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CC规范网,争做您的第一个学习站!

印江住建 | 深化作风建设办实事 书写城市更新的民生答卷

2025-08-04 18:07:04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印江自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坚持“学查改”一体推进,始终坚守“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累计投入3.5亿元推进排水防涝、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改造等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以钉钉子精神破解城市发展中的民生痛点,用心用情用力为民办实事、解难题,推进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

排水防涝筑牢“韧性基底”,以实干作风守护群众“安全感”

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核心在于解决实际问题。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汛期内涝、出行蹚水等“老大难”问题,我县力戒形式主义,以系统思维推进排水防涝工程,既补硬件短板,又强治理效能,用扎实举措筑牢城市"防水线"。

工程实施中,坚持问题导向,将排水防涝与地下管网改造同步推进,累计建设排水箱涵4.2公里,改造管网133公里,对易涝点实施“一点一策”精准整治,彻底打通影响排水效率的“梗阻点”;同步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通过优化地面铺装、增设蓄水设施等方式,提升城市“自然蓄水、自然渗透”能力。如今,曾经的“积水隐患点”变成了“安全放心区”,群众汛期出行再无“蹚水”顾虑,这份“踏实感”正是作风建设成效最直接的体现。

老旧小区改造激活“”宜居细胞",以务实举措提升群众“幸福感”

老旧小区改造是检验作风建设的“试金石”。我县摒弃“重面子轻里子”的形式主义改造模式,聚焦“居住安全、功能完善、服务便捷”核心需求,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始终,让老小区既焕新“颜值”,更提升“内涵”。截至目前,已完成18个老旧小区改造,直接惠及群众约10259户35260人。针对居民反映集中的“屋顶漏雨、管道跑水、线路杂乱”等问题,修复屋面防水1.5万平方米,更换老化供水管网25公里、污水管网31公里、排水管网32公里,同步改造强电线路5.6公里、弱电线路18公里、燃气管网22公里;新增停车位1532个缓解“停车难”,安装路灯768盏照亮居民回家路。改造后的小区,不仅墙面整洁、管网畅通,更因功能完善而充满生活气息,真正实现了“老房换新颜、居住更舒心”。

背街小巷改造擦亮“民生窗口”,以清廉作风彰显城市“烟火气”

背街小巷虽小,却是民生大舞台。我县以“整洁有序、便民利民、留住乡愁”为标准推进改造,力戒“形象工程”,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让小巷既“干净清爽”又“充满温情”,既“通行顺畅”又“留存记忆”。在环境整治上,对42条背街小巷实施全面改造,修复破损路面1万余平方米,更换节能路灯200余盏,让“晴天不沾灰、雨天不踩泥、夜间有光亮”成为常态;在文化赋能上,保留老城区街巷原有肌理,修复墙面1300平方米,融入本土民俗故事绘制文化壁画,让斑驳墙面变成“会说话的文化载体”。如今的背街小巷,不仅环境整洁,更承载着群众的乡愁记忆,彰显着城市治理的温度。

从排水防涝的“韧性升级”到老旧小区的“宜居焕新”,从背街小巷的“烟火提质”,我县城市更新的每一步,都紧扣“为民”二字,是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转作风办实事的具体实践。3.5亿元的投入,换来的是管网畅通、小区新生、小巷蝶变,更换来数万群众“安全有保障、生活更便捷、环境更舒心”的获得感。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为民服务永不停步。下一步,我局将持续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城市为目标,主动适应形势变化,让每一项工程都回应民生期盼,让每一次升级都惠及更多群众,真正让“人民城市”的理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原文地址:http://trsjs.trs.gov.cn/gzdt_500582/bmdt/202508/t20250804_88375499.html

上一篇:葫芦岛市开展城区防汛督导检查
下一篇:柳州住建局致住建系统退役军人的一封慰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