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已有73家单位累计释放数百个停车位
傍晚6时许,下班高峰的喧嚣涌向大街小巷。市民张铮一改往日的“焦虑”,神情从容地驾车驶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大院,安保人员引导他停入指定区域。片刻,车辆安稳入库。
“以前这个点,我还在家附近‘兜圈子’,跟邻居们‘抢’车位,回家的路感觉特别漫长。”张铮道出了许多有车一族的心声。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老旧小区车位配建不足、重点区域停车资源紧张等问题日益凸显。下班回家的夜间、周末的商圈、医院学校周边,“一位难求”是常态,路边违停、占用消防通道等现象时有发生。
与此同时,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虽拥有众多内部停车位,但“潮汐式”使用特征明显——工作日白天停得很满,夜间和节假日大量闲置,利用率较低。
一边是市民夜间停车的“饥渴”,一边是单位内部“潮汐式”车位的“沉睡”。资源的错配,正是问题的关键,也成为了改革的突破口。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在充分调研和试点的基础上,市文明出行专项行动工作专班联合各部门,于今年8月正式启动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错时共享工作。
从“试点破冰”到“全面推开”,长治的共享停车模式正稳步扩展。截至目前,全市已有五批73家单位加入错时共享的队伍中,累计释放数百个停车位,形成了可观的供给规模。
7座及以下非营运车辆晚7时后可以进场,只要在工作日早上7时前开出即可。这套“下班即开放,假期不打烊”的时间表,如同一把精准的钥匙,解开困扰市民已久的“停车锁”。
开放,绝非简单的“一开了之”。如何确保便民利民的同时,不影响各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和安全?如何避免免费资源被少数车辆长期占用,确保公平使用?
为让共享停车有序运行,我市坚持“规则先行”。各开放单位在入口处设置醒目标识,明确开放时间、停放要求和驶离时限。社会车辆进入时,由安保人员登记车牌、记录联系方式等,并引导停放在划定的“共享车位”区域,避免影响单位正常办公。同时,明确超时占位将被限制后续使用,防止“僵尸车”长期霸占。
开放的是车位,拉近的是距离,涵养的是文明。从“封闭”到“共享”,从“管理”到“服务”,体现的是城市治理理念的深刻变革,政府主动让渡资源,市民自觉遵守规则,共同书写“共建共治”的文明答卷。
随着停车人数增多,部分热门区域的共享车位在高峰时段已趋于饱和。刚加完班的市民王先生有些无奈:“像我这样回来晚的,开放的位子经常也停满了,希望以后能有更多单位加入进来,让停车更方便。”
这份期待,既是肯定,也是鞭策。破解“停车难”这道复杂的城市治理难题,未必总是需要斥资巨万的“大手笔”。着眼于群众“急难愁盼”,善于运用“绣花功夫”盘活现有资源,同样能办好关乎百姓日常生活的“关键小事”。
当越来越多的单位打开大门,城市文明的底色,正于无声处悄然生长。
原文地址:https://zjj.changzhi.gov.cn/xwzx/sxdt/202510/t20251023_310184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