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攻坚〕德州市电动自行车充换电设施建设典型案例
为破解电动自行车充换电设施建设难题,有效推动“满电回家”民生实事,补贴设施短板,我市大力推动电动自行车充换电设施建设,今年以来,新增充电端口1.2万个,完成年度端口配建任务的40%,实现了“开门红”。新增充电端口中,机关企事业单位2226个,国有企业435个,学校、医院3259个,公共场所312个,既有住宅小区新增充电端口约6012个。截至目前,全市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累计达20.43万个。
政府统筹 协同发力 建管并重
——天衢新区电动自行车充换电设施建设典型案例
天衢新区现有物业企业59家,已交付并且实施市场化物业服务的小区84个,管理面积1600余万平方米。近年来,随着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增加,充电设施供需矛盾尤其突出,老旧小区充电端口缺口大,新建小区规划滞后,居民“飞线充电”“上楼入户”等乱象频发,安全隐患与民生诉求交织。2024年以来,天衢新区加速推进电动自行车充换电设施建设,目前,已累计建设电动自行车充设施863处,增加充电端口4.4万个,充电设施建设覆盖率从31%提升至82%。相关做法如下:
一、强化政策引导,健全制度保障。天衢新区坚持高位推动,先后多次组织召开推进会、座谈会,研究部署电动车充换电设施建设,压实有关部门、镇街责任,变“各自为战”为“统筹协同”,出台《天衢新区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建设工作方案》,发动全员参与、全社会发动,分解任务,协同推进。
二、统筹资源整合,破解建设梗阻。由建设管理部牵头镇街、消防等部门,发动社区、村(居)委会、物业企业充分利用住宅小区空闲场地、公共区域以及现有车棚等资源,科学谋划布局,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协调电力公司,引进铁塔公司等第三方机构参与投资、运营,推动新建或改扩建充电设施。
三、联动攻坚破题,打通关键环节。一是摸清底数,通过“物业公司初步摸排+属地补充排摸+第三方现场踏勘”模式,摸清电动自行车场所底数和增建需求。二是提前谋划,联合区自然资源部门,明确电动车充停场所布局和建配比,创新“见缝插针”建设模式,利用社区闲置用房、绿化带边角地等建设微型充电站,将充停场所纳入建设要求,实现新项目“应建尽建”。三是电力保障,联合供电公司实施“电力扩容专项行动”,完成6个小区配电设施设备升级。
四、严控进度质量,确保长效运行。一是挂图作战,制定工作推进时间表、进图度,召开专题推进会6次,现场督办解决问题15项。二是智慧监管,推进“充电设施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进小区,组织物业企业全力配合,介入数字化管理系统,实施智慧监管。三是群众监督,开通“扫码评价”系统,邀请居民代表参与项目建设的验收,并对居民满意度定期进行回访,提高使用效率。
下一步,天衢新区将持续深化“充电设施+”模式,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充换电设施建设,进一步提质增量增效,让居民能够充上“安全电”“方便电”,充出“满格”幸福。
齐河惠民生 满电伴归家
——齐河县电动自行车充换电设施建设典型案例
近年来,随着电动自行车使用量日益增长,充电难、乱停放、消防安全隐患问题与日俱增,尤其是电动车上楼充电问题,成为12345市民热线及信访的热点问题。齐河县以问题为导向,县政府办公室印发了《齐河县电动自行车“满电回家”惠民行动方案》等4个工作方案,以“红色物业”建设为抓手,开展非机动车充电设施加装专项行动,切实推进非机动车充电车棚、充电桩加装工作。2025年,全县新增充电端口2958个,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已建成充电端口140个,学校医院已建成充电端口110个,既有小区已建成充电端口2698个,公共场所已建成充电端口10个。有效补齐设施短板,缓解了物管小区停车难、充电难的问题。相关做法如下:
一、三方协同,充分调研。为充分解决居民充电难、停车乱的问题,优化小区空间利用,营造整洁有序的居住环境,急居民之所急,想居民之所想,由齐河县住建局牵头,联合街道社区、物业企业建立三方议事机制,深入个小区开展需求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小程序接龙等多种方式,线上+线下全方位收集居民诉求及意见,定时梳理、及时总结、按时反馈,形成加装需求清单,为加装充电设施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二、现场勘查,制定方案。为充分使用小区现有的土地资源,不破坏绿化,影响小区形象,由住建局牵头组织街道社区、消防大队、自然资源、综合执法等单位,多次现场勘察并召开会议,评估小区空间资源,制定完善的建设方案,确定充电设施的合理布局,确保不影响消防以及日常使用。
三、科学施工,便利服务。方案一经确定,建设单位便立即施工,为了缩短工期,让居民早日享受到充电的便利,建设单位连续作战、不畏艰难、加班加点,争分夺秒地推进项目建设。克服了天气变化、材料供应等种种挑战,通过合理安排人力物力,实现了高效协同作业,大大加快了建设速度。同时,及时与社区居民沟通,通报施工进展,倾听居民意见与建议,力求在保障施工效率的同时,也减少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
四、创新模式,筹集资金。资金筹集是加装工作的关键环节,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后续运营的稳定性,开创性地引入了建设单位全额投资的资金筹集新模式,创造了居民、政府、建设单位三赢的局面。居民无需承担集资压力,所有建设资金由建设单位承担;政府减轻了财政负担,激发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建设单位获得了后期充电设施运营的独家收益权,有了持续投入与不断优化服务的强大动力,确保了设施的高效运行与用户体验的不断提升。
下一步,齐河县将持续推动“满电回家”惠民行动,扩大覆盖范围,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小区均能享受到这一服务;同时优化选址布局,确保充电车棚的建设既能贴合居民需求,又不妨碍消防通道与公共设施的正常运作,并合理布局充电桩以提升充电效率;在质量监管方面,强化质量监管,严格施工标准,结合居民监督参与,确保工程质量。
原文地址:http://dzjs.dezhou.gov.cn/n2477741/c93863799/conten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