoenthalpy等焓线(43)
isohume等湿线(43)
isokinetic asampling等速采样(7)
isolater隔离室(56)
isolator隔振器(82)
isotherm等温线(43)
isothermal humidification等温加湿(43)
isothermal jet等温射流(45)

J

jet射流(45)
jet axial velocity射流轴心速度(45)
jet divergence angle射流扩散角(45)
jet in a confined space受限射流(45)

K

Kang heating火炕采暖(10)

L

laboratory hood排风柜(28)
lag of controlled plant调节对象滞后(69)
large space enclosure大容积密闭罩(28)
latent cooling load潜热冷负荷(40)
latent heat潜热(38)
lateral exhaust at the edge of a bath槽边排风罩(28)
lateral hood侧吸罩(28)
lead铅(53)
leakage test检漏试验(53)
length of pipe section管段长度(18)
light fixture diffuser灯具风口(35)
limit deflection极限压缩量(82)
limit switch限位开关(76)
limiting velocity极限流速(18)
linear flow characteristic线性流量特性(70)
liquid cycle energy recovery equipment液体循环式热回收装置(50)
liquid desiccant device溶液调湿装置(50)
liquid level sensor液位传感器(75)
liquid receiver贮液器(62)
liquid regulating-humidity equipment溶液调湿装置(50)
lithium-bromide absorption-type refigerating machine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62)
load pattern负荷特性(40)
local air conditioning局部区域空调(38)
local air supply system局部送风系统(27)
local clean equipment局部净化设备(55)
local exhaust system局部排风系统(27)
local exhaust ventilation (LEV)局部排风(24)
local heating局部采暖(9)
local instrument就地仪表(77)
local mean age of air空气的局部平均年龄(26)
local relief局部送风(24)
local relief system局部送风系统(27)
local resistance局部阻力(18)
local solar time地方太阳时(5)
local ventilation局部通风(24)
localized control就地控制(73)
lock and adjust valve锁闭调节阀(23)
long-range control远程控制(71)
loop环路(17)
louver百叶窗(28)
low temperature water heationg低温热水采暖(11)
lower mixed zone下部混合区(46)
low-frequency noise低频噪声(80)
low-pressure steam heating低压蒸汽采暖(9)
lyophilic dust亲水性粉尘(29)
lyoph-obic dust疏水性粉尘(29)

M

macroparticle微粒子(53)
main pipe总管(16)
make up water pump补给水泵(66)
makeup air补风(25)
make-up water pump补水泵(20)
manipulated variable操纵(变)量(72)
manual control手动控制(73)
mass concentration质量浓度(25)
mass flowmeter质量流量计(77)
mat-type air filter平板式空气过滤器(54)
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MAC)最高容许浓度(25)
maximum coefficient of heat transfer最大传热系数(12)
maximum depth of frozen ground最大冻土深度(4)
maximum sum of hourly cooling load逐时冷负荷综合最大值(40)
mean annual temperature (humidity)年平均温(湿)度(3)
mean daily temperature (humidity)日平均温(湿)度(3)
mean dekad temperature (humidity)旬平均温(湿)度(3)
mean monthly maximum temperature月平均最高温度(3)
mean monthly minimum temperature月平均最低温度(3)
mean monthly temperature (humidity)月平均温(湿)度(3)
mean radiant temperature平均辐射温度(8)
mean relative humidity平均相对湿度(4)
mean wind speed平均风速(4)
mean wind speed of dominant wind direction at winter冬季最多风向平均风速(6)
measurement accuracy测量精度(73)
mechanical air supply system机械送风系统(27)
mechanical and hydraulic combined dust removal联合除尘(54)
mechanical cleaning off dust机械除尘(54)
mechanical dust removal机械除尘(54)
mechanical exhaust system机械排风系统(27)
mechanical ventilating system机械通风系统(27)
mechanical ventilation机械通风(24)
medium efficiency filter中效空气过滤器(54)
membrane filter薄膜空气过滤器(55)
metal radiant panel金属辐射板(21)
metal radiant panel heating金属辐射板采暖(10)
micropunch plate muffler微穿孔板消声器(81)
midfeed system中分式系统(15)
mid-frequency noise中频噪声(80)
mini pleat folded media-type filter无隔板过滤器(55)
minimum outdoor air requirement最小新风量(44)
minimum resistance of heat transfer最小传热阻(12)
mist雾(29)
mixed air distribution混合式通风(46)
mixed airflow混合流(52)
mixing box section混合段(47)
mixing pump混水泵(23)
mixing systems混合式通风(46)
mixture of steam and water汽水混合物(10)
modular air handling unit组合式空调机组 (47)
moist air湿空气 (42)
moisture excess余湿(25)
moisture gain散湿量(39)
moisture gain from appliance and equipment设备散湿量(39)
moisture gain from occupant人体散湿量(39)
moisture resistance factor湿阻因子(82)
moisture separation coefficient析湿系数(44)
monitor监测(72)
monitoring监视(72)
monotonous hydraulic misadjustment一致水力失调(19)
monotonous thermal misadjustment一致热力失调(20)
motorized (pneumatic) 2-way valve电(气)动两通阀(76)
motorized (pneumatic) 3-way valve电(气)动三通阀(76)
motorized valve电动调节阀(76)
movable hood可移式排风罩(28)
movable support活动支架(17)
muffler消声器(81)
muffler section消声段(48)
multiclone多管〔旋风〕除尘器(36)
multicyclone多管〔旋风〕除尘器(36)
multi-operating mode automatic conversion工况自动转换(71)
multi-operating mode control system多工况控制系统(74)
multiple circuit多级管网(15)
multiple zone air conditioning unit多分区空气调节机组(50)
multi-position control多位控制(74)
multistage pump water systems多级泵水系统(42)

N

natural attenuation quantity of noise噪声自然衰减量(80)
natural frequency固有频率(81)
natural ventilation自然通风(24)
NC-curve [s]噪声评价NC曲线(79)
negative feedback负反馈(69)
negative pressure boiler负压锅炉(65)
neutral level中和界(27)
neutral pressure level中和界(27)
neutral zone中和界(27)
new effective temperature新有效温度(8)
noise噪声 (79)
noise control噪声控制(80)
noise criterion curve [s]噪声评价NC曲线(79)
noise rating number噪声评价NR曲线(79)
noise reduction coefficient降噪系数(80)
noise reduction sound deadening消声(81)
nominal capacity额定蒸发量(65)
nominal condition名义工况(59)
nominal heater capacity额定热功率(65)
non azeotropic mixture refrigerant非共沸溶液制冷剂(59)
non condensable gas不凝性气体(60)
non condensable gas purger不凝性气体分离器(62)
non-common section非共同段(18)
nonequip proportional hydraulic misadjustment不等比水力失调(19)
nonequip proportional thermal misadjustment不等比热力失调(20)
non-isothermal jet非等温射流(45)
nonmetallic duct非金属材料风管(35)
nonmonotonous hydraulic misadjustment不一致水力失调(19)
nonmonotonous thermal misadjustment不一致热力失调(20)
nonreturn damper〔通风〕止回阀(34)
nonreturn valve止回阀(22)
non-unidirectional airflow非单向流(52)
non-working time heating值班采暖(9)
normal coldest 3-month period;normal three winter months累年最冷三个月(2)
normal coldest month累年最冷月(2)
normal hottest 3-month period;normal three summer months累年最热三个月(2)
normal hottest month累年最热月(2)
normal state标准状态(6)
normals累年值(2)
nozzle喷口(36)
nozzle outlet air supply喷口送风(46)
number concentration计数浓度(25)
numbers of degree day度日数(5)

O

occupied zone人员活动区(38)
octave倍频程(79)
octave band倍频程(79)
oil cooler油冷却器(62)
oil pump输油泵(66)
oil separator油分离器(64)
oil tank储油罐(66)
oil-fired boiler燃油锅炉(65)
one (single)-pipe circuit (cross-over) heating system单管跨越式采暖系统(15)
one (single)-pipe heating system单管采暖系统(14)
one (single)-pipe loop circuit heating system水平单管采暖系统(14)
one (single)-pipe series-loop heating system单管顺序式采暖系统(15)
one-and-two pipe combined heating system单双管混合式采暖系统(15)
one-third octave band1/3倍频程(79)
open loop control开环控制(69)
open return of steam trap凝结水开式回水(11)
open tank开式水箱(20)
open-loop surface water system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67)
operating pressure工作压力(19)
operating range作用半径(19)
operational动态(53)
operative temperature操作温度(8)
opposed multiblade damper对开式多叶阀(33)
optimal control最优控制(75)
organized air supply有组织进风(24)
organized exhaust有组织排风(24)
oscillation period振荡周期(71)
outdoor air design conditions室外气象计算参数(4)
outdoor air relative humidity for ventilation & dehumidification除湿通风用室外空气相对湿度(主要是过渡季节)(6)
outdoor air requirement新风量(44)
outdoor critical air temperature for heating采暖室外临界温度(5)
outdoor design dry-bulb temperature for summer air conditioning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4)
outdoor design hourly temperature for summer air conditioning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逐时温度(5)
outdoor design mean daily temperature for summer air conditioning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5)
outdoor design relative humidity for summer ventilation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4)
outdoor design relative humidity for winter air conditioning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相对湿度(4)
outdoor design temperature for calculated envelope in winter冬季围护结构室外计算温度(4)
outdoor design temperature for heating采暖室外计算温度(4)
outdoor design temperature for summer ventilation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4)
outdoor design temperature for winter sir conditioning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4)
outdoor design temperature for winter ventilation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4)
outdoor design wet-bulb temperature for summer air conditioning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5)
outdoor mean air temperature during heating period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5)
outdoor temperature (humidity)室外温(湿)度(3)
outlet air velocity出口风速(46)
output variable输出量(70)
outside air cleaner新风净化器(56)
overall efficiency of separation除尘效率(30)
overall heat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传热系数(12)
overflow pipe溢流管(17)
overheat steam过热蒸汽(10)
overlapping averages滑动平均(3)
overshoot超调量(70)
ozone depleting potential(ODP)消耗臭氧潜能值(60)

P

packaged air conditioner整体式空气调节器(47)
packaged heat pump热泵式空气调节器(47)
packed column填料塔(37)
packed tower填料塔(37)
panel heating辐射采暖(9)
parabolic flow characteristic抛物线流量特性(71)
parallel fan powered VAV terminal并联式风机动力型变风量末端装置(49)
parallel multiblade damper平行式多叶阀(33)
parameter detection参数检测(71)
parricu-lates大气尘(29)
partial cool storage部分负荷蓄冷(61)
partial enclosure局部密闭罩(28)
partial heat storage部分负荷蓄热(61)
partial pressure of water vapor水蒸气分压力(3)
particle粒子(29)
particle number concentration计数浓度(25)
particle size粒径(29)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粒径分布(29)
particle size number concentration粒径计数浓度(31)
particulate粒子(29)
particulate collector除尘器(36)
particulate matter(PM10)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 μm)(53)
particulate matter(PM2.5)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 μm)(53)
pass box (window)传递箱(窗)(56)
passageway type air shower通道式空气吹淋室(56)
penetration rate穿透率(31)
percentage of men,women and children群集系数(40)
percentage of outdoor air新风百分比(44)
percentage of possible sunshine日照率(4)
percentage of return air回风百分比(44)
perforated ceiling air supply孔板送风(45)
perforated ceiling diffuser送风孔板(35)
perforated plate tower筛板塔 (37)
perimeter zone外区(38)
periodic dust dislodging定期除灰(31)
pipe anticorrosion protection管道防腐(82)
pipe fittings管道配件(17)
pipe radiator光管散热器(21)
pipe section管段(18)
pipecoil光管散热器(21)
plate heat exchanger板式换热器(48)
plate heat recovery equipment板式热回收装置(50)
plenum chamber静压箱(49)
plenum space稳压层(46)
plug丝堵(17)
plume烟羽(32)
plume rise height烟羽抬升高度(33)
PNC-curve[s]噪声评价PNC曲线(79)
pneumatic conveying气力输送(30)
pneumatic transport气力输送(30)
pneumatic valve气动调节阀(76)
pneumo-electrical convertor气—电转换器(76)
position regulator位式调节(70)
positioner定位器(76)
positive feedback正反馈(69)
power consumption per air volume单位风量功耗率(40)
power roof ventilator屋顶通风机(36)
predicted mean vote预计平均热感觉指数(PMV)(7)
predicted percentage of dissatisfied预计不满意者的百分数(PPD)(8)
preferred noise criteria curve[s]噪声评价PNC曲线(79)
pressure boiler承压锅炉(65)
pressure box muffler消声静压箱(81)
pressure difference switch压差开关(77)
pressure drop压力损失(18)
pressure enthalpy chart压焓图(59)
pressure of steam supply供汽压力(10)
pressure reducing valve减压阀(22)
pressure relief device泄压装置(34)
pressure switch压力开关(77)
pressure transducer压力传感器(75)
pressure volume chart压容图(59)
primary air fan-coil system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41)
primary air system新风系统(41)
primary circuit一级管网(15)
primary return air一次回风(44)
primary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一级泵系统(42)
primary water systems一次水系统(42)
primary/secondary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二级泵系统(42)
process air conditioning工艺性空调 (38)
production well抽水井(68)
program control程序控制(73)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PLC)可编程序控制器(76)
programmed control in time时间程序控制(75)
proportional band比例带(70)
proportional control比例调节(70)
proportional element(P-element)比例元件(P-元件)(71)
proportional plus integral element(PI-element)比例积分元件(PI-元件)(71)
proportional-integral (PI) control比例积分调节(70)
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 (PID) control比例积分微分调节(70)
protected [roof] monito避风天窗(27)
psychrometric chart焓湿图(42)
pulvation action尘化作用(30)
purification efficiency净化效率(33)
purificatory efficiency净化效率(7)
push-pull hood吹吸式排风罩(28)

Q

quick open flow characteristic快开流量特性(70)

R

radiant air-conditioning system辐射供冷空调系统(41)
radiant cooling terminal辐射冷却末端(50)
radiant heating辐射采暖(9)
radiant intensity辐射强度(3)
radiator散热器(21)
radiator heating散热器采暖(9)
radiator heating system散热器采暖系统(14)
radon concentration氡浓度(7)
radon exhalation rate from soil surface土壤表面氡析出率(7)
rate of air leakage漏风量(25)
reactive muffler抗性消声器(81)
receiver贮液器(62)
receiving hood接受式排风罩(28)
recirculation cavity空气动力阴影区(26)
reducing coupling异径管接头(17)
reducing valve减压阀(22)
reentrainment of dust二次扬尘(30)
refractory duct防火风管(35)
refrigerant制冷剂(59)
refrigerating capacity制冷量(58)
refrigerating compressor制冷压缩机(62)
refrigerating cycle制冷循环(60)
refrigerating machine制冷机(61)
refrigerating medium载冷剂(60)
refrigeration制冷(58)
regenerative noise气流再生噪声(80)
register百叶型风口(34)
register百叶风口(35)
regulator调节器(76)
relative humidity相对湿度(2)
relay继电器(76)
remote control遥控(71)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可再生能源(66)
renewable filter media可再生滤料(31)
renewable resource可再生资源(58)
resistance of heat transfer传热阻(12)
resistance to water vapo[u]r permeability蒸汽渗透阻(12)
resistance to water vapo[u]r permeation蒸汽渗透阻(12)
resistive muffler阻性消声器(81)
resistivity比电阻(30)
resonance共振(81)
resonant frequency共振频率(81)
respirable particulate matter可吸入颗粒物(31)
respirable suspended particulate可吸入颗粒物(31)
response curve of controlled plant调节对象飞升曲线(69)
return air回风(46)
return air inlet回风口(46)
return branch of radiator散热器回水支管(16)
return fan回风机(48)
return flow zone回流区(45)
return water temperature回水温度(10)
reversed return system同程式采暖系统(14)
rim exhaust槽边排风罩(28)
ring-shaped heating network环状管网(15)
riser立管(16)
roll-type air filter自动卷绕式空气过滤器(55)
roofventilator筒形风帽(33)
room absorption房间吸声量(80)
room for cleaning human body人身净化用室(52)
room for cleaning material物料净化用室(52)
rotary dehumidifier转轮除湿机(48)
rotary heat exchanger转轮式热回收装置(器)(48)
rotary outlet旋转风口(35)
rotary supply outlet旋转送风口(34)
rotating air outlet with movable guide vanes旋转送风口(34)
roughing filter粗效空气过滤器(54)
roughness factor相对粗糙度(18)
rubber shock absorber橡胶隔振器(82)
running means滑动平均(3)

