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畅通城市“血脉” 强健交通“骨骼”
畅通城市“血脉” 强健交通“骨骼”
——我市民生十大实事之缓堵保畅篇
缓堵保畅,是加快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被列为重大民生工程,承载着市民对美好出行的殷切期盼。
今年以来,咸阳市住建、公安交警等部门从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交通管理措施、优化管理等方面持续发力,列出任务清单逐一落实,将“民生愿景”一步步变为“幸福实景”。
8月29日上午8时许,市民张扬开车驶入二厂路下穿隧道,这是他每天上班和回家的最优路线。“无论是经过七厂十字还是途经防洪渠都要绕路,单位在人民西路,穿过隧道抬腿就到,缩短通勤时间约15分钟。”张扬说。
二厂路下穿陇海铁路隧道
城市“骨骼”不断伸展,但南北“动脉”不畅,东西“血管”堵塞制约着城市的发展。
隧道通车,南北贯通又添新路,提升区域路网通行效率40%,优化城市交通布局彻底解决了铁路南北绕行难题。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补短板、强弱项,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快马扬鞭”推进城区南北通道、东西道路项目建设进度。完善了城区立体交通路网,车辆有序分流,高峰时段市区拥堵指数明显下降。
记者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获悉,我市聚焦路网结构,向东连接能源金贸区,建成了渭河南岸河堤路东延、金湾西路及扶苏路提升改造工程,世纪大道综合改造工程年底完工。向南连接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建成了渭河高新大桥、曹家寨路工程,西兴高速改扩建、韩非路道路工程年底建成,秦皇南路提升改造即将开工建设;向北连接西咸新区秦汉、空港新城,建成了秦皇北路、咸北大道拓宽改造工程;向西连接兴平市,咸兴大道综合改造工程放行通车。
珠泉路拓宽改造
聚焦纵横交通,我市纵向建成了彩虹二路高架桥、二厂路下穿隧道、陈家台路、东风路综合改造等工程。横向建成了珠泉路拓宽改造,玉泉路、人民西路、渭阳路、中华路提升改造等工程。彩虹二路北延段(北段)、朝阳二路下穿铁路隧道、兴业中路、姜台路、七厂路、博睿府东路等工程年底建成。彩虹一路跨渭河大桥正在加快建设。
聚焦疏堵保畅,我市致力城市基础设施“微循环”建设,贯通城市道路“毛细血管”,不断优化交通布局,织密支路密度,改善静态环境,渭阳中路、利民巷、惠民巷、便民巷、化纤路、北平街、中山街等10余条道路提升改造项目顺利完成,主城区交通压力得到进一步缓解,让居民出行更通畅,城市发展更显活力。
聚焦交通渠化,我市立足于群众反映的拥堵点位,以“小切口”推动“大治理”,对秦皇北路、咸北大道、东风路、珠泉路等交通路口实施道路渠化改造,优化压缩路口绿化带、分隔带,按车流量科学分配车道,增设专用转向道、潮汐车道,车辆各行其道,促进通行效率提升。
如果说,基础设施打通了城市的“任督二脉”,那科技赋能提升交通管理水平则大大加快了“血液”流速。
记者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获悉,今年以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按照市委、市政府“2025年民生实事”工作部署要求,将市城区缓堵保畅作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重要抓手,创新交通管理措施,常态化开展交通组织优化,日常化精细交通信号配时,持续化开展交通违法治理,全程化跟进涉路施工建设,持续推进道路交通精细化。
晚8时许,汇通十字车水马龙但交通秩序有条不紊,许多市民正在等交通指示灯。“妈妈,你看红灯秒数好像变快了。”
交通指示灯的优化,源于“民意”的征集。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通过“咸阳交警”微信公众号,号召交通参与者对缓堵保畅建言献策,收到市民意见建议58条,结合工作实际采纳12条,并对这些意见建议梳理归纳后研判实施。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升级交通信号控制平台功能,联网联控前端雷视交通流量检测设备,实时感知交通数据,平台根据交通流量变化自动调整信号配时周期,在夜间市城区各路口全部实现了自适应模式,信号灯配时时长根据交流流量变化实时调整。
此外,以彩虹十字、文林路十字、七厂十字和电影院十字等非机动车交通流量大、左转过街需求旺盛的路口为重点,通过渠化交通组织,安装提示诱导屏和非机动车信号灯等设施,引导非机动车和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可沿路面导向线直接一次性通过路口,确保非机动车安全、顺畅过街,切实便利群众出行。
往昔,每晚8时许,市实验中学门前接送孩子的车辆众多,造成交通拥堵,如今这里车辆停放有序,交警及时疏导车辆。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采用“高峰定点+平峰巡线+夜间突击”勤务模式,以主干道和新建道路为重点,向支路延伸,在傍晚重点区域,延长警务至21时。
城区大队成立违停治理小分队,日均部署专职警力120余人次、查处违停200起以上。在全市53处违停抓拍的基础上,在学校、夜市、车站、广场周边新启用16处违停抓拍设备。目前,城区主干道路、新建道路违停车辆大幅下降,支路违停数量得到有效控制。
围绕校园周边,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会同交通运输部门开展校车和接送学生车辆交通违法专项整治,针对实验学校、彩虹中学等6处拥堵黑点,增设临时接送车位35个;在安定路、建设路、胜利路等学校集中区域,实行高峰禁左、单向通行等措施,通行效率提升18.5%。
因地制宜实施路口微改造,创新交通组织,开展堵点乱点整治,加快局部交通瓶颈的重点突破,强化市区道路治乱疏堵,通勤效率大幅提升。
“3秒绿灯内通过这个路口,就驶入了绿波路段,畅行无阻,这是规律。”常年在渭阳路上行驶,市民张红英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通勤秘诀。
她的“秘诀”得益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按照“高峰均衡流量保畅、平峰绿波提速”的思路,研究制定的“缓进快出”交通信号控制策略。
今年以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积极推进市城区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升级改造,交通信号联网率达80%以上,实现了交通信号的联网联控。通过全面梳理路口信号方案,及时调整信号相位和周期,对市城区各主要路口的信号灯周期进行全面压降,实现市城区信号周期不大于140秒的既定目标;结合实际交通环境,推进主干道平峰绿波通行,在人民路、秦皇路、渭阳路等主干道全段实行3至4个路口短距离绿波通行,咸通路、彩虹一路等实现平峰期全段绿波通行,目前市城区12条主干道均实现了平峰绿波通行。
基础设施日渐完善,打通了城市的“大动脉”,交通指示灯的“微改造”疏通了城市的“毛细血管”,“灵活布警、快速反应、动态查控”的用警新机制打破了拥堵“瓶颈”,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让市民切实感受到出行的畅快。
原文地址:http://zjj.xianyang.gov.cn/xw/gzdt/202509/t20250910_2014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