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城〔202062

各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城乡建设局)、城市管理局(城管执法局)、发展改革委、民政局、公安局、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管局,合肥、阜阳、淮南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房屋管理局),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广德市、宿松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城市管理局(城管执法局)、发展改革委、民政局、公安局、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管局: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绿色社区创建行动方案〉的通知》(建城〔202068号)要求,现将《安徽省绿色社区创建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安徽省民政厅               安徽省公安厅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830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

安徽省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六部门印发的《绿色社区创建行动总体方案》部署要求,积极推动我省绿色社区创建行动,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广大城市社区(即各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所辖空间区域,以下简称社区)为创建对象,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社区设计、建设、管理和服务等活动的全过程,以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方式,推进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着力改善社区功能品质,提高社区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工作目标。2020年底前,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各市、县结合实际,制定并印发本地区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实施方案,建立创建标准,确定试点社区并启动实施。2022年底前,力争实现全省60%以上的社区参与创建行动并达到创建要求,人居环境更加整洁、舒适、安全、美丽。

二、重点任务

(一)推动社区创建机制多元化。绿色社区创建要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居民自治机制建设、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有机结合。坚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作用和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体作用,统筹协调业主委员会、社区内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共同参与绿色社区创建。搭建沟通议事平台,发挥社区主体作用,利用“互联网+共建共治共享”等线上线下手段,主动了解居民诉求,动员居民参与方案制定、项目实施、后期维护管理等全过程,促进居民形成共识,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推动城市管理进社区。推动设计师、工程师进社区,辅导居民谋划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方案,有效参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生活垃圾分类、节能节水、环境绿化等工作。

(二)推动社区基础设施绿色化。结合城市更新和住房改造,统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维护等工作抓手,坚持“先地下、后地上”,优先改造供水、雨水、污水、燃气、电力、通信等地下管线,改造提升道路、消防、充电、照明、生活垃圾分类等公共基础设施。综合治理社区道路,消除路面坑洼破损等安全隐患,畅通消防、救护等生命通道。结合建筑围护结构改造和用能系统更新,因地制宜、推广应用建筑外遮阳、节能门窗、节能照明、节水器具等绿色技术和绿色产品。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完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设施。实施社区海绵化建设改造,充分发挥社区内水体、绿地、道路、广场、小区等对雨水的渗透、吸纳和净化作用,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措施,提升社区排水防涝能力,削减径流污染,促进雨水资源利用。

(三)推动社区生活环境宜居化。因地制宜开展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推进社区无障碍、“适老化”改造,支持符合条件的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按照“新建配建停车泊位为主体、盘活存量停车泊位为辅助、路内停车泊位为补充”的原则,新增社区公共停车泊位,并按照标准配建充电桩。合理布局和建设社区绿地,通过拆违还绿、见缝插绿、破硬增绿、项目配套等多种方式,持续增加社区绿量,提升社区绿化品质,按照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积极打造街头绿地游园,增加荫下公共活动场所、小型运动场地和健身设施。进一步规范管线设置,实施架空线规整(入地)。社区内各小区无固定超标噪声源,严格执行环境噪声功能区划分标准,建筑施工及室内外装修施工时间的相关规定,实施机动车禁鸣。加快补齐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推动社区养老服务站、家政、卫生服务中心、健身等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打造“15分钟生活圈”。结合绿色社区创建,探索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区。

(四)推动社区管理服务智慧化。推进社区道路桥梁、污水垃圾、水气热等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推进安防系统智能化建设。搭建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集成不同部门各类业务信息系统。整合社区安保、车辆、公共设施管理、生活垃圾排放登记等数据信息。推动门禁管理、停车管理、公共活动区域监测、公共服务设施监管等领域智能化升级。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大力发展线上线下社区服务。

