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4321”工作法:《临沂市全面构建预拌混凝土质量监管新体系》典型经验做法获省住建厅全省推广

临沂创新“4321”工作法
全面构建预拌混凝土质量监管新体系
为促进预拌混凝土行业高质量发展,临沂市创新推行“4321”工作法,构建起“权责清晰、智能高效、全程可控”的监管新格局,有力保障了建筑工程质量的稳步提升。
一、“四级管控”,全链条压实质量责任
(一)企业自控,筑牢质量根基“第一关”。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督促企业构建完善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从原材料进场检验的严格把关,到出厂检验的严谨执行,确保每一环节都符合质量标准,从源头上保障预拌混凝土质量可靠。
(二)县级把控,延伸监管触角“到基层”。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县级住建主管部门作为直接监管者,肩负辖区内企业日常监督检查、问题整改督办等职责,将监管触角延伸至基层企业,确保监管无死角、全覆盖。
(三)市级监控,统筹协调推进“一盘棋”。制定科学的政策标准,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和飞行抽查,确保全市预拌混凝土质量监管尺度统一、力度不减,形成全市“一盘棋”的监管格局。
(四)协会助控,助力行业自律“聚合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助力政府提高监管效能。制定行业自律公约,规范企业行为;组织技术交流培训,提升企业技术水平;推进行业诚信建设,形成社会监督的强大合力。
二、“三项措施”,全方位提升监管效能
(一)信息化监管,数据跑腿“提服务”。开发了临沂市预拌混凝土质量智慧监管平台,全市统一实施信息化监管,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监管部门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让监管更加精准、高效。
(二)标准化管理,规范生产“有标尺”。出台《关于推行建设工程预拌混凝土质量标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与管理,全市232家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执行,366个在建项目在预拌混凝土施工环节实现了质量标准的统一,显著提升了行业生产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三)多渠道培训,增强素质“强根基”。构建“质量大讲堂”“巡回宣讲团”“集中培训班”三位一体的教育培训体系。累计举办“质量大讲堂”线上培训81期,巡回宣讲6次,集中培训5次,累计培训企业技术人员和质量监督人员10万余人次。
三、“两个评价”,多维度夯实企业实力
(一)质量信用评价,树立发展“新标杆”。出台《临沂市预拌混凝土企业质量信用体系管理规定》,将企业质量行为、监督检查结果、投诉处理、质量事故、实验室能力等纳入评价指标,将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目前,已连续评价5年,倒逼企业强化质量意识,主动提升竞争力。
(二)企业实验室评价,强化核心“竞争力”。出台《临沂市预拌混凝土企业实验室评价细则》,组织专家对实验室人员资质、设备配置、环境条件、检测能力、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等进行考核。今年,共评价正常生产企业198家,对9家60分以下的企业责令停产整顿。
四、“一个联动”,全过程实现质量追溯
建立生产现场(搅拌站)与使用现场(建筑工地)“两场联动”机制。依托智慧监管平台,实现生产数据、运输信息及出厂检验报告的共享,监管部门通过对比分析“两场”数据,及时追溯并核查异常情况。
原文地址:http://lyjs.linyi.gov.cn/info/1028/78001.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