S

safety cabinet生物安全柜(56)
safety damper余压阀(57)
safety valve安全阀(66)
sampling hole测孔(34)
sampling period采样周期(73)
sampling port测孔(34)
saturated steam饱和蒸汽(10)
saturation humidity ratio饱和含湿量(43)
screw nipple丝对(17)
screwed plug丝堵(17)
seam咬口(35)
seasonal energy efficiency ratio(SEER)季节能效比(58)
secondary circuit二级管网(15)
secondary refrigerant载冷剂(60)
secondary return air二次回风(44)
secondary water systems二次水系统(42)
selective control system选择控制系统(74)
selector选择器(76)
self air cleaner空气自净器(56)
self learning system自学习系统(74)
self-operated valve自力式调节阀(76)
sensible cooling等湿冷却(43)
sensible cooling load显热冷负荷(40)
sensible heat显热(38)
sensible heating等温加热(43)
sensing element敏感元件(75)
sensor传感器(75)
sequence control程序控制(73)
sequential control顺序控制(75)
series fan powered VAV terminals串联式风机动力型变风量末端装置(49)
serpents coil ice storage device蛇形盘管蓄冰装置(63)
set point给定值(70)
settling chamber沉降室(36)
settling velocity沉降速度(30)
sewage-source heat pump污水源热泵(68)
shading coefficient遮阳系数(39)
sholder nipple长丝(17)
shutter百叶窗(28)
side hood侧吸罩(28)
side-stream treatment旁流水处理器(66)
sidewall air supply侧向送风(45)
sieve-plate column筛板塔 (37)
signal信号 (72)
single duct air conditioning system单风道空调系统/单风道(40)
single duct system单风道空调系统/单风道(40)
single duct VAV terminal单风道型变风量末端装置(49)
single-effect单效(64)
single-effect lithium-bromide absorption-type refrigerating machine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62)
sky radiation天空散射辐射(5)
slide damper插板阀(33)
sling psychrometer通风温湿度计(78)
slip rate穿透率(31)
slot exhaust hood槽边排风罩(28)
slot outlet条缝型风口(34)
slot outlet条缝风口(35)
slote diffuser条缝型风口(34)
sludge handling泥浆处理(54)
smog烟雾(53)
smoke烟〔尘〕(29)
smoke control防烟(25)
smoke damper防烟阀(34)
smoke exhaust damper排烟阀(34)
smoke extraction排烟(25)
smoke plume烟羽(32)
soft water tank软水箱(66)
sol-air temperature综合温度(39)
solar altitude sun's altitude太阳高度角(5)
solar azimuth太阳方位角(5)
solar collector太阳能集热器(66)
solar constant太阳常数(5)
solar declination太阳赤纬(5)
solar fraction太阳能贡献率(67)
solar heating太阳能采暖(10)
solar hot water solar heating system太阳能热水集热系统(68)
solar irradiance太阳辐射照度(6)
solar photovoltaic太阳能光电(68)
solar radiant heat gain太阳辐射得热量(39)
solar radiation太阳辐射(5)
solar thermal太阳能光热(68)
solenoid valve电磁阀(76)
solid sorption equipment固体吸湿装置(50)
soot烟粒(53)
sound absorber消声器(81)
sound absorption吸声(80)
sound absorption coefficient吸声系数(81)
sound absorption material吸声材料(81)
sound attenuation消声(81)
sound deadening capacity消声量(81)
sound insulation隔声(80)
sound intensity level声强级(79)
sound level声级(79)
sound power level声功率级(79)
sound pressure level声压级(79)
sound source声源(79)
source of heat release散热源(26)
space air diffusion气流组织(45)
space cooling load空调区域冷负荷(39)
space heat gain房间得热量(39)
space heating采暖(9)
space heating全面采暖(9)
space moisture load空调区域湿负荷(39)
space temperature gradients房间温度梯度(46)
space-heating load index per unit building volume供暖体积热指标(13)
space-heating load index per unit floor area供暖面积热指标(13)
specific enthalpy比焓(42)
specific frictional resistance比摩阻(18)
specific gas flow rate气布比(31)
specific heat load散热强度(26)
specific resist-ance比电阻(30)
spinning disk humidifier离心式加湿器(48)
split air conditioning system分体式空气调节器(47)
split ranging control分程控制(73)
splitter导流板(33)
spray chamber喷水段(47)
spray fan喷雾风扇(36)
spray nozzle喷嘴(49)
spray nozzle density喷嘴密度(44)
spray-type air washer section喷水段(47)
spread射流扩散角(45)
spring shock absorber弹簧隔振器(82)
stability稳定性(70)
stack〔排气〕烟囱(32)
stack effect pressure热压(26)
standard effective temperature标准有效温度(8)
static balancing valve静态平衡阀(23)
static deflection静态压缩量(82)
static deviation静态偏差 (69)
static pressure静压(19)
steady-state heat transfer稳态传热(11)
steam蒸汽(64)
steam boiler蒸汽锅炉(65)
steam ejector蒸汽喷射器(20)
steam header分汽缸(22)
steam heating蒸汽采暖(9)
steam heating system蒸汽采暖系统(14)
steam jet heating cycle蒸汽喷射式制热循环(61)
steam jet refrigerating machine蒸汽喷射式制冷机(63)
steam manifold分汽缸(22)
steam pipe蒸汽管(16)
steam superheater蒸汽过热器(65)
steam trap疏水器(22)
steam-jet lot water heating system蒸汽喷射热水采暖系统(14)
steam-water mixed heat exchanger汽—水混合式换热器(20)
steam-water type heat exchanger汽—水式换热器(20)
steel radiator钢制散热器(21)
step response阶跃响应(71)
sterile lock无菌锁气室(56)
stop valve截止阀(22)
stove heating火炉采暖(10)
strainer除污器(22)
stratificated air conditioning分层空调(38)
stratified zone分层区(47)
strip radiant panel带状辐射板(21)
subcooling过冷(60)
sub-duct assembly防回流装置(34)
sub-HEPA filter亚高效空气过滤器(54)
suction pressure吸气压力(58)
suction temperature吸气温度(58)
suction velocity at return air inlet回风口吸风速度(46)
sun's azimuth太阳方位角(5)
superheat过热(60)
superheated steam过热蒸汽(10)
supervision监控(72)
supply air送风(45)
supply air rate进风量(24)
supply air temperature difference送风温差(46)
supply fan送风机(27)
supply water temperature供水温度(10)
supply-exhaust diffuser送吸式风口(35)
support (hanger) of duct风管支(吊)架(35)
surface [film] resistance of heat (thermal) transfer表面换热阻(12)
surface [film] thermal conductance表面换热系数(12)
surface coefficient of heat transfer表面换热系数(12)
surface water system地表水换热系统(67)
surface-type heat exchanger表面式换热器(20)
suspended matter悬浮物质(53)
suspended velocity悬浮速度(30)
swinging damper分风阀(36)
swirl diffuser旋流风口(34)
system resistance系统阻力(19)

T

tangen-tial fan贯流式通风机(36)
tapered cowl锥形风帽(33)
task air-conditioning工位空调(38)
technology for cool storage蓄冷技术(61)
tee三通(17)
temperature & humidity independent processe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42)
temperature control zone温度控制区(38)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supply and return water供回水温差(10)
temperature difference correction factor of envelope围护结构温差修正系数(13)
temperature exchange effectiveness热回收显热效率(温度交换效率)(44)
temperature field温度场(45)
temperature gradient温度梯度(13)
temperature inversion逆温(32)
temperature of outgoing air排风温度(27)
temperature switch温度开关(77)
temperature transducer温度传感器(75)
test dust试验尘(31)
test pressure试验压力(19)
thermal buoyancy热压(26)
thermal comfort热舒适(7)
thermal conductivity [coefficient]导热系数(12)
thermal decay热力衰减(46)
thermal diffusivity导温系数(12)
thermal flowmeter热式流量计(77)
thermal insulation绝热(80)
thermal insulation保温(82)
thermal insulation material保温材料(82)
thermal misadjustment of consumer heating system热用户热力失调(20)
thermal misadjustment of heating network供热管网热力失调(20)
thermal oxidation热力燃烧法(32)
thermal pressure热压(26)
thermal resistance热阻(12)
thermal storage characteristic蓄热特性(39)
thermal storage effect蓄热(39)
thermal stratification热力分层(46)
thermal thickness of insulation layer保温层经济厚度(82)
thermodynamic coefficient热力系数(60)
thermodynamic perfectness热力完善度(60)
thermodynamic type steam trap热动力式疏水器(22)
thermostat恒温器(75)
thermostatic expansion valve热力膨胀阀 (62)
thermostatic steam trap恒温式疏水器(23)
thermo-static valve恒温阀(23)
three-pipe water system三管制水系统(41)
throttling expansion节流膨胀(60)
throw射程 (45)
tilt angle of collector集热器倾角(67)
time constant of con-trolled plant调节对象时间常数(69)
total heat全热(38)
total pressure全压(19)
total separation efficiency除尘效率(30)
total suspended particle(TSP)总悬浮颗粒物(53)
total votatile organic compound(TVOC)总挥发性有机物(6)
transducer传感器(75)
transfer function传递函数(72)
transfer main输送干线(16)
transient过渡过程(69)
transmissibility传递率(81)
transmission迁移(52)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pipeline输配干线(16)
transmitter变送器(76)
transportation energy efficiency of water system水系统输送能效比(40)
tree-shaped heating network枝状管网(15)
triple-effect三效(64)
trunk pipe干管(16)
tubular fan管道风机 (37)
tunnel cleanroom隧道式洁净室(55)
turning vane导流板(33)
twist outlet旋流风口(34)
two banks opposing spray pattern对喷(44)
two fold heating price“两部制”热价(11)
two-pipe heating system双管采暖系统(15)
two-pipe water system两管制水系统(41)
typical meteorological year典型气象年(6)

U

U shape coil ice storage deviceU形盘管蓄冰装置(63)
UFAD unit地板送风单元(50)
ULPA ( ultra low penetration air) filter超高效空气过滤器(54)
ultrafine particle超微粒子(53)
ultrasonic humidifier超声波加湿器(48)
unconditioned zone非空调区 (38)
underfloor air distribution (UFAD)地板送风(47)
unidirectional airflow单向流(52)
unidirectional flow ceiling module洁净罩(56)
unidirectional flow ventilation诱导通风(24)
unidirectional flow wall module洁净屏(56)
union活接头(17)
unit heater暖风机(21)
unit heater with axial fan轴流式暖风机(21)
unit heater with centrifugal fan离心式暖风机(21)
unit radiant panel块状辐射板(21)
unorganized air supply无组织进风(24)
unorganized exhaust无组织排风(24)
unsteady-state heat transfer非稳态传热(11)
upfeed system下分式系统(15)
upper mixed zone上部混合区(47)
upright bucket type steam trap浮桶式疏水器(22)
upstream spray pattern逆喷(44)

V

vacuum boiler真空锅炉(65)
vacuum cleaner真空吸尘装置(37)
vacuum cleaner高效吸尘器(57)
vacuum cleaning installation真空吸尘装置(37)
vacuum heating真空采暖(9)
vacuum heating system真空采暖系统(14)
vacuum pump真空泵(21)
vacuum return-line heating system真空采暖系统(14)
valve authority阀权度(71)
valve’s maximum closing pressure difference阀门最大关闭压差(71)
vapor barrier防潮层(83)
vapour compression refrigeration蒸汽压缩式制冷(59)
variable air volume (VAV) air conditioning system变风量空调系统(40)
variable air volume (VAV) terminal device变风量末端装置(48)
variable flow systems变流量水系统(42)
variable flow water chiller变流量冷水机组(63)
variable refrigerant volume split air conditioning system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41)
variable refrigerant volume split air conditioning unit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49)
variable speed chiller变速冷水机组(64)
variable volume water systems变流量水系统(42)
velocity field速度场(45)
velocity pressure动压(19)
vent排气管(16)
vent放气阀(22)
vent pipe排气管(16)
ventilated roof通风屋顶(27)
ventilating duct通风管道(33)
ventilating rate换气次数(24)
ventilating rate换气次数(46)
ventilation通风(24)
ventilation equipment通风设备(27)
ventilation facilities通风设备(27)
ventilation heat loss通风耗热量(13)
ventilation heating load index per unit building volume通风体积热指标(13)
ventilation rate通风量(24)
Venturi scrubber文丘里除尘器(37)
vertical one (single)-pipe heating system垂直单管采暖系统(14)
vertical thermal misadjustment of consumer heating system热用户垂直热力失调(20)
vertical unidirectional airflow垂直单向流(52)
vertical zoning of water system水系统竖向分区(41)
vibration振动(81)
vibration isolation隔振(81)
vibration isolation efficiency隔振效率(82)
vibration isolator隔振器(82)
viscous type air filter粘附式空气过滤器(54)
VOC sensor空气质量(VOC)传感器(75)
volume density堆积密度(29)
volumetric concentration体积浓度(25)
vortex scrubber冲激式除尘器(37)
votatile organic compound(VOC)挥发性有机物(6)

W

wall attachment jet贴附射流(45)
wall panel heating墙壁辐射采暖(10)
warm air curtain热风幕(21)
warm-air heating热风采暖(9)
warm-ait heating system热风采暖系统(14)
water as refrigerant冷剂水(59)
water based coatings水性涂料(7)
water cool storage水蓄冷(热)(61)
water flow switch水流开关(77)
water hammer水锤(19)
water level switch水位开关(77)
water system水系统(41)
water vapour barrier; water vapour retarder隔汽层(82)
water-air ratio水气比(43)
water-film cyclone水膜除尘器(37)
water-film separator水膜除尘器(37)
water-loop heat pump air conditioning system水环热泵空调系统(42)
water-source heat pump水源热泵(67)
water-source heat pump unit水源热泵机组(67)
water-water jet混水器(22)
water-water type heat exchanger水—水式换热器(20)
weather cap伞形风帽(33)
weather compensators气候补偿器(66)
wet and dry bulb thermometer干湿球温度计(77)
wet condensate return pipe湿式凝结水管(16)
wet cooling condition湿工况(43)
wet dust collection湿法除尘(30)
wet dust collector湿式除尘器(36)
wet dust extraction湿法除尘(30)
wet membrane humidifier湿膜加湿器(50)
wet method operation湿式作业(54)
wet scrubber湿式除尘器(36)
wet separator湿式除尘器(36)
wet type air filter湿式空气过滤器(54)
wet-bulb temperature湿球温度(2)
wet-bulb-globe temperature index湿球黑球温度计指数(8)
wettability可湿性(30)
wind blow in倒灌(27)
wind direction风向(4)
wind pressure风压(26)
wind shield挡风板 (27)
wind speed风速(4)
window air conditioner窗式空气调节器(48)
wind-proofed monitor避风天窗(27)
working pressure工作压力(19)

Z

zirconia oxygen analyzer氧化锆氧量计(75)
zone of aerodynamic shadow空气动力阴影区(26)
zone of negative pressure负压区(26)
zone of positive pressure正压区(26)
zone of recirculating flow空气动力阴影区(26)
zone of wake尾流区(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

GB 50155-20××


条文说明

2 基础术语

2.1 一般术语

2.1.1 计算参数
本条术语采用的英文对照词design conditions源于美国ASHRAE(供暖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出版的ASHRAE Terminology of heating,ventilation, air conditioning,& refrigeration(1991版) 等英文权威著述。其定义为:specifie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such as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required to be produced or maintained by a system。这与本条术语的中文定义是相符的。国内有人建议将本条术语的汉语命名改为设计计算参数或设计参数,认为既简明又确切。鉴于本术语原系译自俄文pacчётный napaмeтp的历史背景,考虑到本专业多年的传统与习惯,称作计算参数已约定俗成,不致引起任何混淆和歧义,故仍维持这—定名。至于有的资料将计算参数直译为calculated(calculating)parameter,因不符合英语习惯,语法上也欠妥,故不予推荐,本标准中其他有关术语也作了同样处理。

2.1.2 室内外计算参数
本条术语的汉语命名,是基于其内容包括室内空气计算参数,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和太阳辐射照度三部分确定的。由于太阳辐射照度是有别于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如温度、湿度、压力和风速等,而独立存在的另一类计算参数,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也是按此原则命题的,故将本章标题及本条术语均命名为室内外计算参数。而不改称为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同时,本章另设室内空气计算参数、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和太阳辐射等3节及3条同名术语。

2.1.5 湿球温度
本条术语难以用简短的文字给出严谨确切的定义。湿球温度是标定空气相对湿度的一种手段,其涵义是,某一状态的空气,同湿球温度表的湿润温包接触,发生绝热热湿交换,使其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该温度是用温包上裹着湿纱布的温度表,在流速大于2.5m/s且不受直接辐射的空气中,所测得的纱布表面温度,以此作为空气接近饱和程度的一种度量。周围空气的饱和差愈大,湿球温度表上发生的蒸发愈强,而其示度也就愈低。根据干、湿球温度的差值,可以确定空气的相对湿度。

2.1.8~2.1.10 空气湿度、绝对湿度、相对湿度
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除本标准所列的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两条术语外,气候观测中还有比湿、混合比,饱和差和露点差等多种表示方法,所谓比湿,是指空气中水蒸气质量与空气总质量的比值;混合比,是指空气中水蒸气质量与干空气质量之比;饱和差,是指饱和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与实际水蒸气分压力差;露点差,是指空气温度与露点温度之差。考虑到这些术语中除比湿一词本专业早已定名为含湿量并在本标准《空气调节》一章中已列了条目外,其余都不是本专业常用的,故未另外列目,而只列了本专业经常应用的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两条术语。
绝对湿度能直接表示出空气中水蒸气的绝对含量。空气中水蒸气含量愈多,则绝对湿度愈大。
空气的相对湿度亦可近似地用空气中实际的水蒸气含量与同温度下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水蒸气含量之比的百分率表示。考虑到用水蒸气分压力表述更严谨、准确,故作了如本术语条目中那样的定义。

