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CC规范网,争做您的第一个学习站!

守古韵·创未来:文旅赋能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新生——乐陵市花园镇王母殿村省级传统村落保护典型经验

2025-03-19 09:02:19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成为传承中华文化、激活乡村活力的重要路径。山东省乐陵市花园镇王母殿村,地处镇政府驻地东北8千米,北邻德滨高速路,西接刘武官沟,交通区位优势显著。近年来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便捷的交通条件,探索出一条“保护传统风貌、活化文化遗产、促进文旅融合”的创新之路。其典型做法不仅让千年古村焕发新生,更为全国传统村落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一、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旅游品质,“旧村庄”变“新桃源”。传统村落的保护,既要留住“乡愁”,也要提升现代生活品质。王母殿村将基础设施改造作为保护工作的“先手棋”,通过系统性工程改善人居环境。村庄铺设了混凝土、花砖、红砖等多样化地面共计8947平方米,既保留了乡土风貌,又提升了道路功能;修建遮挡墙571米,既遮挡了杂乱区域,又形成了古朴的景观界面;主干道房屋及进出村侧立面粉刷美化4476平方米,统一了村庄色调,强化了整体美感。在“看不见”的民生工程上,村内新建600余米排水管道,疏通村东、村西主排水沟及沟渠,解决了内涝隐患;安装53盏路灯,点亮了村民夜行路。通过“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五化工程,王母殿村实现了传统村落保护与宜居环境建设的有机统一,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挖掘文化资源,提升游客体验,“老文化”变“新时尚”。王母殿村的保护实践,始终将文化传承作为核心。村庄以“碧霞元君故居”为核心IP,深度挖掘战国时期魏国公主毕霞(碧霞元君)的历史传说,构建起“一居一村一城”的文化体系。其中,“一居”指碧霞元君故居,包含两主殿、六偏殿及日月潭、转运亭等景点;“一村”指花园镇王母殿村,王母殿村本身,作为碧霞元君生活过的“娘家”,其传统民居、街巷格局成为文化载体,是“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山东省传统村落”;“一城”指“魏王城”,其断壁残垣印证了乐陵历史渊源,为汉代乐陵第一城、乐陵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三者联动,形成了从个体建筑到整体聚落再到历史遗址的立体文化网络。 在文化活动过程中,村庄注重“有形”与“无形”的结合:一方面,修复古迹时坚持“原真性”,如利用施工中挖掘出的青石古砖、陶罐等文物进行展陈;另一方面,通过举办“三月三”庙会、春节庙会等传统节庆,复原碧霞元君讲学、义诊等历史场景,让文化遗产从静态展示转为动态体验。更值得一提的是,村庄将碧霞元君“仁爱济世”的精神融入当代文旅开发,推出中医文化体验、传统礼仪研学等项目,使传统文化基因与现代价值观产生共鸣。

三、聚焦文旅融合,带动群众增收,“古村落”创“新未来”。王母殿村的保护并非单纯的文化守成,而是通过文旅融合构建可持续发展机制。村庄依托碧霞元君IP,打造了“游故居、逛古城、品小吃”的旅游路线,游客可在故居祈福敲钟,在魏王城遗址凭吊怀古,在村内农家乐品尝刘武官熏肉、豆腐皮等特色小吃,形成“文化体验—休闲消费—情感共鸣”的闭环。数据显示,景区年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实现年旅游营业额1500余万元,综合收入3000万元。同时,带动了农家乐、特产超市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村民收入,实现了传统村落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王母殿村在推进传统村落保护中,通过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改善基础设施、发展旅游产业等一系列典型做法,实现了传统村落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下一步,王母殿村将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充分挖掘农耕生活本真特色,深度结合现代人乡村休闲需求,探索以“祈福、康养、休闲”等特色文旅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

 

原文地址:http://dzjs.dezhou.gov.cn/n2477865/c92878306/content.html

上一篇:宁夏:吴忠市提标扩面,拓宽民生政策保障面
下一篇:凝聚巾帼力量 谱写建筑新篇——黄山市建筑业协会举办迎“三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