(五)推动社区绿色文化多样化。建立健全社区宣传教育制度,成立环保志愿者队伍并进行培训,设置环保宣传窗、宣传栏,及时发布并定期更新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等宣传知识。结合社区实际,以环保课堂、环保讲座等形式对居民进行环境教育。运用社区论坛和“两微一端”等信息化媒介,定期发布绿色社区创建活动信息,开展绿色生活主题宣传教育,持续宣传《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发布社区居民绿色生活行为公约。依托社区内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开展“小手拉大手”等生态环保知识普及和社会实践活动,带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倡导居民选择绿色生活方式,节约资源、开展绿色消费和绿色出行,形成富有特色的社区绿色文化。加强社区相关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保护,展现社区特色,延续历史文脉。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要把绿色社区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程,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积极会同发展改革委、民政、公安、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单位,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协力推进绿色社区创建工作。各市、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坚持问题、目标、效果导向,按照统筹规划、分步推进、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结合地区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出台本地区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实施方案,于2020年11月底前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并在创建期内的每年10月底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报送本地区年度总结评估报告

(二)开展示范引领。各市、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对照《安徽省绿色社区创建标准》(详见附件),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本地区绿色社区创建标准,进一步细化量化创建标准,科学引导试点示范建设。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优先选取居民创建意愿强、基础条件好的社区开展绿色社区创建行动试点示范,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做法,建设一批绿色社区创建行动示范教育基地。因地制宜、推广应用经济适用、绿色环保的技术、工艺、材料和产品。

(三)整合政策支持。各市、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加强与财政、发改部门沟通协调,统筹用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绿色建筑、海绵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等相关项目资金,推进绿色社区创建行动。鼓励和引导政策性银行、开发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对参与绿色社区创建的企业和项目提供信贷支持。通过政府采购、新增设施有偿使用、落实资产权益等方式,吸引各类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投资参与绿色社区创建中各类设施的设计、改造、运营

(四)加强调度指导。各市、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本地区绿色社区创建重点工作、试点建设、项目实施的调度和指导住房城乡建设厅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各市、县绿色社区创建工作的调研和指导,积极总结推广各市、县试点示范成效,对创建进展情况进行效果评估,工作推进和评估情况将纳入省政府对各市政府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体系。根据创建工作需要,适时制订完善绿色社区建设地方标准和指标体系。 

(五)营造舆论氛围。加大绿色社区创建行动的宣传力度,注重典型引路、正面引导,宣传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及其成效,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动员志愿者、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形成各具特色的绿色社区创建模式。对绿色社区创建行动中涌现的优秀单位、个人和好的做法,要通过多种方式予以表扬鼓励。

 

 

 

 

 

 

 

 

      安徽省绿色社区创建标准(试行) 

内  容

创建标准

创建机制   多元化

1

坚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各主体共同参与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工作。

2

搭建沟通议事平台,利用“互联网+共建共治共享”等线上线下手段,开展多种形式基层协商。

3

设计师、工程师进社区,辅导居民有效谋划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方案。

基础设施

绿色化

4

社区各类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5

开展了社区道路综合治理、海绵化改造和建设,生活垃圾分类居民小区全覆盖。

6

在基础设施改造建设中落实经济适用、绿色环保的理念。

生活环境

宜居化

7

社区绿地布局合理,有公共活动空间和设施。

8

社区停车秩序规范,无占压消防、救护等生命通道的情况。

9

社区公共空间开展了适老化改造和无障碍设施建设。

10

社区内各小区无固定超标噪声源,严格执行环境噪声功能区划分标准,建筑施工及室内外装修施工时间的相关规定,实施机动车禁鸣。

11

社区内各小区无燃煤设施,餐饮服务业油烟治理达到国家相关标准,无露天烧烤和敞开式工业涂装作业及垃圾焚烧现象。

管理服务智慧化

12

建设智能化安防系统。

13

推进新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引导居民协商确定管理模式。物业管理覆盖面不低于30%。

绿色文化

多样化

14

社区设置宣传窗、宣传栏,及时发布创建信息,并定期更新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等宣传知识。

15

持续宣传《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发布了社区居民绿色生活行为公约。

16

成立环保志愿者队伍并进行培训,对社区工作者、物业服务从业者等相关人员定期开展培训。

17

结合社区实际,以环保课堂、环保讲座等形式对居民进行环境教育。

18

社区相关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