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为人民 网络安全靠人民——以高水平安全守护高质量发展
2025年9月15日至21日,是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今年宣传主题是:“网络安全为人民 网络安全靠人民——以高水平安全守护高质量发展”。2025年同时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颁布实施1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了解国家安全知识、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一、常见网络威胁有哪些?
1. 电信诈骗: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方式,冒充公检法、银行、客服等身份,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 。比如,接到自称银行客服的电话,称你的银行卡存在风险,需要将资金转移到指定安全账户,这极有可能是诈骗。
2. 信息泄露: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等被非法获取,导致财产损失或身份盗用 。一些钓鱼网站会仿冒正规网站,诱骗用户输入个人信息;公共场合的不明Wi-Fi也可能成为信息泄露的“陷阱”,一旦连接,上网信息就可能被窃取。
3. 恶意软件:包括计算机病毒、间谍软件、勒索软件等 。一旦感染,可能导致系统崩溃、数据丢失或被盗 。例如,勒索软件会加密用户文件,要求支付赎金才能解锁。
4. 钓鱼网站:通过仿冒正规网站,诱骗用户输入个人信息或进行资金交易 。这些网站通常与正规网站页面极为相似,稍有不慎就会上当受骗。
二、如何筑牢防线,更好地维护网络安全?
1. 提高警惕,不轻信陌生信息:对于不明来源的电话、短信、邮件和链接,保持高度警惕,不轻易点击或回复 。比如,收到陌生邮件中的链接,即便内容再诱人,也不要随意点击,以防陷入诈骗陷阱。
2. 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泄露:不在网络上随意填写个人资料,尤其是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等敏感信息 。在注册各类账号时,要仔细阅读隐私政策,谨慎提供个人信息。
3. 安装安全软件,定期更新:为电脑和手机安装安全防护软件,并定期更新病毒库和操作系统补丁,以抵御恶意软件的攻击 。及时更新软件,能够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降低被攻击的风险。
4. 谨慎使用公共WiFi:在公共场所使用WiFi时,注意确认网络来源的安全性,避免连接不明WiFi导致信息泄露 。如果需要进行重要的网络操作,如网上银行转账等,尽量使用自己的数据流量。
5. 遭遇诈骗,及时报警:一旦发现被骗,立即保存相关证据并报警,同时向银行或支付平台申请冻结账户和资金追回 。保留好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有助于警方破案和追回损失。
原文地址:https://zjj.cangzhou.gov.cn/zjj/c100497/202509/95f2b9f9673941e2ba7050218cd96c3d.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