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工“审批”打包办,项目落地“加速”跑 ——安康“开工一件事”改革绘就营商环境新图景
“之前办项目开工,光材料就装了两个文件袋,住建、城管、审批局几个部门之间来回跑,耗费的时间成本和管理成本都不低。”看着新城办村组预留地商业街区项目的审批证照‘一次性到手’,项目负责人忍不住感慨,“现在市里推出‘开工一件事’服务,把几个事项整合成‘一个套餐’,只填一张表、交一套材料,就能同步拿到几个证照,为我们项目推进抢出了关键时间!”
这位负责人口中的“一个套餐”,正是安康市住建局牵头推行“建设项目开工一件事”集成改革的缩影。这场瞄准“企业急难愁盼”的改革,通过整合关联事项、再造服务流程,把项目开工的“多件事”拧成“一件事”,既为企业松绑减负,更让安康的营商环境添了温度、提了速度,让越来越多项目告别“审批长跑”。
审批“减负担”,服务“加速度”
项目开工,曾是企业生产运营面临的“首道关卡”。过去,企业要办理施工许可、消防设计审查、质量安全监督、建筑垃圾处置核准、临时排水许可5项手续,不仅需填写多张表格、准备多套材料,还得在多个部门间“串联跑”,时间成本与人力成本居高不下。
为破解这一痛点,市住建局通过流程再造,将5项关键审批“打包”成一件事。企业可线上“一网申报”,也可线下“一窗提交”。各部门通过系统共享信息、同步审核,实现从“串联”到“并联”的转变,改革后,审批时限由原来的59天大幅压减至15天,压缩比例74.6%,办理环节精简80%,让项目得以快速落地开工。
市县“齐发力”,红利“惠民生”
改革的“春风”,不仅停留在企业审批端,更顺着“项目落地”吹向了民生一线。如今,“建设项目开工一件事”已在安康全市落地生根,市级示范引领、县区创新实践,一个个鲜活案例让“高效审批”变成了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汉滨区践行“做的要比说的好,服务要比需求早”,劳动小学要新建厕所及附属工程,事关学生“如厕难”问题,通过全链代办服务,仅用2个工作日就同步办结了施工许可与质量监督手续,“没让孩子们多等一天”;
紫阳县通过集成服务,马家坡环境治理项目快速获批,景观绿化、基础设施更新、生态修复同步推进,县城面貌焕然一新;而新建的公共体育场里,标准足球场、田径场和多个球类场地即将投用,再也不用愁“找地方运动”的居民们,已经开始期待开园那天。
岚皋县则以“一窗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为核心,让县城小商品特色街区、河滨片区排水设施、第四小学等重点工程高效获批,既提了商业活力,又补了民生短板;
安康高新区创新推出“项目管家+精准培训+流程再造”模式,为重点项目配备专属“管家”,上门指导、定制方案,年处理100万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提前15个工作日投产,花园敬老院等项目实现“竣工即验收”,审批时限平均压缩60%。
此外,恒口示范区等区县也全面跟进,“建设项目开工一件事”服务已成为安康项目审批的“标配”。
改革“不停步”,打造“新标识”
“我们要以最优服务为项目建设‘加油提速’,让‘高效办成一件事’成为安康的鲜明标识。”谈及改革下一步,市住建局副局长刘年喜语气坚定。接下来,市住建局还将持续深化“开工一件事”改革,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优化办理体验,让更多市场主体享受到改革红利。
从企业“少跑腿”到项目“快落地”,再到民生“得实惠”,安康这场审批制度改革,不仅改出了项目建设的“加速度”,更改出了营商环境的“新高度”。随着“开工一件事”改革持续深化,未来会有更多项目快速开工,更多民生工程早日落地。“高效”二字,也将成为安康高质量发展最亮眼的注脚。
原文地址:https://zjj.ankang.gov.cn/Content-286751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