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州住建局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打造宜居新家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博州住建局积极作为,从基础设施建设、乡村环境提升、住房安全保障等多方面入手,致力于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构建宜居宜业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一、城乡一体化建设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态势良好
博州住建局以提升城乡基础设施水平为重点,建设了一大批城市道路、供排水管网、集中供热、天然气管网、园林绿化、河流整治、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加快老旧管网改造,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管理精度和效率,提高了水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目前,全州建成区面积56.79平方公里,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21.76平方米 ,集中供热面积1599.5万平方米,供水普及率100%,燃气普及率99.88%。同时,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向农村延伸拓展,农村路网、电网、通信网、物流网日益改善,全部行政村均实现了“五通七有”,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下乡”发展迅速,农村公共空间面貌与宜居水平日渐提升。
二、城乡居民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突出绿色发展,见缝插绿,不断增加绿地密度,博乐市、温泉县创建为自治区园林城市。推进垃圾分类处理、餐厨废弃物处置、建筑垃圾资源利用,实施生活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加快构建博州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全过程体系。扎实做好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污水处理厂19个、垃圾填埋场15个,垃圾中转站5个,实现了县市、乡镇场污水处理、垃圾填埋场全覆盖;总投资2亿元海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运,为垃圾分类提供终端处理基础条件。
三、城乡住房安全有保障扎实落实
自2020年以来,贯彻自治州党委、人民政府安排部署,先后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排查农村房屋50855户,存在安全隐患的23户房屋均已整改;依法依规开展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共排查自建房7.96万栋房屋,其中经营性自建房2090栋(占自治州自建房总量2.63%),其他自建房7.75万栋(占自治州自建房总量97.37%)。对存在隐患的房屋数量为经营性自建房169栋、其他自建房共7.75万栋,均已整治销号。实施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完成自治州牧民越冬放牧点生产用房(居住)安全排查413户,对5户存在安全隐患的生产用房已完成拆除、新建;完成地震危险区域存在安全隐患的农村抗震安居防灾工程9户建设任务;完成自治区推送的地震重点危险区城镇住宅抗震安全排查评估任务11001栋(均在精河县);75栋1991年以前的房屋完成鉴定。动态监测脱贫户及监测户住房安全,全州7402户脱贫户,10800户动态监测户均为住房安全。彻底从源头上杜绝城乡房屋安全隐患问题,切实保障农牧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小城镇建设凸显特色
全州目前共有建制镇12个,其中,国家重点镇7个,分别为博乐市小营盘镇、乌图布拉格镇、达勒特镇,精河县精河镇、大河沿子镇,温泉县博格达尔镇、哈日布呼镇。特色小城镇1个精河县托里镇。自2021年以来共创建自治区小城镇环境整治示范样板7个;自治区美丽宜居示范特色小镇1个;全国边境小城镇建设试点1个。近年来,博州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不断加大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设供水管网353.53公里,排水管网156.72公里,道路247.29公里,集中供热面积210.90万平方米,建成垃圾填埋场7个、污水处理厂8个,采用电采暖5个,天然气入户达到6535户。
五、打造宜业宜居和美乡村
稳步实施“美丽示范村”建设行动,着重加强乡村风貌管理,建设功能现代、结构安全、绿色环保的宜居性农房,完善提升村队巷道、垃圾处理等设施,不断提高乡村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按照“田园美、生活美、村庄美”的要求,2021年以来共创建新时代美丽宜居示范村样板8个。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要求,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推进活化利用、以用促保,截至目前,全州5个村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个村列入第一批自治区传统村落名录。
下一步贯彻落实自治区、自治州相关精神,坚持城乡融合,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健全完善农房建设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推进“功能现代、结构安全、成本经济、绿色环保、风貌协调”的现代宜居农房建设,因地制宜促进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和绿色低碳技术的广泛引用。持续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鼓励和支持相邻县市、乡镇转运站、填埋场等设施共建共享。持续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深入推进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和垃圾设施提升建设,促进县城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向小城镇和行政村覆盖延伸。
审核人:周桂娇
原文地址:http://www.xjboz.gov.cn/info/1349/1588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