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过后,重庆市中心城区不少地方显得分外干爽 到底有什么秘密?
8月11日,我市多地迎来暴雨天气,中心城区部分道路、低洼地带积水,一些老旧建筑、边坡等地也受到暴雨洪水冲击,出现问题。但与之相反,渝北区仙桃国际大数据谷、两江新区动步公园等不少地区却一点没有受到暴雨影响,暴雨停歇后,显得分外干爽。市民们感到奇怪,其中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其实,秘密就藏在海绵城市建设上。”8月12日,市住房城乡建委发布信息,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全力建设韧性安全城市,完成海绵城市建设项目2055个,现有达标排水分区535个,达标面积845.8平方公里,占城市建成区总面积的46.2%。
当暴雨遇到透水铺装、绿色屋顶等充满建筑肌理的“海绵细胞”,一场“生态魔术”正在山城上演,透水路面“喝下”如注的雨水;屋顶花园变身天然“加湿器”……而这神奇魔术的灵魂便是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暴雨中这些海绵城市的表现。
8月11日,暴雨袭城,位于渝北区的仙桃国际大数据谷也迎来了强降雨的挑战。但行走在此,您会发现这里的人行道、屋面、道路、公园就像一块块“海绵”,遇到下雨,就能灵活运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过量的雨水快速渗透到地下,路面很快就变得干爽。这便是海绵城市片区建设的魔力所在。
仙桃国际大数据谷融入海绵理念,通过生物滞留带、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等“海绵细胞”,串联地块、道路、公园、水体,由点及面联结成片,形成了一个雨水自然消纳、径流污染有效削减、局部热岛效应缓解的海绵示范片区。
在排水防涝方面,仙桃国际大数据谷通过分析园区道路坡向和雨水径流通道,以道路为载体串联园区雨水通道,合理布设生物滞留带、透水铺装、雨水湿地等海绵设施,减缓径流速度,提高区域道路污染去除能力和排水防涝能力。
同时,仙桃国际大数据谷打通了雨水通道,收集周围道路和屋顶雨水进入云湖,将云湖升级为雨水塘,发挥其公共海绵作用。
11日傍晚,两江新区动步公园的空气分外清新,虽经历了一整天的强降雨,但这里的路面却看不出太多下雨的“痕迹”,这主要得益于海绵城市的建设。
动步公园位于两江新区龙湖水晶郦城1组团旁,绿化覆盖率达90%,是生态、生活、生产相融的城市滨水空间。在公园各个区域应用透水铺装、绿色屋顶等措施构建了雨水“渗、滞、蓄、净、用、排”的良性循环。其中,透水铺装在加强路面自然渗透的同时减少地表径流,可实现雨后不积水。
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我市继续贯彻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持续高质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切实打造一批有特色、有亮点、有实效的海绵城市建设典型片区,让城市建设不仅有“面子”更有“韧性”,实现海绵城市建设“从有到好”,成为重庆城市建设绿色发展的生态名片。
原文地址:http://zfcxjw.cq.gov.cn/zwxx_166/zwyw/202508/t20250813_14899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