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开展五大行动 筑牢汛期排水防涝安全防线
当前,襄阳市已全面进入防汛备汛的关键阶段。为深入贯彻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襄阳市住新系统以“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为行动纲领,通过“技防、物防、人防”三位一体协同发力,多措并举织密排水防涝安全网,全力守护城市安全生命运行线。
开展管网疏掏行动:提前清淤,畅通排水“主动脉”
襄阳市住新系统坚持关口前移,提前制定年度清淤计划,组建工作专班,落实落细排水维护精细化管理。集中力量优先解决易堵塞的关键部位,尤其是以往群众反映强烈、排查发现瘀堵严重以及人员居住密集地带。根据管网的实际工况和存泥量,科学确定清疏次数,做到井下清淤、入管除积。
截至目前,已完成东风路、松鹤西路、长虹南路等主要路段的雨水管网疏掏工作,累计清疏管网50.1公里,疏掏收水井9216座、检查井1097座。
预计在5月底前完成中心城区主次干道雨水管网的清淤疏通工作,为城市排水畅通筑牢基础。
开展设备检修行动:全面维护,确保泵站高效运行
为保障泵站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襄阳市住新系统落实泵站设施设备维修养护责任,组织专业人员对现有泵站设施、设备的进水管涵过水能力、泵机匹配数量及能力、变配电功率、收纳水体容量等进行统计分析,综合评估现有泵站排水能力。
同时,加强对涵闸、溢流井、拍门等设施及各类机械、电气设备的养护,确保闸门、阀门灵活开启,各类机械结构正常运转、电机安全可靠。此外,全面检查泵站进水管涵、集水池污泥淤积情况,发现沉积现象及时组织清淤,确保泵站达到最佳运行状态。
截至目前,已完成全部124台泵机、376台套高低电气设备、170余台附属设施的保养维护,发现并消除泵机进水等泵机故障4处、电气短路等电气设备设施隐患7处,确保了泵站设备设施完好100%。
开展数字防控行动:科技赋能,构建智慧防汛体系
依托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襄阳市住新系统建成全域排水防涝智慧监测平台,构建“红橙黄蓝”四级风险预警体系,实现隐患实时监测、预警精准推送、风险闭环处置。
平台已接入管网数据1398.3公里,覆盖99处易积水点、40处泵站、9条河道和13处水库湖泊,以及4座污水处理厂、200个排水口基础信息,动态监测135个物联感知设备,形成“一网统管、一屏通览”的数字化防控格局。通过科技赋能,防汛工作更加精准、高效,为城市防汛筑牢智慧防线。
开展项目攻坚行动:源头治理,提升城市排水能力
襄阳市住新系统常态化开展积水点整治,针对2024年汛期复盘梳理出的24处易渍涝点,全部纳入民生实事清单,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力争汛前实现动态清零,从源头消除风险隐患。
仲宣楼防汛泵站改扩建工程
同时,加快推进邓城大道东泵站扩建工程、仲宣楼防汛泵站改扩建工程、琵琶山防汛泵站改扩建工程等项目,持续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目前,仲宣楼防汛泵站改扩建工程、琵琶山防汛泵站改扩建工程两个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邓城大道东泵站扩建工程预计6月底前具备抽排功能,届时将极大改善片区内渍涝问题,增强城市安全韧性。
琵琶山防汛泵站改扩建工程
此外,正式建成启用国家城市排水防涝应急救援(襄阳)分基地,设备全部到位后,襄阳应急抽排能力将达到58800立方米/小时,是原来的3倍,形成“全域覆盖、快速响应”的应急救援网络。
开展应急演练行动:实战练兵,提升应急处突能力
以实战为导向,襄阳市住新系统健全“市-区-部门”三级联动机制,加强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全面提升应急处突能力。目前已按照年度计划完成4次应急演练,同时,强化重点区域管控,督促小区、地下空间足额配备排水防涝物资。深化“联排联调”机制,实现气象、水利、交通等部门数据共享、行动同频,确保汛期指挥调度高效有序。
下一步,襄阳市住新系统将始终绷紧“排水防涝弦”,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完善防汛体系,动态优化防控措施,坚决打赢排水防涝主动仗,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平稳运行筑牢“铜墙铁壁”。
原文地址:http://szjj.xiangyang.gov.cn/zxzx/jsdt/202505/t20250508_380644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