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CC规范网,争做您的第一个学习站!

『GB T18802.12-2014』低压电涌保护器(SPD) 第12部分: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选择和使用导则

『GB T18802.12-2014』低压电涌保护器(SPD) 第12部分: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选择和使用导则

文档大小: KB 文档页数: 页

语言:简体中文 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00

限时优惠价

立即下载
文档部分截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低压电涌保护器(SPD) 第12部分: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选择和使用导则

Low-voltage surge protective devices-Part 12:Surge protective devices connected tolow-voltage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s-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principles
(IEC 61643-12:2008,IDT)
GB/T 18802.12-2014/IEC 61643-12:2008
代替GB/T 18802.12-2016
发布日期:2014年6月24日
实施日期:2015年1月2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前言

GB/T 18802《低压电涌保护器(SPD)》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GB 18802.1 低压电涌保护器(SPD) 第1部分: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 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18802.12 低压电涌保护器(SPD) 第12部分: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 选择和使用导则;
——GB/T 18802.21 低压电涌保护器 第21部分:电信和信号网络的电涌保护器(SPD) 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18802.22 低压电涌保护器 第22部分:电信和信号网络的电涌保护器(SPD) 选择和使用导则;
——GB/T 18802.311 低压电涌保护器元件 第311部分:气体放电管(GDT)规范;
——GB/T 18802.321 低压电涌保护器元件 第321部分:雪崩击穿二极管(ABD)规范;
——GB/T 18802.331 低压电涌保护器元件 第331部分: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MOV)规范;
——GB/T 18802.341 低压电涌保护器元件 第341部分:电涌抑制晶闸管(TSS)规范。
本部分为GB/T 18802的第12部分。
本部分代替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 18802.12-2006《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 第12部分:选择和使用导则》。
本部分与GB/T 18802.12-2006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调整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增加了6个名词术语;
——增加了本部分所用符号一览表;
——对标准正文的条款及部分图例进行了修订;
——增加了附录M~附录P。
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EC 61643-12:2008《低压电涌保护器 第12部分: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 选择和使用导则》。
与本标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 16916.1-2003 家用和类似用途的不带过电流保护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RCCB) 第1部分:一般规则(IEC 61008-1:1996,MOD)
——GB 16917.1-2003 家用和类似用途的带过电流保护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RCBO) 第1部分:一般规则(IEC 61009-1:1996,MOD)
——GB/T 16927.1-2011 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1部分:一般定义及试验要求(IEC 60060-1:2010MOD)
——GB 18802.1-2011 低压电涌保护器(SPD) 第1部分: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 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IEC 61643-1:2005,MOD)
GB/T 28547-2012 交流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选择和使用导则(IEC 60099-5:2000,NEQ)
本部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避雷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81)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上海市防雷中心。
本部分参与起草单位:深圳市盾牌防雷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四川中光防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北京突破电气有限公司、魏德米勒电联接(上海)有限公司、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深圳市铁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新霞、颜沧苇、赵洋、周岐斌、黄勇、马勍、王碧云、常超、郭亚平、戴传友、雷成勇、倪向宇、杨建峰、陶俊、孟奇、何亨文、刘振良。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18802.12-2006。

