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宁夏自治区特色完整社区建设试点第三季度工作情况·“国球进社区”专刊
【工作动态】
在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中认真落实完整社区建设试点
----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在完整社区建设试点中统筹推进“国球进社区”
【工作落实】
小球转起来 幸福“圈”进来——银川市兴庆区丽景社区“国球进社区”激活15分钟健身圈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怡心社区“15分钟健身圈”变“国球健身乐园”
石嘴山市惠农区矿中社区乒乓友谊赛绘就老年友好新图景
吴忠市利通区朔方社区“小设施”筑就家门口“大幸福”
“小设施”推动“大健康”——中卫市沙坡头区长安社区打造15分钟健身圈
中卫市沙坡头区中山社区以“国球”为媒织密完整社区服务网
在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中认真落实完整社区建设试点
----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在完整社区建设试点中统筹推进“国球进社区”
习近平总书记对城市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要求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在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中,统筹推进“国球进社区”,聚焦群众健身设施“有没有”到“优不优”,不断推动健身设施建设,丰富群众健身活动空间,满足社区市民多样化健身活动需求。
一是依法推进“国球进社区”。根据《住建部办公厅、发改委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卫健委办公厅、体育总局办公厅、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印发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名单的通知》(建办科〔2023〕28号)规定:“将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与“国球进社区”等重点工作统筹起来,整合有关资源、资金和力量,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自治区住房和城乡
建设厅《转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国球进社区”“国球进公园”活动进一步推动群众身边健身设施建设的通知》(宁建(城)发〔2023〕32号),建设目标是:“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和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等工作,组织开展“国球进社区”,推动在城市社区配建以乒乓球台等小型设施为重点的健身设施,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通过新建、改建等方式,完善社区、公园健身服务功能,推动构建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为广大群众就近健身提供便利。”2025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规定:“完善城市功能。因地制宜建设改造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推动消费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积极拓展城市公共空间,科学布局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二是在完整社区建设试点中统筹推进“国球进社区”。按照2025年6月12日全国完整社区建设工作现场会、2025年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与自治区体育、发改等有关部门相互对接、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围绕补齐社区各类设施和服务短板,系统谋划、认真落实自治区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努力提升城市品质和城市管理水平,更好地满足了广大群众对高品质居住区、生活区等宜居环境的需求。截止2025年7月,全区69个完整社区建设试点通过新建、拆建、改建、租赁等方式,通过对试点社区环境进行微设计,利用楼间空地、边角间隙等开辟公共活动场所1200余处,新建慢行步道29处,已有乒乓球活动室18个,新增乒乓球活动室33个,新增室外乒乓球台桌39张。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出席启动仪式
小球转起来 幸福“圈”进来
——银川市兴庆区丽景社区“国球进社区”激活15分钟健身圈
