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建筑事业发展中心三个关键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提质增效
“信用是企业的生命线,不良行为记录长期存在,将无法参与市场竞争。”市建筑事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一边告知一因违反强制性标准被行政处罚企业失信对企业产生的后果,一边耐心细致的为其讲解信用修复流程、所需资料。早在向此案相对人下达《处罚决定书》时,市建筑事业发展中心就已为其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引导企业及时进行信用修复,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市建筑事业发展中心聚焦普法工作现存在的不足和服务对象的需求,紧抓法治宣传教育,以三个关键点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走深走实。
紧扣实际,学规学法常态化。通过工作例会、法宣在线等途径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业务相关法律法规,参与学法用法考试,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切实提升法治素养和业务能力。
紧跟需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三个告知书制度,即在工程建设之初,向其下达《市场行为事前告知书》、《法定程序告知书》、《建设项目农民工实名制推广告知书》,通过做好事前告知,加强监管,使市场主体更直观、更明确的了解自身法定权利、义务,增强法治观念,减少违法违规行为,对管理动态心中有数。实施领导两次现场约谈服务制度,对于严重的违法行为,在即将进行行政处罚前,分管、主要领导分别到项目现场,对其进行两次约谈,详细了解具体情况,讲解政策法规,力所能及的给予帮助。坚持“一案两书”制度,在下达《处罚决定书》的同时给企业送达《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告知书》,引导企业及时进行信用修复,做到整改到位与修复申请衔接。坚持案后回访制度,定期走访受处罚对象,面对面听取企业对监管工作的意见建议,接受监督。
创新载体,宣传传到千万家。坚持燃气安全“六进”(进社区、学校、企业、农村、家庭、小区),提升全民燃气安全意识及应急处置能力,并将其与“12.4”宪法宣传日活动、民法典宣传月、安全生产月等活动有机结合,深入群众普及宣传《城镇燃气管理条例》、《湖北省燃气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让燃气安全法律知识入脑入心,已累计开展80余次。参加“国家宪法日”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单、接受咨询等形式,向群众宣讲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的积极作用,提升群众法治意识。在媒体上开辟“以案说法”栏目,发布“以案说法”典型案例,并将其中40篇案例与9篇展示执法风采的文章以《守住底线》为名,汇编成册,固化宣传成效。
原文地址:http://szjj.xiangyang.gov.cn/zxzx/jsdt/202412/t20241219_373224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