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CC规范网,争做您的第一个学习站!

长沙:张跃先:高质量擘画“十五五”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新蓝图

2025-08-26 10:47:26

2025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深刻指出,我国城市化已从快速增长阶段转入稳定发展阶段,城市建设必须从“做大”转向“做优”,其底层逻辑亟需根本转变:由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由“增量扩张”转向“提升内涵”,由依赖“资源消耗”转向注重“创新驱动”,由“经济规模”转向“以人民福祉为核心”。会议特别强调要“深刻把握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发展规律,坚持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系统谋划”,这为新时代城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建筑业“十五五”规划锚定了方向—将建筑业视为有机生命体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系统谋划”。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作为建筑业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无疑是“系统谋划”的关键阵地与“十五五”规划的核心领域。

精准谋划:锚定产业发展战略方向

从“十二五”到“十四五”规划来看,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始终贯穿我国建筑业发展的脉络,是推动行业进步的重要引擎。“十二五”期间,国家大力倡导发展装配式建筑,为建筑工业化筑牢根基,推动建筑业从传统手工劳作向工业化生产迈出关键一步;“十三五”时期,进一步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智能建造的理念如星星之火开始萌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逐渐融入建筑领域;“十四五”规划更是旗帜鲜明地提出加快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为建筑业转型升级开辟新路径。

从政策文件来看,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将其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绿色低碳目标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等,明确提出要加快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为建筑业的发展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同时,各地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纷纷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如湖南省出台《关于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长沙市出台《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从土地、财政、税收、科技、人才等多方面加大对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支持力度,形成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氛围,为“十五五”期间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赋能:筑牢规划编制战略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要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一)科技创新驱动行业重塑

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用科技创新驱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趋。新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正重塑建筑行业的生产方式与管理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对建筑项目的成本、进度、质量、安全等进行精准预测和实时控制,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建筑机器人实现自主作业,不仅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还能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工业互联网打破建筑产业链各环节的信息壁垒,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推动建筑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

(二)产业创新支撑行业发展

产业创新则是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与关键支撑,为行业发展开辟新的空间与模式。通过产业创新,可以培育新的产业业态和商业模式,如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兴起,整合建筑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打造产业新生态;探索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建筑师负责制等新型建设管理模式,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推动建筑业向专业化、一体化发展。

(三)融合创新赋能行业未来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深度融合才能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以湖南建投集团为例,通过自主研发的全链指挥系统与BIM、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有机融合,实现了建筑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打破了各阶段的信息孤岛;同时,依托湖南建投旗下中湘智建公司打造的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整合上下游企业资源,打造了集设计、生产、施工、运维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了产业的协同发展和创新升级,成为行业创新发展的典范。

图1 湖南建投中湘智建易匠通平台

双轮驱动:落实规划编制战略部署

“智能建造”和“智能制造”分别是建筑领域和制造领域新质生产力的体现,二者在技术、理念和发展模式上有诸多相通之处,核心都是通过新型技术驱动各自领域的智能化转型升级,都注重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深度应用,都追求高效、精准、绿色、安全的生产方式,以满足新时代对产业发展的新要求。

(一)智能建造与智能制造融合发展是必然

长沙被誉为“工程机械之都”,亦是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在智能建造和智能制造领域都拥有产业集群优势和技术创新能力,具备融合发展的基础条件。智能制造能为智能建造提供在生产环节的技术支撑,实现建筑构件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而智能建造则赋能智能制造技术的迭代升级。因此,可以结合智能制造产业优势,因地制宜绘制智能建造蓝图,共同推动制造业与建筑业的智能化变革。

图2 三一筑工柔性智能生产线

(二)智能建造与智能制造政策协同是关键

为实现智能建造与智能制造“双轮驱动”,要以政策引导为关键抓手,突破跨领域统筹协调的瓶颈,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建筑企业与制造企业加强合作,开展跨领域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实现优势互补;加强行业标准的制定和统一,打破行业壁垒,促进智能建造与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发展;加大对相关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的投入,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为“双轮驱动”提供坚实的技术和人才支撑,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实践引领:推动规划实施落地见效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重点强调要以系统思维擘画蓝图。近年来,为推动住建领域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走上“快车道”,长沙系统谋划、大力探索、稳步推进,以模式创新引领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激发平台创新,以平台创新驱动产业创新,构建了“智能建造·四梁八柱一底座”产业战略体系和“158” 数字平台应用工程。