2.1.11~2.1.12 历年值、累年值
历年值和累年值这两条术语,是气候观测方面的常用术语。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及有关书刊、手册、教材中,凡涉及到统计和确定室内外计算参数的时候,也多次沿用这样的术语。但囿于专业的局限性,本专业人员往往不能或难以正确理解二者的差异,甚至发生错误。由于难以用简短的文字表达清楚,因此现以表1为例作进一步说明。

2.1.13~2.1.18 历年最冷(热)月、累年最冷(热)月、累年最冷(热)三个月
各地多年地面气候观测结果及所整编的气象资料表明,在我国,历年最冷月,一般为1月、2月或12月份;历年最热月,一般为6月、7月或8月份,仅个别地区个别年份为5月份;累年最冷月,绝大部分地区为1月份,仅个别地区为2月或12月份;累年最热月,大部分地区为7月份,少数地区为6月或8月份,仅个别地区为5月份;累年最冷三个月,一般为1月、2月和12月份;累年最热三个月,一般为6月、7月和8月份。

2.1.19~2.1.20 不保证天(小时)数
关于统计确定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的不保证天数和不保证小时数的规定,是我国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特有的,美国ASHRAE等权威性英文著述采用的是保证率和不保证率的概念,因此,没有准确的英文对照词可资借鉴。为慎重起见,根据本标准全国审定会议裁决不予推荐,暂时空缺。

2.1.21 滑动平均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规定,统计和确定采暖期时须应用滑动平均的方法。为有助于本条术语释义的理解,现以日平均温度系列为例,说明5天滑动平均温度的统计计算方法,如图1所示。

2.1.22~2.1.23 辐射强度、辐射照度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量和单位》对这两条术语作的定义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辐射强度是指辐射源在单位立体角元内可发射出的辐射功率;而辐射照度则是指被辐射体在单位面积上所接受到的辐射功率,二者的内涵是不同的。由于通过一定距离的衰减,二者的量值也是不同的。为了适应这一概念的更新。避免发生混淆,同时列出这两条术语以便对照比较。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据此已将以前惯用的太阳辐射强度一词正名为太阳辐射照度,本标准的有关条目也是这样定名的。据了解,1988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物理学名词》(基础部分),将辐射照度一词定名为辐照度。现行国家标准《量和单位》对这一术语的命名是辐[射]照度,方括号中的“射”字在不致发生误解的情况下可以省略,必要时也可保留。考虑到本专业的习惯叫法,为了与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保持一致,本条术语仍定名为辐射照度,这样做还可以与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的称谓相呼应。这两条术语的英文对照词是国际上通用的。

2 基础术语

2.1 一般术语

2.1.1 计算参数
本条术语采用的英文对照词design conditions源于美国ASHRAE(供暖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出版的ASHRAE Terminology of heating,ventilation, air conditioning,& refrigeration(1991版) 等英文权威著述。其定义为:specifie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such as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required to be produced or maintained by a system。这与本条术语的中文定义是相符的。国内有人建议将本条术语的汉语命名改为设计计算参数或设计参数,认为既简明又确切。鉴于本术语原系译自俄文pacчётный napaмeтp的历史背景,考虑到本专业多年的传统与习惯,称作计算参数已约定俗成,不致引起任何混淆和歧义,故仍维持这—定名。至于有的资料将计算参数直译为calculated(calculating)parameter,因不符合英语习惯,语法上也欠妥,故不予推荐,本标准中其他有关术语也作了同样处理。

2.1.2 室内外计算参数
本条术语的汉语命名,是基于其内容包括室内空气计算参数,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和太阳辐射照度三部分确定的。由于太阳辐射照度是有别于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如温度、湿度、压力和风速等,而独立存在的另一类计算参数,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也是按此原则命题的,故将本章标题及本条术语均命名为室内外计算参数。而不改称为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同时,本章另设室内空气计算参数、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和太阳辐射等3节及3条同名术语。

2.1.5 湿球温度
本条术语难以用简短的文字给出严谨确切的定义。湿球温度是标定空气相对湿度的一种手段,其涵义是,某一状态的空气,同湿球温度表的湿润温包接触,发生绝热热湿交换,使其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该温度是用温包上裹着湿纱布的温度表,在流速大于2.5m/s且不受直接辐射的空气中,所测得的纱布表面温度,以此作为空气接近饱和程度的一种度量。周围空气的饱和差愈大,湿球温度表上发生的蒸发愈强,而其示度也就愈低。根据干、湿球温度的差值,可以确定空气的相对湿度。

2.1.8~2.1.10 空气湿度、绝对湿度、相对湿度
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除本标准所列的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两条术语外,气候观测中还有比湿、混合比,饱和差和露点差等多种表示方法,所谓比湿,是指空气中水蒸气质量与空气总质量的比值;混合比,是指空气中水蒸气质量与干空气质量之比;饱和差,是指饱和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与实际水蒸气分压力差;露点差,是指空气温度与露点温度之差。考虑到这些术语中除比湿一词本专业早已定名为含湿量并在本标准《空气调节》一章中已列了条目外,其余都不是本专业常用的,故未另外列目,而只列了本专业经常应用的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两条术语。
绝对湿度能直接表示出空气中水蒸气的绝对含量。空气中水蒸气含量愈多,则绝对湿度愈大。
空气的相对湿度亦可近似地用空气中实际的水蒸气含量与同温度下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水蒸气含量之比的百分率表示。考虑到用水蒸气分压力表述更严谨、准确,故作了如本术语条目中那样的定义。

2.1.11~2.1.12 历年值、累年值
历年值和累年值这两条术语,是气候观测方面的常用术语。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及有关书刊、手册、教材中,凡涉及到统计和确定室内外计算参数的时候,也多次沿用这样的术语。但囿于专业的局限性,本专业人员往往不能或难以正确理解二者的差异,甚至发生错误。由于难以用简短的文字表达清楚,因此现以表1为例作进一步说明。

2.1.13~2.1.18 历年最冷(热)月、累年最冷(热)月、累年最冷(热)三个月
各地多年地面气候观测结果及所整编的气象资料表明,在我国,历年最冷月,一般为1月、2月或12月份;历年最热月,一般为6月、7月或8月份,仅个别地区个别年份为5月份;累年最冷月,绝大部分地区为1月份,仅个别地区为2月或12月份;累年最热月,大部分地区为7月份,少数地区为6月或8月份,仅个别地区为5月份;累年最冷三个月,一般为1月、2月和12月份;累年最热三个月,一般为6月、7月和8月份。

2.1.19~2.1.20 不保证天(小时)数
关于统计确定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的不保证天数和不保证小时数的规定,是我国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特有的,美国ASHRAE等权威性英文著述采用的是保证率和不保证率的概念,因此,没有准确的英文对照词可资借鉴。为慎重起见,根据本标准全国审定会议裁决不予推荐,暂时空缺。

2.1.21 滑动平均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规定,统计和确定采暖期时须应用滑动平均的方法。为有助于本条术语释义的理解,现以日平均温度系列为例,说明5天滑动平均温度的统计计算方法,如图1所示。

2.1.22~2.1.23 辐射强度、辐射照度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量和单位》对这两条术语作的定义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辐射强度是指辐射源在单位立体角元内可发射出的辐射功率;而辐射照度则是指被辐射体在单位面积上所接受到的辐射功率,二者的内涵是不同的。由于通过一定距离的衰减,二者的量值也是不同的。为了适应这一概念的更新。避免发生混淆,同时列出这两条术语以便对照比较。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据此已将以前惯用的太阳辐射强度一词正名为太阳辐射照度,本标准的有关条目也是这样定名的。据了解,1988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物理学名词》(基础部分),将辐射照度一词定名为辐照度。现行国家标准《量和单位》对这一术语的命名是辐[射]照度,方括号中的“射”字在不致发生误解的情况下可以省略,必要时也可保留。考虑到本专业的习惯叫法,为了与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保持一致,本条术语仍定名为辐射照度,这样做还可以与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的称谓相呼应。这两条术语的英文对照词是国际上通用的。

2.2 室内外计算参数

2.2.1 室外温(湿)度
参考原标准GB 50155-92第2.3.1条。
2.2.2 定时温(湿)度
参考原标准GB 50155-92第2.3.2条。我国现行《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自动观测项目每天进行24次定时观测;人工观测项目,昼夜守班站每天进行02、08、14、20时四次定时观测,白天守班站每天进 行08、14、20时三次定时观测。基准站使用自动气象站后仍然保留二十四次人工定时观测。”50年代曾采用过北京时间1、7、13、19时的观测时间,故在本条术语解释中指明这两种观测时刻值均可应用。

2.2.3 日平均温(湿)度
参考原标准GB 50155-92第2.3.3条。

2.2.4~2.2.6 旬平均温(湿)度、月平均温(湿)度、年平均温(湿)度
参考邓绶林主编《地学辞典》中平均温度的相关定义。
2.2.7~2.2.8 月平均最高温度、月平均最低温度
参考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施工专业委员会编撰的《工程建设常用专业词汇手册》。

2.2.9~2.2.10 极端最高(低)温度
参考原标准GB 50155-92第2.3.9~2.3.10条。

2.2.11 日较差
参考《大气科学名词(第三版)》。

2.2.12 大气压力
根据黄焕椿主编《热工技术词典》中定义进行描述,因工程应用中国不区别压力与压强,故此处也作大气压强。

2.2.13 水蒸气分压力
参考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施工专业委员会编《工程建设常用专业词汇手册》。

2.2.14 平均相对湿度
参考《城市供热辞典》。

2.2.15 风速
参考《大气科学名词(第三版)》。

2.2.16 平均风速
参考《中国百科大辞典》。

2.2.17 风向
参考《大气科学名词(第三版)》。

2.2.18 风向频率
参考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施工专业委员会编《工程建设常用专业词汇手册》。

2.2.19 最多风向
参考《城市供热辞典》。

2.2.20 条日照率
参考原标准GB 50155-92第2.3.20条。本条术语释义中的所谓可能日照总时数,系指天文可照总时数,而不是指地理可照总时数。因地形地物等地理条件而影响日照因素,在气象观测中一般不予考虑。

2.2.21 最大冻土深度
参考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施工专业委员会编《工程建设常用专业词汇手册》。

2.2.22~2.2.32 室外气象计算参数、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
参考《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的相关定义。

2.2.33-2.2.34 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逐时温度、采暖室外临界温度
参考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施工专业委员会编《工程建设常用专业词汇手册》。

2.2.35 采暖期天数
参考《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的相关定义。

2.2.20 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
参考原标准GB 50155-92第2.3.22条。

2.2.20 度日数
参考原标准GB 50155-92第2.3.22条。

2.2.38 太阳常数
参考原标准GB 50155-92第2.4.1条。

2.2.39~2.2.43 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地方太阳时、太阳赤纬、太阳辐射
参考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环境学》。

2.2.44~2.2.46 太阳直射辐射、天空散射辐射、总辐射
参考原标准GB 50155-92第2.4.7~2.4.9条。

2.2.47 太阳辐射照度
参考《城市供热辞典》。

2.2.48 大气透明度
参考原标准GB 50155-92第2.4.11条。

2.2.49 典型气象年
参考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施工专业委员会编《工程建设常用专业词汇手册》。

2.2.50 冬季最多风向平均风速
冬季室外最多风向的平均风速对于围护结构耗热及室内通风有重要影响因素,其是重要的冬季室外气象计算参数。

2.2.51 极端含湿量(辐射供冷保证不结露)
为保证辐射供冷系统不结露运行而引入的空气含湿量相关的设计参数。

2.3 室内环境品质

2.3.1 室内环境
根据术语内涵给出其释义,将交通工具内部环境等也计入室内环境。
2.3.2 室内空气品质
根据术语内涵给出其释义,只与人类健康、舒适相关的空气质量情况。
2.3.3 室内空气质量参数
参考《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
2.3.4~2.3.6 标准状态、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可吸入颗粒物
参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
2.3.7 挥发性有机物
参考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环境学》。
2.3.8~2.3.11 总挥发性有机物、年平均浓度、日平均浓度、小时平均浓度
参考参考《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
2.3.12 新风量
对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施工专业委员会编《工程建设常用专业词汇手册》中给出的定义进行了完善。
2.3.13~2.3.20 环境测试舱、氡浓度、土壤表面氡析出率、内照射指数、外照射指数、水性涂料、游离甲醛释放量、游离甲醛含量
参考《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10。
2.3.25 空气净化
参考建筑工业出版社《暖通空调》。

2.4 热舒适

2.4.1 热舒适
参考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环境学》。
2.4.2~2.4.3 预计平均热感觉指数、预计不满意者的百分数
参考《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的相关定义。
2.4.4 吹风感
参考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环境学》。
2.4.5 空气分布特性指标
参考《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的相关定义。
2.4.6~2.4.10 热应力指标、有效温度、新有效温度、标准有效温度、湿球黑球温度计指数
参考《室内热环境条件》GB/T 5701-2008的相关定义。
2.4.11 平均辐射温度
这是计算人与环境辐射换热时,按照辐射换热理论定义的当量温度。其计算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时相当麻烦。对于室内各表面温度差别不大或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可以近似采用各不同表面温度对应其面积加权的方法计算,或采用黑球温度计近似测定。
2.4.12 有效温度
以相对湿度为100%的静止空气在某温度下人体的热感觉作为评价标准,将能造成同样的热感觉的其它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的组合状态点在焓湿图绘制成一条等有效温度线,并以该温度值作为有效温度的定义值,记为ET。根据不同的环境参数定义条件,还有新有效温度ET*、标准有效温度 SET等。
2.4.13 操作温度
这是计算人体与环境的显热换热时,综合考虑对流与辐射换热的当量温度。工程应用中可近似取为空气温度和平均辐射温度关于对流换热系数和辐射换热系数的加权平均值。对于传统的对流式空调房间,可近似取室内空气温度。

3 采暖

3.1 一般术语

3.1.2~3.1.4 集中采暖、全面采暖、局部采暖
这些术语的定名均系源于传统叫法。集中采暖和分散采暖的基本区别在于,前者是热源和散热设备分别设置,由热源通过管道向散热设备供给热量,典型的例子是以热水或蒸汽作热媒的采暖系统;后者则是集热源和散热体为一炉,就地产生热量,典型的例子是火炉、电炉和煤气炉等。全面采暖和局部采暖的基本区别在于能否使采暖房间全室达到一定的温度要求。使用分散采暖方式在某些情况下,固然也可以进行全面采暖,但往往是不经济的,卫生条件也难以达到要求,目前这种采暖方式应用得愈来愈少,要么集中地进行全面采暖,要么进行局部采暖。因此,本标准没有与集中采暖相对应地另立分散采暖一词。

3.1.5~3.1.6 连续采暖、间歇采暖
连续采暖和间歇采暖的主要区别在于,能否根据采暖建筑物或房间的用途,使室内24h平均温度均能达到设计温度要求。全天使用的建筑物一般情况下应按连续采暖设计;非全天使用的建筑物可按间歇采暖设计,即只保证在工作时间内达到设计温度,其他时间允许室内自然降温以利节能。至于以前由于运行制度不合理或非常时期采取的某些行政措施,以及由于调节需要等原因而采取的间断运行方式,则不能作为鉴别连续采暖或间歇采暖的根据。

3.1.11~3.1.12 高(低)压蒸汽采暖
关于高压蒸汽和低压蒸汽的压力界限,仅是从采暖角度定义的,对用于其他目的的蒸汽不适用。以往将低压蒸汽定义为“低于或等于70kPa”不够严谨,故增加了“高于当地大气压力”的限词。至于以工作压力低于当地大气压力的蒸汽作热媒的采暖,本标准第3.1.13条已另列真空采暖一词。

3.1.17 集中送风采暖
英文对照词localized air supply(集中送风)部分,系引自B·B巴图林《工业通风原理》的英译本。中英文的内涵名称是一致的。

3.1.18 辐射采暖
根据函审专家建议,辐射采暖的英文对照词,国外文献及书刊中最常用的是panel heating,故作为第一译名予以推荐,本标准其他有关辐射采暖的条目,一般情况下也作同样处理。

3.1.44~3.1.47 关于蒸汽凝结水回收方式
关于蒸汽系统凝结水回收方式,本标准选列了开式回水、闭式回水、余压回水和闭式满管回水4条基本术语,并作了简要定义。

3 采暖

3.1 一般术语

3.1.2~3.1.4 集中采暖、全面采暖、局部采暖
这些术语的定名均系源于传统叫法。集中采暖和分散采暖的基本区别在于,前者是热源和散热设备分别设置,由热源通过管道向散热设备供给热量,典型的例子是以热水或蒸汽作热媒的采暖系统;后者则是集热源和散热体为一炉,就地产生热量,典型的例子是火炉、电炉和煤气炉等。全面采暖和局部采暖的基本区别在于能否使采暖房间全室达到一定的温度要求。使用分散采暖方式在某些情况下,固然也可以进行全面采暖,但往往是不经济的,卫生条件也难以达到要求,目前这种采暖方式应用得愈来愈少,要么集中地进行全面采暖,要么进行局部采暖。因此,本标准没有与集中采暖相对应地另立分散采暖一词。

