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CC规范网,争做您的第一个学习站!

安康:【紫阳】从城门楼到音乐厅:一座山城的有机生长启示录

2025-08-19 09:13:53

从山城里的烟火气升腾到汉江畔的文化脉动,从老旧小区的蜕变重生到乡村振兴的动能澎湃,紫阳县正以文化赋能城市更新、产业激活空间价值的特色路径,演绎着“老城新生”的时代叙事。

紫阳县城的东城门楼和《中原军区布告》属省级保护文物,2022年被列入陕西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其见证着紫阳的悠久历史和红色政权的诞生。8月7日,刚刚修葺一新紫阳县东城门社区化身“时光音乐厅”,一场沉浸式大学生音乐会精彩上演。以歌声串联20世纪70年代至现代的流金岁月,这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不仅唤醒了市民对往昔岁月的集体记忆,更通过民谣、摇滚、说唱等多元艺术形式的碰撞,建立起传统与现代的价值共鸣。印证了城市更新、以业兴城的双向赋能效应。“此次活动的核心亮点在于选址老城。”紫阳县团县委书记人选王周继悦点明深意,“不同于以往在户外或体育场的活动,借助老城改造契机,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新颖形式引流,让公众实地感受老城蝶变,为其注入崭新的青春活力。”她强调,这场音乐会正是紫阳县精心打造的“开麦吧!茶乡”系列文旅活动的精彩续篇。

据了解,紫阳县“十四五”期间累计完成了155个老旧小区改造。期间,每条街巷的肌理都被细致梳理,每栋建筑的立面都经过精心雕琢,1319栋房屋的微改造如同针灸疗法,改善了老城生活品质、保留了历史风貌、提升了服务功能。例如:在老邮电局的改造中,斑驳的木质柜台变身怀旧咖啡吧,这种“修旧如旧”的改造策略,既保留了历史肌理,又植入咖啡轻食、非遗手作等现代业态。

在这些鲜活的案例背后,是紫阳县“微改造+智慧化”的城市治理智慧。通过整合新增790个停车位、新建13处口袋公园、新建改建53座公厕,让群众反映强烈的“停车难”“公园少”“如厕难”问题得到化解;山城步道的贯通与汉江灯光秀的点亮,则重新定义了山城的夜生活方式。这些看似细微的改变,实则是城市温度的具象表达。

通过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的建设叠加城市更新的双轮驱动,焕古镇和蒿坪镇两年间落地项目169个,完成投资17.26亿元,催生出茶旅融合、康养度假等新业态。夜幕降临时,焕古镇的孝义文化街上灯火璀璨。曾经破败的奉茶室如今是游客必访的打卡地,乡贤馆前的实景剧《义渡风云》让村民成为文化传承的主角。“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模式,不仅让非遗技艺得到活态传承,更创造了120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农家乐年均增收8万元。蒿坪镇的金石村农夫集市更是上演着神奇蝶变,当地富硒农产品经过创意包装,附加值提升30%,农户户均增收1.2万元。

大量游客的涌入,显著带动了县城及周边餐饮、住宿、零售等行业的消费热度。活动现场备受欢迎的紫阳文创产品,不仅成为传播地域文化的有效载体,更直接提振了本地文创产业的市场活力与发展信心。据统计,1至6月全县网络零售额达5.11亿元,同比增长62.7%,1至6月限上消费品零售额6.41亿元,同比增长22.9%,位列全市第三,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8%,位居全市第一。

站在汉江与任河交汇处眺望,这座镶嵌在青山绿水间的山城,正以其独特的更新实践诠释着新时代的城市发展哲学。当文化记忆被精心呵护,当民生福祉成为价值坐标,当产业生态实现良性循环,紫阳的实践证明: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空间再造,而是文明基因的当代转译,是发展动能的系统重构。

 

原文地址:https://zjj.ankang.gov.cn/Content-2846910.html

上一篇:宁夏回族自治区住建厅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全区廉政主题书画邀请展
下一篇:楚雄州燃气入户安检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