(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构建“481”产业体系

“智能建造·四梁八柱一底座”是长沙推动智能建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战略思路,其中:“一底座”即创新提出“(BIM+M)+EPC”新型建造方式和建设管理模式,以数字(BIM)串联为实现路径,以工业生产(M)为实施载体,以集约管理(EPC)为实践手段,实现“1+1+1>3”的效果。“四梁”即从“发展新战略、建造新模式、产业新体系、保障新机制”四个方面系统谋划,确定了2026年、2030年智能建造产值分别突破3000亿、5000亿的战略目标。“八柱”即从市场主体的角度创新构建“八大新型责任主体”,在原有五方责任主体基础上,新增物业运维单位、数字建造与人工智能研发机构、智能装配式建造部品部件产业链企业,智能建造施工装备供应链企业,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协同网络。

图3 智能建造·新质生产力“四梁八柱一底座”新生态

(二)技术与平台创新发展,构建“158”数字工程

“158”数字平台应用工程是建设领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集中体现。“1”即以“(BIM+M)+EPC”作为数字建造底座,实现设计、生产、施工、运维的一体化管理。“5”即创新实施五大数字应用场景。根据项目不同类型,提供五种应用场景,以“BIM+装配式”为1.0基础应用场景,四级赋能,层层推进,逐步形成“(BIM+装配式)+智能生产+智能施工+智慧运维+智慧城市运营”五大应用场景,并落地一批可借鉴、可复制的智能建造试点示范项目。“8”即创新构建八大数字通用平台。通过科技赋能,为一批行业数改智转提供通用技术平台,包括构建房地一体化平台,推动房地产市场研判从经验化向精准化转变;构建BIM正向设计协同平台,达到“协同设计、同台唱戏,一键生成、实景三维”的目的;构建现代柔性智能生产技术平台,实现部品部件设计、生产、应用的全生命周期智能化服务;构建数智工地管理平台,驱动预警预报、综合防范、及时处置,实现提质增效、本质安全;构建建筑领域产业互联网平台,组建“云上”全产业链,打造建筑产业互联网新生态;构建智慧物业管理平台,以数智物联为渠道,构建现代化物业运维管理新体系;构建智慧排水测算运维管理平台,依托模型模拟、物联感知及数据分析,全面提升城市安全韧性能力;构建绿色农房产业服务平台,推动实现装配式绿色农房全过程“网联”服务,助力建设韧性城镇、和美乡村。

图4 “158”工程八大数字通用平台

(三)技术与人才同步发展,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481”产业体系的落地,技术与人才是关键。当下,长沙正聚焦“技术—人才—产业”协同发力,推动产业发展从“经验驱动”向“标准驱动”转型。

聚焦技术,就是要锚定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战略目标,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突破技术瓶颈,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围绕BIM设计、柔性生产、数智工地、智慧物业等技术,推广一批智能建造新型实用技术,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围绕墙柱一体化、外墙保温装饰一体化等集成技术,培育一批智能装配式一体化技术,提高建筑工业化水平;围绕近年来兴起的各类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加强其技术认定和应用管理,规范技术应用。建立智能建造项目技术评价体系,因地制宜发布技术评价导则,为技术应用提供系统性指引,确保技术应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聚焦人才,就是要搭建行业专家平台和培育产业技能人才,为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面向全国范围征集和发布智能建造领域专家库,根据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智慧运维等类别细分专业领域,针对性满足智能建造各环节的专业需求,发挥专家的智囊作用;结合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围绕智能建造10个紧缺岗位需要,构建和培育一批新型“十大员”,如BIM建模员、数智平台管理员等,提升一线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数字化素养,打造高素质的产业人才队伍。

聚焦产业,就是要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产业的发展壮大,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带动产业整体提升;扶持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促进产业的协同发展,激发市场活力;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打造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产业集群。

将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纳入“十五五”规划进行“系统谋划”,对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紧迫性。我们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以产业创新为重要支撑,全力推动二者协同发展,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固本强基,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作者: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跃先)

 

原文地址:http://szjw.changsha.gov.cn/zfxxgk/gzdt/zhdt/202508/t20250825_11967340.html

上一篇:关于2025年第三季度贺州市本级公共租赁住房退出保障公示
下一篇:关于鹰潭双水坑南苑等3个小区共4个项目申请维修资金的预算公示(2025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