3.1.5~3.1.6 连续采暖、间歇采暖
连续采暖和间歇采暖的主要区别在于,能否根据采暖建筑物或房间的用途,使室内24h平均温度均能达到设计温度要求。全天使用的建筑物一般情况下应按连续采暖设计;非全天使用的建筑物可按间歇采暖设计,即只保证在工作时间内达到设计温度,其他时间允许室内自然降温以利节能。至于以前由于运行制度不合理或非常时期采取的某些行政措施,以及由于调节需要等原因而采取的间断运行方式,则不能作为鉴别连续采暖或间歇采暖的根据。

3.1.11~3.1.12 高(低)压蒸汽采暖
关于高压蒸汽和低压蒸汽的压力界限,仅是从采暖角度定义的,对用于其他目的的蒸汽不适用。以往将低压蒸汽定义为“低于或等于70kPa”不够严谨,故增加了“高于当地大气压力”的限词。至于以工作压力低于当地大气压力的蒸汽作热媒的采暖,本标准第3.1.13条已另列真空采暖一词。

3.1.17 集中送风采暖
英文对照词localized air supply(集中送风)部分,系引自B·B巴图林《工业通风原理》的英译本。中英文的内涵名称是一致的。

3.1.18 辐射采暖
根据函审专家建议,辐射采暖的英文对照词,国外文献及书刊中最常用的是panel heating,故作为第一译名予以推荐,本标准其他有关辐射采暖的条目,一般情况下也作同样处理。

3.1.44~3.1.47 关于蒸汽凝结水回收方式
关于蒸汽系统凝结水回收方式,本标准选列了开式回水、闭式回水、余压回水和闭式满管回水4条基本术语,并作了简要定义。

3.2 围护结构与热负荷

3.2.4~3.2.5 稳态传热、非稳态传热
从传热体系中任何一点的温度和热流量是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可以把传热过程分为稳态传热和非稳态传热。考虑到计算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传热负荷时经常应用这两个概念和术语,故本标准予以收录,并根据国内传热学方面的权威著述,把过去惯用的稳定传热和不稳定传热正名为稳态传热和非稳态传热以突出传热的状态特征,这一点是和国家现行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叫法不同的。为此,特加别称即也称稳定传热和不稳定传热作为过渡。

3.2.12~3.2.13 传热系数、传热阻
现行国家标准《量和单位》把以前惯用的传热系数定名为[总]传热系数,这是考虑到其量值与该物体本身的导热和两侧冷热流体边界层的换热等因素有关,是对各种复杂问题笼统概括的。同时,该标准规定在不致发生混淆的情况下,方括号中的“总”字可以省略。根据传统习惯,故仍将本条术语定名为传热系数。
传热阻一词原系译自俄文сопративление теплопередаче,由于传热阻等于物体本身的热阻及两侧换热阻之和,英文著述中有时也称为总热阻,考虑到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一直称其为传热阻,并已与有关标准规范作了协调,取得了一致,故本术语仍按传统习惯定名。

3.2.28~3.2.32 关于附加耗热量的各种修正率
本标准收录的关于计算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的各种修正率,其中包括朝向修正率、风力附加率、外门附加率、高度附加率和间歇附加率等术语,都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有关条文确定的,术语的内涵和规范的内容是完全一致的。关于这些术语的英译名,如correction factor for ori-entation(朝向修正率)等都是参照国外有关英文著述推荐的,其内涵也是与汉语名称的内涵一致的。考虑到这些修正率都是计算过程中采用的系数,故一律用factor相对照,而没有推荐additional heat loss for……(……附加耗热量)的译名。

3.3 采暖系统

3.3.8~3.3.19 关于采暖系统制式
关于以热水或蒸汽作热媒的采暖系统制式方面,本标准收录了各种常用的基本术语,其中包括同程式系统、异程式系统、单管采暖系统、双管采暖系统、单双管混合式采暖系统、上分式系统、下分式系统和中分式系统等,据此还可以作出诸多形式的排列组合,如上分式单管采暖系统和下分式双管采暖系统等。考虑到这些术语层次较低,而且很容易根据基本术语复合而成,为精简条目、压缩篇幅,故本标准没有一一收录。关于上分式、下分式和中分式系统这几条术语的名称,是根据50年代出版的本专业常用名词确定的,是有其特定涵义的,比如上分式系统是指自上而下分配热媒;下分式系统,则是指自下而上分配热媒,多年来已成习惯,故作如此命名,并在释义中给出其他比较常见的别称。关于某些采暖系统的简称,如单管采暖系统简称单管系统,双管采暖系统简称双管系统,单双管混合式采暖系统简称单双管系统等。未在术语释义中一一例举,仅在此加以说明。

3.5 水力计算

3.5.4~3.5.5 共同段、非共同段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在进行系统的阻力平衡计算时,各并联环路之间的压力损失相对允许差额,应只考虑非共同段而不计入共同段的阻力,目的是为了保证系统的运行效果达到设计要求,避免水力失调。系统各环路的共同段和非共同段,如图3.5.4~5所示。以环路a-d-e-h和a-c-f-h为例,c-d-e-f和c-f,属于非共同段,其他部分为共同段,其余环路以此类推。

3.5.28~3.5.30 静压、动压、全压
流体在流动过程中受阻时,静压、动压和全压随时都会发生变化。关于静压、动压和全压这3条术语的定义,原本已经基本表达清楚了,唯独关于动压的定义中“由于动能转变为压力能而引起的超过流体静压力部分的压力”一段文字,使人感到有些费解。为此,现以流体在某一锥形管中运动的压力图式为例,作为补充说明。
从图中可以看出,吸入段A—A截面处的全压绝对值为a1a3,静压绝对值为a2a3,动压为a1a2=a1a3-a2a3(即在吸入段的全压中超过静压部分的压力);压出段B—B截面处的全压为bb2,静压为b1b2,动压为bb1=bb2-b1b2(即在压出段的全压中超过静压部分的压力);吸入段和压出段的全压之和为H。

3.6 采暖系统设备及附件

3.6.1 换热器
原名热交换器。根据现行有关换热设备的国家标准正名为换热器,本标准其他相关术语亦然。

3.6.17 散热器
散热器的英文对照词radiator属于传统名称,实际上指的是惯称暖气片之类的散热器。鉴于国外对散热器也有称为heat emitter的,故予并列。根据本标准全国审定会裁决,没有推荐heating appliance,因为该词的涵义更广,泛指各种散热设备。

3.6.35~3.6.36 分水器、集水器
由于这两条术语国外都叫header,不分“集”,“分”,故采用同一英文对照词。

3.6.47 疏水器
原机械部阀门标准把疏水器定名为疏水阀,我们认为疏水器比疏水阀不但命名合理而且也符合本专业习惯,故仍称疏水器。本标准中的其他相关术语亦然。

4 通风

4.1 一般术语

4.1.1 通风
通风一词的内涵是广义的。既包括民用建筑的通风换气,也包括生产厂房中为消除余热、余湿和有害物质而采取的门然通风、机械通风、除尘、净化等工业通风技术在内。通风的英文对照词ventilation比较常用,故予推荐,此外还有用draft和draught的(意为通风、穿堂风),因为不常用,而且中英文的内涵也不尽相同,故未予推荐。

4.1.4 全面通风
全面通风一词,国内外也有称为稀释通风的,如美国ASHRAE“手册”(系统篇)称为dilution ventilation,特指利用引入比较新鲜的室外空气稀释有害物质,使室内空气环境达到卫生标准的要求。考虑到全面通风一词已沿用多年,而且其涵义比稀释通风更广一些,故本标准采取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叫法,将这种通风方式定名为全面通风,英文对照词也未推荐dilution ventilation。

4.1.8~4.1.9 无组织进(排)风
自然通风不全部都是有组织的和可以控制的。在民用建筑和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中,由于风压、热压作用或机械送排风风量不平衡,室内会产生负压或正压。负压时,室外空气会通过门窗,孔洞或缝隙进入或渗透到室内;正压时,室内空气则会通过同样的途径排至或渗漏到室外。这种进风和排风方式,当不是通过人为计算和人为安排的,则称为无组织进风和无组织排风。这种无组织自然通风乃是民用居住建筑的主要通风方式之一。

4.1.11 局部送风
局部送风和局部排风同属局部通风的组成部分。局部送风不限于空气淋浴一种形式,苏、美等国家均把局部送风视为一类包括几种不同形式的送风方式。如苏联,局部送风包括空气幕、空气淋浴和吊车司机室的通风等;美国ASHRAE“手册”(系统篇)中,局部送风包括直接向下部作业地带全面送风(low-level or displacement ventilation)和向局部区域或工作地点送风(local-area or spot-cooling ventilation),后者又分为向工作小室全面送风(localized general ventilation)、向车间中小范围送入比较凉爽的室外空气和以高速气流直接向固定工作点送风以提高蒸发冷却效应即空气淋浴(spot cooling)等三种方式。由此可以看出局部送风的内涵比空气淋浴广泛,以前有的著述包括现行《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在内,仅仅把局部送风等同于空气淋浴的解释是欠妥的。

4 通风

4.1 一般术语

4.1.1 通风
通风一词的内涵是广义的。既包括民用建筑的通风换气,也包括生产厂房中为消除余热、余湿和有害物质而采取的门然通风、机械通风、除尘、净化等工业通风技术在内。通风的英文对照词ventilation比较常用,故予推荐,此外还有用draft和draught的(意为通风、穿堂风),因为不常用,而且中英文的内涵也不尽相同,故未予推荐。

4.1.4 全面通风
全面通风一词,国内外也有称为稀释通风的,如美国ASHRAE“手册”(系统篇)称为dilution ventilation,特指利用引入比较新鲜的室外空气稀释有害物质,使室内空气环境达到卫生标准的要求。考虑到全面通风一词已沿用多年,而且其涵义比稀释通风更广一些,故本标准采取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叫法,将这种通风方式定名为全面通风,英文对照词也未推荐dilution ventilation。

4.1.8~4.1.9 无组织进(排)风
自然通风不全部都是有组织的和可以控制的。在民用建筑和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中,由于风压、热压作用或机械送排风风量不平衡,室内会产生负压或正压。负压时,室外空气会通过门窗,孔洞或缝隙进入或渗透到室内;正压时,室内空气则会通过同样的途径排至或渗漏到室外。这种进风和排风方式,当不是通过人为计算和人为安排的,则称为无组织进风和无组织排风。这种无组织自然通风乃是民用居住建筑的主要通风方式之一。

4.1.11 局部送风
局部送风和局部排风同属局部通风的组成部分。局部送风不限于空气淋浴一种形式,苏、美等国家均把局部送风视为一类包括几种不同形式的送风方式。如苏联,局部送风包括空气幕、空气淋浴和吊车司机室的通风等;美国ASHRAE“手册”(系统篇)中,局部送风包括直接向下部作业地带全面送风(low-level or displacement ventilation)和向局部区域或工作地点送风(local-area or spot-cooling ventilation),后者又分为向工作小室全面送风(localized general ventilation)、向车间中小范围送入比较凉爽的室外空气和以高速气流直接向固定工作点送风以提高蒸发冷却效应即空气淋浴(spot cooling)等三种方式。由此可以看出局部送风的内涵比空气淋浴广泛,以前有的著述包括现行《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在内,仅仅把局部送风等同于空气淋浴的解释是欠妥的。

4.2 自然通风与隔热降温

4.2.4~4.2.8 关于建筑气流区
关于风吹向和流经建筑物时所形成的气流流型及空气动力特性不同的几个区域,本标准收录了建筑气流区、稳定气流区、正压区、空气动力阴影区和尾流区等术语。这些区域的正确定义和判别,对通风设计其中包括进风口和排风口位置(平面位置及排放高度)的选择、防止气流倒灌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以及防火、防爆、防腐等都有重要意义。现参照苏、美等国家的有关技术著作,将建筑气流区及其分类示于图4.2.8~12,供参考。本标准第4.2.13条列出了负压区一词,则是对空气动力阴影区和尾流区的概括。
在图中所示的几个气流区中,空气动力阴影区与通风、空调设计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该区的空气呈负压闭合循环流动,污染物一旦流入这一区域,就难以得到室外大气的稀释,而且随着污染物不断进入而愈发严重。因此,设计时须将污染空气排放口置于空气动力阴影区以上。
空气动力阴影区的别名及英文对照词还有气动阴影、气动尾迹(aerodynamic shadow)、回流空穴(recirculation cavity)和回流区(recirculation region)等。本标准的汉语命名是本专业常用的,而且与现行《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一致。英文对照词则推荐的是国外书刊上常见的。

4.2.12 散热强度
将车间单位容积的散热量定名为散热强度,用以确定该车间属于冷车间还是热车间(以23W/m3分界)是比较确切的。以前有的标准、规范用散热量一词表示这一概念,因为散热量一词是指单位时间散发的热流量,体现不出单位容积散热量的大小,而且还与本标准第4.2.11条混淆,因此本条术语定名为散热强度。

4.3 机械通风

4.3.6 事故通风系统
本条术语是本标准第4.1.13条(事故通风)的延伸。事故通风系统一般均设计成机械排风式的,用排风机连同吸风口、风管和排放口等组成的系统,就地排除事故时突然放散的大量有害物质或有爆炸危险物质的空气混合物。但有时(例如单层建筑物且只放散比空气轻的有害物质时)事故通风系统也可以设计成机械送风式的,并辅以自然通风,用以稀释有害物质,为简化词条,压缩篇幅,本节只收录事故通风系统—词,而未再细分事故送风系统和事故排风系统等。

4.3.7 通风设备
通风设备的种类很多,广义上说应包括通风工程中所有的设备,如电动机、水泵等。考虑到这些设备一般是作为辅机或配套形式出现的,而且属于通用设备,故在释义中没有将其作为典型例子一一例举。

4.3.11 进风口
本条术语系按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命名的,特指机械送风和空气调节系统用于采集室外空气的孔口或装置,包括百叶窗、采气塔等。从广义上说,虽然自然通风进风用的门窗、孔洞之类也属于进风口,但却非属本条术语定义的范围。关于进风口的英文对照词,《新国际制冷辞典》(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Refrigeration)等文献中,同时并列air intake和air inlet,但鉴于美国ASHRAE的《Terminology of Heating,Ventilation,Air Conditioning,and Refrigeration》把air inlet明确定义为“从空调房间排风或向空调房间送风的装置或孔口”,为防止混淆,故本条仅推荐air intake一词,而未推荐air inlet。

4.3.16~4.3.26 关于局部排风罩
局部排风罩(简称排风罩)是各种类型排风罩的统称。排风罩的种类很多,其分类方法各种文献和著述不尽相同。有的按作用原理分,有外部吸气罩、接受式排风罩和吹吸式排风罩等;有的按罩子形式分,有密闭罩、伞形罩、柜式排风罩(排风柜)和槽边排风罩等;有的按结构型式及密闭范围分,有局部密闭罩,整体密闭罩和大容积密闭罩等。鉴于局部排风罩是机械排风和除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通风、除尘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标准将有关局部排风罩的术语比较全面地、系统地予以收录。
关于各种排风罩的定义或涵义,已在本标准的有关条目中作了明确的规定,而且与现行《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也是一致的,因此一般不难理解。现仅对外部吸气罩和接受式排风罩作补充说明如下:外部吸气罩系利用气流的抽吸作用将罩口外部的污染物抽走,如冷过程污染源上部的伞形罩和旁侧的侧吸罩等;接受式排风罩则是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具有一定方向和速度的污染气流顺势接收,如砂轮机的吸尘罩和热过程上部的伞形罩等。

4.4 除尘

4.4.1 粉尘
在本条术语中的释义中,之所以没有将粉尘的粒径明确地规定下来,是由于各种文献说法不尽相同。例如,具有权威性的国际标准IS03649,通常把能悬浮一定时间且借其自重能沉降的粒径小于75μm的固体粒子视为粉尘:美国ASHRAE的《Terminology of Heating,Ventilation,Air Conditioning,and Refrigeration》以及ASHRAE“手册”(基础篇),通常把粒径小于100μm的固体空气悬浮体(气溶胶)定义为粉尘;日本《集尘技术手册》,通常把含尘气体中粒径大于1μm的固体粒子称为粉尘;英国有关文献把粒径大于75μm的粒子称为粗尘(grit);另据有关文献介绍,在通风除尘领域中,一般将1~200μm乃至更大粒径的固体悬浮物定义为粉尘。根据对上述文献的综合分析,编写了本条术语的释义。

4.4.5 气溶胶
本条术语的定义和英文对照词系引自国际标准IS03649,但其中粒径范围0.001~1000μm则是参考有关文献加入的。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烟气、烟雾等均可视为气溶胶。

