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妙用“改”字良策深耕便民实事 “高效办成农村建房一件事”
以往,村民申请建房需辗转多个部门,程序复杂、周期漫长。今年以来,岳阳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国家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将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重要着力点,全力聚焦农村建房审批中存在的手续繁、环节多、时限长等痛点,巧用“改”字诀,系统推进“高效办成农村建房一件事”改革,通过流程再造、数据共享、部门协同,全面推动“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落地,显著提高审批效率与服务品质,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一、流程“改”进,审批时限再压缩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以流程优化为突破口,在全面梳理审批流程、剔除冗余环节后,将农村建房涉及的规划许可、宅基地审批等事项整合为“一件事”,重构“一窗受理、联审联批、限时办结”的审批体系,实现由“碎片化办理”向“一体化服务”的转变,审批时限由原来的32个工作日压减至16个工作日。在基础较好的乡镇,“原址重建”类申请可实现更快速办理,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如,岳阳县新墙镇清水村村民袁先生申请原址重建,从提交材料到领取《宅基地批准书》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仅用时2小时,正是流程改革的生动写照。
二、数据“改”良,办事材料再精简
依托省“一网通办”系统和“湘易办”超级服务端,搭建农村建房“一件事”线上专区,以数据共享打破部门信息壁垒,实现“网上办、掌上办”与线下服务的无缝衔接。申请人通过线上平台提交申请时,系统可自动调用户籍、宅基地权属等相关数据,无需重复上传证明材料。同时,对审批材料进行“瘦身”,将原来需提交的十余项材料精简为《村民建房申请及承诺书》《农村宅基地和建房(规划许可)申请表》、户主身份证、家庭户口簿等核心材料,让群众跑动次数、资料准备成本均降低50%以上。如,云溪区陆城镇韩先生在工作人员指导下,通过“湘易办”APP提交建房申请,仅2天就完成多部门联合审批,顺利拿到相关证件,印证了数据赋能带来的便民实效。
三、服务“改”优,部门联动再提升
建立“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牵头,住建、林业、数据等部门协同”的联动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清单,推动审批从“群众跑”变为“部门转”。线上审批环节中,各部门通过平台同步审阅材料、实时共享信息,避免申请人“多头对接”;线下则加强乡镇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提升其政策理解能力和服务水平,确保审批规范高效。如,岳阳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升级服务,打造村民建房“一站式”服务窗口,健全“村民申请—村级审查—部门审核—乡镇审批—放线开工—监管验收—依法颁证”全流程闭环机制。更贴心的是,当地变“群众上门”为“干部上门”:在宅基地选址勘查、放线、验收三个关键阶段,宅基地联批办公室、经管站、自然资源所等部门主动上门服务;同时在建房点设立公示牌,公开宅基地信息、审批内容和建设要求,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透明、便捷的审批服务。
四、危房“改”造,民生安居再升级
农村建房改革不仅要“高效”,更要“安全”。岳阳市将农村危房改造纳入“农村建房一件事”整体推进,以“生命至上、安全至上”为核心,切实保障群众居住安全。今年以来,已累计审核通过危房改造对象764户,争取中央补助资金1878万元,让惠民政策真正落地生根。与此同时,为确保危房改造质量,岳阳从“规范建设”和“强化监管”双向发力:一方面,编制发放177套农房建设图集,为危房改造提供科学设计依据;开展工匠技能培训524人次,从施工源头把控质量;另一方面,加强过程监管,累计抽查限额以下新建农房312栋,及时整改安全隐患;指导乡镇落实农房建设“六到场”要求90余次,推动监管责任下沉。一系列举措织密农房安全“防护网”,为村民筑牢“安居屏障”,让民生保障既有速度,更有温度。
从流程优化到数据赋能,从服务提质到安全守护,岳阳市“高效办成农村建房一件事”改革,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岳阳将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推动更多民生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让改革红利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原文地址:http://jsj.yueyang.gov.cn/54027/54028/54035/content_2320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