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桥之鉴 己桥之治 | 漳州市市政桥梁精细化预防性养护实践
2025年4月,北京市顺义区一桥梁因电缆起火引发系杆、吊杆断裂,桥梁结构受力体系瞬间失效导致坍塌。这场事故揭示了桥梁养护工作的复杂性与紧迫性,也警示我们:桥梁安全管理必须秉持“防微杜渐”理念,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漳州水仙花大桥全长770米,主桥230米,桥面宽达33米,采用飞燕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设计,兼具美学价值与实用功能。然而,复杂的拱桥构造、隐蔽的吊杆锚头,叠加繁重的交通流量,使得其养护难度远超普通桥梁。
北京市顺义区桥梁事故发生后,漳州市市政工程中心迅速响应,即刻组建桥梁技术工作专班,通过系统对比两桥结构异同,全面梳理潜在风险点,进一步完善桥梁管养体系,以“防微杜渐”的理念,开启了一场守护桥梁安全的攻坚行动。
现场查勘拱肋裂缝
科技赋能巡查,构建隐患排查智能防线
在桥梁养护领域,传统人工目测巡查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桥梁的安全需求。市市政工程中心积极创新,对跨江大桥采用“人工+无人机”协同巡查模式。人工巡查细致排查桥面上的显性病害,无人机则凭借灵活的机动性,深入探查梁板、墩柱、系杆锚头、吊杆锚头等人工难以触及的关键部位。通过科技手段的加持,近期多次巡查均未发现重要部位存在违规附挂电力线缆等安全隐患,为桥梁安全构筑起第一道智能防线。
检查桥梁伸缩缝
操作无人机进行巡查
无人机排查桥下附挂管线
规范检测评估,建立桥梁健康动态档案
严格遵循桥梁养护规范,对跨江大桥开展定期结构检测,并根据每座桥梁的特点“量体裁衣”制定检测方案。针对水仙花大桥,重点监测桥梁挠度、系杆与吊杆索力变化,细致检查支座变形情况,密切关注梁板新增裂缝及墩柱水下基础状况。自2007年建成通车以来,多次检测数据显示,水仙花大桥整体健康状况良好,吊杆和系杆运行稳定。科学规范的检测工作,为桥梁“把脉问诊”提供了翔实依据,也为后续养护决策筑牢根基。
水下探摸
桥面挠度测试
钢筋锈蚀程度检测
吊杆锚头检测
靶向修复治理,实施风险防控系统干预
根据桥梁结构定期检测的“健康档案”,开展精准养护作业:采用环氧结构胶封闭梁体裂缝,利用聚合物砂浆对锈蚀露筋部位进行修补加固,及时更换变形支座。尤其是在2020年9月,针对吊杆及系杆开展专项维护,通过锚头清理除锈、涂刷防锈油脂、更换密封件与螺栓、下锚头盖板防腐处理,以及下游3#吊杆下锚头关键部件换新等一系列“解剖麻雀式”的精细化治理,显著提升桥梁关键部位耐久性,延长桥梁使用寿命,将“小隐患”彻底消灭在“量变”阶段。
吊杆上锚头维护(锚头清理、除锈、涂防腐油脂)
更换吊杆
环氧结构胶封闭裂缝
粘贴碳纤维布
市市政工程中心始终将群众出行安全置于首位,将“防微杜渐”理念贯穿桥梁全生命周期管理。下阶段,市市政工程中心将持续以科技为支撑,将桥梁养护向“智能感知、动态预警、主动防控”的更高维度升级,让水仙花大桥不仅是城市的交通枢纽,更成为守护市民安全的坚固堡垒。
文稿来源:市市政工程中心
原文地址:http://jsj.zhangzhou.gov.cn/cms/html/zzszfhcxjsj/2025-06-05/687317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