4.4.7~4.4.9 烟[尘]、烟[雾]、烟气
这几条术语的释义和英文对照词都是引自国际标准IS03649,但其粒径范围是参考有关文献加入的。这些术语的汉语名称,则是分别根据其英文内涵确定的,为的是使以前比较混乱的叫法趋于统一。如smoke的英文释义是由于高温分解或燃烧时产生的可见气溶胶,许多文献均译为烟或烟尘,故定名为烟[尘];fume的英文释义是由燃烧或熔融物质挥发的蒸气冷凝后形成的固体悬浮粒子,故定名为烟[雾];fumes的英文释义是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生成的通常带有异味的气态物质,故定名为烟[气]。

4.5 有害气体净化及排放

4.5.1 有害气体
有害气体泛指对人和生态环境有害的气体(gas)和蒸气(vapo[u]r),故英文对照词采用harmful gas and vapo[u]r,但应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对英文词的组合加以判别和选择。

4.6 通风管道及附件

4.6.1 通风管道
通风管道是风管和风道的统称。风管系指由薄钢板、铝板、硬聚氯乙烯板和玻璃钢等材料制作的通风管道;风道则系指由砖、混凝土,炉渣石膏板和木材等建筑材料制成的通风管道。这几条术语的命名及释义均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确立的。

5 空气调节

5.1 一般术语

5.1.10 呼吸区
参照ASHRAE 62 的定义,将该区域划定为地面以上75mm~1800mm之间、距墙面和固定空调设备>600mm的空间。

5.1.11 人员活动区
参照ASHRAE 55 的定义,将该区域划定为地面与地面以上1800mm之间、距外墙与外窗内表面或固定的暖通空调设备>1000mm以及距内墙>300mm的空间。

5 空气调节

5.1 一般术语

5.1.10 呼吸区
参照ASHRAE 62 的定义,将该区域划定为地面以上75mm~1800mm之间、距墙面和固定空调设备>600mm的空间。

5.1.11 人员活动区
参照ASHRAE 55 的定义,将该区域划定为地面与地面以上1800mm之间、距外墙与外窗内表面或固定的暖通空调设备>1000mm以及距内墙>300mm的空间。

5.2 负荷计算

5.2.4 综合温度
房间围护结构的外表面不但经受室外空气温度的变化,而且接受来自太阳的辐射,同时也与周围环境之间进行辐射换热。确定这些因素形成的室内得热量时,为了计算上的简单方便和易于理解,一种习惯的作法就是将辐射热作用折算成相当的室外空气温度增量,将此增量与室外干球温度相加,即将两者的作用综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一个假定的室外空气温度,这就是所渭综合温度。
综合温度与曾经使用过的“当量温度”不同,后者指的是考虑到外围护结构对综合温度波动的衰减和延迟作用之后的一种假定温度,它和围护结构的具体构造和热工性能有关,而综合温度只是一种折合的室外气象参数,它独立于围护结构的具体构造和热工性能。

5.2.9 遮阳系数
本条术语释义中所指的“室内太阳得热量”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透过窗玻璃直接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另一部分为窗玻璃本身吸收太阳辐射热后温度升高而产生并散入室内的热量。
文中所说的“标准窗玻璃”,指的是厚度为3mm的无色普通玻璃。由此可以推知,只要采光口上装的不是标准窗玻璃,例如厚度大于3mm的玻璃、有色玻璃等,即使未装没内、外遮阳设施,该窗口的遮阳系数也不等于1。

5.2.10 房间得热量
单位时间内进入和散入房间的各类热量均为房间得热量,可能是显热量,可能是潜热量,也可能是全热量。从外界进入房间的热量主要包括透过采光口的太阳辐射热,外墙、屋面、内墙、楼板和顶棚的传热,以及室外空气带入的热量等。室内热源产生并散入房间的热量主要包括人员、灯具、设备和器具等的散热量。
与房间冷负荷不同,房间得热量在定义上并不要求室温维持恒定。

5.2.20 空调区域冷负荷
房间冷负荷与房间得热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除个别情况和个别瞬时之外,它们在数值上也是不相等的。房间供冷设备(例如冷盘管)所能除去的热量只能是对流热量,而绝大多数的得热量中都含有辐射成分,这部分辐射能被围护结构内表面或室内物体等吸收,渐渐使它们变热,表面温度高过室温,从而产生对流放热和长波辐射,其中的对流热即形成冷负荷,而长波辐射热再重复上述过程。显然,当某些时刻得热不再存在,但由于房间的蓄热放热效应,这些时刻照样会产生冷负荷。这种吸热放热作用使房间冷负荷曲线比起房间得热曲线变量平滑,峰值下降,谷值上升。因此,在概念上将两者区分开来并在数值上由得热曲线正确计算出冷负荷曲线,具有重要意义。

5.2.25 冷负荷温度
空调房间外围护结构如外墙、屋面等经受着变化的室外气象要素,主要是太阳辐射和室外空气温度的作用,这种热作用经过围护结构的衰减和延迟传至室内表面,再经过该表面的对流和辐射传热的一系列变化过程,最终形成房间冷负荷。外围护结构传热形成的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CL=KF(tw1-tn

式中 CL——冷负荷,W;
K——外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2·℃) ;
F——外围护结构的传热面积,m2
tw1——外围护结构的逐时冷负荷温度,℃;
tn——室内计算温度,℃。
由于外围护结构传热形成的冷负荷与建筑物的地理位置、围护结构的朝向、具体构造、外表面的颜色和粗糙度以及空调房间的蓄热特性等等诸多因素有关,具体计算很复杂,而且不同的计算理论有不同的计算方法。为了计算上的简便和易于理解,可将上述多因素统统考虑到冷负荷温度tw1之中,而对给定的不同地点和构造类型,可由计算机事先编出计算表供设计人员选用。

5.2.28 群集系数
计算人体散热量和散湿量时,常用手册和资料中所给出的数据总是以一名成年男子为基准的。这对于成年男子从事的个体工作,或虽为群体工作,但是该群体全由成年男子构成(例如工厂中的重体力劳动车间)的这两种情况,每人散热量和散湿量的数据取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人数不同而已。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群体场合,例如工厂中的一般车间,总有妇女存在,一些公共场所,例如影剧院,体育馆,餐厅等还会有儿童存在。通常可认为成年妇女的散热量和散湿量为成年男子的85%,儿童为75%,于是,计算上述群体场合的人体散热量和散湿量时,就需要根据这些场合中人群性别和年令结构的不同,将每人散热量和散湿量的基准值乘以一个小于1的系数,这就是群集系数。显然,对于全部为成年男子工作的群体场合,群集系数是为1,这是群集系数的最大值。

5.3 空气调节系统

5.3.5 全空气系统
按负担室内热湿负荷所用的介质对空调系统进行分类时,可归结为全空气系统、空气一水系统和全水系统三大类。全空气系统指的是室内热湿负荷全部由集中空气处理设备送入房间的空气负担的系统。一般的低速集中式单风管空调系统和双风道空调系统即属于此种类型的系统。

5.3.9 新风系统
本条术语选用的两个英文对照词来源于1987年美国ASHRAE“手册”。在权威性的英语专业文献中尚未查到fresh air system的译法,故不采用。

5.3.10 空气—水系统
随着空调装置日益广泛的应用,建筑物设置空调的场合越来越多。对于大型空调系统而言,如再度使用全空气系统,就将要求占用可观的建筑空间,有时甚至根本不可能实观。解决的办法之一,是将冷水直接送入室内以负担一部分房间热湿负荷,另一部分由集中送来的空气负担。诱导式空调系统和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即属于此种类型的系统。

5.3.14 全水系统
由于水比空气的比热容大得多,所以在房间和系统的热湿负荷相同的条件下,使用水作为介质比使用空气作介质所需要的介质数量要少得多,因而相应管道所占建筑空间也小得多。与全空气系统和空气一水系统相比,这是全水系统的最大优点。但是,仅使水来消除房间的余热、余湿,并不能有保证地解决室内的通风换气问题,而只能靠门窗渗透空气供新风。所以这类系统较少单独使用,例如属于此种类型的风机盘管系统通常就不单独使用,而使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即空气一水系统。

5.3.24 辐射供冷空调系统
传统的空调末端设备主要以对流换热方式向空调区域供冷。辐射换热末端主要以辐射换热方式供冷,包括有金属辐射板、毛细管、结合建筑结构的辐射吊顶、辐射地板等形式。

5.3.29 空调系统能效比
根据评价要求或范围,系统消耗的能量可包括冷热源、空气处理系统、介质输送系统及控制系统的能耗。

5.3.31 一次水系统
与冷热源提供的冷热水直接进入空调末端的水系统不同,中间采用了换热装置的称为间接供冷热水系统。仅对间接供冷热水系统区分“一次”和“二次”水系统,相应的水泵称为“一次泵”和“二次泵”。

5.3.33 多级泵水系统
通常为冷源侧设置一级泵、为输配干管及用户设置二级泵,还可能为各用户或用户内设置三级泵或四级泵等。根据运行调节要求,各级泵可以采用定流量或变流量运行。

5.4 空气处理

5.4.4 比焓
在本专业具体应用中,通常将比焓简称为焓,但二者在概念上并不是等同的。

5.4.5 含湿量
本条术语的英文对照词为目前美国ASHRAE正式使用的,有的也可用mixing ratio。按我国习惯,似译为moisture content较妥。此种说法ASHRAE以前虽曾用过,但现在并不推荐。需要注意的是,本条术语的定义是以干空气的质量为基数,而不是以湿空气的质量为基数,后者称之为specific humidity(比湿)。

5.4.18 等温加湿
空气状态沿焓湿图中的等温线变化,这是一种理想的空气状态变化过程,工程应用中采用向空气中喷入干饱和蒸汽的加湿方法,空气的状态变化近似这一过程,但并不严格。由于干饱和蒸汽的温度总高于空气温度,所以蒸汽喷入之后也同时将显热带给空气,从而使加湿后的空气温度略有升高。由于这部分显热量十分有限,实际变化过程线与等温线之间形成的偏角大约只有3~4°,所以工程设计和计算中均按等温线考虑,由此形成的误差是微乎其微的。

5.4.19 热湿比
本条术语以前习惯称为角系数,来源于俄语угловодкоэффициент一词,在我国已广为采用多年。鉴于角系数这种命名不很确切,且与传热学中辐射换热过程所采用的角系数一词混淆,故本标准正式定名为热湿比。英语文献中描述湿空气状态变化过程时使用显热比(sensible heat ratio)一词,即显热对于全热的平均变化率,因此,找不到正式的英文对照词,只能由俄语文献的英译本中选取。本词条所列的英文对照词angle scale来源于苏联B·B·巴图林所著《工业通风原理》一书英译本。

5.4.28 机器露点
根据空气被冷却处理方式的不同,本条术语有两种定义:
第一,当空气由冷盘管冷却时,其被冷却的理想终状态点,可以假定为对应于冷盘管表面平均温度的饱和状态点。当该温度等于或高于被处理空气初状态点的露点温度时,空气冷却处理过程是干式的;反之,当该温度低于被处理空气初状态点的露点温度时,冷却过程中会伴随有凝结水析出,因此是湿式的。曲于两种冷却过程的计算方法不同。所以预先知道机器露点的数值是重要的和必要的。
第二,当空气由喷水室冷却时,工程上可近似用连接空气初、终状态点的直线来表示空气变化过程。空气达到的终状态与其和水的接触程度及接触时间是否充分有关,也与喷水方法及喷水室的级数有关。经验表明,对于单级喷水室空气终状态的相对湿度大致可取为95%,而对于双级喷水室,相对湿度可接近100%,习惯上称这种经喷水室后达到的空气终状态点为机器露点。

5.4.39 析湿系数
又称换热扩大系数,表示因存在湿交换而增大了总换热量。析湿系数用下式表示:

式中 ξ——析湿系数;
h1,h2——空气初、终比焓,kJ/kg干;
cp——干空气的比定压热容,kJ/(kg·℃);
t1,t2——空气初、终干球温度,℃。

5.4.40 接触系数
又称通用热交换效率、第二热交换效率。接触系数用下式表示:

式中 E′——接触系数;
t1,t2——空气初、终干球温度,℃;
ts1,ts2——空气初、终湿球温度,℃。

5.5 气流组织

5.5.10 射程
释义中所谓的“规定的末端值”,视工程上的要求而定,例如1.0,0.75,0.5m/s等。如无特别要求时,最大射程一般可按末端速度为0.25m/s计算。该值是由英制速度为50ft/min换算而来的。

5.5.11 射流扩散角
本条术语给出的定义和英文对照词是按西文文献编写的,对于俄语文献,习惯上将射流扩散角规定为主体段射流张角的一半,即本条定义角度的1/2。

5.5.17 侧向送风
释义中所谓的“侧向风口”,系指位于风管侧壁或侧墙上的送风口。从送风口送出的气流方向可以是水平的,也可以是倾斜的,当送冷风时,通常调整风口导流叶片使气流向上倾斜,以利用附壁效应使射流贴附在顶棚下,这样可以增加射程,以避免冷气流过早下落至工作区;当送热风时,通常调整风口导流叶片使气流向下倾斜,这样可以避免热气流因浮力作用贴附在顶棚下而达不到工作区。

5.5.24 稳压层
当送风口很多且最近、最远风口之间的距离又较大时,采用管道送风难以使多风口之间达到阻力平衡,由此造成送风不均。此时就需要设置一个足够大的空间,送风先进入该空间使速度大大降低,从而使空间各点静压趋于一致,以此保证各送风口送出的风量近似相等,以达到均匀送风的目的。孔扳送风方式中的吊顶空间和计算机房下送风的架空地板下部空间均属此类型空间。

5.5.40 有效通风温度
有效通风温度计算式如下:

te=(tx-tc)-8(vx-0.15)

式中:te——有效通风温度,K;
tx——工作区某点的气流温度,℃;
tc——平均(或给定)的室内空气温度,℃;
vx——工作区某点气流的中心速度,m/s。

5.6 空气调节设备

5.6.3 分体式空气调节器
分体式空气调节器的英文对照词来源于美国ASHRAE 1986年出版的《Terminology of Heating,Ventilation,Air Conditioning,and Refrigeration》一书。之所以称之为system,是因为该空调器确系由两个独立部分组成,中间用管道联接起来的系统。而conditioner指的是一个整体,即所有有关部件均组装在一个箱体之中。因此,分体空调器不能改称为split air conditioner,而只能叫split air conditioning system。至于术语的汉语命名,系根据本标准全国审定会的裁决确定的,其原则是将带制冷部分的空调设备定名为空气调节机(器);不带制冷部分的空调设备定名为空气调节机组。据此将第5.6.6条定名为组合式空气调节机组。

5.6.43 静压箱
静压箱的原理和作用见本标准条文说明第5.5.24条(稳压层)。第5.5.24条强调的是一个空间概念,而本条强调的是一种具体结构,通常是空调器中的一段或一个部件。

6 洁净

6.2 洁净技术

6.2.15 静态
洁净室占用状态在洁净室技术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涉及、施工及验收均会涉及,对于检测、验收和评价尤其重要,不可回避。但是美国联邦系列标准、欧盟GMP以及ISO国际标准对于洁净室占用状态的定义各有差异,加上翻译问题,使得我国对洁净室占用状态有不同理解,尤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美国联邦标准209E对静态的定义是:指已建成、所有施工正在运行,设备安装好并按照用户或承包商的要求处于可运行或正在运行状态,没有操作人员的洁净室(设施)。
ISO 14644-1-1999和ISO 14698-1-2003对静态的定义是:在全部建成、设施齐备的洁净室中,已安装好的生产设备正在按照用户或供应商定好的方式运行,但现场没有人员。
欧盟GMP对静态的定义又是:设施已安装完成并运行,工艺设备已安装完成,但现场没有操作人员的状态。当工作结束后,保持无运行状态自净15min~20min(推荐值)所达到的状态也视为静态。
现从以下几方面作一分析:
1)习惯理解上
“静”态显然不应再“动”,“at rest”就含有“休息”、“静止”等意思,如果无人而机器在生产运行,就无休息、静止之意,就无“静”的实质。所以我国曾把“空”、“静”、“动”三态译为“交竣”、“停工”、“运行”三种状态是贴切的。
2)从三种占用状态定义的衔接上
空调系统正常运行,工艺生产设备已安装但不运行的状态,在实际的洁净室工程检测中,是一种相当普遍的测试状态。但这种状态在ISO定义中没有得到体现,既不属于定义的静态,也不属于定义的动态,即存在空白,而在209E在静态的定义中将这种占用状态涵盖在内。
3)从实际可能上
除209E和欧盟GMP外,其他基于静态的定义,只能在机械化、自动化、密闭生产的洁净室内找到相应状态:只有机械化、无自动化,则不能无人;有机械化、自动化而非密闭生产的工艺尘怎样算?这种状态(机械化、自动化、密闭生产)在半导体车间是随处可见的,但在别的洁净室就很难碰到,GMP洁净车间就是一例。
既然ISO是关于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的标准,则显然不能仅适用于半导体行业,对其他工业洁净室和生物洁净室也应适用。但就拿一般制药车间来说,很多不是密闭生产的或不是全自动化的,若无人,则很难保证设备运行。如果有这样的车间,怎样保证静态?
又如SPF动物房,如果生产设备运行,只能是有动物(如鼠、鸡)在内活动,但无人,这种状态又怎能叫“静态”?再如洁净手术室,只是在做手术时,一切机器才可运转,此时又怎能无人?
再者,对于高度机械化、自动化、密闭生产的洁净室,按ISO定义,其静态和动态就很难区分了,因为就算进去了一两个人,也就检查一下就出来,所以实际只有两种状态了,即空态和静态,或者空态和动态。
4)综合考虑
空态是明确的,可以不谈。先谈动态,动态是正常生产、操作状态,按工艺要求有人的就有人,无人的就无人,定期来人检查的就时而有人时而无人,若规定有人时检测也可以,随机检测也可以,这样一来,ISO的静态实际是动态,即开工运行状态。
而对于静态,前面已谈过,静就无动,可以有两种情况:1)工艺生产设备未运行,也无人;2)工艺生产设备运行又停止了,人走了,但不能马上就算静态,应该自净一段时间。这就是欧盟GMP的认识。