兴庆区丽景社区在完整社区建设试点中统筹推进“国球进社区”,通过新建、改建乒乓球台等小型健身设施,让“小球”转起来的同时,更激活了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为居民打造家门口的运动新场景,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主要做法是:一是扎实的健身设施基础。300亩的丽景湖公园与1.6万平方米的望月园小微公园更是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社区进一步盘活闲置空间,重点推进乒乓球台等设施的新建与改建,让“国球”元素深度融入日常生活——社区乒乓球室内,球台整齐排列,居民们挥拍对打,你来我往间尽是运动的快乐;2024年建成的运动健康中心里,专业健身器材满足着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锻炼需求;漫步小区,10处新增的健身路径分布在各楼栋周边,方便居民茶余饭后随时舒展筋骨。二是休闲健身场洋溢着生活热情。望月园小微公园里,清晨有老人打太极的悠然,傍晚有孩童嬉戏奔跑的热闹;丽景湖公园内更显活力,篮球场上青年激战正酣,足球场上队友默契配合,乒乓球台前老少以球会友,羽毛球在空中划出灵动弧线,公园中央的大舞台上,广场舞、健身操队伍轮番登场,处处洋溢着居民积极向上的生活热情。
从室内场馆到户外场地,从单项设施到综合空间,丽景社区通过科学布局,让居民在15分钟步行范围内,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健身场所。这些设施不仅丰富了文体生活,更拉近了邻里距离,为和谐社区注入健康活力。下一步,社区将持续优化服务,让转动的“小球”圈起更多幸福,让“15分钟健身圈”真正成为居民美好生活的有力支点。
兴庆区丽景社区乒乓球室
兴庆区丽景社区运动健康中心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怡心社区“15分钟健身圈”变“国球健身乐园”
为破解“健身离家远、设施不贴心”的民生难题,大武口区怡心社区聚焦“15分钟健身圈”建设目标,一是率先在世爵府邸小区启动改造。社区联合物管会、物业公司三方协商,拆除小区内破旧围挡,平整闲置地块,针对性规划基础健身设施,改造以“全龄友好”为核心,重点配置乒乓球桌等适配各年龄段的器材,让闲置空间真正变身为“下楼即达”的便民健身点,为居民打造就近锻炼的便利场所,推动健身资源向社区下沉。“以前想打场球,得骑十几分钟车去体育中心,现在下个楼就到场地了,邻里凑队比专业场馆还热闹!”居民孙阿姨擦着汗笑道。二是“国球进社区”成了邻里交往的“粘合剂”。自“国球进社区”开展以来,让小广场成了邻里交往的“粘合剂”。如今,这个平米不足百的小广场,不仅是健身场,更是社区治理的“微窗口”,器材松动了,居民主动报修;院内有矛盾了,邻里就能调解。
下一步,大武口区怡心社区会将这种模式推广至其他小区,通过见缝插针式的改造,让更多“口袋健身点”落地生根,让辖区居民从“有地方锻炼”到“锻炼得舒心”,从“独自运动”到“邻里共乐”,怡心社区正用一个个具体而微的民生举措,让完整社区“国球进社区”的图景在居民的笑容里愈发清晰。
大武口区怡心社区让闲置空间真正变身为“下楼即达”的便民健身点
石嘴山市惠农区矿中社区乒乓友谊赛绘就老年友好新图景
惠农区矿中社区在完整社区建设试点中统筹推进“国球进社区”,着力补齐社区基础设施短板,深入实施社区治理工程,构建起区域统筹、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开放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持续推进社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努力构建干净、整洁、有序、舒适的社区人居环境。一是统筹建设健身器材、乒乓球场地等设施。南春路前后有围墙阻挡,路面低洼不平,垃圾乱堆乱放,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为解决这一问题,惠农区综合执法局联合惠农区南街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社区工作者多次深入辖区,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收集居民诉求,列出改造清单,最终将金能东院纳入老旧小区改造中。经过紧张施工、拆除墙壁、疏通道路、硬化路面,消除了原有墙体的安全隐患,从根本上解决了老旧小区设施老化落后等问题,实现了从“面子”到“里子”整体换装,还增设了健身器材、乒乓球场地等设施,老旧小区焕发出新活力。二是从“社区统管”到“居民自治”。一把活动室钥匙成为破题关键。各种健身器材、乒乓球场地等设施、各功能室由爱好者推选“主事人”,自主制定使用公约、排班维护秩序。这种主人翁意识的觉醒,使设施和活动室使用率提升,邻里凝聚力显著增强。
现在走进惠农区矿中社区,昔日门前的裸露土地穿上了漂亮的“外衣”,柏油路畅通无阻,健身器材、乒乓球场地等规划整齐,变成小而精、小而美的“微公园”,成为辖区居民锻炼身体、休闲散步、互动交流的新平台,不仅装点了城市容颜,更承载了居民生活的小幸福。“社区大变样,解决了大家的出行难题,美化了社区环境。
惠农区矿中社区乒乓友谊赛
吴忠市利通区朔方社区“小设施”筑就家门口“大幸福”
