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显担当 决胜之年夺全胜】锦州“四力齐发”培育新质生产力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决策部署,锦州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转型、人才支撑等关键领域精准发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强化科技“驱动力”,点燃创新引擎。一是夯实创新平台。累计建设省级科技创新平台72家,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4家、省级雏鹰瞪羚企业155家、“爆双深”企业25家。二是推动成果转化。实施“博士入企专项行动”,组织205名博士服务388家规上企业,攻克技术难题近300个,联合申请专利60余项。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组织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0项,研发投入8408万元,预计创效14亿元。三是优化创新生态。实施“百千万”工程,累计建设各级双创平台147个,设立首支3亿元双创发展基金及“人才贷”,发放5097万元,举办校企对接活动促进成果转化。
提升产业“竞争力”,构建现代体系。一是传统产业焕新。紧扣国家“两重”“两新”政策导向,建立“项目+资金”双向推进机制。积极争取节能降碳改造、设备更新等领域中央资金支持,推进石化、冶金、装备、农副产品等传统产业升级。二是新兴产业壮大。构建“7+5”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重点发展精细化工、新材料等12个集群。推进新方尊泡沫铝、恩耐吉钠电池材料、精辰半导体级碳化硅等关键补链强链项目,布局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三是农业提质增效。构建“14451”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格局,稳定播种面积550万亩以上,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65.69万亩,建设4个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打造多元化食物供给基地。四是服务业繁荣发展。构建“14121”商贸体系,落实以旧换新促消费,举办“乐购锦州”等活动。打造“山、海、城”黄金旅游带,展现“英雄城市·锦绣之州”魅力。五是数字经济提速。开展数字锦州“十五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推进数字基建项目申报。高质量培育希尔达汽车、万友机械等33个数字化重点项目,累计认定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5个。
突出绿色“牵引力”,加快低碳转型。一是发展绿色制造。着力抓好节能与绿色发展机制创新和绿色制造试点示范工作。目前,7户企业列入工信部绿色制造名单、18户列入省级绿色制造名单。今年以来,万友活塞杆加工智能工厂等3个项目获省先进级智能工厂认定,芦田肥业年产30万吨肥料数字化车间等4个项目获省级数字化车间认定。二是促进循环利用。完成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锦州七里河经济开发区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编制。黑山10万千瓦储能项目纳入全省新型储能电站项目,常兴300兆瓦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三是推动超低排放。实施散煤治理清洁取暖改造近万户,主城区淘汰燃煤供暖锅炉,重点发电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筑牢人才“支撑力”,激发内生动力。一是大力引才聚智。“十四五”以来引进博士及以上人才218名。落实人才政策,为千余名人才解决住房、医疗、家属安置等实际问题,发放补贴超千万元。二是精心育才用才。实施“兴辽英才”“锦绣英才”计划,评选“锦州优秀工程师”。去年培养技能人才超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2278人。三是优化人才生态。举办“锦州企业家日”,弘扬企业家精神。打造“锦小融”金融服务平台,撮合融资105亿元。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免申即享”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下一步,锦州将聚焦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现代化、文体旅融合发展、科技创新链、企业培育及人才资金保障持续发力,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为辽宁全面振兴贡献锦州力量。
原文地址:http://zjj.jz.gov.cn/info/1038/105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