6.2.33~6.2.35 除尘、机械除尘、联合除尘
除尘是捕集、分离含尘气流中粉尘的技术之统称。具体的除尘方式有采用通风机和干式或湿式除尘器组成的除尘系统进行除尘的机械除尘;有采用水力除尘、蒸汽除尘和喷雾降尘抑制扬尘的湿法除尘;有将机械除尘和水力除尘综合在一起使用的联合除尘。本标准将这些常用术语一并收入,以示相互之间的差别。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采用湿式除尘器的除尘系统,属于机械除尘,而非属湿法除尘。至于本标准第6.2.36条(湿式作业),乃是将物料加湿进而防止粉尘放散的操作方式,不属于哪一种具体的除尘方式。

6 洁净

6.2 洁净技术

6.2.15 静态
洁净室占用状态在洁净室技术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涉及、施工及验收均会涉及,对于检测、验收和评价尤其重要,不可回避。但是美国联邦系列标准、欧盟GMP以及ISO国际标准对于洁净室占用状态的定义各有差异,加上翻译问题,使得我国对洁净室占用状态有不同理解,尤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美国联邦标准209E对静态的定义是:指已建成、所有施工正在运行,设备安装好并按照用户或承包商的要求处于可运行或正在运行状态,没有操作人员的洁净室(设施)。
ISO 14644-1-1999和ISO 14698-1-2003对静态的定义是:在全部建成、设施齐备的洁净室中,已安装好的生产设备正在按照用户或供应商定好的方式运行,但现场没有人员。
欧盟GMP对静态的定义又是:设施已安装完成并运行,工艺设备已安装完成,但现场没有操作人员的状态。当工作结束后,保持无运行状态自净15min~20min(推荐值)所达到的状态也视为静态。
现从以下几方面作一分析:
1)习惯理解上
“静”态显然不应再“动”,“at rest”就含有“休息”、“静止”等意思,如果无人而机器在生产运行,就无休息、静止之意,就无“静”的实质。所以我国曾把“空”、“静”、“动”三态译为“交竣”、“停工”、“运行”三种状态是贴切的。
2)从三种占用状态定义的衔接上
空调系统正常运行,工艺生产设备已安装但不运行的状态,在实际的洁净室工程检测中,是一种相当普遍的测试状态。但这种状态在ISO定义中没有得到体现,既不属于定义的静态,也不属于定义的动态,即存在空白,而在209E在静态的定义中将这种占用状态涵盖在内。
3)从实际可能上
除209E和欧盟GMP外,其他基于静态的定义,只能在机械化、自动化、密闭生产的洁净室内找到相应状态:只有机械化、无自动化,则不能无人;有机械化、自动化而非密闭生产的工艺尘怎样算?这种状态(机械化、自动化、密闭生产)在半导体车间是随处可见的,但在别的洁净室就很难碰到,GMP洁净车间就是一例。
既然ISO是关于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的标准,则显然不能仅适用于半导体行业,对其他工业洁净室和生物洁净室也应适用。但就拿一般制药车间来说,很多不是密闭生产的或不是全自动化的,若无人,则很难保证设备运行。如果有这样的车间,怎样保证静态?
又如SPF动物房,如果生产设备运行,只能是有动物(如鼠、鸡)在内活动,但无人,这种状态又怎能叫“静态”?再如洁净手术室,只是在做手术时,一切机器才可运转,此时又怎能无人?
再者,对于高度机械化、自动化、密闭生产的洁净室,按ISO定义,其静态和动态就很难区分了,因为就算进去了一两个人,也就检查一下就出来,所以实际只有两种状态了,即空态和静态,或者空态和动态。
4)综合考虑
空态是明确的,可以不谈。先谈动态,动态是正常生产、操作状态,按工艺要求有人的就有人,无人的就无人,定期来人检查的就时而有人时而无人,若规定有人时检测也可以,随机检测也可以,这样一来,ISO的静态实际是动态,即开工运行状态。
而对于静态,前面已谈过,静就无动,可以有两种情况:1)工艺生产设备未运行,也无人;2)工艺生产设备运行又停止了,人走了,但不能马上就算静态,应该自净一段时间。这就是欧盟GMP的认识。

6.2.33~6.2.35 除尘、机械除尘、联合除尘
除尘是捕集、分离含尘气流中粉尘的技术之统称。具体的除尘方式有采用通风机和干式或湿式除尘器组成的除尘系统进行除尘的机械除尘;有采用水力除尘、蒸汽除尘和喷雾降尘抑制扬尘的湿法除尘;有将机械除尘和水力除尘综合在一起使用的联合除尘。本标准将这些常用术语一并收入,以示相互之间的差别。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采用湿式除尘器的除尘系统,属于机械除尘,而非属湿法除尘。至于本标准第6.2.36条(湿式作业),乃是将物料加湿进而防止粉尘放散的操作方式,不属于哪一种具体的除尘方式。

6.3 工业用洁净设备

6.3.1 空气过滤器
物指过滤室外空气中所含少量尘粒的设备。

7 冷热源与可再生能源

7.1 一般术语

7.1.1 冷源
《汉英-英汉制冷空调辞典》中给出的释义为①吸热的“热库”②可从外界接收热的物质或环境。此处参考该定义,给出更适宜暖通空调工程用的解释,用“提供冷量”表征其具有吸热能力。

7.1.2 热源
参照7.1.1条给出的定义。

7.1.3 可再生资源
资源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编著《资源科学名词(定义版)》中定义为:具有自我更新、复原的特性,并可持续被利用的一类自然资源。此处在其基础上根据术语内涵进行了更为详细的描述。

7.1.4 制冷
此处对原标准中定义进行了修改,原定义:用人工方法从一物质或空间移出热量,以便为空气调节、冷藏和科学研究等提供冷源的技术。而此处将制冷视为一种过程而不是具体的工程技术,从物理本质上对制冷的概念进行了解释。

7.1.5 制冷量
参考《汉英-英汉制冷空调辞典》中的定义,对原标准中的释义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7.1.6~7.1.13 条冷凝压力、冷凝温度、蒸发压力、蒸发温度、吸气压力、吸气温度、排气压力、排气温度
参考原标准GB 50155-92第6.1.6~6.1.13条。

7.1.14 性能系数
原标准定义:在制定工况下,制冷机的制冷量与其净输入热量之比。此处对原标准定义进行了修正,因性能系数是所有冷源设备的性能参数,只针对制冷机给出定义式不全面的。

7.1.15 季节能效比
参考《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21455-2008及《房间空气调节器性能标准》GB/T 7725-2004中的定义,并强调制热、制冷的季节性能均可用节能能效比描述。

7.1.16 全年性能系数
以《单元式空气调节机》GB/T 17758-2010中定义为基础,强调了以一年为计算周期,突出了该系数在评价全年能效时的功用。

7.1.17 冷水
此处对原标准中定义进行了补充,强调其需具有满足空调或降温的需求。

7.1.18~7.1.21 冷却水、压焓图、焓熵图、压容图
参考原标准GB 50155-92第6.1.6~6.1.13条。

7.1.22 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
参考《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T 18430.1-2007中的相关描述。

7.1.23 免费供冷
根据术语内涵给出的释义。将原指冷却水供冷扩展到所有不启动人工制冷的供冷。

7.1.24 名义工况
参考《汉英-英汉制冷空调辞典》中的定义。

7.1.25~7.1.27 蒸汽压缩式制冷、吸收式制冷、吸附式制冷
参考科学出版社《制冷原理与技术》中的定义。

7.1.28 冷水机组
根据术语内涵给出释义。

7.1.29 热泵
参考建筑工业出版社《热泵技术应用理论基础与实践》。

7 冷热源与可再生能源

7.1 一般术语

7.1.1 冷源
《汉英-英汉制冷空调辞典》中给出的释义为①吸热的“热库”②可从外界接收热的物质或环境。此处参考该定义,给出更适宜暖通空调工程用的解释,用“提供冷量”表征其具有吸热能力。

7.1.2 热源
参照7.1.1条给出的定义。

7.1.3 可再生资源
资源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编著《资源科学名词(定义版)》中定义为:具有自我更新、复原的特性,并可持续被利用的一类自然资源。此处在其基础上根据术语内涵进行了更为详细的描述。

7.1.4 制冷
此处对原标准中定义进行了修改,原定义:用人工方法从一物质或空间移出热量,以便为空气调节、冷藏和科学研究等提供冷源的技术。而此处将制冷视为一种过程而不是具体的工程技术,从物理本质上对制冷的概念进行了解释。

7.1.5 制冷量
参考《汉英-英汉制冷空调辞典》中的定义,对原标准中的释义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7.1.6~7.1.13 条冷凝压力、冷凝温度、蒸发压力、蒸发温度、吸气压力、吸气温度、排气压力、排气温度
参考原标准GB 50155-92第6.1.6~6.1.13条。

7.1.14 性能系数
原标准定义:在制定工况下,制冷机的制冷量与其净输入热量之比。此处对原标准定义进行了修正,因性能系数是所有冷源设备的性能参数,只针对制冷机给出定义式不全面的。

7.1.15 季节能效比
参考《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21455-2008及《房间空气调节器性能标准》GB/T 7725-2004中的定义,并强调制热、制冷的季节性能均可用节能能效比描述。

7.1.16 全年性能系数
以《单元式空气调节机》GB/T 17758-2010中定义为基础,强调了以一年为计算周期,突出了该系数在评价全年能效时的功用。

7.1.17 冷水
此处对原标准中定义进行了补充,强调其需具有满足空调或降温的需求。

7.1.18~7.1.21 冷却水、压焓图、焓熵图、压容图
参考原标准GB 50155-92第6.1.6~6.1.13条。

7.1.22 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
参考《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T 18430.1-2007中的相关描述。

7.1.23 免费供冷
根据术语内涵给出的释义。将原指冷却水供冷扩展到所有不启动人工制冷的供冷。

7.1.24 名义工况
参考《汉英-英汉制冷空调辞典》中的定义。

7.1.25~7.1.27 蒸汽压缩式制冷、吸收式制冷、吸附式制冷
参考科学出版社《制冷原理与技术》中的定义。

7.1.28 冷水机组
根据术语内涵给出释义。

7.1.29 热泵
参考建筑工业出版社《热泵技术应用理论基础与实践》。

7.2 制冷剂与制冷循环

7.2.1 制冷剂
参考参考《汉英-英汉制冷空调辞典》中的定义,对原标准中的释义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7.2.2~7.2.17 共沸溶液制冷剂、非共沸溶液制冷剂、冷剂水、载冷剂、缓蚀剂、防冻剂、闪发气体、不凝性气体、制冷循环、节流膨胀、冷凝、过冷、过冷度、过热、过热度、吸收剂
参考原标准GB 50155-92第6.2.12~6.2.29条。

7.2.18 吸收式制冷工质对
参考科学出版社《制冷原理与技术》中的定义。

7.2.19 热力系数
参考科学出版社《制冷原理与技术》中的定义并进行了完善,强调该系数是针对热力循环提出的。

7.2.20 热力完善度
参考建筑工业出版社《工程热力学》中的定义。

7.2.21 压缩式制冷循环
参考原标准GB 50155-92第6.2.21条。

7.2.22~7.2.23 全球增温潜能值、消耗臭氧潜能值
参考《制冷术语》GB/T 18517-2001。

7.2.23~7.2.24 大气寿命
参考《英汉-汉英环境科学辞典》。

7.2.25~7.2.27 吸收式制热循环、蒸汽喷射式制热循环、压缩式制热循环
参考原标准GB 50155-92中对应制冷循环的定义。

7.3 冷热源系统与设备

7.3.1 蓄冷技术
根据术语内涵给出具体释义。

7.3.2~7.3.8 全负荷蓄冷、部分负荷蓄冷、直接膨胀式蓄冷系统、完全冻结式冰蓄冷系统、冰蓄冷、水蓄冷(热)、共晶盐蓄冷
参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蓄冷技术与系统设计》。

7.3.9 冷却水系统
参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暖通空调》书中相关定义,并作完善。

7.3.10~7.3.12 蓄热、全负荷蓄热、部分负荷蓄热
与相应的蓄冷术语定义对应。

7.3.13~7.3.16 制冷机、压缩式制冷机、压缩式冷水机组、制冷压缩机
参照原标准GB 50155-92中6.4.1~6.4.5条。

7.3.17~7.3.19 冷凝器、蒸发器、冷却塔
参照原标准GB 50155-92中6.4.9, 6.4.19,6.4.27条,并例举常用形式。

7.3.20~7.3.33 热力膨胀阀、贮液器、不凝性气体分离器、油冷却器、吸收式制冷机、发生器、吸收器、氨—水吸收式制冷机、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直燃式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蒸汽喷射式制冷机、喷射器
参照原标准GB 50155-92中6.4.28~6.4.42条。

7.3.36~7.3.38 蛇形盘管蓄冰装置、圆形盘管蓄冰装置、U形盘管蓄冰装置
参照《蓄冷空调工程技术规程》JGJ 158-2008。

7.3.39 冷水泵
根据术语内涵给出释义。

7.3.40 冷却水泵
根据术语内涵给出释义。

7.3.41 热水泵
根据术语内涵给出释义。

7.3.51~7.3.53 油分离器、过滤器、干燥器
参考《制冷设备术语》JB/T 7249-1994。

7.3.54 烟气
参考科学出版社《冶金学名词》。

7.3.56 热水
根据术语内涵给出释义。

7.3.56 蒸汽
根据术语内涵给出释义。

7.3.57 直燃
根据术语内涵给出释义。

7.3.62 直燃机
参考国防工业出版社《冷热电联供》。

7.3.63 冷热电三联供
参考国防工业出版社《冷热电联供》。

7.4 锅炉与锅炉房

7.4.1 锅炉
参考科学出版社《电力名词(定义版)》。

7.4.2 电热式锅炉
根据术语内涵给出释义。

7.4.3~7.4.13 热水锅炉、蒸汽锅炉、常压锅炉、负压锅炉、承压锅炉、冷凝锅炉、燃油锅炉、燃气锅炉、电热式承压热水锅炉、电热式常压热水锅炉、电热式蒸汽锅炉、卧式内燃烟管锅炉、卧式烟水管锅炉、蒸汽过热器
参考《电工名词术语 锅炉》GB/T 2900.48-2008。

7.4.14 烟气热回收器
参考《电工名词术语 锅炉》GB/T 2900.48-2008中省煤器释义。

7.4.15 空气预热器
参考《电工名词术语 锅炉》GB/T 2900.48-2008。

7.4.16~7.4.17 额定蒸发量、额定热功率
参考《城市供热辞典》。

7.4.18~7.4.19 受热面蒸发率、锅炉热效率
参考《电工名词术语 锅炉》GB/T 2900.48-2008。

7.4.20~7.4.21 储油罐、日用油箱
参考《火力发电厂及变电所供暖通风空调设计手册》。

7.4.22 输油泵
参考《实用英汉——汉英土木工程词汇与术语》。

7.4.23 全自动软水器
参考《实用通风空调工程安装技术手册》。

7.4.25 安全阀
参考《电工名词术语 锅炉》GB/T 2900.48-2008。

7.4.28 补给水泵
参考《实用英汉-汉英土木工程词汇与术语》。

7.4.29 气候补偿器
参考《城市供热辞典》。

7.5 可再生能源

7.5.1 可再生能源
参考科学出版社《资源科学名词(定义版)》。
7.5.2 太阳能集热器
参考科学出版社《电力名词(定义版)》。

7.5.3~7.5.8 平板型集热器、聚光型集热器、真空管集热器、集热器总面积、集热器倾角、太阳能贡献率
参考《太阳能热利用术语》GB/T 12936-2007。

7.5.9~7.5.11 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地源热泵系统
参考建筑工业出版社《热泵技术应用理论基础与实践》。

7.5.12~7.5.22 水源热泵机组、地埋管换热器、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地表水换热系统、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环路集管、抽水井、回灌井、热源井
参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366-2005。