引言

0.1 总则
本部分中提到的电涌保护器(SPD)是在规定条件下,用来保护电力系统和设备免受各种瞬态过电压(例如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和冲击电流损坏的一种保护电器。
应依据环境条件及设备和SPD可接受的失效率来选择SPD。
本部分对用户提供有关SPD选择和使用的典型资料。
本部分参照GB/T 21714.1-2008~GB/T 21714.4-2008和GB 16895,所提供的资料是用来评估在低压系统使用SPD的必要性。这些标准提供SPD选择和配合的资料,同时考虑其使用的所有环境条件。例如:被保护的设备和系统性能、绝缘水平、过电压、安装方法,SPD的安装位置、SPD的配合、失效模式和设备损坏后果。
本部分也提供进行风险分析的导则。
GB/T 16935.1-2008提供了产品绝缘配合的指导要求。GB 16895提供安全(火、过流和电击)和安装需要。
GB 16895对SPD安装者提供直接资料。IEC/TR 62066提供了更多有关电涌保护的科学背景资料。
0.2 理解本部分内容的说明
下列章节总结了本部分的结构,并且提供了每一章节和附录所含资料的摘要。主要章节提供了有关选择和使用SPD要素的基本资料。需要对第4章~第7章所提供的资料有更详细了解的读者,可查阅相应的附录。
第1章规定了本部分的范围。
第2章列出了本部分可以找到附加说明的引用标准。
第3章提供了理解本部分所用的定义。
第4章介绍了与SPD有关的系统和设备的参数,另外还讲述了由雷电产生的电应力,以及由电网本身产生的暂时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引起的电应力。
第5章列举了选择SPD所使用的电气参数及其相关说明,这些参数涉及的数据在IEC 61643-1中给出。
第6章是本部分的核心,讲述了来自电网的电应力(在第4章论述)和SPD特性(在第5章论述)之间的关系。它描述了SPD的安装模式如何影响其保护性能,给出了选择SPD的不同步骤,包括在一个装置中使用多个SPD之间的配合问题(附录F中详细给出了配合的要点)。
第7章是风险分析的简介(考虑何时使用SPD是有益的)。
第8章是信号和电源线之间的配合(正在考虑中)。
附录A论述了投标需要的资料并解释了IEC 61643-1中采用的试验程序。
附录B提供了SPD两个重要参数之间的关系示例,即ZnO压敏电阻的Uc和Up,同时还列举了Uc和电网标称电压之间关系的示例。
附录C补充了第4章给出的低压系统中电涌电压的资料。
附录D论述了不同接地系统之间的雷电流分配的计算。
附录E论述了由高压系统故障引起的暂时过电压的计算。
附录F为第6章中关于一个系统使用多个SPD时配合原则的补充资料。
附录G给出了本部分使用的具体示例。
附录H给出了风险分析应用的具体示例。
附录I是第4章中有关系统电应力的补充资料。
附录J是第5章中SPD选择标准的补充资料。
附录K是第6章中关于在各种低压系统中SPD应用的补充资料。
附录L是第7章中关于风险分析中所使用的参数的补充资料。
附录M讨论了抗扰度与绝缘耐受的不同之处。
附录N是在一些国家中配电盘上安装SPD的实际示例。
附录O讨论了当设备具有信号端口和电源端口时的配合问题。
附录P提供了短路后备保护和电涌耐受相关信息。

1 范 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4 被保护的系统和设备




5 电涌保护器







6 SPD在低压配电系统的应用













7 风险分析

8 信号和电源线之间的配合

附录A 需方和供方给出的典型资料及实验程序的解释




附录B 在某些系统中Uc和标称电压之间的关系示例及ZnO压敏电阻Up和Uc之间的关系示例


附录C 环境—LV系统中的电涌电压





附录D 部分雷电流计算


附录E 由高压系统和地之间故障引起低压系统的TOV













附录F 配合规则和原则








附录G 应用示例






附录H 风险分析的应用示例



附录I 系统电应力



附录J 选择SPD的判据


附录K SPD的应用













附录L 风险分析


附录M 抗扰度与绝缘耐受

附录N 在一些地区中配电盘上安装SPD的示例




附录O 当设备具有信号端口和电源端口时的配合





附录P 短路后备保护和电涌耐受



参考文献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源均通过网络等公开合法渠道获取,该资料仅作为阅读交流使用,并无任何商业目的,其版权归作者或出版方所有,本站不对所涉及的版权问题负任何法律责任和任何赔偿,在本站咨询或购买后默认同意此免责申明;
     法律责任:如版权方、出版方认为本站侵权,请立即通知本站删除,物品所标示的价格,是对本站搜集、整理、加工该资料以及本站所运营的费用支付的适当补偿,资料索取者(顾客)需尊重版权方的知识产权,切勿用于商业用途,信息;