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CC规范网,争做您的第一个学习站!

节能增效,焕“新”引领 | 从零碳乡村到绿色都市,珠海用“新”书写生态答卷

2025-07-06 11:23:44

2025年全国节能宣传周的大幕于近日正式拉开,“节能增效,焕‘新’引领”的主题标语在电子屏上熠熠生辉。与此同时的珠海桂山岛,海面上旋转的34台白色风车昼夜不息地将海风转化为清洁电能,桂山村零碳乡村方案通过国家级专家评审,成为珠海探索建筑零碳化的前沿阵地。而在珠海市区健民路东侧,总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的珠海规划科创中心主体结构巍然矗立,这座广东省面积最大清水混凝土的近零能耗建筑正在书写超低能耗技术的实践传奇。

海上风电让桂山村用上清洁电力 受访者供图

海岛微网:零碳乡村的能源革命

桂山村的蜕变始于2017年。当广东省首个海上风电项目——桂山120兆瓦风电场启动建设时,没人料到它会让偏远渔村成为全国零碳样板。34台3兆瓦与3台6兆瓦风机扎根蓝海,年发电2.66亿度,通过海底电缆将东澳岛、桂山岛、大万山岛连成微电网,不仅彻底终结海岛缺电史,更每年减碳20.67万吨。

桂山村“零碳乡村” 受访者供图

零碳基因由此注入渔村血脉。走在石板巷间,可见雨水收集系统沿墙延伸,村居水井与城镇水库织成水资源循环网;垃圾分类站内有机废物转化为生态肥料;中水回用设施将生活污水净化成灌溉用水。2023年,这套体系助力桂山村入选“广东省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典型案例”,次年更斩获岭南特色超低能耗建筑优秀项目奖。今年初,当清华大学调研团队登岛时,村民指着光伏屋顶笑言,“柴油发电机的轰鸣已成历史,海风点亮电灯,雨水浇灌菜园,垃圾变成肥料,这才是渔村该有的样子。”

科技筑绿:城市天际线的低碳基因

如果说桂山村是“微型零碳实验室”,珠海市规划科创中心则是尖端节能技术的系统集成。作为大面积超低能耗公共建筑,其奥秘藏在毫米级的设计细节中,1.7米深的混凝土水平遮阳板将外窗的热系数压至0.27以下,屋顶光伏遮阳棚年发电量达25.2万千瓦时,深浅双色清水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型减少30%装饰碳排放。

珠海市规划科创中心 受访者供图

“建筑本身就是节能技术的‘活体展厅’。”项目技术负责人介绍,建筑裙房被设计为立体停车楼,外立面错落种植的本地耐旱植物形成垂直花园,既化解了停车楼对周边学校的视觉压迫,又降低了建筑热岛效应。据悉,该项目不仅超预期实现绿色建筑三星标准,更以建筑本体节能率43%、综合节能率58%的数据刷新了夏热冬暖地区近百米高层建筑的低碳纪录。

珠海市规划科创中心雨水花园 受访者供图

城市焕新:珠海的立体节能图谱

珠海的绿色新风并非凭空而起。四个月前,一份名为《珠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新建建筑光伏建设要求的通知》的文件悄然改变着城市的天际线。作为广东省首个强制规定光伏安装比例的政策,它要求新建厂房不低于70%屋顶覆盖光伏板、公共建筑不低于50%、住宅小区需达到30%。政策落地如投石入湖,截至5月底,全市太阳能光电装机容量突破980兆瓦,工业园区的厂房屋顶、斗门农房的镬耳墙边、小区停车棚的曲面顶盖,处处跃动着光伏板的蓝色光芒,珠海正编织一张覆盖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节能网络。

建造过程本身即绿色革命。港湾新城B区域小学工地上,首批模块化建筑构件在空中划出优美弧线,实现珠海模块化建造零的突破。工期缩短40%;珠海大数据中心二期创新“无支撑预应力双T板”体系,预制率达70%。目前全市装配式建筑累计面积达2973万平方米,2024年新开工项目中占比37.07%。

港湾新城B区域小学 受访者供图

绿色建材认证体系同步完善。全市25家预拌混凝土企业超30%获绿色认证,混凝土监管平台实现从生产、运输到检测全流程溯源,覆盖所有在建工程。

全民行动:旧物新生中的绿色觉醒

节能周的真正生命力,在普通人指尖绽放。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的“旧物改造工坊”里,学生们将废弃塑料瓶切割成笔筒,把快递纸箱重组为收纳盒。窗外,“空调调高1℃,一年省电200度!”的宣传标语在电子屏上滚动,志愿者正向答题学生讲解节能知识。

城市中随处可见的节能宣传周展板 受访者供图

这场以“节能增效,焕‘新’引领”为主题的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正通过渗透着珠海市民生活的形式开展。在珠海市政府大院,设置了节能知识和节能政策展板,详细展示了用电、节水等实用技巧,倡导绿色办公。珠海市节能宣传周主题视频《绿色珠海·你我同行》同步上线,在珠海主要商圈、公交站台播放。从智能工厂的高效节能,到绿色建筑的智慧生长,从新能源车流的奔腾不息,到千家万户的低碳生活实践集中展示着珠海在节能降碳方面的创新举措和显著成效,节能不再是技术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全民接力的交响乐。

全国节能宣传周进入第35年之际,珠海的实践为“焕新”写下生动注脚。当大学生们在旧物工坊举起改造的笔筒,当规划科创中心的清水混凝土墙面映出流云,一场从建筑到生活的绿色接力正在展开。当零碳渔村的炊烟与近零能耗地标的灯光在伶仃洋畔交汇,一座城市对未来的回答清晰可辨——真正的焕“新”引领,是让每缕海风、每滴雨水、每寸阳光,都成为通往零碳未来的基石。

 

原文地址:https://zjj.zhuhai.gov.cn/zjj/xwdt/gzdt/content/post_3811031.html

上一篇:兰州市住建局深入绽龙村开展系列帮扶活动
下一篇:江苏省住建厅召开“乐享园林”活力空间省政府民生实事半年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