7.5.23 污水源热泵
参考建筑工业出版社《热泵技术应用理论基础与实践》。

8 监控与运行

8.1 一般术语

8.1.1 自动控制
本条给出的定义是广义的。自动控制的涵义既可以是最简单的开和关,也可以是复杂的计算机控制。自动控制的实质,就是利用控制装置模仿人或代替人去对设备,系统或生产过程等进行各种操作的过程。在空调中经常采用的自动调节也是自动控制的一种形式,但它是具有被调参数负反馈的闭环系统,与自动测量,自动操作和自动信号报警等开环系统有本质的区别。控制系统的应用目的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自动控制的分类上有多种方法:可以按被调参数如温度、湿度和流量等分类,也可按凋节规律等分类或按给定值的形式分类,每一种分类方法都只反应了自动控制系统的某一个特点。

8.1.11 调节对象时间常数
本术语的定义是特指一阶调节对象而言的。调节对象通常分为简单对象和复杂对象,简单的对象是指只有一个被调参数,而且对象内部被调参数的取值是一致的,若不考虑传递滞后的影响,当出现扰动时,被调参数立即发生变化。严格说来,空凋对象是有纯滞后的分布参数对象。在工程计算中,为使问题简化,一般不考虑调节对象的纯滞后并把空调对象按集中参数处理,多数空调对象一般可以一阶线性常系数非齐次方程近似描述,一阶调节对象的时间常数是表示扰动后被调参数完成其变化过程所需时间的一个参数,即表示对象惯性的一个参数。时间常数的数值可用实验方法求得。调节对象的时间常数还可用“调节对象受到阶跃干扰后,被调参数从扰动零值变化到其总变化量的63.2%所需的时间”表达。

8.1.22 位式调节
位式调节器按输出断续信号的控制作用通常可分为两位调节器、三位调节器。两位调节又称通断式控制,是将测量值与设定值相比较之差值经放大处理后,对调节对象作开或关控制的调节。三位式调节中,具有上下限两个给定值,当测量值低于下限给定值时执行器全开;当测量值在上、下限给定值之间时执行器部分开启;当测量值超过上限给定值时执行器全闭。

8.1.23 无定位调节
无定位调节的执行机构是一个转速恒定的电动机,当被凋参数与给定值无偏差或偏差小于允许范围时电动机不转动,当被凋参数超过给定值上(下)限时电路接通,电动机以恒定速度转动带动调节机构动作,改变输出量,只要调节参数尚未回到给定允许的区域之内,执行机构就一直以恒速转动,直至偏差消除为止;而只要偏差一回到给定的允许范围之内,电动机就停止转动。这种调节不像双位调节执行机构只有两个极限位置,也不像比例调节那样调节机构的位移与偏差成比例的关系,而是有可能停留在任—位置上,故在空调专业术语中常称为恒速调节。

8.1.24 比例调节
本术语的命名与内涵一致,且约定俗成。定义中的输入量特指被调参数与给定值的偏差。比例调节在应用中除了位置比例即在调节过程中阀门的位移与被调参数的偏差成比例外,还有一种时间比例动作。所谓时间比例动作,系指其执行机构是开或关的双位动作,根据偏差的大小而改变在一个周期中开和关的比值,调节和供给调节对象的能量。由于调节机构的位置是与被调参数的一个数值相对应,当调节对象的负荷发生变化以后,调节机构必须移动到某一个与负荷相适应的位置才能使调节对象再度平衡,这就要求被调参数必须有一定的改变。因此,调节结果被凋参数必须有所变化,就是说,调节结束被调参数有静态偏差。

8.1.25 比例积分调节
比例调节结果存在有静态偏差,要想避免静态偏差,就必须加入另一种调节动作,譬如,被调参数偏差愈大,调节机构朝着消除偏差的方向动作愈快,这就是积分动作。其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 Δu——调节机构的位移变化;
Δe——被调参数的偏差;
t——时间;
si——积分速度;
Ti——积分时间,Ti=(1/si)表示偏差积累的快慢。
上式表明,调节机构的位移变化△u,不是和被调参数的偏差△e成正比,而是和偏差时间的积分成正比。
比例积分调节,就是把比例动作和积分动作结合起来的一种调节。在调节过程中,比例调节是主要的调节,积分调节则是用来消除静态偏差的一种辅助调节动作。

8.1.26 比例积分微分调节
一般调节对象都存在一定的滞后,即当调节机构动作之后并不能立即引起被调参数的改变,特别是温度调节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只有提前采取措施,才能控制偏差的扩大,微分调节主要就是起这个作用。比例调节和积分调节都是根据被调参数与给定值的偏差进行动作的,而微分调节则是根据偏差变化的趋势(即变化速度de/dt)进行动作的。微分动作规律可用下式来表示:

式中 ΔP——微分调节器输出量;
(de)/(dt)——偏差的变化速度;
Td——微分时间。
纯微分动作是不能单独使用的。因为纯微分动作的输出仅与输入量的变化速度成正比,所以不论偏差本身数值有多大,只要它的变化速度没有变化,就根本没有输出。如果系统中流入量与流出量之间只有很小的偏差,则被调参数的导数总是保持小于调节器不灵敏的数值,也就不能引起调节器的动作,但这样很小的不平衡却会使被调参数偏差逐浙增大,时间长了,偏差将会超过允许的范围,所以微分调节总是与其他调节动作一起使用,把比例积分调节加上微分作用就可构成比例积分微分调节。

8.1.38 阀权度
关于阀权度的定义及英文对照词在国内是统一的,只是中文命名在国内不一致,曾分别称过阀门能力、阀门权力、S值和阀权度等。经过对中文命名的比较,认为阀权度一词无论在中文的内涵上和与英文译名的对照上都显得较为合理。阀权度中文的内涵可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如定义所述,说明阀门的压力损失占阀门所在调节支路总压力损失的百分比;第二层意思还有阀门的调节能力所能达到的程度。实际上当阀权度减小时,不仅工作流量特性对理想流量特性的偏离愈来愈大,而且调节阀的可调比也愈来愈小。因此,本标准把中文命名统一到阀权度。

8.1.56 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是指信息参数在给定范围内表现为连续的信号。 或在一段连续的时间间隔内,其代表信息的特征量可以在任意瞬间呈现为任意数值的信号。

8.1.64 数字量输入(DI)
开关量输入是PLC(或DDC)与现场的以开关量为输出形式的检测元件(如操作控制按钮、行程开关、接近开关、压力继电器等)的连接通道,它把反映生产过程的有关信号转换成CPU单元所能接收的数字信号。

8.1.68 组态软件
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计算机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工业自动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种类繁多的控制设备和过程监控装置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使得传统的工业控制软件已无法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在开发传统的工业控制软件时,当工业被控对象一旦有变动,就必须修改其控制系统的源程序,导致其开发周期长;已开发成功的工控软件又由于每个控制项目的不同而使其重复使用率很低,导致它的价格非常昂贵;在修改工控软件的源程序时,倘若原来的编程人员因工作变动而离去时,则必须同其他人员或新手进行源程序的修改,因而更是相当困难。通用工业自动化组态软件的出现为解决上述实际工程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方法,因为它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工业控制软件存在的种种问题,使用户能根据自己的控制对象和控制目的的任意组态,完成最终的自动化控制工程。
组态(Configuration)为模块化任意组合。通用组态软件主要特点:
  1)延续性和可扩充性。用通用组态软件开发的应用程序,当现场(包括硬件设备或系统结构)或用户需求发生改变时,不需作很多修改而方便地完成软件的更新和升级;
  2)封装性(易学易用),通用组态软件所能完成的功能都用一种方便用户使用的方法包装起来,对于用户,不需掌握太多的编程语言技术(甚至不需要编程技术),就能很好地完成一个复杂工程所要求的所有功能;
3)通用性,每个用户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利用通用组态软件提供的底层设备(PLC、智能仪表、智能模块、板卡、变频器等)的I/O Driver、开放式的数据库和画面制作工具,就能完成一个具有动画效果、实时数据处理、历史数据和曲线并存、具有多媒体功能和网络功能的工程,不受行业限制。

8.1.69 楼宇自动化系统
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作为生产过程和事物管理自动化最为有效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之一,到目前为止已经历了四代产品:第一代:CCMS中央监控系统(20世纪70年代产品) ;第二代:DCS集散控制系统(20世纪80年代产品); 第三代:开放式集散系统(20世纪90年代产品) ;第四代:网络集成系统(21世纪产品)。

8 监控与运行

8.1 一般术语

8.1.1 自动控制
本条给出的定义是广义的。自动控制的涵义既可以是最简单的开和关,也可以是复杂的计算机控制。自动控制的实质,就是利用控制装置模仿人或代替人去对设备,系统或生产过程等进行各种操作的过程。在空调中经常采用的自动调节也是自动控制的一种形式,但它是具有被调参数负反馈的闭环系统,与自动测量,自动操作和自动信号报警等开环系统有本质的区别。控制系统的应用目的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自动控制的分类上有多种方法:可以按被调参数如温度、湿度和流量等分类,也可按凋节规律等分类或按给定值的形式分类,每一种分类方法都只反应了自动控制系统的某一个特点。

8.1.11 调节对象时间常数
本术语的定义是特指一阶调节对象而言的。调节对象通常分为简单对象和复杂对象,简单的对象是指只有一个被调参数,而且对象内部被调参数的取值是一致的,若不考虑传递滞后的影响,当出现扰动时,被调参数立即发生变化。严格说来,空凋对象是有纯滞后的分布参数对象。在工程计算中,为使问题简化,一般不考虑调节对象的纯滞后并把空调对象按集中参数处理,多数空调对象一般可以一阶线性常系数非齐次方程近似描述,一阶调节对象的时间常数是表示扰动后被调参数完成其变化过程所需时间的一个参数,即表示对象惯性的一个参数。时间常数的数值可用实验方法求得。调节对象的时间常数还可用“调节对象受到阶跃干扰后,被调参数从扰动零值变化到其总变化量的63.2%所需的时间”表达。

8.1.22 位式调节
位式调节器按输出断续信号的控制作用通常可分为两位调节器、三位调节器。两位调节又称通断式控制,是将测量值与设定值相比较之差值经放大处理后,对调节对象作开或关控制的调节。三位式调节中,具有上下限两个给定值,当测量值低于下限给定值时执行器全开;当测量值在上、下限给定值之间时执行器部分开启;当测量值超过上限给定值时执行器全闭。

8.1.23 无定位调节
无定位调节的执行机构是一个转速恒定的电动机,当被凋参数与给定值无偏差或偏差小于允许范围时电动机不转动,当被凋参数超过给定值上(下)限时电路接通,电动机以恒定速度转动带动调节机构动作,改变输出量,只要调节参数尚未回到给定允许的区域之内,执行机构就一直以恒速转动,直至偏差消除为止;而只要偏差一回到给定的允许范围之内,电动机就停止转动。这种调节不像双位调节执行机构只有两个极限位置,也不像比例调节那样调节机构的位移与偏差成比例的关系,而是有可能停留在任—位置上,故在空调专业术语中常称为恒速调节。

8.1.24 比例调节
本术语的命名与内涵一致,且约定俗成。定义中的输入量特指被调参数与给定值的偏差。比例调节在应用中除了位置比例即在调节过程中阀门的位移与被调参数的偏差成比例外,还有一种时间比例动作。所谓时间比例动作,系指其执行机构是开或关的双位动作,根据偏差的大小而改变在一个周期中开和关的比值,调节和供给调节对象的能量。由于调节机构的位置是与被调参数的一个数值相对应,当调节对象的负荷发生变化以后,调节机构必须移动到某一个与负荷相适应的位置才能使调节对象再度平衡,这就要求被调参数必须有一定的改变。因此,调节结果被凋参数必须有所变化,就是说,调节结束被调参数有静态偏差。

8.1.25 比例积分调节
比例调节结果存在有静态偏差,要想避免静态偏差,就必须加入另一种调节动作,譬如,被调参数偏差愈大,调节机构朝着消除偏差的方向动作愈快,这就是积分动作。其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 Δu——调节机构的位移变化;
Δe——被调参数的偏差;
t——时间;
si——积分速度;
Ti——积分时间,Ti=(1/si)表示偏差积累的快慢。
上式表明,调节机构的位移变化△u,不是和被调参数的偏差△e成正比,而是和偏差时间的积分成正比。
比例积分调节,就是把比例动作和积分动作结合起来的一种调节。在调节过程中,比例调节是主要的调节,积分调节则是用来消除静态偏差的一种辅助调节动作。

8.1.26 比例积分微分调节
一般调节对象都存在一定的滞后,即当调节机构动作之后并不能立即引起被调参数的改变,特别是温度调节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只有提前采取措施,才能控制偏差的扩大,微分调节主要就是起这个作用。比例调节和积分调节都是根据被调参数与给定值的偏差进行动作的,而微分调节则是根据偏差变化的趋势(即变化速度de/dt)进行动作的。微分动作规律可用下式来表示:

式中 ΔP——微分调节器输出量;
(de)/(dt)——偏差的变化速度;
Td——微分时间。
纯微分动作是不能单独使用的。因为纯微分动作的输出仅与输入量的变化速度成正比,所以不论偏差本身数值有多大,只要它的变化速度没有变化,就根本没有输出。如果系统中流入量与流出量之间只有很小的偏差,则被调参数的导数总是保持小于调节器不灵敏的数值,也就不能引起调节器的动作,但这样很小的不平衡却会使被调参数偏差逐浙增大,时间长了,偏差将会超过允许的范围,所以微分调节总是与其他调节动作一起使用,把比例积分调节加上微分作用就可构成比例积分微分调节。

8.1.38 阀权度
关于阀权度的定义及英文对照词在国内是统一的,只是中文命名在国内不一致,曾分别称过阀门能力、阀门权力、S值和阀权度等。经过对中文命名的比较,认为阀权度一词无论在中文的内涵上和与英文译名的对照上都显得较为合理。阀权度中文的内涵可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如定义所述,说明阀门的压力损失占阀门所在调节支路总压力损失的百分比;第二层意思还有阀门的调节能力所能达到的程度。实际上当阀权度减小时,不仅工作流量特性对理想流量特性的偏离愈来愈大,而且调节阀的可调比也愈来愈小。因此,本标准把中文命名统一到阀权度。

8.1.56 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是指信息参数在给定范围内表现为连续的信号。 或在一段连续的时间间隔内,其代表信息的特征量可以在任意瞬间呈现为任意数值的信号。

8.1.64 数字量输入(DI)
开关量输入是PLC(或DDC)与现场的以开关量为输出形式的检测元件(如操作控制按钮、行程开关、接近开关、压力继电器等)的连接通道,它把反映生产过程的有关信号转换成CPU单元所能接收的数字信号。

8.1.68 组态软件
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计算机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工业自动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种类繁多的控制设备和过程监控装置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使得传统的工业控制软件已无法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在开发传统的工业控制软件时,当工业被控对象一旦有变动,就必须修改其控制系统的源程序,导致其开发周期长;已开发成功的工控软件又由于每个控制项目的不同而使其重复使用率很低,导致它的价格非常昂贵;在修改工控软件的源程序时,倘若原来的编程人员因工作变动而离去时,则必须同其他人员或新手进行源程序的修改,因而更是相当困难。通用工业自动化组态软件的出现为解决上述实际工程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方法,因为它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工业控制软件存在的种种问题,使用户能根据自己的控制对象和控制目的的任意组态,完成最终的自动化控制工程。
组态(Configuration)为模块化任意组合。通用组态软件主要特点:
  1)延续性和可扩充性。用通用组态软件开发的应用程序,当现场(包括硬件设备或系统结构)或用户需求发生改变时,不需作很多修改而方便地完成软件的更新和升级;
  2)封装性(易学易用),通用组态软件所能完成的功能都用一种方便用户使用的方法包装起来,对于用户,不需掌握太多的编程语言技术(甚至不需要编程技术),就能很好地完成一个复杂工程所要求的所有功能;
3)通用性,每个用户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利用通用组态软件提供的底层设备(PLC、智能仪表、智能模块、板卡、变频器等)的I/O Driver、开放式的数据库和画面制作工具,就能完成一个具有动画效果、实时数据处理、历史数据和曲线并存、具有多媒体功能和网络功能的工程,不受行业限制。

8.1.69 楼宇自动化系统
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作为生产过程和事物管理自动化最为有效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之一,到目前为止已经历了四代产品:第一代:CCMS中央监控系统(20世纪70年代产品) ;第二代:DCS集散控制系统(20世纪80年代产品); 第三代:开放式集散系统(20世纪90年代产品) ;第四代:网络集成系统(21世纪产品)。