吴忠市利通区朔方社区紧扣“小”与“近”,在完整社区建设试点中统筹推进“国球进社区”,聚焦居民健身需求,大力计划实施“国球进社区”项目,以乒乓球台等小型化、趣味性强、群众基础深厚的健身设施为建设重点,通过科学新建与合理改建,系统完善社区健身服务功能,有效推动构建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让便捷健身真正融入居民日常生活。主要做法是:一是科学布局 织密健身网络。通过盘活社区用房、闲置空地、小区广场等“金角银边”碎片化区域,积极嵌入党群服务驿站、文化活动室等人流集中场所,增设7处乒乓球台设施,力求在居民步行15分钟范围内,形成以乒乓球设施为亮点、类型丰富、覆盖广泛的社区健身设施网络,提升设施可及性与使用便利性。二是多元协同 提升服务效能。积极整合资源,一方面主动对接上级部门争取政策与专项资金支持,另一方面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爱心企业通过捐赠、共建等方式参与投入。在管理模式上,探索“社区引导、居民自治”路径,培育热心居民志愿者负责日常维护与秩序引导,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巡查与维护制度,确保乒乓球台设施安全、完好、长期可用,切实保障居民健身权益,延长设施使用寿命。三是缤纷活动 激发社区活力。依托乒乓球台设施,组织社区乒乓球友谊赛、全民健身趣味运动会等多样化赛事活动15场次,营造“人人参与、乐在其中”的浓厚健身氛围。通过“国球”的辐射带动效应,有力促进邻里互动与社区和谐,让小小的球转动起大大的社区活力。
“国球进社区”是打造宜居社区、提升居民幸福感与获得感的重要实践。朔方社区将持续用力,推动便捷有效的“15分钟健身圈”落地生根,让健康生活触手可及。
利通区朔方社区开展“全民健身趣味运动会--乒乓球友谊赛”
“小设施”推动“大健康”
——中卫市沙坡头区长安社区打造15分钟健身圈
为进一步丰富群众体育文化生活,推动社区构建“15分钟健身圈”,中卫市沙坡头长安社区在完整社区建设试点中统筹推进“国球进社区”,不断补齐群众健身设施短板,以“小设施”撬动“大民生”。累计安装健身器材120件、乒乓球台11张。辖区运动健身主题公园成为了居民运动健身“打卡地”,“推窗见绿、出门健身”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有效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主要做法是:一是“设施到家”激活社区健康细胞 。小区内配备了乒乓球台等健身器材,让居民能就近享受运动的乐趣。晨练的居民可以随时挥拍对弈,放学的孩童结伴切磋球技,忙碌的上班族也能利用碎片时间强身健体。这种“下楼即运动”的便利设计,让健康生活方式真正融入日常,有效提升了社区居民的运动频率和生活品质。二是“以球为媒”织就邻里温情网络。社区定期举办“格”主擂台赛活动,其中乒乓球项目尤其亮眼。方寸球台间,既有八旬老者与少年同台竞技的传承之美,也有新老住户“不打不相识”的温情故事。赛事累计吸引200余人参与,衍生出3支居民自发组织的乒乓球队,“球桌社交”正在重构现代邻里关系,让“陌邻”变“睦邻”。 三是“四季菜单”培育社区健身生态。社区创新推出贯穿全年的健身计划:春季举办亲子趣味运动会,夏季开展夜间广场舞大赛,秋季组织乒乓球大赛,冬季推出室内健身挑战赛。这种“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亮点”的模式,让健身热潮在社区持续升温。
从硬件升级到文化浸润,长安社区正以健身设施为支点,撬动基层治理“大民生”。未来,社区将围绕“体育+”模式拓展“国球进社区”服务内涵,让全民健身与社区发展同频共振,书写“活力长安”的幸福新篇章。
中卫市沙坡头区长安社区居民运动健身“打卡地”
中卫市沙坡头区中山社区以“国球”为媒织密完整社区服务网
中卫市沙坡头区中山社区聚焦完整社区建设要求,以满足居民多元化健身需求为出发点,通过盘活闲置资源、拓展服务场景,让“国球”运动走进社区、贴近群众,为基层治理注入温暖活力。主要做法是:一是盘活空间资源,打造“家门口”的健身阵地。中山社区“悦邻健身房”的建设,是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中社区盘活闲置资源、完善服务功能的生动实践。该健身房由小区闲置库房改造而成,自2024年12月投入使用以来,实行24小时免费开放,室内配备2张标准乒乓球台及基础健身器材,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运动场所。运营近8个月来,日均接待居民30余人次,涵盖老、中、青、少各年龄段,成为社区人气最旺的公共空间之一。二是延伸服务触角,构建全覆盖的运动网络。为进一步满足居民需求,社区将服务触角向各小区延伸,在禹都新村、紫荆花城等小区的休闲广场增设室外乒乓球台,形成“室内+室外”互补、“集中+分散”结合的运动服务网络。夏日傍晚的禹都新村,常有祖孙二人在球台前“对战”,老人耐心示范握拍技巧,孩子的笑声引得路过居民驻足;紫荆花城的球台旁,邻里间的友谊赛时常上演,围观居民的喝彩声让社区充满烟火气与向心力。三是丰富服务内涵,赋能完整社区建设。“国球进社区”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补齐了社区体育服务短板,更以运动为纽带拉近了邻里距离,涵养了和谐友善的社区氛围。下一步,滨河镇中山社区将持续优化服务,常态化开展邻里友谊赛、亲子趣味赛等活动,让“小阵地”发挥“大作用”,以贴心服务提升居民幸福感、归属感,为宁夏完整社区建设贡献基层力量。
中山社区打造“家门口”的健身阵地“悦邻健身房”
工作信息收集、整理、编辑:杨春波
原文地址:https://jst.nx.gov.cn/xwdt/zjdt/202507/t20250730_4975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