8.2 控制方式与系统

8.2.6,8.2.11 分程控制、选择控制系统
分程控制和选择控制在空调系统中是较常用的控制方案,术语命名也是统一的,多用在冷水表面式冷却器系统温湿度双参数调节中。当室内同时有温湿度要求时,冷水表面式冷却器究竟是由温度调节器控制还是由湿度调节器控制,就有一个识别或选择问题。冷水表面式冷却器的选择控制就是根据室内温湿度的超差情况,将温湿度调节器输出的信号分别输入到信号选择器内部进行比较,选择器将根据比较后的高值信号自动控制调节阀改变进入冷水表面式冷却器的水量。采用选择控制时往往与分程控制结合起来使用,因为高值选择器在以最不利的参数为基准采用较大水量调节的时候,对另一个超差较小的参数,就会出现不是过冷就是过于干燥。也就是说如果冷水量是以温度为基准进行调节的,对相对湿度来讲必然是调节过量,即相对湿度一定比给定值小;如果冷水量是以相对湿度进行调节的,则温度就会出现比给定值低,如要保证温湿度参数都满足要求则应对加热器和加湿器进行分程控制。所谓对加热器和加湿器的分程控制,以电动温湿度调节器为例,就是将其输出信号分为0~5mA和6~10mA两段,当采用高值选择时,其中6~10mA的信号控制冷水表面式冷却器的冷水量,而0~5mA一段信号控制加热器或加湿器的阀门。也就是说用一个调节器通过对两个执行机构的零位调整进行分段控制,即温度调节器既可以控制冷水表面式冷却器的阀门也可以控制加湿器的阀门。在这里选择控制和分程控制是同时进行的,也是互为补充的。此外,分程控制还可以用在多工况空调的工况转换上。

8.2.9〔新风〕焓值控制系统
本术语给出的定义是特指空调系统中控制新风的焓值控制系统。利用新风和回风的焓值比较来控制新风量,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能量。它是通过测量元件测得新风和回风的温度和湿度,在焓值比较器内进行比较,以确定新风的焓值大于还是小于回风的焓值,并结合新风的干球温度高于还是低于回风的干球温度,确定采用全部新风。最小新风或改变新风回量的比例。

8.2.10 多工况控制系统
本术语是空调控制系统的专用术语。多工况控制系统与一般空调控制系统的区别在于:第一,多了一个解决工况区识别及工况转换的逻辑量控制回路;第二,由于在不同工况时,调节对象和执行机构等的组成是变化的,因此模拟量控制系统为变结构系统。
在多工况控制中,调节的量变引起了工况的转换,转换又为新的调节提供条件,调节—转换—新的调节,这就是多工况控制的实质。在空调合理的多工况分区的基础上,多工况控制系统主要解决逻辑量控制回路的工况条件及转换条件的识别、条件的竞争和丢失以及消除或限制由于转换后执行器位置变化而产生的突变扰量等三个问题。

8.2.14 串级调节系统
串级调节在空调中适用于调节对象纯滞后大、时间常数大或局部扰量大的场合。
在单回路控制系统中,对所有内部扰量统统包含在调节回路中都反应在室温对给定值的偏差上。但对于纯滞后比较大的系统,单回路的PID控制的微分作用对纯滞后是无能为力的,因为在纯滞后的时间里,参数的变化速度等于零,因此,微分单元不会有输出变化,只有等室内给定值偏差出现后才能进行调节,结果使调节品质变坏。如果设一个副控制回路将空调系统的干扰源如室外温度的变化、新风量的变化、冷热水温度的变化等都纳入副控制回路,通过主副回路的配合,将会获得较好的控制质量。其次,对调节对象时间常数大的系统,采用单回路系统不仅超调量大,而且过渡时间长,同样,合理的组成副回路可使超调量减小,过渡时间缩短。此外,如果系统中有变化剧烈,幅度较大的局部干扰时,系统就不易稳定,如果将这一局部干扰纳入副回路,则可大大增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8.2.15 集散式控制系统
DCS系统将若干台微机分散应用于过程控制,全部信息通过通信网络由上位管理计算机监控,实现最优化控制,整个装置继承了常规仪表分散控制和计算机集中控制的优点,克服了常规仪表功能单一,人-机联系差以及单台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危险性高度集中的缺点,既实现了在管理、操作和显示三方面集中,又实现了在功能、负荷和危险性三方面的分散。DCS系统在现代化生产过程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8.2.17 自适应控制系统
“适应”是生物的一个基本特征,因为生物总是企图在变化着的环境条件下维持生理的平衡,因此,自适应控制的一种设计方法就是参考人或兽的适应能力建立一种同样能力的系统。
一般计算机控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数字化PID调节,另一种是规则控制。无论前者的特征常数和后者的所有规则都是预置的,在运行中不发生变化,但不同的系统显然要求不同的规则,这些规则由系统结构和一些参数决定,但具体什么规则最合适,只能按照经验判断。此外,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也会发生一些变化,这也将影响规则的准确性,因此,需要对具体的控制进行现场调试,并定期进行修正。这是一项经常而又繁琐的工作,所以希望有这样的计算机控制器能代替人去实现这些繁琐的调试程序。在控制系统的建立过程中,可以自动整定工作特性,而且在正常的运行期间又可不断地对这些工作特性加以修正和扩充而不必人为地加以调整,以达到被控对象在各种工况下的最佳控制。

8.2.21 模糊控制
利用模糊数学的基本思想和理论的控制方法。在传统的控制领域里,控制系统动态模式的精确与否是影响控制优劣的最主要关键,系统动态的信息越详细,则越能达到精确控制的目的。然而,对于复杂的系统,由于变量太多,往往难以正确的描述系统的动态,于是工程师便利用各种方法来简化系统动态,以达成控制的目的,但却不尽理想。换言之,传统的控制理论对于明确系统有强而有力的控制能力,但对于过于复杂或难以精确描述的系统,则显得无能为力了。因此便尝试着以模糊数学来处理这些控制问题。模仿人类下判断时的模糊概念,运用模糊逻辑和模糊推论法进行推论,而得到模糊控制讯号;此部分是模糊控制器的精髓所在。将推论所得到的模糊值转换为明确的控制讯号,作为系统的输入值。

8.3 控制装置与仪表

8.3.3 传感器
传感器的英译名有transducer和sensor两个,一般常出现互用情况,如速度式流量传感器的英译名为velocity-type flow sensor;而插入式流量传感器的英译名则为insertion flow transducer。
传感器和敏感元件在中文的解释中过去曾发生混淆情况。一般地说,传感器是由敏感元件和变送元件构成的,就是说传感器包括了对原始信息的采集和变送,但也并不是所有的传感器都包括敏感元件,有一些传感器不包括敏感元件,如光电器件等;另外还有一些传感器其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合二而一,如固态阻式压力传感器等。

8.3.4 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是温度测量仪表的核心部分,品种繁多。按测量方式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其敏感元件主要有双金属、热电阻、热敏电阻、热电偶、温敏二极管(PN结)、半导体集成温度传感器和石英晶体等。

8.3.5 湿度传感器
从制造角度看,同是湿度传感器,材料、结构不同,工艺不同.其性能和技术指标有很大差异,因而价格也相差甚远。对使用者来说,选择湿度传感器首先要确定测量范围。同时,测量精度同是传感器最重要的指标,每提高—个百分点.对传感器来说就是上一个台阶,甚至是上一个档次。因为要达到不同的精度,其制造成本相差很大,售价也相差甚远。湿度传感器的湿敏元件主要有电阻式、电容式两大类。湿敏电阻是利用湿敏材料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导致本身电阻值发生变化这一原理而制成的;湿敏电容是利用电容的高分子介质材料,在环境湿度发生改变时介电常数发生变化导致电容量也发生变化的原理而制成的。常用湿度传感器有氯化锂湿度传感器(电阻式氯化锂湿度计、露点式氯化锂湿度计)、电容式相对湿度传感器等。

8.3.6 压力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的测量原理都是把被测介质引入封闭容器内,流体对容器周围施加压力,使弹性元件产生变形,然后通过变换器把这种变形变换成机械量或电量输出。这种变换可以是电位计、金属应变片、磁敏元件、电容元件、电感元件、压电元件压阻元件等。常用压力式传感器有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电感式压力传感器和电容式压力传感器。

8.3.7 差压传感器
差压传感器DPS是一种用来测量两个压力之间差值的传感器,通常用于测量某一设备或部件前后两端的压差。差压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的原理是一样的,当把压力传感器的高压端或低压端与大气相连时,就是压力传感器;当把压力传感器的高压端和低压端分别与被测介质的不同部位相连时,就是差压传感器。

8.3.8 流量传感器
常用的流量传感器主要有压差式流量传感器、流阻式流量传感器、测速式流量传感器和振动式流量传感器。压差式流量传感器还包括了常用毕托管原理的动压式流量计和孔板流量计等;流阻式流量传感器常有转子式流量传感器和靶式流量传感器;测速式流量传感器常有电磁式流量传感器、涡轮式流量传感器和超声波式流量传感器;振动式流量传感器常有涡街流量传感器。

8.3.9 液位传感器
常用的液位传感器有:1.直读式的玻璃管式液位计;2.利用液位高度与液柱静压成正比的原理来测量液位的压力表式液位计;3,利用设备内部液相和气相压力之差来测量液位的压差式液位计;4.通过检测浮子位置来测量液位的浮标(子)式液位计;5.通过检测物体所受浮力的变化测量液位的浮筒式液位计;6.通过测量电极浸汲高度变化引起其电容变化测量液位的电容式液位计;7.通过液位变化引起电极在水中的数量变化,转换成电阻值的变化,进而测量液位的电接点式液位计;8.由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之间的时间来计算传感器到被测物体的距离确定液位高度的超声波式液位计;9.利用光线的折射及反射原理测量液位的光电式液位计。

8.3.14~8.3.15 恒温器、恒湿器
恒温器和恒湿器都是把敏感元件和控制器功能合在一个装置内的控制器,为了与一般不带敏感元件的控制器相区别,国内已约定俗成地称这种控制器为恒温器和恒湿器,这与美国ASHRAE“手册”(系统篇)中关于thermostat和humidistat的内涵是一致的。

8.3.16 变送器
根据变送敏感元件感知信号的不同,变送器有各种分类,如温度变送器、压力变送器、压差变送器、湿度变送器、流量变送器等。

8.3.19~8.3.20 电一气转换器、气一电转换器
这两条术语的命名,在国内是统一的,它的命名与其内涵也是一致的。通过电一气转换器和气一电转换器,可以把电动、气动两套仪表沟通起来组成混合系统,以发挥各自的优点,扩大使用范围。
电一气转换器使用最多的是把调节器输出的标准电信号变成相应的标准气压信号来驱动气动执行机构;而气一电转换器多用在将气动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后送给指示仪表或记录仪表进行指示和记录。

8.3.21~8.3.23 执行器、执行机构、调节机构
关于执行器、执行机构和调节机构这三条术语的命名主要根据有三点:第一,英国标准BS5384定义为“执行器由两个元件(a valve and an actuator)组成”;第二,现行国家专业标准《工业自动化仪表术语》中执行器的英译名为correcting unit,其下还有执行机构(actuator)与调节机构(correcting ele-ment)两条术语;第三,高校教材《热工测量与自动调节》关于执行器的定义是:“执行器是由执行机构和调节机构组成的,例如气动薄膜调节阀就是由气动薄膜执行机构和阀体组成的”。
鉴于现行国家标准与高校教材关于执行器的命名与国外的命名是一致的,本标准采纳了关于执行器、执行机构和调节机构的命名。

8.3.35 可编程序控制器
PLC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工业控制装置。在1987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Committee)颁布的PLC标准草案中对PLC做了如下定义: “PLC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及其有关的外围设备都应该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展其功能的原则而设计。”

8.3.41 热式流量计
热式流量计是利用传热原理,即流动中的流体与热源(流体中加热的物体或测量管外加热体)之间热量交换关系来测量流量的仪表。主要用于测量气体流量。

8.3.42 热量表
热量表由流量计、温度传感器和积算仪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将一对温度传感器分别安装在通过载热流体的上行管和下行管上,流量计安装在流体入口或回流管上(流量计安装的位置不同,最终的测量结果也不同),流量计发出与流量成正比的脉冲信号,一对温度传感器给出表示温度高低的模拟信号,而积算仪采集来自流量和温度传感器的信号,利用积算公式算出热交换系统获得的热量。

8.3.48 水流开关
水流开关常用于的水循环控制、进出水控制、水加热控制、水泵开关控制、电磁阀通断控制或出水断电、出水通电控制等过程。

9 消声隔振与绝热防腐

9.1 一般术语

9.1.2 声压级
声压、声强与声功率三者所表征的物理意义不同:声压为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声音压力大小;声强为通过单位面积的声能量;声功率则为单位时间内声源所发出的声能量。从人们的听阈到痛阈,声压的绝对值数量级之比是106:1,即相差百万倍;而声强的绝对值之比是1012:1,即相差亿万倍。在这样宽广范围内,用声压或声强的绝对值来表示声音的强弱、能量的大小是很不方便的。因此,在声学领域中引入了“级”的概念,即用“级”来度量声压、声强和声功率。分别称为声压级、声强级和声功率级。就本专业来说,声压级和声功率级两条术语应用得较多,但往往容易混淆。目前通风机和空调器产品样本上标定的一般是距声源某一特定距离测得的声压级,不是声源本身所发射出的声功率级,而后者却恰恰是本专业选择消声器的重要参数。这一点须特别注意。

9.1.17 环境噪声
环境噪声是指与一个特定环境有关的全部噪声,即包括来自这个环境远近设备声源合成的声音;背景噪声则指在一个特定环境下,我们需要测定的那个声源以外的所有声源发出声音的总合,而前者包括所要测定之噪声源发出的声音在内。

9 消声隔振与绝热防腐

9.1 一般术语

9.1.2 声压级
声压、声强与声功率三者所表征的物理意义不同:声压为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声音压力大小;声强为通过单位面积的声能量;声功率则为单位时间内声源所发出的声能量。从人们的听阈到痛阈,声压的绝对值数量级之比是106:1,即相差百万倍;而声强的绝对值之比是1012:1,即相差亿万倍。在这样宽广范围内,用声压或声强的绝对值来表示声音的强弱、能量的大小是很不方便的。因此,在声学领域中引入了“级”的概念,即用“级”来度量声压、声强和声功率。分别称为声压级、声强级和声功率级。就本专业来说,声压级和声功率级两条术语应用得较多,但往往容易混淆。目前通风机和空调器产品样本上标定的一般是距声源某一特定距离测得的声压级,不是声源本身所发射出的声功率级,而后者却恰恰是本专业选择消声器的重要参数。这一点须特别注意。

9.1.17 环境噪声
环境噪声是指与一个特定环境有关的全部噪声,即包括来自这个环境远近设备声源合成的声音;背景噪声则指在一个特定环境下,我们需要测定的那个声源以外的所有声源发出声音的总合,而前者包括所要测定之噪声源发出的声音在内。

9.2 隔声与消声

9.2.3 低频噪声
各种机器发出的噪声,都不止是一个频率的声音,它们是从低频到高频无数频率成分的声音的组合。有的机器高频率的声音多一些,听起来高昂刺耳,如电锯、铆枪,它们辐射的主要噪声成分在1000Hz以上,这种噪声称之为高频噪声。有的机器,低频率的声音多一些,如空压机、内燃机以及汽车辐射的低沉噪声,其主要噪声成分在500Hz以下,称之为低频率噪声。8—18型、9—27型高压风机的噪声主要频率成分分布在500~1000Hz范围内,称之为中频噪声。

9.2.7 气流再生噪声
流动空气与通风管壁摩擦,使部分声能转换为热能,又经风管的扩大、收缩、三通、弯头等处,由于其界面处阻抗不匹配,部分声能透射过去,另一部分声能被反射回声源处,从而使噪声自然衰减。然而,随着气流速度的增加,在上述情况下,不仅增加了系统阻力,而且还会引起再生噪声,形成新的噪声源,特别是在消声器之后更为不利。为此,必须控制风管内风速,特别是消声器后的风速不得大于5m/s,这时考虑噪声自然衰减才有可能。

9.3 隔振

9.3.4 固有频率
固有频率是隔振体系的自由振动频率,而扰动频率则是外加给隔振体系的振动频率,亦即机器运转时的扰动频率。一般说来固有频率比机器常速运转时的扰动频率小很多。但是,在机器停止或启动过程中,由于扰动频率不断变化,必然在某一瞬间与隔振体系的自振频率相同,从而使隔振体系的振幅大大增加,这种现象叫作“通过共振”,此时的振动频率即称为共振频率。发生共振时,隔振体系台座振幅将大大增加,隔振器要承受过大的动荷载,而过大的振动会加速机器的磨损,缩短机器的使用寿命。因此限制通过共振时的振幅或振动速度十分重要。在设计或选用隔振器时,应计算隔振体系自振频率与扰动频率,并进行通过共振验算等步骤。

9.3.16 浮筑双隔振台座
浮筑双隔振台座采用“浮筑式楼板”,即在楼板与面层之间加弹性垫层如木丝板、甘蔗板、软木片、矿棉毡和棉毡等,面层质量越大,垫层弹性越好,则隔声效果越好。弹性垫层使楼板与面层完全隔离,具有较好的隔声效果,为避免引起墙体振动,在面层和墙体的交接处也应脱开,以避免产生“声桥”。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源均通过网络等公开合法渠道获取,该资料仅作为阅读交流使用,并无任何商业目的,其版权归作者或出版方所有,本站不对所涉及的版权问题负任何法律责任和任何赔偿,在本站咨询或购买后默认同意此免责申明;
     法律责任:如版权方、出版方认为本站侵权,请立即通知本站删除,物品所标示的价格,是对本站搜集、整理、加工该资料以及本站所运营的费用支付的适当补偿,资料索取者(顾客)需尊重版权方的知识产权,切勿用于商业用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